当前版本:网同宗祠 编订于2016/5/24 11:57:00
共2571字 评价:0
共2571字 评价:0
一、姓氏渊源
渊源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闵损,属于以先祖名字简改为氏。 春秋末期鲁国闵损、字子骞,是孔子的弟子,德行很高,为孔门七十二贤士之一。闵损年少时,亲母早逝。后母对他很不好,冬天只让他穿很薄的衣服,衣服里填充的不是棉花,而是芦花,却让她的两个亲生儿子穿厚软暖和的棉袄。闵损的父亲知道后,十分生气地要赶走后妻。但闵损却对父亲说:“母在,只我一人受寒;母不在,三个孩子都要熬冷!”阻止父亲驱赶后母。其后母得知后,很受感动,悔改了自己的行为。后来,世人奉闵损为骞王,其孙子就以祖父的字为姓氏,称骞氏。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的文字简化改革,使骞氏族人在户籍登记时被简化讹改为“千”氏,至今其族皆用“千”为姓氏,其祖居地骞王村易名为千家村(今陕西户县),但老一辈人则多是“骞”、“千”互用。
渊源二
源于东汉中叶仇池国(今甘肃一带)君主杨腾,属于以迁居地名为氏。 据史籍《清宫旧事》一书记载,千氏始祖名杨腾(公元?~210年),为仇池国(今甘肃西和)君主之一,是为仇池国的开国君主,在位期间为公元184~210年。杨腾逝世后,由其第二子杨驹继任。杨腾,勇健多谋,在东汉建安中期(公元196~219年),占仇池方圆百顷地而立国,据《水经注》记载,仇池山“上有平田百顷,煮土成盐,因以百顷为号。山上丰水源,所谓清泉涌沸,润气上流者也。”杨腾因此自号“百顷王”。
至三国曹魏时期,“百顷王”杨千里迁徙入西蜀地区(今四川西昌),改杨氏为千氏,从此四川地区有了千氏。后社会战乱,该支千氏子孙零星散落,生息于四川、云南边远山区。后裔为汉族。
渊源三
源出自明朝大将千岩,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据史籍《大明遗民史渊源补遗》记载:千氏始祖千岩诞生于元朝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武科及第,因出生地为蜀西终北山千高峰万切岩,故而明太祖朱元璋赐其姓千,名岩。终北山又称太乙山,为秦岭之脉。(存疑,始祖“千岩”可能为宋初人)
千岩后裔世居颖阳,在有明一朝世代为武将,地位显赫,后有总督将千万里驻军朝鲜半岛,抗击倭寇,后受朝鲜李氏王朝挽留,千万里受朝鲜官,子孙繁衍于斯地庆尚北道永川市属面、釜山镇支城等处,因此韩国千氏以颖阳为本贯,祖先为明朝汉人。
焦作千姓是全国汉族千姓的主要聚居地区之一,全市千姓约有4000余人,占全国汉族千姓人口20000余人的20%,主要分布在武陟县(约3000余人)、修武县(600余人)和市区。而在朝鲜半岛,千姓约有10余万人,这些朝鲜族千姓和我们焦作千姓同宗同源,都是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上古邮村迁出,之后辗转流播焦作一带和朝鲜半岛,逐步发展成为当地望族。
四渊源
源于鄂温克族,出自明清时期鄂温克族拜英格哩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鄂温克族拜英格哩氏,亦称白亚格尔氏、白依尔氏,世居伊敏(今嫩江支流诺敏河流域)、墨尔根城(今黑龙江嫩江)一带地区,后有鄂伦春族、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yingeri Hala。
拜英格哩氏共有五个分支,分别为:吾库萨依尔千氏、布勒吉依尔千氏、昭伦千氏、乌永那千氏、查拉巴克千氏,后多冠汉姓为千氏、白氏、秋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渊源五
源于鄂伦春族,出自明清时期鄂伦春族柯尔特依尔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布特哈志略》记载:鄂伦春族柯尔特依尔氏,亦称克勒特西尔氏,有那旦千氏、红改达千氏、车车依尔千氏等分支,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Kertelr Hala。
清朝中叶以后,鄂伦春族、满族柯尔特依尔氏多冠汉姓为千氏、柯氏、何氏、红氏、车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渊源六
源于满族,出自明清时期满族明安氏部落,满族明安氏,满语为Minggan Hala,汉义“千”,世居界凡(今辽宁抚顺李家乡界藩山)、科尔沁(今内蒙古东部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等地,后有蒙古族族引为姓氏者。
清朝灭亡之后,满族、蒙古族明安氏多冠汉姓为明氏、千氏等。
二、迁徙分布
千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湾省则名列在第九百二十七位,以鲁郡、陇西、蜀郡、颍阳为郡望。
四川的西部,台湾省的台中市,山西省,北京市,河南省郑州市、焦作市武陟县,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和西安市户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的新市区,浙江省武义县,日本国九洲岛、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平壤市、大韩民国庆尚北道永川市属面、釜山镇支城等地,均有千氏族人分布。
三、郡望堂号
1、郡望
鲁郡:亦称鲁国、鲁国郡、东鲁郡。西汉朝初期,汉高祖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以及晋朝时期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政权又改其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也有个鲁州鲁郡,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治所在兖州。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虽然辖有曲阜,治所亦在兖州,而将原鲁国郡治迁至今山东省的滋县(今山东德州陵县滋镇)。
陇西郡:战国时期秦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甲子,公元前279年)置郡,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以东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礼县以北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东部,包括今甘肃省兰州市、临洮县、巩昌县、秦州市一带。西汉朝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东部的洮河中游、武山西部的渭河上游、礼县北部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的东部地区。三国时期曹魏国移治至襄武(今甘肃陇西)。北魏时期辖地在今甘肃省陇西县附近一带。
蜀 郡:战国时期秦国置郡,治所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其时辖地在四川旧成都龙安潼川雅州四府、邛州及保宁府之剑阁以西皆其地,即古蜀国,治今之成都县,自汉朝至隋朝皆因之,唐朝时期升为成都府。后治置蜀郡属国都尉,三国时期蜀郡改为汉嘉郡,故治在今四川雅安县。
颍阳郡:春秋时期为“鹿上”,战国时期为“巨阳”,秦朝时期属“颍州郡”,汉朝时期为“细阳”,魏、晋两朝时期为“宋县”,隋朝时期为“颍阳”,唐、宋两朝时期被并入“汝阴”,元朝时期则属“颍州”,明朝最后改其隶属“凤阳府”。
2、堂号
鲁郡堂:以望立堂,亦称鲁国堂、东鲁堂。
陇西堂:以望立堂。
蜀郡堂:以望立堂。
颍阳堂:以望立堂。
渊源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闵损,属于以先祖名字简改为氏。 春秋末期鲁国闵损、字子骞,是孔子的弟子,德行很高,为孔门七十二贤士之一。闵损年少时,亲母早逝。后母对他很不好,冬天只让他穿很薄的衣服,衣服里填充的不是棉花,而是芦花,却让她的两个亲生儿子穿厚软暖和的棉袄。闵损的父亲知道后,十分生气地要赶走后妻。但闵损却对父亲说:“母在,只我一人受寒;母不在,三个孩子都要熬冷!”阻止父亲驱赶后母。其后母得知后,很受感动,悔改了自己的行为。后来,世人奉闵损为骞王,其孙子就以祖父的字为姓氏,称骞氏。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的文字简化改革,使骞氏族人在户籍登记时被简化讹改为“千”氏,至今其族皆用“千”为姓氏,其祖居地骞王村易名为千家村(今陕西户县),但老一辈人则多是“骞”、“千”互用。
渊源二
源于东汉中叶仇池国(今甘肃一带)君主杨腾,属于以迁居地名为氏。 据史籍《清宫旧事》一书记载,千氏始祖名杨腾(公元?~210年),为仇池国(今甘肃西和)君主之一,是为仇池国的开国君主,在位期间为公元184~210年。杨腾逝世后,由其第二子杨驹继任。杨腾,勇健多谋,在东汉建安中期(公元196~219年),占仇池方圆百顷地而立国,据《水经注》记载,仇池山“上有平田百顷,煮土成盐,因以百顷为号。山上丰水源,所谓清泉涌沸,润气上流者也。”杨腾因此自号“百顷王”。
至三国曹魏时期,“百顷王”杨千里迁徙入西蜀地区(今四川西昌),改杨氏为千氏,从此四川地区有了千氏。后社会战乱,该支千氏子孙零星散落,生息于四川、云南边远山区。后裔为汉族。
渊源三
源出自明朝大将千岩,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据史籍《大明遗民史渊源补遗》记载:千氏始祖千岩诞生于元朝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武科及第,因出生地为蜀西终北山千高峰万切岩,故而明太祖朱元璋赐其姓千,名岩。终北山又称太乙山,为秦岭之脉。(存疑,始祖“千岩”可能为宋初人)
千岩后裔世居颖阳,在有明一朝世代为武将,地位显赫,后有总督将千万里驻军朝鲜半岛,抗击倭寇,后受朝鲜李氏王朝挽留,千万里受朝鲜官,子孙繁衍于斯地庆尚北道永川市属面、釜山镇支城等处,因此韩国千氏以颖阳为本贯,祖先为明朝汉人。
焦作千姓是全国汉族千姓的主要聚居地区之一,全市千姓约有4000余人,占全国汉族千姓人口20000余人的20%,主要分布在武陟县(约3000余人)、修武县(600余人)和市区。而在朝鲜半岛,千姓约有10余万人,这些朝鲜族千姓和我们焦作千姓同宗同源,都是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上古邮村迁出,之后辗转流播焦作一带和朝鲜半岛,逐步发展成为当地望族。
四渊源
源于鄂温克族,出自明清时期鄂温克族拜英格哩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鄂温克族拜英格哩氏,亦称白亚格尔氏、白依尔氏,世居伊敏(今嫩江支流诺敏河流域)、墨尔根城(今黑龙江嫩江)一带地区,后有鄂伦春族、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yingeri Hala。
拜英格哩氏共有五个分支,分别为:吾库萨依尔千氏、布勒吉依尔千氏、昭伦千氏、乌永那千氏、查拉巴克千氏,后多冠汉姓为千氏、白氏、秋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渊源五
源于鄂伦春族,出自明清时期鄂伦春族柯尔特依尔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布特哈志略》记载:鄂伦春族柯尔特依尔氏,亦称克勒特西尔氏,有那旦千氏、红改达千氏、车车依尔千氏等分支,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Kertelr Hala。
清朝中叶以后,鄂伦春族、满族柯尔特依尔氏多冠汉姓为千氏、柯氏、何氏、红氏、车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渊源六
源于满族,出自明清时期满族明安氏部落,满族明安氏,满语为Minggan Hala,汉义“千”,世居界凡(今辽宁抚顺李家乡界藩山)、科尔沁(今内蒙古东部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等地,后有蒙古族族引为姓氏者。
清朝灭亡之后,满族、蒙古族明安氏多冠汉姓为明氏、千氏等。
二、迁徙分布
千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湾省则名列在第九百二十七位,以鲁郡、陇西、蜀郡、颍阳为郡望。
四川的西部,台湾省的台中市,山西省,北京市,河南省郑州市、焦作市武陟县,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和西安市户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的新市区,浙江省武义县,日本国九洲岛、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平壤市、大韩民国庆尚北道永川市属面、釜山镇支城等地,均有千氏族人分布。
三、郡望堂号
1、郡望
鲁郡:亦称鲁国、鲁国郡、东鲁郡。西汉朝初期,汉高祖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以及晋朝时期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政权又改其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也有个鲁州鲁郡,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治所在兖州。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虽然辖有曲阜,治所亦在兖州,而将原鲁国郡治迁至今山东省的滋县(今山东德州陵县滋镇)。
陇西郡:战国时期秦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甲子,公元前279年)置郡,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以东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礼县以北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东部,包括今甘肃省兰州市、临洮县、巩昌县、秦州市一带。西汉朝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东部的洮河中游、武山西部的渭河上游、礼县北部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的东部地区。三国时期曹魏国移治至襄武(今甘肃陇西)。北魏时期辖地在今甘肃省陇西县附近一带。
蜀 郡:战国时期秦国置郡,治所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其时辖地在四川旧成都龙安潼川雅州四府、邛州及保宁府之剑阁以西皆其地,即古蜀国,治今之成都县,自汉朝至隋朝皆因之,唐朝时期升为成都府。后治置蜀郡属国都尉,三国时期蜀郡改为汉嘉郡,故治在今四川雅安县。
颍阳郡:春秋时期为“鹿上”,战国时期为“巨阳”,秦朝时期属“颍州郡”,汉朝时期为“细阳”,魏、晋两朝时期为“宋县”,隋朝时期为“颍阳”,唐、宋两朝时期被并入“汝阴”,元朝时期则属“颍州”,明朝最后改其隶属“凤阳府”。
2、堂号
鲁郡堂:以望立堂,亦称鲁国堂、东鲁堂。
陇西堂:以望立堂。
蜀郡堂:以望立堂。
颍阳堂:以望立堂。
- 2016年March月419:22:40
- 乡感●千海江可能是离…qianhaijiang
- 千姓留言
- [现1条]
- 2014年August月190:6:52
- 致千颂伊千铁具
- 千姓留言
- [现0条]
乡 感
●千海江
可能是离开故乡时间太久的原因,回到家乡有恍若隔世之感。尤其是家乡的味道,和昔日所比,大有不同。那过去的家乡的味道,将永远成为生活中的记忆。
一
过去在家乡时,每到春天,那野草、野花扑鼻的香味,让人如醉、如痴,那春风、春雨,让人浮想联翩。那植物、泥土、水、空气、阳光,一切都那么新、那么纯、那么柔和、那么恬静、那么温顺,置身其中,让人有安闲、幸福、满足之感。
四季是那样的明显,通过鸟叫就可以知道季节的更替,物换星移。小燕子的叫声,预示着春天的来临;布谷鸟的叫声,预示着夏季的来临;大雁的叫声,预示着秋季的来临;猫头鹰的叫声,预示着冬季的来临。
而现在,早上院子的鸟叫声音没有那么脆,也没有那么多,鸟儿似乎变得少多了。
遗憾的是,在故乡的近两个月的时间里,竟然没有见到布谷鸟,马一雀,老鸹,还有色彩斑斓,不知名子,却叫声很好听的鸟儿,只是见到了一些麻雀。
过去,感觉谁家都有个空院。
空院就是没有房子,有各种野草,有各种树,低矮的,挺拔的,野草葱茏,树木蓊郁。各种鸟儿四处翻飞,栖息树上,生态和谐。
现在,所盖得房子挨挨挤挤,一家比一家高,一家比一家大,一家比一家气派,而树木在房前屋后却越来越少。
我想,这可能是导致鸟儿越来越少的原因之一。
二
“雾霾”在中国内地已成为一个新的名词,也成为人们饭后茶余议论的新话题。社会发展了,环境却被污染了!
记得在童年和少年时,无论是天阴还是天晴,故乡北部的太行山都能看到。而现在,无论是天阴还是天晴,故乡北部的太行山却怎么也看不到了!
我也问了故乡人这是由于什么原因,但他们给我的答复大多是,内地工厂排放的烟尘、汽车的尾气、飞机的尾气,在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到处被风吹来吹去,就形成了这样的“雾霾”天气,从而也殃及到了我的故乡。
童年时在故乡也不少次见到“大雾”天气,但这种天气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很快就会“烟消云散”,且没有味道,就像无色无味的空气一样。有时候“大雾”散去,感觉空气异常湿润且清新,没有不适之感。而现在的“雾霾”天气,虽然和过去的“大雾”天气散去的速度同样的快,所不同的是,“雾霾”天气过后,给人没有空气湿润的感觉,却有一种难闻的,甚至令人窒息的味道在里面。
童年,让我时常梦牵魂绕的芦苇塘还有,但不仅没有一株芦苇,连水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生活垃圾,废塑料袋、废纸在风中乱飞。这些曾经在城市的角落所看到的“白色”垃圾,在故乡农村也似乎成为“司空见惯”了。
三
同学情,朋友情,没有先前那样亲热,言行感觉有很大差异。心里话少了,投机话少了,想法不一样,思路不一样了。
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很少有时间坐到一起侃大山了。
子女成行的真不少,大都到了要结婚的年龄,做父母的要给他们盖房子。除结婚外,给孩子盖房子是一大事情,所有的积蓄经不住这么一盖,就所剩无几了。没有办法,一把年纪的人了,却仍然得背井离乡去打工挣钱,为的是不给子女们添麻烦,不给子女们增加生活负担。
有的年龄并不大,四十出头,或者刚到五十,都已经做了爷爷或者外公,开始在为他们的后辈养育子女了。岁月在他们的额头烙上了深深的印记,有的甚至连前门牙齿都在脱落了。头发虽然没有花白,但面容憔悴的真不少。子女较多,生活压力较大,在他们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四
街头小贩的叫卖声音也和过去的不一样。
过去街头小贩的叫卖声,一听就知道是卖啥的,而现在却听不出来。为什么?过去是用人的声音,破着嗓子喊,而现在人们学聪明了,也学省劲儿了,买个能装电池的喇叭筒,录上自己的吆喝声音,挂在车头或车尾,重复着进行播放。土话就土话,虽说外人听不明白,本地人一听就明白。但是,不是这样,非要录一些土话不是土话,普通话不是普通话的吆喝声,让人从声音里面很难知道是卖啥东西。
我连续几天,都听到房后大街上一个卖牛奶的录制的吆喝声,每次都要侧耳静听,试图知道她是卖啥的,但实在没有听出来。于是只好问二哥。二哥说:“那是卖牛奶哩!她喊的可能是所卖牛奶的牌!”
一次我在街上,终于又一次见到这个卖牛奶的。她骑着一辆电动三轮车,在她所骑的电动三轮车的车厢上,我发现白色喷漆喷着“归一牛奶”的字样。
哦!原来是在卖“归一”牌牛奶。
在房子里如果听到外面的吆喝声,如果不跑出来看个究竟,绝对不知道他,或者她在喊什么。
那半生不熟的普通话夹杂着的土话,喊出来有时确实让在外生活久了的故乡人琢磨半天。
五
日月更替,物换星移。
故乡的什么都在变,唯有一些石器没有变,无论是颜色,还是体积的大小。只是其遍体斑驳的伤痕,让人感觉到它在人世间存在年代的久远。
打场的石磙,小时候和母亲一起推过的大石磨,还有母亲在里面捣过大盐粒以及大麦的石臼。
亲眼看到了小时候母亲常说的后小庙的撑杆井边,那个被用来洗衣服的石头槽,现如今被废弃在路边,那撑杆井没有了,还有撑杆井旁边的一棵柳树,也没有了。
离世的老人、壮年不少,差一年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自己凭童年时的印象,能回忆出音容笑貌的人,现在大批的都不在世了,尤其是老人,似乎成批的离世。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但那些本应该活得很好的壮年过早地离世,多少还是让我感到有点不理解,因为现在的生活条件和居住条件,都远比过去要好,他们为什么就会突然说离世就离世呢?据说都是得了怪病,看都来不及,人说没有就没有了。
从童年见过的石头,到看到现在不断离世的老人,我感觉到了时空的变换,岁月的变迁,人的生命是如此的短促。
六
年味变化了,绝对没有过去那么浓。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子,对过年不像过去那么热衷,也没有过去那样欢天喜地的情景。
有些风俗习惯,严格遵守的也不多了。大年三十的下午,在过去来讲,是要给老人上坟的,也就是到坟上,带些供品,在老人的坟头(实际上好多已经没有坟头,因为缺少土地而平掉了,只是需要上坟的时候才堆一小堆土),烧些纸,说些过年了也希望老人回家过年之类的话,然后放一长鞭炮。现在这个风俗习惯还有,但大部分在过去没有信仰基督教,而现在信仰基督教的却没有上坟的习惯了,正如他们所说:“信仰基督教了,也就不能再信鬼、神了!”听起来似乎也有点道理。
在过去,春节的大年初一,凡是本家的要相互走动挨家挨户地拜年,给家里供奉的牌位或在家里的老人磕个头,问候老人来年身体健康!大早上,街上,大人小孩子三个一堆,五个一群,或者更多,说说笑笑,好不热闹。现在还有,但明显冷落,气氛也不热烈。
在过去,不到十五、十六,春节是不算过完的,而现在大年初一、初二一过,这春节基本上就算已经过完了。尤其是一些十八、九,一、二十的年轻人,在街上已经不见踪影,原来是上班的上班,外出打工的打工。
到了元宵节的夜里,除了放烟花的声音,整个村里却几乎听不到人说话的声音,但烟花似乎比过去厉害得多,现在在城里搞啥活动时才能看到的放烟花,在故乡千村都能看到了,且持续不断地放,将天空装扮的五彩缤纷,那转瞬即逝的灿烂,几乎盖过了皎洁的月光。然而,最令人想不到的是,第二天的早上,整个村庄都被笼罩在了“雾霾”之中。
七
童年在故乡时,就觉得我们的姓氏是千,有点奇怪,奇怪的是张、王、李、赵那么多,我们干嘛姓千,却还很少。
这次回老家,谜底终于揭开了。村里的文化人千本立给我说,我们的千姓起源于古代一少数民族---氐族。本立说,按理我们应该给有关部门申报少数民族,但随着时间的久远,没有人关心这个事情。
据百度百科说明:氐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民族。从先秦至南北朝,氐族分布在今甘肃、陕西、四川等省的交界处,大部分集中于陇南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氐族为主,先后建立过仇池、前秦、后凉等政权,对当时的历史有重大的影响。南北朝以后,氐族逐渐融合于汉族等民族中。
我想这可能就是我们千姓在中国为数稀少的原因。在我看来,古代少数民族融合于汉族等民族中的,远不止我们千姓一个。
通联:
乌鲁木齐市杭州西街291号 邮政编码:830026
电话:15292858117 Xsq_qhj@163.com
●千海江
可能是离开故乡时间太久的原因,回到家乡有恍若隔世之感。尤其是家乡的味道,和昔日所比,大有不同。那过去的家乡的味道,将永远成为生活中的记忆。
一
过去在家乡时,每到春天,那野草、野花扑鼻的香味,让人如醉、如痴,那春风、春雨,让人浮想联翩。那植物、泥土、水、空气、阳光,一切都那么新、那么纯、那么柔和、那么恬静、那么温顺,置身其中,让人有安闲、幸福、满足之感。
四季是那样的明显,通过鸟叫就可以知道季节的更替,物换星移。小燕子的叫声,预示着春天的来临;布谷鸟的叫声,预示着夏季的来临;大雁的叫声,预示着秋季的来临;猫头鹰的叫声,预示着冬季的来临。
而现在,早上院子的鸟叫声音没有那么脆,也没有那么多,鸟儿似乎变得少多了。
遗憾的是,在故乡的近两个月的时间里,竟然没有见到布谷鸟,马一雀,老鸹,还有色彩斑斓,不知名子,却叫声很好听的鸟儿,只是见到了一些麻雀。
过去,感觉谁家都有个空院。
空院就是没有房子,有各种野草,有各种树,低矮的,挺拔的,野草葱茏,树木蓊郁。各种鸟儿四处翻飞,栖息树上,生态和谐。
现在,所盖得房子挨挨挤挤,一家比一家高,一家比一家大,一家比一家气派,而树木在房前屋后却越来越少。
我想,这可能是导致鸟儿越来越少的原因之一。
二
“雾霾”在中国内地已成为一个新的名词,也成为人们饭后茶余议论的新话题。社会发展了,环境却被污染了!
记得在童年和少年时,无论是天阴还是天晴,故乡北部的太行山都能看到。而现在,无论是天阴还是天晴,故乡北部的太行山却怎么也看不到了!
我也问了故乡人这是由于什么原因,但他们给我的答复大多是,内地工厂排放的烟尘、汽车的尾气、飞机的尾气,在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到处被风吹来吹去,就形成了这样的“雾霾”天气,从而也殃及到了我的故乡。
童年时在故乡也不少次见到“大雾”天气,但这种天气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很快就会“烟消云散”,且没有味道,就像无色无味的空气一样。有时候“大雾”散去,感觉空气异常湿润且清新,没有不适之感。而现在的“雾霾”天气,虽然和过去的“大雾”天气散去的速度同样的快,所不同的是,“雾霾”天气过后,给人没有空气湿润的感觉,却有一种难闻的,甚至令人窒息的味道在里面。
童年,让我时常梦牵魂绕的芦苇塘还有,但不仅没有一株芦苇,连水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生活垃圾,废塑料袋、废纸在风中乱飞。这些曾经在城市的角落所看到的“白色”垃圾,在故乡农村也似乎成为“司空见惯”了。
三
同学情,朋友情,没有先前那样亲热,言行感觉有很大差异。心里话少了,投机话少了,想法不一样,思路不一样了。
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很少有时间坐到一起侃大山了。
子女成行的真不少,大都到了要结婚的年龄,做父母的要给他们盖房子。除结婚外,给孩子盖房子是一大事情,所有的积蓄经不住这么一盖,就所剩无几了。没有办法,一把年纪的人了,却仍然得背井离乡去打工挣钱,为的是不给子女们添麻烦,不给子女们增加生活负担。
有的年龄并不大,四十出头,或者刚到五十,都已经做了爷爷或者外公,开始在为他们的后辈养育子女了。岁月在他们的额头烙上了深深的印记,有的甚至连前门牙齿都在脱落了。头发虽然没有花白,但面容憔悴的真不少。子女较多,生活压力较大,在他们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四
街头小贩的叫卖声音也和过去的不一样。
过去街头小贩的叫卖声,一听就知道是卖啥的,而现在却听不出来。为什么?过去是用人的声音,破着嗓子喊,而现在人们学聪明了,也学省劲儿了,买个能装电池的喇叭筒,录上自己的吆喝声音,挂在车头或车尾,重复着进行播放。土话就土话,虽说外人听不明白,本地人一听就明白。但是,不是这样,非要录一些土话不是土话,普通话不是普通话的吆喝声,让人从声音里面很难知道是卖啥东西。
我连续几天,都听到房后大街上一个卖牛奶的录制的吆喝声,每次都要侧耳静听,试图知道她是卖啥的,但实在没有听出来。于是只好问二哥。二哥说:“那是卖牛奶哩!她喊的可能是所卖牛奶的牌!”
一次我在街上,终于又一次见到这个卖牛奶的。她骑着一辆电动三轮车,在她所骑的电动三轮车的车厢上,我发现白色喷漆喷着“归一牛奶”的字样。
哦!原来是在卖“归一”牌牛奶。
在房子里如果听到外面的吆喝声,如果不跑出来看个究竟,绝对不知道他,或者她在喊什么。
那半生不熟的普通话夹杂着的土话,喊出来有时确实让在外生活久了的故乡人琢磨半天。
五
日月更替,物换星移。
故乡的什么都在变,唯有一些石器没有变,无论是颜色,还是体积的大小。只是其遍体斑驳的伤痕,让人感觉到它在人世间存在年代的久远。
打场的石磙,小时候和母亲一起推过的大石磨,还有母亲在里面捣过大盐粒以及大麦的石臼。
亲眼看到了小时候母亲常说的后小庙的撑杆井边,那个被用来洗衣服的石头槽,现如今被废弃在路边,那撑杆井没有了,还有撑杆井旁边的一棵柳树,也没有了。
离世的老人、壮年不少,差一年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自己凭童年时的印象,能回忆出音容笑貌的人,现在大批的都不在世了,尤其是老人,似乎成批的离世。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但那些本应该活得很好的壮年过早地离世,多少还是让我感到有点不理解,因为现在的生活条件和居住条件,都远比过去要好,他们为什么就会突然说离世就离世呢?据说都是得了怪病,看都来不及,人说没有就没有了。
从童年见过的石头,到看到现在不断离世的老人,我感觉到了时空的变换,岁月的变迁,人的生命是如此的短促。
六
年味变化了,绝对没有过去那么浓。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子,对过年不像过去那么热衷,也没有过去那样欢天喜地的情景。
有些风俗习惯,严格遵守的也不多了。大年三十的下午,在过去来讲,是要给老人上坟的,也就是到坟上,带些供品,在老人的坟头(实际上好多已经没有坟头,因为缺少土地而平掉了,只是需要上坟的时候才堆一小堆土),烧些纸,说些过年了也希望老人回家过年之类的话,然后放一长鞭炮。现在这个风俗习惯还有,但大部分在过去没有信仰基督教,而现在信仰基督教的却没有上坟的习惯了,正如他们所说:“信仰基督教了,也就不能再信鬼、神了!”听起来似乎也有点道理。
在过去,春节的大年初一,凡是本家的要相互走动挨家挨户地拜年,给家里供奉的牌位或在家里的老人磕个头,问候老人来年身体健康!大早上,街上,大人小孩子三个一堆,五个一群,或者更多,说说笑笑,好不热闹。现在还有,但明显冷落,气氛也不热烈。
在过去,不到十五、十六,春节是不算过完的,而现在大年初一、初二一过,这春节基本上就算已经过完了。尤其是一些十八、九,一、二十的年轻人,在街上已经不见踪影,原来是上班的上班,外出打工的打工。
到了元宵节的夜里,除了放烟花的声音,整个村里却几乎听不到人说话的声音,但烟花似乎比过去厉害得多,现在在城里搞啥活动时才能看到的放烟花,在故乡千村都能看到了,且持续不断地放,将天空装扮的五彩缤纷,那转瞬即逝的灿烂,几乎盖过了皎洁的月光。然而,最令人想不到的是,第二天的早上,整个村庄都被笼罩在了“雾霾”之中。
七
童年在故乡时,就觉得我们的姓氏是千,有点奇怪,奇怪的是张、王、李、赵那么多,我们干嘛姓千,却还很少。
这次回老家,谜底终于揭开了。村里的文化人千本立给我说,我们的千姓起源于古代一少数民族---氐族。本立说,按理我们应该给有关部门申报少数民族,但随着时间的久远,没有人关心这个事情。
据百度百科说明:氐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民族。从先秦至南北朝,氐族分布在今甘肃、陕西、四川等省的交界处,大部分集中于陇南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氐族为主,先后建立过仇池、前秦、后凉等政权,对当时的历史有重大的影响。南北朝以后,氐族逐渐融合于汉族等民族中。
我想这可能就是我们千姓在中国为数稀少的原因。在我看来,古代少数民族融合于汉族等民族中的,远不止我们千姓一个。
通联:
乌鲁木齐市杭州西街291号 邮政编码:830026
电话:15292858117 Xsq_qhj@163.com
你的风华沸腾了神州
多少少男少女
为你疯狂
你的爱情传奇
迷醉了无数的心扉
你是彩云(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从东国飘来
亿万目光把你激情仰望
你是火焰
把爱情之火熊熊点燃
你是仙子
轻轻的
轻轻的飘落在多情的芳甸
芬芳了无数少男少女的梦
你是神妙的乐手
玉指纤纤
把亿万少男少女的情弦轻拨
你是爱的天使
把爱情的花雨
洒遍多情男女的心田
爱情之花开遍了天涯
你是东国千家女儿美的集合
你是东国千家女儿美的化身
故国亲人为你喝彩
桑梓亲人为你骄傲
你是爱神
你是美神
你是来自东国的美的旋风
你更是中国千家的好女儿
近观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主人公千颂伊虽为剧中人,然岂非韩国我千氏女儿美的集合和化身乎?
多少少男少女
为你疯狂
你的爱情传奇
迷醉了无数的心扉
你是彩云(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从东国飘来
亿万目光把你激情仰望
你是火焰
把爱情之火熊熊点燃
你是仙子
轻轻的
轻轻的飘落在多情的芳甸
芬芳了无数少男少女的梦
你是神妙的乐手
玉指纤纤
把亿万少男少女的情弦轻拨
你是爱的天使
把爱情的花雨
洒遍多情男女的心田
爱情之花开遍了天涯
你是东国千家女儿美的集合
你是东国千家女儿美的化身
故国亲人为你喝彩
桑梓亲人为你骄傲
你是爱神
你是美神
你是来自东国的美的旋风
你更是中国千家的好女儿
近观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主人公千颂伊虽为剧中人,然岂非韩国我千氏女儿美的集合和化身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