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0字 评价:0
莆田民间流传着白塘“鲤(李)鱼跳出龙门”之说,意思是受地域
等的局限,能跳出白塘的鲤(李),必能人丁兴旺,事业发达。传说往
时,白塘有个姓李的迁往涵江,成为财主。李财主只生一独子,娶塘头
张氏女为妻,不久,李张氏就有孕在身。正当李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之
时,一场瘟疫夺去了李财主夫妇及独生儿子的生命,只遗下怀孕的李张
氏。李张氏呼天唤地,哭的死去活来,想起若大的家产,一个妇道人家
怎样维持,更是悲痛欲绝。为了腹中李家的血脉,为了李家的产业有人
继承,她咬紧牙根,决心顽强地活下去。然而,李族叔为贪得她家的家
业,经常无事生非,刁难李张氏,李张氏哀求看在腹中李家血脉的分上
,高抬贵手。李族叔知道了李张氏有孕在身,更是得寸进尺迫害她,逼
其改嫁。李张氏誓死不从。除了不改嫁,其他小事她都逆来顺受,忍辱
负重。李族叔见李张氏如此刚烈,毫无屈服之意,就强行把她赶出李家
之门。
走投无路,身怀六甲的李张氏,只好含泪回到了塘头娘家,向父母
哭诉了李族叔的暴行。势孤力单,老实本份的父母能有什么办法?只能
安慰女儿,暂住娘家。常言道:一日二日为客,三月四月逐客。李张氏
在娘家住了数个月,增加了原来就清贫的娘家的负担,开始兄嫂冷言冷
语,进而讽刺挖苦。李张氏为了即将出生的孩子,只好视而不见,听而
不闻,咬紧牙关,让眼泪往肚里咽,不久,孩子出生了,是个男孩,李
张氏高兴的热泪盈眶,眼见怀中的孩子,往日的艰辛,屈辱都抛却九霄
云外。孩子刚满月,兄嫂又把李张氏母子赶出了张家。无奈李张氏只好
在离娘家不远的坡地上,特地选择面向白塘的地方,央人搭盖了一间茅
屋栖身,就近垦荒度日,精心养育李家血脉,把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
。这样,含辛茹苦度日如年地过了几年,就用省吃俭用的钱送儿子入学
,塾师问其“贵姓?”李张氏自豪地说:“姓李!”真是:屋漏偏逢连
夜雨。这事不知怎么被李族叔知道了,这还了得,到手的家产那能失去
!他火冒三丈,带人前往胁逼李张氏,不准她说儿子是李家的骨肉,还
口口声声骂她“麻疯虫认亲”,扬言要除掉她的儿子。为了孩子,李张
氏气愤至极地说:“好,你不认我儿子是李家的骨肉,我认!你不让我
儿子姓李,我就改姓。”
改什么姓好?李张氏就向塾师哭诉了事情的经过,塾师听了既同情
又气愤,就劝李张氏以屈求伸,暂时改姓,待孩子长大了再复姓归宗也
是可以的。他说:“常言道:坐不改名,行不改姓。你儿子要改姓,这
是没办法的办法。李族叔他不仁,李张氏你有义,他骂你’麻疯虫认亲
’,虫、义合一便是蚁,蚁、李方言又同音,改其它姓无意思,独改奇
姓,寓意忍辱,同音同源,子孙易记。你看如何?”李张氏听了,觉得
言之有理,点头应允。从此塘头就有了这个奇特的“蚁”姓了。李张氏
辛苦流汗,寡居牵仔,儿子长大了,成家了,并且生孙了。她笑的合不
拢嘴,由于一生积劳成疾,临终之际,要子孙牢记他们是李家的后代。
后来,兵荒马乱,百姓遭殃,携家带小,纷纷外逃,听说蚁家有的人避
乱逃到广东一个叫什么“海阳”的地方定居。还有的人复姓归宗姓了“
李”。还有的仍沿用“蚁”姓,至今新坡村就还有蚁姓八百多人。
再说,张、蚁、郑等姓相继在此坡地择居,繁衍生息,渐渐形成了
新的村落,人们就叫这地方为“新坡村”。 ■刘金林
请留言
返回首页
--------------------------------------------------------------------------------
等的局限,能跳出白塘的鲤(李),必能人丁兴旺,事业发达。传说往
时,白塘有个姓李的迁往涵江,成为财主。李财主只生一独子,娶塘头
张氏女为妻,不久,李张氏就有孕在身。正当李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之
时,一场瘟疫夺去了李财主夫妇及独生儿子的生命,只遗下怀孕的李张
氏。李张氏呼天唤地,哭的死去活来,想起若大的家产,一个妇道人家
怎样维持,更是悲痛欲绝。为了腹中李家的血脉,为了李家的产业有人
继承,她咬紧牙根,决心顽强地活下去。然而,李族叔为贪得她家的家
业,经常无事生非,刁难李张氏,李张氏哀求看在腹中李家血脉的分上
,高抬贵手。李族叔知道了李张氏有孕在身,更是得寸进尺迫害她,逼
其改嫁。李张氏誓死不从。除了不改嫁,其他小事她都逆来顺受,忍辱
负重。李族叔见李张氏如此刚烈,毫无屈服之意,就强行把她赶出李家
之门。
走投无路,身怀六甲的李张氏,只好含泪回到了塘头娘家,向父母
哭诉了李族叔的暴行。势孤力单,老实本份的父母能有什么办法?只能
安慰女儿,暂住娘家。常言道:一日二日为客,三月四月逐客。李张氏
在娘家住了数个月,增加了原来就清贫的娘家的负担,开始兄嫂冷言冷
语,进而讽刺挖苦。李张氏为了即将出生的孩子,只好视而不见,听而
不闻,咬紧牙关,让眼泪往肚里咽,不久,孩子出生了,是个男孩,李
张氏高兴的热泪盈眶,眼见怀中的孩子,往日的艰辛,屈辱都抛却九霄
云外。孩子刚满月,兄嫂又把李张氏母子赶出了张家。无奈李张氏只好
在离娘家不远的坡地上,特地选择面向白塘的地方,央人搭盖了一间茅
屋栖身,就近垦荒度日,精心养育李家血脉,把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
。这样,含辛茹苦度日如年地过了几年,就用省吃俭用的钱送儿子入学
,塾师问其“贵姓?”李张氏自豪地说:“姓李!”真是:屋漏偏逢连
夜雨。这事不知怎么被李族叔知道了,这还了得,到手的家产那能失去
!他火冒三丈,带人前往胁逼李张氏,不准她说儿子是李家的骨肉,还
口口声声骂她“麻疯虫认亲”,扬言要除掉她的儿子。为了孩子,李张
氏气愤至极地说:“好,你不认我儿子是李家的骨肉,我认!你不让我
儿子姓李,我就改姓。”
改什么姓好?李张氏就向塾师哭诉了事情的经过,塾师听了既同情
又气愤,就劝李张氏以屈求伸,暂时改姓,待孩子长大了再复姓归宗也
是可以的。他说:“常言道:坐不改名,行不改姓。你儿子要改姓,这
是没办法的办法。李族叔他不仁,李张氏你有义,他骂你’麻疯虫认亲
’,虫、义合一便是蚁,蚁、李方言又同音,改其它姓无意思,独改奇
姓,寓意忍辱,同音同源,子孙易记。你看如何?”李张氏听了,觉得
言之有理,点头应允。从此塘头就有了这个奇特的“蚁”姓了。李张氏
辛苦流汗,寡居牵仔,儿子长大了,成家了,并且生孙了。她笑的合不
拢嘴,由于一生积劳成疾,临终之际,要子孙牢记他们是李家的后代。
后来,兵荒马乱,百姓遭殃,携家带小,纷纷外逃,听说蚁家有的人避
乱逃到广东一个叫什么“海阳”的地方定居。还有的人复姓归宗姓了“
李”。还有的仍沿用“蚁”姓,至今新坡村就还有蚁姓八百多人。
再说,张、蚁、郑等姓相继在此坡地择居,繁衍生息,渐渐形成了
新的村落,人们就叫这地方为“新坡村”。 ■刘金林
请留言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