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本:网同宗祠 编订于2016/3/23 17:33:00
共2200字 评价:0
共2200字 评价:0
“萧”与“肖”是通假字,春秋时两姓就已并行。但二者不同的是,“萧”姓两千多年来一直在使用,而“肖”姓在汉代以后却难寻踪迹,这从各时代的姓谱中可以得到证明。
中国大陆在20世纪70年代推行二简字之后,“萧”整个字的所有义项都被合并到“肖”(不仅姓氏)。而也有观点认为中国原来就有“肖姓”,但与“萧姓”的源流不同。历史上确曾经寥若晨星地冒出过“肖”姓,但非常罕见。明代凌迪知的《万姓统谱》卷103:“肖:汉,肖安固。肖始、肖玉、肖雩、肖同(俱陈留人,见《印薮》)。明,肖靖,襄城人,宣德中解元。”
但这两姓声调不同,肖(Xiào)姓为稀有姓氏,完全不见于香港台湾或海外华人地区。这可以间接证明如今中国大陆绝大多数肖姓实际上是由于二简字简化的“萧”姓。
寻根溯源
说法一
据《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子姓,以国为氏,为周代宋国微子启的后裔。
说法二
据有关资料所载,古代嬴姓各部族首领伯益之后作士于萧,便以萧为姓,其后代延袭姓萧。
说法三
据《续通志·氏族略》、《姓氏词典》、《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或被赐姓,得姓萧。汉朝时巴哩、伊苏济勒、舒噜三族被赐姓萧,两晋南北朝时契丹巴哩、伊苏济勒、部噜三氏改姓萧。
说法四
金文中“赵”大部分写作“肖”,所以古肖(读赵音)姓基本上都是赵姓,如“相邦赵戈”写作“相邦肖戈”。现肖姓则大部分是“萧”讹写而来。
肖与萧
“萧”与“肖”都是很古老的姓,春秋时两姓就已并行。但二者不同的是,“萧”姓两千多年来一直在使用,而“肖”姓在汉代以后却难寻踪迹,这从各时代的姓谱中可以得到证明。可以说,现在全中国内所有姓“肖”者中有99%均系原来姓“萧”者。 半个世纪前,“萧”姓很多,“肖”姓则罕见。《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和《汉字简化方案》颁布以后,很多人认为“萧”是“肖”的异体字,或认为“肖”是“萧”的简化字。于是不少“萧”姓者为书写简便,把“萧”写作“肖”;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为“萧”姓者办理身份证、户口登记、入学手续时,也常将“萧”写作“肖”。因此,近几十年来,“肖”姓多了起来(不排除部分人原本姓“肖”),甚至大有取代“萧”姓的趋势。 如《深圳姓氏谈》载:“肖姓亦即萧姓,萧俗作肖。源出于子姓。春秋时,宋国勇将南宫长万攻打鲁国被俘,几个月后放回宋国。公元前682年秋,与宋闵公于后宫博戏。闵公无意嘲笑了长万曾当俘虏,长万顿时恼羞成怒,打死了宋闵公,又杀了几个大臣,立公子游为国君。宋国群公子纷纷逃往萧邑(今安徽萧县)。萧邑大夫大心组织军队,杀逐南宫长万及同党,平息了内乱。宋闵公的弟弟桓公即位后,把大心封在萧为附庸国,称为萧叔,其后人就是萧氏即肖氏。南宋末年,一些肖姓居民从福建迁至深圳地区,现聚居在坪地镇,是该镇人口最多的姓氏,大多居住于西湖塘、岳塘岗、香屋一带。” 工具书注释中的问题,是“萧”、“肖”二姓使用混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辞源》、《辞海》等工具书,在注“萧”时有“姓”这一义项,而注“肖”时并无“姓”的义项。这是沿袭了一些老工具书的注法。《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在“肖(Xiāo)”的字头下,均注作“姓,‘萧’俗作‘肖’”。这是把作姓氏用的“肖”当作“萧”姓之“萧”的俗体字了。《汉语大字典》注“肖”时说,“姓,也作‘萧’”,1962年版的《新华字典》注“肖(Xiāo)”时说,“姓,同‘萧’”。这都是把“肖”、“萧”看作异体的关系了。无论是把“肖”看作俗体,还是把“肖”、“萧”看作异体,实际上都是把“萧”和“肖”当成一个姓,注音均为阴平的 Xiāo。《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独树一帜,它把“肖”注成只读 Xiào 的单音字,字头下的第二个义项就是“姓”。这样处理,“肖”与“萧”就完全脱钩,“肖”已成为独立于“萧”姓之处的另一个姓,读音也变成了去声的 Xiào。从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语言文字的规定看,“萧”与“肖”既非异体关系,又非繁简关系。所以“‘肖’也作‘萧’”、“‘肖’同‘萧’”等说法不可取。“‘萧’俗作‘肖’”的说法如何呢?因为“肖”不是“萧”的简化字,二者又非异体关系,所以一些工具书的编者就把“肖”看作“萧”的俗体字。实际上“某俗作某”是一种很模糊的说法。 但未受到建国后的一场文字改革冲击的全球其他地方,如香港,台湾,东南亚等,所有的萧家人都是姓“萧”的,没有一个人写姓“肖”。 一个人的名字是自己的,但是一个人的姓氏却是祖宗传下来的,中国人最讲究传统了。古人云“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毕竟,“肖”姓毕竟是不规范的姓,不是所有萧家人的姓啊,萧何祖宗泉下有知,也不会瞑目的。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后,全国已有越来越多的姓“肖”者改回姓“萧”。 由于时间已过数十年了,有些年轻的姓“肖”者可能并不知自己原系萧家人(从身份证看,其爷其父等,均也已写姓“肖”),以轻易否认自己是萧姓人,其实, 这些人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考证: 1、如宗祠,不管建国后萧姓如何被改,但建在各地萧姓聚集地的萧家宗祠上的“萧”字是不会改的。 2、问长辈,特别是一些上了60岁以上年纪的长辈,他们在小时候,在年轻时一定用过姓萧。 3、祖坟,祖上的坟墓上刻的字一定是萧字等等。 但不管考证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现在的全中国,写姓肖者中,有99%都是原来的姓萧者,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
中国大陆在20世纪70年代推行二简字之后,“萧”整个字的所有义项都被合并到“肖”(不仅姓氏)。而也有观点认为中国原来就有“肖姓”,但与“萧姓”的源流不同。历史上确曾经寥若晨星地冒出过“肖”姓,但非常罕见。明代凌迪知的《万姓统谱》卷103:“肖:汉,肖安固。肖始、肖玉、肖雩、肖同(俱陈留人,见《印薮》)。明,肖靖,襄城人,宣德中解元。”
但这两姓声调不同,肖(Xiào)姓为稀有姓氏,完全不见于香港台湾或海外华人地区。这可以间接证明如今中国大陆绝大多数肖姓实际上是由于二简字简化的“萧”姓。
寻根溯源
说法一
据《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子姓,以国为氏,为周代宋国微子启的后裔。
说法二
据有关资料所载,古代嬴姓各部族首领伯益之后作士于萧,便以萧为姓,其后代延袭姓萧。
说法三
据《续通志·氏族略》、《姓氏词典》、《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或被赐姓,得姓萧。汉朝时巴哩、伊苏济勒、舒噜三族被赐姓萧,两晋南北朝时契丹巴哩、伊苏济勒、部噜三氏改姓萧。
说法四
金文中“赵”大部分写作“肖”,所以古肖(读赵音)姓基本上都是赵姓,如“相邦赵戈”写作“相邦肖戈”。现肖姓则大部分是“萧”讹写而来。
肖与萧
“萧”与“肖”都是很古老的姓,春秋时两姓就已并行。但二者不同的是,“萧”姓两千多年来一直在使用,而“肖”姓在汉代以后却难寻踪迹,这从各时代的姓谱中可以得到证明。可以说,现在全中国内所有姓“肖”者中有99%均系原来姓“萧”者。 半个世纪前,“萧”姓很多,“肖”姓则罕见。《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和《汉字简化方案》颁布以后,很多人认为“萧”是“肖”的异体字,或认为“肖”是“萧”的简化字。于是不少“萧”姓者为书写简便,把“萧”写作“肖”;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为“萧”姓者办理身份证、户口登记、入学手续时,也常将“萧”写作“肖”。因此,近几十年来,“肖”姓多了起来(不排除部分人原本姓“肖”),甚至大有取代“萧”姓的趋势。 如《深圳姓氏谈》载:“肖姓亦即萧姓,萧俗作肖。源出于子姓。春秋时,宋国勇将南宫长万攻打鲁国被俘,几个月后放回宋国。公元前682年秋,与宋闵公于后宫博戏。闵公无意嘲笑了长万曾当俘虏,长万顿时恼羞成怒,打死了宋闵公,又杀了几个大臣,立公子游为国君。宋国群公子纷纷逃往萧邑(今安徽萧县)。萧邑大夫大心组织军队,杀逐南宫长万及同党,平息了内乱。宋闵公的弟弟桓公即位后,把大心封在萧为附庸国,称为萧叔,其后人就是萧氏即肖氏。南宋末年,一些肖姓居民从福建迁至深圳地区,现聚居在坪地镇,是该镇人口最多的姓氏,大多居住于西湖塘、岳塘岗、香屋一带。” 工具书注释中的问题,是“萧”、“肖”二姓使用混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辞源》、《辞海》等工具书,在注“萧”时有“姓”这一义项,而注“肖”时并无“姓”的义项。这是沿袭了一些老工具书的注法。《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在“肖(Xiāo)”的字头下,均注作“姓,‘萧’俗作‘肖’”。这是把作姓氏用的“肖”当作“萧”姓之“萧”的俗体字了。《汉语大字典》注“肖”时说,“姓,也作‘萧’”,1962年版的《新华字典》注“肖(Xiāo)”时说,“姓,同‘萧’”。这都是把“肖”、“萧”看作异体的关系了。无论是把“肖”看作俗体,还是把“肖”、“萧”看作异体,实际上都是把“萧”和“肖”当成一个姓,注音均为阴平的 Xiāo。《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独树一帜,它把“肖”注成只读 Xiào 的单音字,字头下的第二个义项就是“姓”。这样处理,“肖”与“萧”就完全脱钩,“肖”已成为独立于“萧”姓之处的另一个姓,读音也变成了去声的 Xiào。从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语言文字的规定看,“萧”与“肖”既非异体关系,又非繁简关系。所以“‘肖’也作‘萧’”、“‘肖’同‘萧’”等说法不可取。“‘萧’俗作‘肖’”的说法如何呢?因为“肖”不是“萧”的简化字,二者又非异体关系,所以一些工具书的编者就把“肖”看作“萧”的俗体字。实际上“某俗作某”是一种很模糊的说法。 但未受到建国后的一场文字改革冲击的全球其他地方,如香港,台湾,东南亚等,所有的萧家人都是姓“萧”的,没有一个人写姓“肖”。 一个人的名字是自己的,但是一个人的姓氏却是祖宗传下来的,中国人最讲究传统了。古人云“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毕竟,“肖”姓毕竟是不规范的姓,不是所有萧家人的姓啊,萧何祖宗泉下有知,也不会瞑目的。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后,全国已有越来越多的姓“肖”者改回姓“萧”。 由于时间已过数十年了,有些年轻的姓“肖”者可能并不知自己原系萧家人(从身份证看,其爷其父等,均也已写姓“肖”),以轻易否认自己是萧姓人,其实, 这些人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考证: 1、如宗祠,不管建国后萧姓如何被改,但建在各地萧姓聚集地的萧家宗祠上的“萧”字是不会改的。 2、问长辈,特别是一些上了60岁以上年纪的长辈,他们在小时候,在年轻时一定用过姓萧。 3、祖坟,祖上的坟墓上刻的字一定是萧字等等。 但不管考证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现在的全中国,写姓肖者中,有99%都是原来的姓萧者,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
- 2017年December月1818:24:49
- 现在已查清,河南省正…肖才中
- 肖姓留言
- [现0条]
现在已查清,河南省正阳县大林镇肖氏来源于湖北麻城西南30里肖家湾,在此之前是住在麻城西闵五路大湾,是从江西南昌新建县迁移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