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运姓导航
姓氏维客
Netor直通车
赞助商链接
相关纪念馆
最前  <<上页   下页 >> □最后
相关族谱
3689个姓1氏
当前版本:访客 编订于2007/5/22 12:53:00
7601字 评价:0
  ( 以下是引用片段:
  

  
以下是引用片段: 以下是引用片段
  

  

  

  

  

  
昔古聖帝明王之統緒載于詞明於春秋。自漢興以來,司馬公乃著史記一
  
                                        愚
  
書傳至今日又有子陽綱目一書。  觀此書所著,系國家興亡成敗忠臣孝子讒
  
                                           愚
  
佞小人,逐節詳明以遺後世,一覽可知也。 不覺心有所感也,而又觀周家
  
                                                                
  
祖廟,孔子世家,歷歷所載者皆三代宗親。古時尚然如此而況今之庶民乎。
  
愚                          愚
  
  因此思念古人,而想   之爲人不亦有三代宗親乎?逐一溯本窮源,而族                                      
  

  
長之人一概不知,回到家庭恭問嚴父:朝夕指點。 驚問曰:父何由知之?
  

  
父曰:“吾常聽汝祖父談此未能著此譜書,不過記聞而已,汝後日可著書甚      
  
                                         吾
  
勿含糊“  唯唯受命,彼時惶恐未曾手而著。當   父既歿之後而複想起指                                             ①        ② 
  

  
點之言,於揮淚著書數篇追本窮源而粗知大略,無非是隨 燕王駕來 渠梁之
  

  
地乃知其大概而徽郡之源未可盡知也。故詳明以備子孫觀閱,此書便知我
  

  
心也。後之人與我有共同志向時而繼之庶斯書之不朽雲[注:此書由西關張
  

  
姓約六、七世祖所著,後經某世祖傳入我運氏宗族]①明太祖之子②薊運河
  

  
     說   明:
  

  
    運氏原籍江南安徽人也,其始於某鄉某裏因年代以久失其傳,已無可
  

  
盡知也。安徽之祖大概就在此地也,是因前朝明成祖永樂定鼎金台,我始祖
  

  
清爺隨駕北遷,卜居渠水之西南塘爾坨居焉。至今我始祖之墓尤存,現塘爾
  
                                             吾
  
坨西嶺之七座墳是焉。遠近鄉里皆號之曰:“運氏之墓也”。 運姓者即張姓
  

  
也。想運姓以來本系張姓,只因四世祖鐸爺人丁繁衍,竈糧數年缺欠,(也
  

  
有稱在朝爲官、因受奸人所害)故此隱姓以除當時之急,以名爲姓皆稱之曰
  

  
 運鐸。至於今與張姓同宗故不謬矣。
  

  
我三世祖隨雲五人積功累德者皆我始祖一人耳‘。衍及三世祖三爺畏難而逃
  

  
守張姓之嗣,煢煢獨立,形影相吊,不能樂茲土守先靈,複遷于渠梁之濱居
  

  
焉。向後族稱繁,系我三世祖積功所感也。夫水不厚則負舟無力,德不厚則
  

  
瓜瓞不綿。我三世祖非積德長厚,何以重鄉科會科、乃文、乃武有其人,鄉
  

  
科會科有其人,且上年之典恩‘重於兩朝’,服官而仕榮及于當代,何者?
  

  
非祖德所貽留,祖功所恩洽哉!我後所旋居於境內,星處於四方者,雖各殊
  

  
其業,而不殊其德,雖各分其人,而不分其脈,所言者皆系我三世祖三爺之
  

  
枝派雲爾。
  

  
         原      序
  

  
嘗思木本窮源恒動人淒慘怵惕之心。我  始祖清爺自隨明成祖定鼎肇基燕京
  

  
以來,棄江南而車駕北遷,立基地認糧地皆系孤身持立,傳至二世祖貴爺,
  

  
三世祖權、信、三、四、山爺,無不克承先志,我四世祖鐸爺治家創業,教
  

  
子成名;生五子皆豪傑英雄。或離鄉而至四方,或在鄉而守祖業久矣,何可
  

  
詳明,故不必爲之再序。今將我始祖之功德與數世祖之功德略敘一二,以爲
  

  
我後人之觀法。嘗聞,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上之既有餘德,下之必有餘人。
  

  
若非積功存仁欲想後世綿綿也,必不得矣。若我  始祖卜居塘爾坨,形孤影
  

  
單,孑身獨立,以禮義持身,以忠厚傳家。衍及八世祖泰來爺恩登泮水已入
  

  
庠生,俟後屢入鄉科未能金榜提名。暫時運不濟,命途多舛,所以持身守業,
  

  
好爲詞訟,因此功名未曾上進。積德雖厚功修未遂,密耳思以光大門閭。迨
  

  
及我十一世祖必甲爺,身入庠生,屢登科場。文才與人才並盛。豪傑仁義之
  

  
士自此與上世祖難以備敘。遊泮水者有人,讀詩書者有人,創業者有人,耕
  

  
田者亦有人。而且人物之盛,而且往來於塘坨之境者大都運氏之子孫居多也。
  

  
即此時名登天府其人力之所能焉哉?殆莫之爲而爲者天也。何也?天之生物
  

  
必因其材而篤焉者也。若非功之所積者,遠德之所貽者深,何以自始祖一人
  

  
傳遞至於今而世系之綿延若此也。信乎?淵源者其流長,德深者其派遠,後
  

  
人雖居處不一地,分之不一家,尤當同力克協,以承先德於不贊雲。
  

  
         注   釋  
  

  
   公元一三九九年,明惠帝允汶聽信奸臣讒言而排斥功臣,燕王朱棣以清
  

  
君側爲由,于建文四年廢除惠帝改年號爲洪武三十五年。即明永樂元年。由
  

  
于連年戰亂百姓疾苦不堪,其悲慘情景觸目驚心。一四零三年成祖平定天下,
  

  
開始遷都燕京並大規模移民立年號爲永樂。在大移民中前往北方的移民,主
  

  
要來自山西、山東、安徽等地,這些地區都比較貧困,而在歷次大移民中都
  

  
要有一些優惠政策並採取強制措施,於是就形成了大規模的移民。我始祖就
  

  
是在這種情況下隨成祖棄江南車駕北遷的。立基地肯糧田都是一人所爲。傳
  

  
至二世祖貴爺、三世祖權、信、三、四、山爺無不克承先志,直至我四世祖
  

  
鐸爺依然是治家創業教子成名。鐸爺生五子各個成材,有的外出求財,有的
  

  
克守祖輩基業,長此以往不必言說。今將我始祖之功德及各位世祖之功德略
  

  
述一二以爲吾後人觀閱。常說物本在於天、人本在於祖,前輩既有余德,後
  

  
輩必有餘仁。若不是積功存仁,欲想後世綿綿是不可能的,我始祖清爺卜居
  

  
塘爾坨形孤影單孑身獨立,以禮儀持身以忠孝傳家。衍及至八始祖太來爺登
  

  
泮水入學堂已步入仕途之路,但爲何屢次鄉科均未金榜提名,難道是時運不
  

  
濟命途多舛?所以持身守業、好爲詞訟,因此功名不曾上進。雖然積德深厚
  

  
但功名未能實現,於是仔細思考應如何光大門庭。待我十一始祖必甲爺,亦
  

  
始入庠生,屢登科場,文才武略堪稱豪傑仁義之仕,自此與上世祖難以詳盡。
  

  
既然都是我始祖清爺之後爲何移居渠梁的三爺之後卻有那麽多人能夠取得
  

  
功名且兩朝爲官而仍居住在塘爾坨的就總是時運不濟呢?難道是陰宅的問
  

  
題?(注釋:其原因是三爺因怕侄子欠竈糧而連累自己於是逃至渠梁,即今
  

  
薊運河泮西關,因那裏是當時的縣城所在地,本縣的經濟文化中心,相當於
  

  
現在的沿海地區,因當時主要靠水陸運輸,因此交通比較發達,人們的思想
  

  
也比較開化求學比較容易,因此步入仕途也很自然。而仍居住在塘爾坨的子
  

  
孫想要取得同樣的成就若非有超人的智慧,是不可能的)
  

  
    運氏門中先遠有家譜也,其來舊矣,以爲後之觀法,字字清楚,事事之
  

  
可考。若後人有不知張姓與運姓同宗,我因此一併而載之。自始祖傳至三世
  

  
祖五人,三爺居今甯河縣渠梁,至四世祖富爺,五世祖欽爺、鉞爺進爺諸位
  

  
無不克承先志,至六世祖龍爺、虎爺、忠爺、臣爺各分枝派積功累德至此而
  

  
益深,天地之鍾靈而獨厚秀。自曾祖雨爺叨任黎成,曆治徐州因以光前而裕
  

  
後,此一時盛德隆重,及後文武中式,鄉科會科者難以糜舉,所有武功鎮於
  

  
山西者乃十世祖張自成之賢兄也。至於今張訓公舉人張謨公副榜歷歷詳言
  

  
之,恐後人不知,吾不可不著明。夫,天地之間人自有本,本不立而道難生,
  

  
本不追而源難釋,溯本窮源從此問矣。後人有英傑挺出,名登金榜者,可憑
  

  
之,此書不可失傳,那樣會造成三代宗親不相識耳,一覽此書猶我祖之在目
  

  
前也,可不惜哉。何必序辭之贅贅雲爾。
  

  
始祖清爺、二世祖貴爺、三世祖權、信、三、四、山爺之墓均在西塘坨
  

  
西嶺上老營存焉,即七座墳是也。三世祖三爺居渠梁,墳墓座落西關西,
  

  
四世祖富爺五世祖欽爺鉞爺進爺諸位之墓西關西老營是也。三爺居渠梁
  

  
後人功名象盛,山爺居塘坨後人功名尚希,莫非一脈之氣,一德之修,
  

  
總而言之陰宅之謬矣,塘坨之地功名何希哉。
  
           諱
  
始祖運公   清爺生一子  貴
  
  
  
 諱
  
   二世祖   貴爺  生五子  權、信、三、四、山
  

  
          諱
  
   三世祖    權爺   絕嗣
  

  
               信爺  失傳
  

  
     三爺 生一子 富     [即:甯河西關之老塋]
  

  
               四爺 生一子  失傳  
  

  
         山爺 生一子 鐸     [即:西塘坨與運家莊之老祖]
  

  
  四世祖  铎爷 生五子:果,通,凤,枝,旺.
  

  

  

  
对不起由于原版是纵版,粘贴到此处后已变成横版,请下载后重新编辑)
  
(在家谱绪论中的"注释"和"说明"均是我在2000年走访了一些长辈们之后续补的,可能有不妥之处,望了解更详细资料的朋友加以更正.因为姓氏也是一种文化,我很愿意同大家一起探讨这个话题,以完善,诠释我们的家谱.--运新宽)
  
      在网上查到的关于运姓的一些人物:
  

  

  
①路史:鲁后有运氏。
  
②京相云:今东郡糜丘东故运城,即邓城也,是以邑为氏。望出东鲁。
  
③清通志氏族略:清时有运万艮,曾任贵州有副将。
  

  
运奄
  
史记秦本纪:秦之先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运奄氏。
  

  
运期
  
后汉书逸民传:汉梁鸿,易姓运期,名曜。
运姓介绍信息修订

运yun
姓氏最新1讨论

维客与宗祠

姓氏操作面板

姓介绍修订史

谱概况修订史

万家姓的说明

姓氏联络
相关留言
  • 姓氏经典留言
  • □运胜磊:我们的家普我只记的有…(2016/10/15 11:25:40)
  • 我们的家普我只记的有梦,kei好像是剋,济,如,庆,you好像是悠,士。我们家普我没有看过,在一个老人家里。我是悠字辈我爸庆字辈不知道能不能在这本书上看到411301258
  • □运新宽:在《运氏统宗世谱》发行仪式上的讲话(2015/11/13 11:18:47)

  •   各位同宗父老,大家上午好。因为我们是一家人就不说那些客套话了,这次修谱也算是一次迟到的补白吧。说起迟到是因为距上次族人传抄并补续小宗单谱也有近一百年的时间了,而距张姓七世祖建谱距今已有近五百年历史。我相信这几百年间会有很多我们的祖辈、父辈也想为我们这些后代子孙留下一些属于我们运姓自己的族谱资料,但限于通讯、交通及经济条件等诸多限制,他们都很难完成这项工作。今天,在各位的鼎力支持下,无论这部《运氏统宗世谱》的水平高与低,也总算完成了先祖几百年来的一个遗愿。
      二十多年来,在搜集、挖掘、整理族谱相关资料过程中,我几乎走访了家家户户,遍及了所有族中耆老。在座谈过程中也有一些人问过我,写这个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好多连亲哥们儿弟兄都不来往,还要”族”谱有啥用等。虽然这只是个别现象,但它是真实存在的。仅就这一问题我想谈谈我对编修族谱的认识和理解。
      我始迁祖张清公由江南徽郡居家北迁,落籍西塘尔坨至今已有611年历史,而立姓祖铎公立运姓,距今也有五百余年。五百多年来,朝代更迭、沧桑变化,就是因为我张三公后裔张姓七世祖蔚公为我们留下一些祖源及宗族变化的原始资料,虽然简短,寥寥数语,但它使我们得以了解我族历史,以及我们由张姓改为运姓的缘由。可不要小视这些原始谱序,它是老祖宗为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历史文献资料,没有它我们无从谈起。
      家乘、族谱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透过族谱,可以看到变幻着的历史风云以及跌宕起伏的人世沧桑,家谱文化的丰厚底蕴对我们研究家族文化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尊祖敬宗是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寻根溯源是人类的天性。因此我的理解是:
      1、家谱就是家族历史,而历史就是一面镜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家有家谱,犹如国有国史。国史记录的是一国之事迹,家谱则叙述的是家族的世代源流与兴衰,所以家族不能没有历史。
      2、家谱也是一种记忆,而记忆就是对先祖的缅怀。家族的事迹兴衰要留下印记,可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家族留本,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任何人无论是功成名就也好,还是泛泛平庸也罢,百年之后都要给后代留下印记。所以,宗族文化传承就是祖辈艰苦创业的经历和事迹,它孕育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传家瑰宝,能把它记录下来就是对祖宗最好的缅怀。
      3、编修族谱,上以敬宗、下以收族。没有家谱时,很多早年失散的族人也想寻找亲人,但他们不知到哪里找、去找谁。有了家谱,它可以使我们人人了解家族的历史文化,让失散多年的亲人相聚;使早年外迁的族人归宗;更能让我们寻根有据、溯本有源,同时还能避免族人相见不相识,世序混乱、尊卑不可续的尴尬场面。
      4、传承家谱是对后代子孙的一种教育形式。有时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这就要求我们这些人要了解族谱的内涵,掌握族谱的精髓,抓住族谱的魂。当然也会有人对待本次编修族谱的形式大于内容、表面大于内涵。说族谱是一种教育还在于透过族谱可以看出一些优秀族支的文化传承,礼教传承以及优良的家风传承。我们宣扬的是孝道,由于现代社会的信仰缺失,导致一些人乱烧香、乱拜菩萨。当然我绝不是反对宗教信仰,但当你真正理解了族谱的深刻内涵时你会发现,孝敬自己的父母、长辈就是最好的信仰。“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同时家谱中的人物事迹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努力的方向。还可以帮助我们增知育人,激励子孙奋进。
      5、家谱中的人物事迹也是对后代子孙的培养与塑造。人才的出现不是光靠个人的努力就能实现的,因为樗棣之才故无大用,既使是同一株良木也要看匠人取其何用,若取其做佛龛神主,定能享受顶礼膜拜;若用其做马桶,只能用来藏污纳秽。这道理在浅显不过了。可见要成就一个人才,除自身努力外,有时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培养和塑造。著名的文学家、军事家曾国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6、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可以增强家族的凝聚力。任何一个国家、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家族,如果缺乏凝聚力就一事无成,就要变成一盘散沙,就会任人宰割,这是长久以来影响我族发展的最大障碍。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求族中的每个成员都要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为维护宗族利益多做有益的事,多说有益的话。族人之间努力做到相帮互扶,既便有些小矛盾,也要以大局为重,多一些包容、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奉献,少一些计较。我们的家谱成书绝不是为了标新立异、千古留名。而是为了收拢族人,团结奋进,这正是我们要编修家谱的初衷。
       另外在编修《运氏统宗世谱》的过程中,我深知我们所编修出的族谱一定不是最好的,但我们对编修族谱的执着和热情一定是最高的,那种不计代价、不计报酬的精神是我们的长处。就我个人而言学历虚高不假,文学功底实低是真。我是学理科的,又一辈子从事化学教学,没有华丽辞藻,更不会舞文弄墨、引经典句,这是我的短板。所以我在撰写祖墓考、人物列表及个别外迁族支小考时一般都比较直白,不加任何修饰,我只是想把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给大家说清楚就行了。这次编修族谱也遇到很多瓶颈,这些瓶颈是怎样破解的?也只能用“历尽千辛万苦来作答”。特别是族谱中的谱系部分,数以万计的人名需要逐个核对,草稿需要核对,制成的电子版同样需要核对,甚至需要核对很多遍。经常有族人找到我说,上次给你提供的人名不准确,某某的名字现在要叫这个“字”等,像这种情况的就不下数百次。改?那不是wod文档,你以为那么容易,每一页谱系就是一张图片,要改一个字,增加一个名字,就必须把整张图片复制到一张新的画图板上然后在重新腾出一个地方输入这个名字,一个下来就要“大半天”的时间,而且是经常有这种类似的情况发生。暂时不知道叫啥名字的就要先空着,等核对清楚了再重新填上,于是又要把上面的工作再重复一遍,可以想象一天光是做这项工作就要用去多长时间。向文常、乃利等这些了解我的人都知道,去年一年我除了每天上一节课外,其余时间都在电脑前制作谱系,修改有关族谱的工作。要核对一个健在的人名还容易,无非是多打几个电话或是多跑几趟路。就拿伯林来说,他有两个儿子四个女儿,每次找到他最多只能想起一到两个女儿的名字,很难记得住所有女儿的名字,就光他这一户我就至少跑了三趟。不能说给我提供本支姓名的人责任心不强,一些人就连自己孩子的名字都拿不准、记不住,所以才导致上面所说的电子版制作的反反复复。但对于那些早已不在的先祖来说就没那么容易了。如为了弄清某第十世祖叫什么名字,我经过近十年的搜集、走访和座谈,直到去年才在一份董姓家族康熙三十六年的购地契约中查找到,这还只是其中的一例。远的不说,就是今天能够参加这个仪式的阿蕻大姐这一支,就让我整整找了十一年之久,也算机缘巧合,直到去年才刚刚找到。我所做的这一切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或许算不了什么,但对于像我这样一个年逾花甲的人就已经达到极限。但总的来说,这些年的辛苦没有白费,也算斩获颇丰,但也有遗憾。有时我和新茂三哥、乃林我们爷仨单独在一起时经常自嘲地说,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除非是皇家、蒋介石蒋家以及特大的官宦人家可以举国家之力编修家谱,像我们一介草民,如果没有像我们这种几近“精神失常”的人,是很难想象能编写出追溯到六百年前的族谱来。说我们是“精神失常了”这不光是自嘲,这些年来家里人也都这么说。
      经过近20年的努力,并多次外出走访、网上发帖及电话、书信沟通交流,已初步确定了五百年前携家外迁到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沙梁、酒泉的枝公后裔及河北省大名县西付集乡西大江村、河南南乐县东、西五楼村的旺公后裔。我们还前后与河南洛阳、开封、安徽亳州、山东菏泽等地的运姓同宗取得了联系,他们都非常认同我们的同宗关系。同时我们还找到了失散近四百余年,现居住在天津蓟县别山镇东、西运庄的尚山公后裔;宝坻董官庄运氏后裔以及失散近百年的宝书公、迎春公、文魁公等的后代子孙,并进行了接触。总之,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也算有了些许收获,但仍有遗憾。多年来尽管费尽周折,已经找到了失散近五百年的另两大支系枝公、旺公族裔,但终因对方与我们存在语言及认识上的落差及其族中年长固执但又有一定影响的个别族人的原因,才使我们失去了这次难得的失散亲族连宗的机会,真是让人痛心。倘若今次不能相认,恐他日更难归宗了,这是我族的一大憾事。因此说《运氏统宗世谱》的编修现在只是告一段落,只要失联的枝公和旺公两支没能归宗,修谱仍要继续。还希望彼此族中有识之士能参与其中,使我们的族谱更加完善、完整和完美。从而了却列祖列宗几百年来苦苦寻找失散亲人的心愿。这是我们每一位族人责无旁贷的责任。
      天津市宁河区潘庄镇中学
       运新宽
      2015年5月8日
      
  • □运国玺:我是运国玺,河南叶县…(2015/8/25 12:33:25)
  • 我是运国玺,河南叶县人。祖籍河南鲁山县,我是这一支大约第6代后人。祖谱无法找到了。希望大家多联系。QQ610611718
  • □运新宽:全国运氏同宗你们好!(2015/8/18 11:49:49)
  • 我是运新宽,《运氏统宗世谱》已于2015年5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并且在运氏原始发祥地天津市宁河区宾馆举行了隆重的发行仪式,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宗族人应邀参加。发行实况在宝坻、宁河电视台均有报道,北京图书馆、天津历史研究所及天津人民出版社均有收藏。属全国为数不多的族谱正式出版物之一。因本次《世谱》仅收录运姓五大支中的三支,仍有明朝中早期外迁失联的另外两大支未能入谱,我们感到非常遗憾,但经过我们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现已掌握了两支失联族人的大致方向,且每个族支的总人数都应在3000人左右。因上述两个族支外迁失联较早,约有500余年,完全实现无缝对接确实存在困难,望哪位同宗族人了解和掌握你所在地区运姓同宗达到百人的村落,请与我们联系,为我们出版《运氏统宗世谱》续集提供资料。
      《运氏统宗世谱》编委会
      联系电话:13323322283
      邮箱:yunxinkuan163.com
  • □运新宽:全国运氏同宗你们好!(2015/8/18 11:48:04)
  • 我是运新宽,《运氏统宗世谱》已于2015年5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并且在运氏原始发祥地天津市宁河区宾馆举行了隆重的发行仪式,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宗族人应邀参加。发行实况在宝坻、宁河电视台均有报道,北京图书馆、天津历史研究所及天津人民出版社均有收藏。属全国为数不多的族谱正式出版物之一。因本次《世谱》仅收录运姓五大支中的三支,仍有明朝中早期外迁失联的另外两大支未能入谱,我们感到非常遗憾,但经过我们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现已掌握了两支失联族人的大致方向,且每个族支的总人数都应在3000人左右。因上述两个族支外迁失联较早,约有500余年,完全实现无缝对接确实存在困难,望哪位同宗族人了解和掌握你所在地区运姓同宗达到百人的村落,请与我们联系,为我们出版《运氏统宗世谱》续集提供资料。
      《运氏统宗世谱》编委会
      联系电话:13323322283
      邮箱:yunxinkuan163.com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关于NETOR | 招聘信息 | 联系邮箱 | 策略联盟
Copyright (C)2000-2024 netor.net.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Netor网同纪念 客服电话:400-088-0131 微信:15011475923 微博:关注Netor纪念
沪ICP备17033281号 上海圣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