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0字 评价:0
顿长庚 工程师。男,1955年3月出生,天津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内蒙古包头铁工校。现任内蒙古集通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正镇白旗工务段段长。主要业绩:白旗工务段成立于1994年,现有正式员1570人,临聘员工315人,担负着集通线西部394.55千米正、站线,438座桥涵及附属房建的养护维修任务。集通铁路是全国最长的一条合资铁路。地处内蒙古大漠腹地,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设备质量差,人员素质低,开通运营时,任务最为艰巨的首届工务系统。为提高设备质量,1995-1997年带上检查锤徒步行走1400多千米,先后4次检查了管内线桥设备,发现问题都做了详细的记录。并组织工区及时进行解决,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全段线路优良率大幅度上升,设备质量显著提高,轨检车动态检查时全部达到优良。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起草并制定了白旗工务段的"奖惩制度"及各项"管理办法"共计9个重头文件。严格经济责任制,实行科学的侧重于"险、苦、累"的按劳分配制度,为企业适应改革开放,进入市场,走向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顿光明 1966年12月生,湖北公安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湖北省十堰市国营五条岭林场场长,助理工程师,湖北省十堰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6年7月~1988年5月在茅箭区农委林业站工作,1988年6月任国营五条岭林场同场长、场长、技术员、助理工程师。
顿其录 中共党员,历任乡粮所党支部书记、所长;县粮油加工厂厂长,党支部书记;副乡长,乡党委副书记等职;现任苗寨乡党委书记。
顿耀武 男,60岁,湖北省江陵人。国家首批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荆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总农艺师。1963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农学系,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先后成功地推广了“敌稗”、磷肥、红兰花草子、水稻高杆改矮杆、“IR”、杂交稻、优质稻、两膜秧、趸秧下水田、温室有土秧、无土秧、两段秧、多效咄育秧、百万亩碳按全层深施、水稻白叶枯病栽培防治、双季稻、麦(油)稻两熟制、麦田盖草、大秧无土地植等新技术。1989年参加“全省百万亩杂交稻丰收计划”,获农业部一等奖。先后发表论著24篇(本),其中,几种不同育秧方式的比较效应研究被《中国农业文摘》摘用。《荆门县农业区划报告(农作物)》获1983年省一等奖。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顿光明 1966年12月生,湖北公安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湖北省十堰市国营五条岭林场场长,助理工程师,湖北省十堰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6年7月~1988年5月在茅箭区农委林业站工作,1988年6月任国营五条岭林场同场长、场长、技术员、助理工程师。
顿其录 中共党员,历任乡粮所党支部书记、所长;县粮油加工厂厂长,党支部书记;副乡长,乡党委副书记等职;现任苗寨乡党委书记。
顿耀武 男,60岁,湖北省江陵人。国家首批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荆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总农艺师。1963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农学系,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先后成功地推广了“敌稗”、磷肥、红兰花草子、水稻高杆改矮杆、“IR”、杂交稻、优质稻、两膜秧、趸秧下水田、温室有土秧、无土秧、两段秧、多效咄育秧、百万亩碳按全层深施、水稻白叶枯病栽培防治、双季稻、麦(油)稻两熟制、麦田盖草、大秧无土地植等新技术。1989年参加“全省百万亩杂交稻丰收计划”,获农业部一等奖。先后发表论著24篇(本),其中,几种不同育秧方式的比较效应研究被《中国农业文摘》摘用。《荆门县农业区划报告(农作物)》获1983年省一等奖。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