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0889字 评价:0
1、“较罕见姓,分布较广。汉代有轩和,明有轩輗。黄帝号轩辕氏,因以为氏。
(摘自陈明远、汪宗虎《中国姓氏大全》)
2、“明有轩輗,永乐年间进士,曾任刑部尚书。当代轩静渊,西南农业大学教授。”
(摘自马骏编《实用姓氏读写简编》)
3、“又读HAN(音喊),春秋时郑国轩虎、轩达(见于《左传》),此轩字读HAN而不读XUAN。”(摘自马骏编《实用姓氏读写简编》)
4 轩玉亭 轩锡明 <<世界名人录>>
5 辽西轩氏 清雍正三年(1725)----乾隆八年(1743)于河北永平府玉田迁居辽西,有近三百年的历史. 原分布一.葫芦岛南票区暖池塘镇札木沟村. 二.朝阳市朝阳县根德乡邱家村. 三锦州市黑山县无梁殿镇轩三家村. 现分布葫芦岛市龙港区. 南票区. 朝阳市.朝阳县. 阜新市海洲区.彰武县. 黑山县.新立屯. 沈阳市. 北京市. 杭州市. 日本 .共有四五百人,一百五十多户,八代人!家谱在修订中.
6 廉吏轩輗
轩輗,字惟行或惟衡,河南鹿邑人.明朝永乐二十二年(1424)进士.授行人司副.宣德六年用荐改御史.按福建剔蠹锄奸,风采甚峻.其父轩贵,乃一布衣,家贫甚寒.
明正统五年,轩輗为浙江按察史,主管全省的刑法风宪.杭州历任官员奢侈铺张浪费,讲究排场.轩輗到任后决心力戒奢风,他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一年四季穿着一件旧青布袍,满身补丁.他的夫人也不用仆人,亲身担水烧柴,洗衣做饭.每天吃的都是青菜稀饭还有咸菜.轩輗深知吃喝之风乃官场百弊之首,下大力气决心戒绝.他与属僚约定:三天只能吃一次肉,每次一斤,只能用自己的俸禄去买.那些用公款吃喝惯了的官吏叫苦不迭.轩輗以身作则,即使好朋友来,唯一的菜也只是豆子.
有一次到同僚家饮酒,看到满桌丰盛的菜肴,心里不以为然.他知道这些官员名义是私人请客,但费用肯定不是靠薪俸,所以勉强坐下来吃了一点,故意用手捂住肚子说这里很痛,众人忙问是怎么回事,他说:"此中有脏物也".。”饮酒尚且如此,为官操守可以想见。一次都御使张纯置酒请客,轩輗 嫌他奢侈而拒绝。张纯将酒馔送上门去,轩輗亦拜谢不纳。在轩輗的带动下,浙江的官场风气大有改变,时镇守内臣阮随、布政使孙原贞、杭州知府陈复、仁和知县许璞居官皆廉,一方大治.轩輗清操闻天下,与耿九畴齐名,语廉史必日轩.耿.
英宗天顺元年(1457)二月,轩輗奉旨调回京都南京任刑部尚书.但几个月后,由于身体有病,上书皇帝要求告病还乡.英宗召见他时,轩輗的全部家当只有一竹筐,英宗问道:"浙江有个廉吏任满归京,行李仅一簏,这个人就是你吗?","正是微臣"轩輗回答.英宗朱祁镇赐金嘉勉,准予所请."一簏廉吏"流传至今.
天顺二年,南京督理粮储缺官,帝问李贤,大臣中谁曾居此职者。贤以輗对,且称其廉。乃命以左都御史往。轩輗奉旨到淮上催粮,做舟在途中不慎落水,浑身湿透,正直霜降,而行李中却无一件替换的衣服,地方官员来见,他只能裹着被子接见.当地府衙要给他做一身衣服,轩輗予以否决,只能等旧青布袍烤干之后才穿上,可见其勤政廉政.天顺八年夏(1464)轩輗于年去世,他的寿衣还是那件满是补丁的旧青布袍,里面的衣服没有一件是新的,他临终前告戒儿子轩维名:吾食吾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尔等要清廉自律,勤政为民!
<<明史>>修订者是这样评价轩輗的:"得百轩輗,而天下不足以治,况三百年而仅一轩輗乎 "
(本文作者轩强系轩輗第二十代嫡传)
14 轩 姓也 黄帝号轩辕 后因为氏 轩氏 轩辕之后
<<姓解.六三>><<姓苑>>中解释:轩氏.辕氏.轩辕氏 皆黄帝之后. 黄帝之后以号为姓 轩辕即黄帝 姓公孙或言姓姬 黄帝少典氏之子
黄帝共二十五子 十二子有姓
<<潜夫论.志士姓>>中:轩氏.丰氏.驷氏.游氏.国氏.然氏.孔氏.羽氏.良氏.大季氏.十族之祖穆公之子也.各以字为姓.该书的作者是东汉后期思想家.政治家---王符
春秋时期 郑国 轩虎 轩达 <<左传>>轩读(HAN音喊)
汉 朝 谏议大夫 轩和 <<汉书>>
唐 朝 自轩氏至大季氏凡十族皆穆公子之后<<元和姓纂>>
宋 朝 登科轩彦绩 <<通志>><<二七氏族>><三以邑为氏>
元 朝 轩成 <<金史>>列传第五十六
明 朝 登科进士轩輗 字惟行或惟衡 河南鹿邑人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进士 授行人司副 宣德六年用荐改御使 正统五年浙江按察使 "况三百年而仅一轩輗乎 廉政不易得"-----明英宗
<<明史>>列传五十八.六十.六十四
轩氏 . 轩辕氏. 辕氏.轩丘氏皆黄帝之后.各有各的支系.乃四种姓氏.中国现有姓氏三万余种.
轩辕氏 唐 诗人 轩辕弥明
辕 氏 春秋陈国大夫 辕选 辕涛涂
西汉经学家 辕固生
轩丘氏 复姓 系出芈姓 汉有梁相轩丘豹
军 氏 周时郑武公之子 共叔段之后有军氏 军氏入轩氏<<潜夫论>>
宋 朝 轩 同 车平
经上述古代及历朝历代官方书籍查验.查证:轩氏.轩辕氏.辕氏.轩丘氏.军氏是四种姓氏.焉能混淆在一起!那是在亵渎历史!
辑稿:轩强
二零零六年九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