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本:网同宗祠 编订于2016/4/8 9:24:00
共1092字 评价:0
共1092字 评价:0
一、来源有三
1、出自己姓。相传颛顼(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的己姓(颛顼之孙叫吴回,吴回之子陆终,陆终的大儿子名樊,赐己姓,封在昆吾国。)之后裔飂(音刘)有个儿子叫董父,相传对龙的习性很有研究,帝舜就任命董父为豢龙氏,让他专门养龙。在董父的精心驯养下,许多龙学会了表演各种舞蹈,帝舜很是喜欢,就封董父为鬷川(今山东定陶北)侯,还赐他以董为姓氏,他的后代就是董氏。
2、出自姬姓,以官为氏。春秋时,周朝有大夫辛有,辛有有两个儿子在晋国任太史,董督(考察并收藏之意)晋国的典籍史册,他的子孙世袭晋国史官,以官为氏,称董氏。
3、也出自己姓,以姓为氏。相传颛顼的孙子吴回爱帝尧时任火神祝融,他有个儿子名终,因为封在陆乡(今山东平原县一带),所以叫陆终。他的儿子有叫参胡的,姓董,其后裔就以姓为氏,也称董氏。
二、迁徙分布
辛有的后代,世袭晋国太史之职,至春秋时,有史官董狐。晋灵公时,晋卿赵盾因避灵公杀害而走,未出境,其族人穿杀灵公。董狐认为责在赵盾,因此在史册上写道:"赵盾弑其君。"由于他不畏权贵,秉笔直书,旧时被誉为"良史"。董狐的裔孙董翳秦末被项羽封为翟王,都高奴(在今陕西延安市延河东岸),子孙遂居陇西(今属甘肃)。西汉时的董仲舒为广川人(今河北枣强东),其曾孙自广川徙陇西,裔孙徙河东(今属山西)。西汉武帝时功臣有董金吾,原为匈奴人;东汉公孙述时,牂柯(今属贵州)大姓有董氏。此外董姓在汉代还分布于今山东定陶、高青,广东广州,四川资阳、德阳,浙江余姚,湖北襄阳、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伊川、南阳、开封、杞县、信阳、灵宝等地。至隋唐时期,除上述地区外,今安徽、湖南、江苏、江西等省的一些地方,都有董姓的居住地。唐末,固始(今属河南)董氏又有随王潮、王审知入闽者。明代以前,董氏已遍布江南各省。从清康熙年间开始,董氏有族人陆续移居台湾,此后,有的又徙居南洋群岛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
三、郡望堂号
【堂号】 "直笔堂"、"良史堂":春秋时候,董狐是晋国的史官,他写史求实存真,不怕权势。晋灵公被弑,董狐在史书上写道:"赵盾弑其君。"孔子夸奖他是"良史"。 董氏还有"豢龙"、"陇西"堂号。
【郡望】
陇西郡:战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置郡,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南)。西汉时相当今甘肃东乡以东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礼县以北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的东部地区。三国时魏移治襄武(今甘肃陇西南)。北魏时相当今陇西县附近地。 济阴郡: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分梁国置国,后改为郡,治所在定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相当今山东菏泽附近,南至定陶、北至濮城地区。
1、出自己姓。相传颛顼(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的己姓(颛顼之孙叫吴回,吴回之子陆终,陆终的大儿子名樊,赐己姓,封在昆吾国。)之后裔飂(音刘)有个儿子叫董父,相传对龙的习性很有研究,帝舜就任命董父为豢龙氏,让他专门养龙。在董父的精心驯养下,许多龙学会了表演各种舞蹈,帝舜很是喜欢,就封董父为鬷川(今山东定陶北)侯,还赐他以董为姓氏,他的后代就是董氏。
2、出自姬姓,以官为氏。春秋时,周朝有大夫辛有,辛有有两个儿子在晋国任太史,董督(考察并收藏之意)晋国的典籍史册,他的子孙世袭晋国史官,以官为氏,称董氏。
3、也出自己姓,以姓为氏。相传颛顼的孙子吴回爱帝尧时任火神祝融,他有个儿子名终,因为封在陆乡(今山东平原县一带),所以叫陆终。他的儿子有叫参胡的,姓董,其后裔就以姓为氏,也称董氏。
二、迁徙分布
辛有的后代,世袭晋国太史之职,至春秋时,有史官董狐。晋灵公时,晋卿赵盾因避灵公杀害而走,未出境,其族人穿杀灵公。董狐认为责在赵盾,因此在史册上写道:"赵盾弑其君。"由于他不畏权贵,秉笔直书,旧时被誉为"良史"。董狐的裔孙董翳秦末被项羽封为翟王,都高奴(在今陕西延安市延河东岸),子孙遂居陇西(今属甘肃)。西汉时的董仲舒为广川人(今河北枣强东),其曾孙自广川徙陇西,裔孙徙河东(今属山西)。西汉武帝时功臣有董金吾,原为匈奴人;东汉公孙述时,牂柯(今属贵州)大姓有董氏。此外董姓在汉代还分布于今山东定陶、高青,广东广州,四川资阳、德阳,浙江余姚,湖北襄阳、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伊川、南阳、开封、杞县、信阳、灵宝等地。至隋唐时期,除上述地区外,今安徽、湖南、江苏、江西等省的一些地方,都有董姓的居住地。唐末,固始(今属河南)董氏又有随王潮、王审知入闽者。明代以前,董氏已遍布江南各省。从清康熙年间开始,董氏有族人陆续移居台湾,此后,有的又徙居南洋群岛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
三、郡望堂号
【堂号】 "直笔堂"、"良史堂":春秋时候,董狐是晋国的史官,他写史求实存真,不怕权势。晋灵公被弑,董狐在史书上写道:"赵盾弑其君。"孔子夸奖他是"良史"。 董氏还有"豢龙"、"陇西"堂号。
【郡望】
陇西郡:战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置郡,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南)。西汉时相当今甘肃东乡以东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礼县以北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的东部地区。三国时魏移治襄武(今甘肃陇西南)。北魏时相当今陇西县附近地。 济阴郡: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分梁国置国,后改为郡,治所在定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相当今山东菏泽附近,南至定陶、北至濮城地区。
- 2024年January月1811:36:57
- 我是河北省丰润董氏族…访客
- 董姓留言
- [现1条]
- 2020年May月322:39:36
- 大家澄清一下访客
- 董姓留言
- [现0条]
- 2020年March月1819:36:30
- 董氏族群尊老爱幼。敬仰祖宗尊敬长辈开口董氏二十二代孙克俭
- 董姓留言
- [现0条]
我是河北省丰润董氏族人,目前正在学习 研究丰润董氏族谱,现有丰润《董氏家谱》(张人骏题书名并作序,丙寅年即1926年天津水西书庄刊印)。 从目录看共有24卷,可惜只有前14卷。有大支、二支前十七世的谱世,缺少三支、四支的谱世。希望能有有兴趣的族人或朋友共同交流研究。董氏族人树龙,我的电邮387757960@QQ.com
看了会长的声明,感慨万千。想举睢宁谱中的二个记载,大家来澄清一下:
1, 睢宁谱载: 35世洁吾之子幽, 宦遊德兴遂家焉,37世德刚----超---可梅---凌---41世全祯唐天佑中为御史, 祯二子: 时、晴。睛子: 孟祥。而江西德兴海口谱中载: 仁琬---大礼---伯良---晋, 申,申生三子全福, 全託, 全祯,董全祯唐天佑中官至殿中侍御史, 祯一子:从稼。稼一子汲,为海口中市药铺之祖。二部族谱记载的同一地方, 同一人名, 同一官职,但源流、父子名讳, 传承人数都不同。那么谁的对?谁的不对呢?哪部谱在隐匿攀附呢?
2, 睢宁谱载:57世俊父: 珂, 一子:俊, 俊三子: 炳, 用, 忠, 忠三子: 珍, 良, 恭,珍一子:善权,权-子: 扬。而藁城及大名谱中载: 俊父: 昕, 一子: 俊,俊九子: 炳, 蔚, 用, 直, 毅, 振, 进, 忠, 仪。忠五子珍, 良, 恭, 信, 能。珍六子: 中, 庸, 恪, 逊, 简, 康。庸六子锡, 蹲, 镔, 镌, 蹂, 钜。大名谱记载:董俊生九子,文忠生五子,士珍生六子,守庸生六子。但睢宁谱中记载: 董俊生三子, 文忠生三子,士珍生一子, 善权生一子。试问董俊还有六个儿子,文忠还有二个儿子,士珍还有五个儿子, 守庸还有五个儿子,怎么就没了呢?善权能是守庸吗?楊能是锡吗?不说别的,镌的后裔会答应吗?
1, 睢宁谱载: 35世洁吾之子幽, 宦遊德兴遂家焉,37世德刚----超---可梅---凌---41世全祯唐天佑中为御史, 祯二子: 时、晴。睛子: 孟祥。而江西德兴海口谱中载: 仁琬---大礼---伯良---晋, 申,申生三子全福, 全託, 全祯,董全祯唐天佑中官至殿中侍御史, 祯一子:从稼。稼一子汲,为海口中市药铺之祖。二部族谱记载的同一地方, 同一人名, 同一官职,但源流、父子名讳, 传承人数都不同。那么谁的对?谁的不对呢?哪部谱在隐匿攀附呢?
2, 睢宁谱载:57世俊父: 珂, 一子:俊, 俊三子: 炳, 用, 忠, 忠三子: 珍, 良, 恭,珍一子:善权,权-子: 扬。而藁城及大名谱中载: 俊父: 昕, 一子: 俊,俊九子: 炳, 蔚, 用, 直, 毅, 振, 进, 忠, 仪。忠五子珍, 良, 恭, 信, 能。珍六子: 中, 庸, 恪, 逊, 简, 康。庸六子锡, 蹲, 镔, 镌, 蹂, 钜。大名谱记载:董俊生九子,文忠生五子,士珍生六子,守庸生六子。但睢宁谱中记载: 董俊生三子, 文忠生三子,士珍生一子, 善权生一子。试问董俊还有六个儿子,文忠还有二个儿子,士珍还有五个儿子, 守庸还有五个儿子,怎么就没了呢?善权能是守庸吗?楊能是锡吗?不说别的,镌的后裔会答应吗?
尊重历史尊重证据。董氏家谱是民族文化重要组成的一部分。社会的演变族群的变迁,族谱是真是的记录.
感谢族谱的修续工作者,你们的认真仔细给董氏后裔子孙传承族群文化提供了真实的历史纪录。谢谢你们,开口董氏二十二孙克俭
感谢族谱的修续工作者,你们的认真仔细给董氏后裔子孙传承族群文化提供了真实的历史纪录。谢谢你们,开口董氏二十二孙克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