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0字 评价:0
一、 姓名起源 余姓起源有三:
1、 据《风俗通》载,余姓为“由余之后,世居歙州,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吴兴”。春秋时,秦国有个臣医叫由余,他的祖先是晋人,避乱于西戎。由余本来在西戎为官,后奉命出使秦国,见秦穆公贤德大度,就留在秦国为臣。他为穆公谋划征伐西戎,使秦国成为西方霸主。他的后代子孙以其名字为姓,有的姓由,有的姓余,同出一宗。
2、 出自赤狄族,为隗姓之后。据《国语》载,“潞、洛、泉、余、满五姓,皆赤狄隗姓。”
3、自称系铁木复姓所改,为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后代,出自铁穆氏宰相之家。相传铁穆宰相乃是忠臣,太祖听信谗言,要捉拿铁穆宰相的九子一婿。九子一婿星夜出城,逃至贵州,见太祖亲领追兵前来,就躲在凤锦桥下。追兵到来时,有人见桥下水波动荡,提出可疑,太祖未加细查,随口说:“江中有水,水中有鱼,何必大惊小怪,快快继续向前追赶。”铁穆氏十兄弟逃脱后,原想改铁穆氏为金氏,最后决定改为余氏。“余”比金字少一横,又是“水中有鱼”的鱼字的谐音,堪称一字双关。但此类余姓根据多名历史学家考证,实出自于西夏党项羌人.始祖为元末安庆守将余阙及同族之人.世居庐州(今合肥),后世避红军之乱逃入四川,清代又迁云南\贵州.其宗谱所载内容多与史实不太相符,其祖为元太祖铁木真,统称为铁改余氏.
二、 迁徙分布 历史上,余氏基本上是一个较典型的南方姓氏。余氏最早的发祥地应在今陕西凤翔至咸阳一带具体播迁情况因缺乏资料,故难以详考。大致上讲,余姓于汉时迁入安徽的歙县一带,并落籍此地繁衍发展。汉以后,我国南方北方的余姓基本上都在繁衍,但北方要弱得多。余姓有不少迁居浙江、江苏、江西等地。魏晋南北朝时,余姓已成为新安郡一带的望族。又由于北方战乱,余姓南迁不可避免,部分余姓族人迁入湖南、湖北。唐代以后,余姓才迅速壮大起来,并形成东南一带两处望族。余姓迁入福建、广东等地,始于唐末宋时。明清之际,余姓不仅已遍布江南各地,而且北方各地的余姓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三、 郡望堂号 【堂号】 “清严堂”:宋代余元一,是朱熹最喜欢的门人,最讲仁义理智信五伦,号“清严”。 “忠惠堂”:宋时余天锡是宰相史弥远的家庭教师。沂王无后,命天锡在王族里找一个比较有贤德的幼儿作儿子。天锡给他找来了贵庄,就是后来的宋理宗。理宗即位,封天锡为奉化郡公,死后谥“忠惠”。
【郡望】 新安郡:晋太康元年(公元208年)改新都郡置郡,治所在始新(今淳安西)。相当今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等地。
下邳郡: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改临淮郡置国,治所在下邳(今江苏雎宁西北),辖地北至江苏新沂、邳县,南至安徽嘉山,东至江苏涟水、淮安和靖江市。南宋时改为郡。
吴兴郡: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相当于今浙江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县地。
四、 家乘谱牒
山东:泗水余氏会通世谱五卷外纪一卷
江苏:镇江京江余氏宗谱四卷、镇江余氏宗谱四卷
浙江:淳安遂安西涧沣南余氏族谱三卷、象山峰北余氏宗谱一卷、长兴麻圆余氏宗谱十二卷绍兴会稽余氏支谱十卷首一卷、常山余氏宗谱七卷
安徽:余氏族谱(卷数不清)、徽州新安余氏世系像谱不分类、休宁余绍贤堂族谱三十卷潜山余氏宗谱三十卷首一卷
福建:安溪余氏族谱不分类、长乐余氏世谱家传不分卷
江西:抚州梨溪余氏宗谱(卷数不清)
湖南:新洲余氏宗谱二十九卷首六卷
广东:余乐族谱三十卷、曲江余氏族谱四卷
四川:长寿余氏族谱一卷、荣县余氏族谱四卷
五、 历史名人
余栋臣:著名的反洋教英雄。1890年、1898年两次在四川举行反帝起义,焚教堂,打击反动教士,影响30余县,震动朝野。
余靖(公元1000-1064年):字安道,号武溪,曲江人。自小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史记杂家小说、阴阳律历以及佛道之书,无所不通。以尤以文才拨萃,著称乡里。宋仁宗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中进士,初为赣县尉,后到京任秘书监,负责掌管典籍文书,入崇文馆主持校勘《史记》、《汉书》、《后汉书》,并写出了《三史勘误》四十卷。景右二年(公元1035年),余靖因谏留范仲淹,与尹洙、欧阳修一同被贬。他们被天下称为四贤。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余靖、欧阳修、王素、蔡襄一起被擢为谏官,时论重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西夏向宋朝请和,辽国不许,余靖以谏议大夫的名义出使辽国,持正雄辩,挫败了辽国的外交恐吓,使宋北境消除了紧张气
氛,西边也没有战事。余靖曾先后三次出使辽国,积极学习外国语言,写作外文诗,但被认为有失大国尊严,出贬吉州,又受中伤,返居故里。皇佑四年(公元1052年),由于侬智高造反,朝庭起用余靖,任广南四路(即今广西)经略安抚史负责镇压,并解决了交趾(今越南北部)入侵事件,授尚书左丞知广州。余靖在南海做官十年,离任时不带走南海一物,因此以“风采清华”称颂于世。广州有八贤堂,余靖当其一,晚年官至工部尚书。
余靖于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病逝,享年六十五岁。英宗念其辅先皇有功,谥号“襄”,后人称他为余襄公,有《武溪集》二十卷遗世。他是岭南继张九龄之后的又一扬名之士,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政治家、外交家。后人建风采楼、以风采为路名纪念他。
余象斗:福建建安人,著名的通俗小说编著者和刊行者,经他编著和刊行的小说有《四游记》、《列国志传》、《全汉志传》、《三国志传评林》、《东西晋演义》、《大宋中兴岳王传》等。 余靖:曲江(今属广东)人,官至工部尚书。他以敢直言著称,在宋仁宗天圣年间,与欧阳修、王素、蔡襄并称“四谏”。范仲淹被贬时,朝野百官不敢吭声,惟有他出来为范仲淹主持公道,结果一同被贬。后任右正言,多次上书建议严赏罚,节开支,反对多给西夏岁币。他又曾三次出使辽国,因用契丹语做诗被劾。不久又被起用,加集贤院学士,官至工部尚书,著有《五溪集》。后来,广州设有一座“八贤堂”,余靖即为“八贤”之一。 余子俊:四川青神人,明成化年间管至兵部尚书负责督修九边长城,多次击败蒙古鞑靼、瓦剌诸部,他是党项羌的后人。
原武汉军区空军政治委员余非同志(大军区副职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01年4月25日在武汉逝世,享年90岁。
余明是安徽金寨人,1914年出生,原名余嗣明。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特务队队员、光山县便衣队指导员、鄂东北叁路游击师手枪队指导员、鄂东北独立团手枪队指导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叁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四支队9团连指导员、7团政治处主任、第二师4旅12团政委、6旅16团政委、第七师19旅55团政委、旅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7师19旅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7纵21师副政委、13纵39师政委、31军93师政委。参加了莱芜、济南、淮海、渡江、福州等战役。建国后,历任军政治部主任,空军军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叁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去世。
余潜少将
余潜是河南省滑县人,1917年出生,原名于焕堂,曾用名于焕。1930年考入开封私立中学。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学生运动,创办《晨钟》周刊,因画漫画讽刺当局受到警告,不久转到北平汇文中学读书。 1935年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头部被警棍打伤。193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汇文中学支部书记、北平市高中毕业就业委员会副委员长。 余潜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随李先念到敌后,历任豫鄂游击独立支队营教导员、5师3团政治处主任、四分区政治部主任。中原突围时,余潜是鄂东独立第2旅政治部主任。1946年 7月2日,4团叁次强突未成功,张体学主持会议决定以营为单位分散行动。余潜率 4团1营从宋埠以北突围。余潜率4团1营因沿途遭国民党军阻击,转入麻城歧亭宋埠公路以西,后绕道八里湾,转向陂安南与马启春率领的6团1营两个连会合,随即分开,与2营会合,在2营掩护下渡过举水。中共中央电示独立第2旅停止东进, 留在大别山坚持斗争,余潜因腿伤,到□北隐蔽治疗。余潜后来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12纵34旅政治部副主任,参加围歼敌整编11师和阻击敌整编10和118旅战斗, 战功卓着,立大功一次。后任江汉军区独立旅政治部主任。建国后,余潜担任21步兵学校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速成系主任、训练部副部长、政治部主任,1970年任四川省军区政委。 1961年晋为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3年离休,1991年去世。
余成斌少将
余成斌是河南固始人,1911年出生。13岁到正阳县当饭店学徒,因抗议虐待被开除,回固始县培荣堂当杂役。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被派入民团总局当兵,从事秘密工作,因暴露身份离开民团。1928年组织程家集、毛阜集农民暴动,暴动后随部加入固始县游击大队,并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游击大队分队长、中队长、大队长、党代表,固始县独立团副团长、手枪大队政委、川陕省保卫局秘书长、川陕苏区独立团团长、独立2师参谋长、西北保卫局特务队指导员、执 行科科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余成斌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八路军129师军法处干事、东进纵队政治部保卫科科长、冀南军区政 治部保卫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余成斌任晋冀鲁豫军区2纵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冀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晋冀鲁豫军区10纵政治部副主任、桐柏军区政治部副主任、58军政治部副主任。余成斌共9次负伤。建国后,历任河南军区许昌军分区司令员、河南军区干部管理部副部长、粤西军区司令员、广西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8年去世。
余光文少将
余光文是湖南平江人,1902年出生于贫农家庭,化名吾必成。从小当长工。1925年参加平江农民自卫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历任湘鄂赣独立师传令班长、平江东1区苏维埃政府保卫队长、平修通游击队 副队长、红16军7师传令班长、湘鄂赣独立2师机枪连特派员、指导员、红6军团18师54团特派员、18师特派员、红6军团保卫局副局长、红6军保卫部部长。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锄奸部部长。1944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后勤部管理处处长。建国后,历任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18局局长,军事科学院院务部部长、副秘书长。余光文1962年晋升少将军衔。1985年去世。
余光茂少将
余光茂,江西省崇义县人,1915年出生,原名余律。随兄参加红军,自学成才,任红3军团排长、指导员。抗日战争爆发,余光茂被分配到新四军工作。1940年2月7日,日军下乡杀人放火,掠夺财物,群众向新四军挺进纵队1团3营报告,营长和教导员余光茂闻讯大怒,举着驳壳枪带领队伍一个猛冲,消灭了30多个日军,并乘胜直追,打出了名气,当地老百姓称新四军为“四老爷”,“四将军”。
1950年,余光茂是20军89师师长,入朝作战。在朝鲜升任20军副参谋长、第二参谋长。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1952年入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1954年毕业后升任20军副军长、军长。文革期间,余光茂是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余光茂和廖政国是多年的老战友,在新四军挺进纵队时,廖政国是1团参谋长,余 光茂是1团3营教导员;在新四军1师时,廖政国是1团团长,余光茂是2团团长;在 华东野战军1纵,廖政国是1师师长,余光茂是1师参谋长。入朝作战,他们又同在 20军,回国后,先后担任20军军长。司令员廖政国被绑批斗后,廖政国考虑到副司令员张宜爱、副政委李彬山已倒向张春桥,便找到余光茂交代:我万一不行了,或者出了什么事情,你千万要稳定住部队。一定要坚守岗位,加强警备,特别是作战、机要、通讯叁个部门,千万不能乱。这叁个部门的同志表现很好,发扬了人民军队打不跨、冲不跨的顽强精神,我们当领导的更要多帮助他们,多替他们承担一些压力。以后恐怕就要靠你了。余光茂认真地回答:“是,请放心!”
后来廖政国调离上海警备区,余光茂也调任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1975年任安徽省军区司令员。 1975年,12军政委宋佩璋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文革结束后,宋佩璋表现欠佳,在当时被称为“捂派”。1977年6月,华国锋、叶剑英和政治 局其他领导人听取了宋佩璋、李任之、王文模、余光茂和官俊的汇报,中央决定将宋佩璋调离安徽。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叁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8年去世。
余克勤少将
河南固始人,1913年出生。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73师警卫班长、红31军交通队警卫排长、第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区队长、连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陕北公学支队长、抗大一分校营长,冀鲁豫军区独立支队参谋长,和司令员赵基梅、政委谭甫仁率部转战于磁县、林县一带。1940年任新3旅7团团长,在盘丘战斗中,采用“牵牛”战术,歼灭日军100余人。后转战鲁西南,屡战屡胜。1941年任教7旅副旅长,1944年率南下大队进入豫东,攻打民权县杨城据点,歼灭伪军300人。1945年任水东军分区 司令员,在太康以西歼灭伪军一千人。他指挥欧阳岗战斗,歼灭日军80人,伪军600人。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第5军分区司令员、第3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华北军区独立2旅旅长。参加了济南、淮海战役。建国后,任平原省军区湖西军分区司令员、68军副军长。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任第31步兵学校校长、第8步兵学校校长、洛阳步兵学校校长、济南军区步兵学校校长。主持编写 了《水网稻田地战斗》、《海岸防御》、《山地各类地形射击》。余克勤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8年去世。
余述生
曾用名余淑慎,1915年2月出生于河南新县泗店乡王楼村余家细洼一个农民家庭。7岁丧父,家境日趋贫寒,半耕半读上过3年私塾。12岁时,中国共产党在他的家乡开展了农民革命运动,余述生参加了童子团,并担任分队长、中队长,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8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一师三十二团三营九连战士,红十师二十八团二营通讯员。1931年冬,张国焘推行“左倾”政策,在部队中开展清洗地主、富农份子运动。这时,团部有人说余述生把富农成份隐瞒成中农成份,被清理回家。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和冤枉,余述生没有气馁,相信党组织一定能把事情搞清楚。不久,余述生拿着区、乡苏维埃政府证件,证明他确属中农成份,又返回部队,被编入红25军73师217团3营9连。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师团委委员、宣传队队长,红31军政治部组织干事。参加攻打大山寨、潢川豆腐店和皖西苏家埠战斗。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西征入川,途中经历湖北枣阳新集、陕西漫川关、旁徨镇等战斗。1933年2月,随副团长潘友清率领的一个连突入四川南江县的大河口、大平山一带袭击敌人时,后被国民党田颂尧部4个团的兵力包围,激战两昼夜,最后弹尽粮绝,在突围中,余述生克服各种困难,将身负重伤的副团长救出。他后来担任过懋功县官寨游击队指导员,西康雅安独立团政委,红31军教导营2连指导员、军政治部军事裁判所干事、军卫生部党总支书记。参加了粉碎四川军阀田颂尧、刘湘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政治处组织干事、组织股长、副主任、旅直属队党总支书记,第18集团军野战供给部政治处主任、副政治委员。参加了阳明堡火攻日军24架飞机的战斗、昔阳沾上镇战斗、黎城响堂铺战斗、白晋铁路破击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豫军区卫生部政治委员、后勤部副政治委员,第18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临汾、运城、晋中战斗和解放太原、陕西扶眉、成都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西军区政治部主任、川西人民行政公署委员、四川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1954年底,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将原来西北、西南、华东、中南、东北、华北6个大军区,改为沈阳、北京、济南、南京、广州、昆明、武汉、成都、兰 州、新疆、西藏、内蒙古12个大军区,1956年又增设福州军区。随后,中央军委陆续任命了各大军区领导班子。有一批少将率先进入了大军区领导班子,他们是: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李迎希、唐金龙、副政委张广才、叶明、第二参谋长闵学胜、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张希钦、副政委李铨、左齐、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鲁瑞林、副政委金如柏、成都军区副司令员李文清、何正文、副政委郭林祥、参谋长茹夫一、政治部主任余述生、福州军区刘永生、参谋长黎有章、政治部主任廖海光。余述生后升任成都军区副政委。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会代表,中共第十一次、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并在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93年8月9日在成都逝世,终年78岁。
1954年底,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将原来西北、西南、华东、中南、东北、华北6个大军区,改为沈阳、北京、济南、南京、广州、昆明、武汉、成都、兰 州、新疆、西藏、内蒙古12个大军区,1956年又增设福州军区。随后,中央军委陆续任命了各大军区领导班子。有一批少将率先进入了大军区领导班子,他们是: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李迎希、唐金龙、副政委张广才、叶明、第二参谋长闵学胜、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张希钦、副政委李铨、左齐、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鲁瑞林、副政委金如柏、成都军区副司令员李文清、何正文、副政委郭林祥、参谋长茹夫一、政治部主任余述生、福州军区刘永生、参谋长黎有章、政治部主任廖海光。余述生后升任成都军区副政委。
余品轩少将
安徽省六安县人,1906年出生。1931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4军10师28团战士、班长、排长、指导员、 营政委、11师32团政委、9军27师80团政治处主任、27师政治部主任。长征途中, 杀掉自己的坐骑为部队战士充饥。参加了西路军西征作战。抗日战争时期,任129师358旅769团骑兵营营长、33团副团长、冀南军区第2军分区政委、东进纵队2团 政委、新7旅20团副团长、冀南军区第6军分区参谋长、豫西军区第4军分区政治部 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1纵2旅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河南军区第6军分 区副政委。中原突围后,他带领2旅直属机关和一个连在湖北省兴山县一带活动, 被国民党军打散,仅余他和一名警卫员,隐蔽在宜兴县一位开明绅士家当帮工,锄地放羊。后沿路乞讨,回到部队。建国后,任河南军区南阳军分区副政委、司令员、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余品轩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离休,1981年去世。
余洪远少将
陕西西乡人,1907年出生。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10师政治部宣传员、中共巴州县委书记、川陕省委组织部部长、川陕省政府副主席、中共金川省委军事部部长、甘肃省财粮部部长。参加了长征。长征途中,他带领省政府、省委机关一部分和妇女独立团,赶去懋功一带,为迎接中央红军做物资准备,主要是筹措粮食。抗日战争时期,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中共陕西省汉南特委书记、陕西省政府干部科科长、警1旅政治部副主任。1940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独立2旅政委。反攻豫北时,独2旅原做为8旅的预备队,因敌66师已进至屯子山 ,8旅已无法插断敌军,纵队副司令员曾绍山打电话命令独2旅:“你们的正东方向,是敌第二快速纵队与66师的结合部,纵队决定你们火速向东插,坚决把敌人撕开,坚守至黄昏主力赶到时为止。”独2旅这支预备队扛上了硬杠子。独2旅强
行军赶到郑岗,敌第二快速纵队前卫与66师之间有叁、四公里的空隙。向守志和余洪远商量要在敌人腰间争个立足之地。76团2营抢占范庄,和66师接火,张显扬 带76团1、3营抢占了东、西郭村,独2旅这支地方部队,在敌人两面夹击下展开了 险恶的阻击战,一直战斗到我军主力赶到。为此,纵队司令员陈锡联给余洪远打
电话:“余洪远同志吗?辛苦了。你们抗得硬,打得好!”陈锡联还专门给独2旅奖励:在围歼第二快速纵队总攻时,给独2旅留了一个口子。余洪远后任中原野战军9纵26旅政委、15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淮海。渡江、广东,广西等战役。建国后后,历任西南军区炮兵副政委,沈阳军区炮兵政委,成都军区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去世。
余致泉
江西吉水人,1916年出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6军团18师53团 连长。参加了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营长。解放战争时期,任358旅718团副团长。东北野战军12纵36师108团团长。参加了辽 沈、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建国后,1951年任副师长兼参谋长。1955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历任步兵11师师长、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参谋长、后勤部部长。1964年晋为少将。获叁级八一勋章、叁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7年去世。
余嗣贵(少将621)
余嗣贵是安徽省金寨县人,1913年出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4军教导队排长、30军88师264团连指导员、红四方面军卫生部附属医院教导员。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卫生处指导员、直属警卫营教导员、冀中军区警备旅2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新四军第5师15旅43团政委。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河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员,武汉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等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了晋冀豫边区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斗争、冀中五一反“扫荡”,“百团大战”、反日寇“五一大扫荡”。解放战争时期任豫西军区第2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中原突围,他转战南北,在建设地方革命武装、剿匪反霸、支援渡江作战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河南军区潢川军分区副政委、河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委,武汉军区后勤部副政委。他为我军的后勤建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原武汉军区后勤部顾问、副兵团职离休干部余嗣贵同志,因病于2000年10月17日在武汉逝世,享年87岁。
川南特委书记兼游击纵队政治委员 余泽鸿 (1903-1935)
余泽鸿,原名余世恩,笔名因心,晓野。四川省长宁县梅硐场人。1903年2月15日生。1922年,在泸州川南师范学校读书时,经恽代英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后进成都外语专科学校。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社会系。期间,他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响导》等马列著作和进步刊物,思想觉悟提高很快,成为学生运动的代表。1925年春,余泽鸿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中共上海区委学生运动委员会主任。
“五卅”运动中,他领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斗争。被选为上海工商学联合会委员。1926年北代战争时,因组织“万县惨案”后援会,被淞沪警备司令部逮捕。获释后,任中共上海区委候补委员兼学生运动委员会主任,是年秋,他遵照中共党的指示,出任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青年秘书,参与指导上海青年运动。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余泽鸿转移武汉,任中共湖北省委秘书长。1928年初调上海,任中央组织部秘书,并主编中央组织部刊物《组织通讯》,1929年任中共中央秘书处秘书长。1930年夏去天津任中共北方局宣传部长,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中共顺直省委宣传部长。1931年8月到达江西,在瑞金协助邓小平工作,旋即调任中共宁都中心县委书记、南(丰)广(昌)中心县委书记。1932年10月,转任建宁中心县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余泽鸿在建黎泰地区,深入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使黎川赤卫军发展到5000多人,并配合红军作战不断取得胜利。受到中华苏维埃军事委员会嘉奖。1933年,余泽鸿被选为中共闽浙赣省委委员及省革委委员。
1934年,余泽鸿受到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打击,调到中央苏区工农红军学校当教员,后任彭湃县城防司令。长征开始时,任中央直属纵队干部团上干队政治科长。
1935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进入云南扎西地区。为掩护主力红军长征,保护红军伤病员,中央决定成立川南特委,任命徐策为书记,余泽鸿为宣传部长。以中央保卫局一个连(200人)为骨干,会合王逸涛领导的当地游击队,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队,王逸涛(后叛变)任司令员,徐策任政委,余泽鸿任政治部主任。2月,徐策、余泽鸿等率领游击队,在叙永木厂梁子击溃川军一个团,在扎西击溃滇军两个营。3月,同川军激战于大石磐,有力配合了主力红军二渡赤水、重占遵义等作战行动。
川南游击队的活动,使国民党十分震惊,1935年3月,开始调兵“围剿”。为粉碎敌人的进攻,特委决定由张宏光等领导的黔北游击队和川南游击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川滇边游击纵队。刘干臣任司令员,徐策任政委、张宏光任副政委,余泽鸿任政治部主任。7月中旬,游击队转移到扎西的长官司时,遭到滇。川军3个团的包围袭击。余泽鸿等身先士卒,带领部队英勇作战,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冲锋。但因众寡悬殊,干部战士伤亡惨重,危急时刻徐策、张宏光等牺牲。刘干臣,余泽鸿沉着坚定,率部突出重围。8月,余泽鸿任特委书记兼游击纵队政委。带领部队转战川南,先后攻占了筠连县,安宁桥、红桥等地。9月上旬,与刘复初等领导的川南游击队会合,部队扩展到近千人。川南特委也改称川滇黔边区特委,余泽鸿任书记。
同年9月,蒋介石调集川、黔军数万人,对游击队实行三省“会剿”。余泽鸿等率领部队,穿山越岭,艰苦转战,仍不能摆脱敌人的追堵,部队伤亡很大。后特委紧急会议,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余泽鸿率领,向川南的长宁、江安等地转移;另一路由龙厚生率领挺进云南扎西、镇雄等地。12月中旬,由于叛徒告密,川军及李品山保安大队将余泽鸿部包围在江安的泥基潮。经过一天激战,游击队员只剩20多人。15日,余泽鸿率领他们突围未果,最后壮烈牺牲。
余孝礼
1916年生,新县浒湾乡李寺村人,少年时失去双亲,跟着祖父长大,祖辈靠租种地主土地为生。
余孝礼的家乡离鄂豫边革命策源地只有二十几公里,早在1926年,党组织负责人吴焕先、曹学楷就在这一地区宣传革命,建立党的组织,掀起了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光山县的反动民团向农民协会发起进攻和反扑。农民赤卫队奋起还击。同年11月,吴焕先、曹学楷等党组织负责人领导了鄂豫边区农民举行黄麻暴动,攻克了黄安县城,建立了农民政权,并在鄂豫边区开始打土豪,分田地。这一事件,对只有一山之隔的余孝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常听从武汉、黄陂回来的乡亲们议论鄂豫边界的事。1928年4月,工农革命军回到鄂豫边区,在柴山保(今新县陈店乡)建立了根据地。余孝礼听说此事后,约村里十几位伙伴秘密投奔红军。被分配到弦南区赤卫队工作。1929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红军,在红一军三十一师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和营教导员,其间,他参加了白沙关“万人暴动”、鄂豫皖根据地的开辟和创建,以及反国民党的第一、二、三、四次“围剿”和重大战役、战斗。1932年9月,他第一、二、三、四次“围剿”和重大战役、战斗。1932年9月,他随红四方面军西征川陕,历任营长、团政治部主任、团长,参加了川陕根据地的开辟和反四川军阀的“三路围剿”、“六路围剿”和著名的万源保卫战。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5月随部参加长征,三过草地,两越雪山。
抗日战争爆发后,余孝礼被编入八路军一一五师任营教导员。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其后,他到达苏北,参加开辟苏北根据地,任新四军二师团政治部主任。1943年,他到延安,进入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为执行党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余孝礼奉命到达东北,任哈东军分区政委。他参加了三下江南的战斗和辽沈战役,后任东北野战军装甲师政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任东北军区装甲兵政治部主任。在长达十数年的战争中,余孝礼多次负伤。因积劳成疾,于1957年在北京病世,年仅41岁。
余梦痕(1903-1931)
原名余光焰,新县千斤乡余店村人。幼时父亲病故,随母亲迁居江西德安县,靠舅父过活。
1919年,在江西德安县沈毅小学上学的余梦痕,受“五四”青年爱国运动思潮的影响,孤僻少言的性格突然变得开朗起来,积极参加了德安中小学部队组织的集会和游行示威活动。1925年,上海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德安县党组织决定声援这一反帝爱国的伟大运动。号召学生投入反帝反封建斗争,并领导学生反对和揭露县参议员郭守贞贪污旱灾救济款的罪行。这时,梦痕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以平民夜校教师身份,大力宣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思想,发动店员、学徒、理发工人投入反对郭守贞的斗争。后因暴露了党员身份,就回到河南老家,在余店祠堂创办中山小学,以教书为职业开展革命宣传活动。
梦痕信仰马列主义,不信神鬼,只相信科学,敢于大胆破除迷信,一年正月十六日早晨,许多乡邻到土地庙许愿。发现庙门上贴了一幅对联:“这一方几多笑话,我二老总不吭声”。这时余梦痕到土地庙来观看,大家见余老师来了,便围上去问:“余老师,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他一本正经地解释说:“上联是说我们这地方有很多不平的事,下联是说土地爷、土地奶看到不平的事也不吭声。你们评评,是不是这么个意思?”大家说:“是这个意思。”梦痕接着说:“这样不管事的神,我们烧香磕头求拜有何用呢?”原来这副对联是梦痕写的,梦痕在余氏祠堂中山小学的教书期间,经常教育学生要团结奋斗,劳动纪律化,生活平民化,把思想教育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次,他给学生讲“钱”字时说:“钱”字分左右结构,左面为“金”,右面是两个“戈”。“戈”就是刀枪,“金”是贵重的东西,谁见了谁就爱,搞不好就会为“金”动刀枪。外国人知道中国物产丰富,金银财富样样有,于是他们就发动战争,侵占中国。这样就出现了八国联军瓜分中国的局面。因此,“钱”有两面性:靠自己辛勤劳动换来的钱,比金子贵重,靠刀枪抢来的“钱”是不义之财最可耻。
1928年,他投笔从戎,和杨乐羊一起,在家乡附近组织农民武装,后担任鄂豫边特区宣传部秘书。他积极宣传党的土地革命政策,动员青年农民参加红军队伍。1931年2月,在攻克新集的战斗中,余梦痕英勇牺牲。
湘鄂赣红军军政学校校长余贲民 (1888-1933)
另名楚龙,1888年生于湖南省平江县城关乡。1922年由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余贲民赴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毕业后,根据党的指示,担任平江县团防局局长。8月中旬,北伐军叶挺独立团进抵平江,余贲民率团积极配合北伐作战,先克白石岭,后夜渡汨罗江,打下了平江城。
1927年,余贲民任平民工农义勇队大队长和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副师长兼第3团团长,率部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后,他受毛泽东委派,负责部队的后勤工作,还兼任被服厂厂长,在当时非常困难的条件下,他发动群众,千方百计地解决部队的粮食和战士们急需的冬衣问题。1928年5月,被任命为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财政部长,不久调任红军后方医院院长。1930年7月,他奉命回到湘鄂边区开展武装斗争,任湘鄂赣红军军政学校校长,将300余名学员培养成为红军的优秀军政干部。
1932年,余贲民调任湘鄂赣省委军事部长,负责领导地方武装的建设和作战。同年12月,省委获悉敌人出动1个师的兵力进攻省委驻地小源地区。为掩护省委机关和区乡干部2000余人向浏阳方向转移,余贲民指挥前卫连,打垮守在石鼓山上的一支地主武装,为部队转移扫清了道路。3个小时后,敌军1个营追上来,将我撤退机关拦腰截断,医院和兵工厂被阻在后边。余贲民急率1个连的战士,猛回头冲进敌阵,打开了一打通路,救出了医院和兵工厂的人员。这时,一颗子弹从树林里飞来,穿透了余贲民的肩胛,鲜血浸透了军衣,他咬着牙从地上爬起来,阻止了要背他撤退的战士,提着手枪再次冲向敌人。由于流血过多,没走几步就昏倒在地。1933年4月9日,余贲民因伤势恶化,在江西省万载县小源红军医院逝世。时年45岁。
当代华人界著名作家,诗人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LOW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主任。1985年至今,任高雄市“国立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共40余种。
余光中的诗文创作及翻译作品,祖国大陆有15家出版社先后出版。余先生同时又是资深的编辑家,曾主编《蓝星》、文星》、《现代文学》等重要诗文刊物。并主编台湾1970-1989《中华现代文学大系》共15册(小说卷、散文卷、诗卷、戏剧卷、评论卷)。
余光中在台湾与海外及祖国大陆文学界享有盛誉。他曾获得包括《吴三连文学奖》、《中国时报奖》、《金鼎奖》、《国家文艺奖》等台湾所有重要奖项。多次赴欧美参加国际笔会及其他文学会议并发表演讲。也多次来祖国大陆讲学。如1992年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之邀演讲《龚自珍与雪莱》;1997年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其诗歌散文选集共7册,他应邀前往长春、沈阳、哈尔滨、大连、北京五大城市为读者签名。吉林大学、东北大学颁赠客座教授名衔。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曾朗诵演出他的名诗《乡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北京图书目录》,收录《余光中诗选》于其中。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东方之子》等栏目专题向国内观众连续推荐报导余光中先生,影响很大。
海内外对余光中作品的评论文章,大约在一千篇左右。专论余光中的书籍,有黄耀梁主编,分别由台湾纯文学出版社与九歌出版社出版的《火浴的凤凰》、《璀灿的五彩笔》;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余光中一百首》(流沙河选释)等5种。传记有台湾天下远见出版公司出版,傅孟君著《茱萸的孩子--余光中传》。其诗集《莲的联想》,1971年由德国学者译成德文出版。另有不少诗文被译成外文在海外出版。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目前仍在“与永恒拔河”。
余秋里(中将)
余秋里同志1914年11月15日生于江西省吉安县坪里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自幼深受地主阶级的剥削压迫,激起了对反动统治阶级的强烈不满。1929年10月,为反抗土豪劣绅的压迫剥削,参加农民暴动,随即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儒林赤卫大队。同年12月,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5月,转为中共党员。土地革命时期,余秋里同志历任赤卫大队战士、分队长、中队长,湘赣省苏维埃政府工农检查委员会委员,红军学校第四分校连指导员,红军第二军团团政治委员。他参加了湘赣苏区反“围剿”和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5年9月参加长征。1936年3月12日,在云南省镇雄县得章坝,我军与追击的国民党军发生激战,余秋里同志率部英勇奋战,左臂两次负伤,仍坚持战斗,直至掩护全军撤离。因处于紧张的行军、战斗中,伤口未能得到治疗。他以惊人的毅力,强忍剧烈的疼痛,坚持随军北上,爬雪山,过草地。9月,到达甘肃省徽县,因伤口严重恶化,被截去左臂。当年11月,入“中国抗日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余秋里同志历任军委总政治部直属政治处副主任、组织科科长兼巡视团主任,八路军第一二○师干部大队政治委员、独立第三支队政治委员,第三五八旅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主任。1939年1月,余秋里同志率独立第三支队开赴(北)平、(天)津、保(定)三角地带,开展游击战争,多次粉碎日军的扫荡,给日军以严重打击。同时,放手发动群众,在雄县、霸县、固安、新城等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在斗争中,三支队不断发展壮大。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由刚组建时的3个连300多人发展为3个团5000余人,成为冀中有名的抗战部队,多次受到一二○师的表扬。1940年5月,独立第三支队奉命开赴晋西北,参加了 “百团大战”。11月,余秋里同志主动要求将三支队缩编为第三五八旅八团,将多余人员补充了兄弟部队,余秋里同志任政治委员(团长未到职)。1941年5月,余秋里同志率八团开进宁武地区,积极开展军事斗争、政治斗争,放手发动群众,开辟创建了以宁武为中心的管涔山革命根据地。1943年5月,蒋介石发动了第三次反共高潮,集结兵力,妄图进攻延安。三五八旅奉命回师陕北,守卫延安南大门。在驻防的同时,开展了大生产和大练兵运动。余秋里同志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注意发现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在大生产和大练兵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大练兵中,他提倡能者为师,选拔战士中的射击能手、投弹能手、刺杀能手担任教员,开展了“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互教互学”的群众性练兵活动,极大地提高了训练质量,曾受到中央军委的表扬,毛泽东同志指出,这一练兵方法“是突破历史的新创造”。1945年8月,余秋里同志和黄新廷同志率三五八旅挺进晋西北,参加对日军进行大反攻,连续攻克柳林、离石等城镇,歼灭了拒不投降的日伪军。解放战争时期,余秋里同志历任第三五八旅政治委员,第一军第一师政治委员,第一军副政治委员,青海解放后,兼任青海省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青海军区副政治委员。他以身作则,带领广大政治工作干部经常深入连队,做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部队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和顽强的斗志,在晋绥和西北战场上,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战斗任务,战功卓著,多次受到彭德怀、贺龙同志的表扬和嘉奖。在1947年的冬季整训中,余秋里同志针对部队中“解放战士”已占大多数的实际情况,提出整训应以提高“解放战士”觉悟为重点,开展新旧社会、新旧军队对比的教育,发动干部战士诉旧社会的苦,诉旧军队的苦,在提高觉悟的基础上,查阶级,查思想,查斗志,进一步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他的建议经旅党委批准后,又亲自深入基层蹲点,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不断把运动引向深入。经过诉苦三查,纯洁了组织,增强了军内外团结,干部战士的立场更加坚定,斗志更加旺盛,进一步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西北野战军表扬了三五八旅的做法和余秋里同志深入实际的工作作风,并向各部队介绍了他们的经验。1948年1月,毛泽东同志详细听取了余秋里同志的汇报,充分肯定了他们的这一创造性做法和新鲜经验。毛泽东同志说:“我们从中央苏区起,就想找到一个教育俘虏兵的好形式,这次诉苦三查的办法把这个问题解决了。”3月7日,毛主席在《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一文中,高度评价了以诉苦三查为中心的新式整军运动的伟大意义。1949年12月,余秋里同志任川西区党委委员、常委。当时,由于土匪和反动地主的破坏,征粮十分困难。余秋里同志深入到农村,充分发动群众,揭露、打击土匪和反动地主的破坏活动,打开了局面,加快了征粮的工作进度。他的经验经川西区党委推广以后,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的征粮工作。1950年10月,余秋里同志任西南军政大学副政治委员。不久,西南军大改编为第二高级步兵学校,余秋里同志任校长兼政治委员。他坚持从严治校,勤俭建校,培养了一批懂得诸兵种联合作战的指挥员。1952年2月至1958年2月,余秋里同志先后任西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军委总财务部第一副部长、部长,总后勤部政治委员。他率先垂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格执行预、决算制度,严肃财经纪律。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他在发现总财务部的一些财政法规不适合部队实际情况后,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了《十项改进措施》,改变了统得过多、卡得过死的偏向。1956年,他根据中央军委关于节约军费的指示,提出了节约军队开支的《十项措施》,以节省军费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他一贯重视政治思想工作,重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为加强我军后勤工作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1958年2月,余秋里同志任石油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他紧密团结党组一班人,坚决贯彻中央关于把石油勘探重点从西部地区转移到东部地区的指示,从石油部和西北老油田抽调人力、物力,加强东部地区的石油勘探力量。1959年9月,在大庆地区发现石油资源以后,他以非凡的胆略和气魄,果断地提出要调集全国石油系统的人力、物力,在大庆组织石油大会战,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水平,把大庆油田勘探、开发、建设好,把我国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石油部关于组织石油会战的报告经中央批准以后,他兼任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工委书记,亲临前线指挥。1960年4月,在广阔的大草原上开始了声势浩大的石油大会战。这场大会战是在国家处于经济困难时期,在条件最艰苦的地区展开的。面对重重困难,他提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激励广大职工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不等不靠,顽强奋战,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面对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他带头并组织广大职工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用毛泽东思想指导大会战。他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尽力为科技人员创造比较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团结和依靠广大科技人员和职工群众克服了在油田勘探、开发和油气集输方面的各种难题,独创了一套新技术、新工艺。他十分重视队伍建设,学习解放军“支部建在连上”的经验,在石油厂矿的基层生产队(车间)普遍建立了党支部,设立了政治指导员。他根据石油工业的特点,提倡和树立了“三老四严”的作风,培养和锻炼了一支能打硬仗的石油产业大军。在大庆油田进入正规开发建设以后,他适时提出,为了管好生产,必须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在广泛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管理制度,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大庆会战过程中创造的一些先进经验和培育的创业精神、优良作风,在全国各行各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扭转当时的困难局面,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63年,大庆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余秋里同志开始把主要精力转向华北地区,开辟石油工业的第二战场。1964年1月,经中央批准,石油部组织了华北石油勘探会战。随着勘探范围和成果的不断扩大,先后发现并建成了胜利、大港、辽河、任丘、中原等一批油田。余秋里同志非常重视石油化工建设。在他主持下,成立了科研设计机构,研究发展新的炼油技术。在掌握新的炼油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新建和扩建,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炼油厂,生产了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油品。1964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我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石油,不论在数量或者品种方面,基本上都可以自给了”。 1964年12月,余秋里同志任国家计划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兼秘书长。1965年1月,中央决定成立由余秋里等同志组成的小计委。在毛主席、周总理直接领导下,小计委主持编制了第三个五年计划。这个计划曾被称为“是一个有骨有肉的好计划”。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1966年9月,经毛主席批准,中央决定由余秋里同志和谷牧同志协助国务院领导同志抓经济工作。在十年动乱中,余秋里同志坚持原则,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遭受严重迫害、处境险恶的情况下,余秋里同志不顾个人安危,始终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忍辱负重,日夜操劳,协助周恩来总理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使遭受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能够继续运转。1972年,周总理决定利用当时的国际有利时机,从国外引进一批先进的技术设备。遵照周总理的指示,余秋里同志约集有关部门的同志反复研究论证,编制了一个引进技术设备的方案,共用外汇43亿美元。引进的设备有:13套大化肥设备,4套大乙烯和大化纤设备,43套综合采煤机组,3个大电站以及武钢的1.7米轧机等。这个方案于1973年1月上报国务院,很快经周总理、李先念副总理审查同意,并经毛主席批准。这些技术设备的引进,增强了我国的基础工业,提高了现代化水平,增添了新的工业门类,为发展工农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1975年1月,余秋里同志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他坚决支持邓小平同志对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整顿。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以后,余秋里同志夜以继日地紧张工作,为使已濒于崩溃的国民经济恢复正常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1978年12月以后,余秋里同志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伟大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去,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新的重要贡献。余秋里同志积极组织引进宝山钢铁厂全套设备和一批大型合成氨、大化纤等成套设备,对壮大我国经济力量,提高现代化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1980年3月,中央决定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余秋里同志任主任。他按照中央的部署,主持编制《能源工业长远发展规划》,提出“实行能源的开发与节约并重,近期要把节能放在优先地位”的方针,得到了中央的肯定。他主持制定了节约能源的一些重要措施,对克服能源浪费、缓和能源紧张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积极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改革、充实、提高”的方针,多次深入煤矿、油田、电站进行调查研究,为稳定和增加石油、煤炭、电力的产量,提出了一些重要建议,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和赞扬。1982年5月,根据中央的安排,余秋里同志参加了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部分筹备工作。1982年9月,余秋里同志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不久又任中央军委委员、军委副秘书长。他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坚决贯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卓有成效地研究和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建设特别是政治工作的一些重大问题。他经常深入部队,了解新情况,探讨新问题,继承和发扬党和军队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勇于改革创新。他积极致力于清除“左”的思想影响;改革和完善军队的干部制度,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组织干部战士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建立新型的军政军民关系;端正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改进政治机关的工作作风;加强部队基层建设,增强官兵团结;领导部队整党,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中央军委关于裁军百万的重大决策胜利完成。1987年,余秋里同志参与领导制定并经中央颁发的《中央军委关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对改进和加强全军的政治工作,对进一步稳定部队、全面提高部队素质,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87年党的十三大后,余秋里同志退居二线,他仍然时刻关心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他经常深入工矿企业视察,看望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和科学技术人员,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他关心老区的建设,鼓励在老区工作的干部要树立雄心壮志,埋头苦干,把老区建设搞上去。他深情地说:“老区人民为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不把老区的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改善人民的生活,我们就对不起老区人民。”他多次到深圳、珠海视察,为经济特区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欢欣鼓舞,高度赞扬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所取得的伟大胜利。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决拥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
余秋里同志是中共第九、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余秋里同志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优良的作风。他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坚强的党性,对党赤胆忠心,把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时时事事以大局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坦诚正直,光明磊落,一身正气,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他有胆略,有魄力,有干劲,有坚强的毅力,有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革命精神,处事坚决果断,勇于和善于在艰难困苦环境中开创新的局面;他具有高度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对工作极端负责任,把做好工作作为最大的乐趣;他善于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多谋善断;他模范地执行党的干部政策,任人唯贤,搞五湖四海,对干部政治上爱护,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干部工作有了成绩,及时予以肯定、鼓励,有了缺点错误,严肃批评,重在教育,深受广大干部的崇敬与爱戴;他工作深入细致,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善于发现和总结群众的经验,用于指导全面工作,他善于抓典型,善于宣传和运用先进典型的模范事迹,激励群众发扬学先进的良好风尚,促进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他淡泊一生,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
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创建者,经济工作的杰出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中央军委原委员、副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原主任余秋里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9年2月3日11时2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余秋里同志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将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的逝世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大损失,他的丰功伟绩将永垂史册。
余立金中将(1913-1978)
湖北省大冶县人。一九二八年参加中国工农革命军。一九三○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鄂东南独立第三师机枪连副排长、连政治指导员,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十八师五十三团政治委员,第十八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新四军教导总队政治处主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二师政治部副主任,淮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华中党校副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南京军区空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政治委员兼南京军区空军政治委员,空军政治委员,中国民航总局第一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余秋雨,浙江馀姚人,大陆著名美学家和作家,并曾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并担任多所大学的教授。事实上,要谈论余秋雨在中国文化界的地位,真是谈何容易。这位以《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闻名的中国美学家,有评论家誉之为左手写散文,不落其浅薄,右手撰述艺术理论,也不失其艰涩难明。
就以其《文化苦旅》为例,当中一篇《沙原隐泉》,仅两千五百字,纯粹写景和抒情的散文,却写得如诗如画。此文主要内容是作者在敦湟县内沙漠地上,独自一人爬人沙山,然后又下山欣赏一湾清泉的过程和所见所感。文中,余秋雨是如此描绘沙山之美:“光与影以最畅直的线条流泻着分割,金黄和黛赭都纯净得毫无斑驳,像用一面巨大的筛子筛过了。日夜的风,把山脊,山坡塑成波荡,那是极其款曼平适的波,不含一丝涟纹……”在美学家和作家的笔下,“光”、“影”、“线条”不再是一些只纯是理论没有生命的字词,而是能感应作者内心深处的字眼。
至于余秋雨的艺术理论著作,亦备受学术界重视和尊崇。例如他在1983年出版《戏剧理论史稿》,此书是中国大陆首部完整阐释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代的文化发展和戏剧思想的史论著作,在出版后次年,即获北京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十年后获北京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而另一本于1985年发表中国大陆首部戏剧美学著作奖,十年后获北京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而另一本于1985年发表中国大陆首部戏剧美学著作——《戏剧审美心理学》,次年亦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其学术可见一二。
余世维
香港光华管理学院、北京时代光华教育发展有限公司特聘高级培训师,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后,牛津大学国际经济博士后,美国诺瓦大学公共决策博士。
曾任美国雅黛公司副总裁、日航副总裁,现任上海慧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美国富顿集团中国总经理。曾服务的客户有日本航空、飞利浦、柯达、联合利华、ABB、三得利、3M、西门子、摩托罗拉、中国电信等国内外著名企业。
香港光华管理学院、英国剑桥国际培训师导师,著名管理培训专家。曾任中新人才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中心副主任、首席培训专家及国内数十家大中型企业高级顾问。
余纯顺
(1952-1996)上海人,是职业探险者。他的理想是走访遍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和56个民族主要的聚居地。他曾说过,自己走在路上,每当夜空布满繁星的时候,躺在天幕之下,也会禁不住想念家乡,想念亲人朋友,可是早上起来,面对新的太阳,回望一下故乡的方向,也就那么走下去了。他认为自己生命最好的终结是在路上。1996年6月,余纯顺走到了自己生命的最后一站--罗布泊沙漠。对于徒步探险的人,这是个死亡地带,几乎没有人曾经走过去。余纯顺要徒步穿越。他走进了罗布泊,不久,就发生了一场沙尘暴。余纯顺悲壮遇难。
余德辉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闭幕 2003-12-1
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储波主持了第三次全体会议,会议决定任命余德辉和乌兰为自治区副主席。会议还通过了其他人事任免事项。
余以键
773恐怖系列:背后有人 余以键
从2001年9月至今中国电影出版社陆续出版了“773恐怖系列丛书”《我遇见了我》《三减一等于几》《天惶惶地惶惶》《猫眼》《神在看着你》等七种,形成了以周德东、蔡骏、余以键为首的一个创作小团体。第8本余以键的《招魂》暂定名已经完成写作,而幕后的“恐怖高手”花青却是个心细如发的平和女性,她甚至觉得自己有些胆小。一身淡雅的职业装,眼前的花青更像一位住在隔壁的女主人,和蔼可亲,丝毫不能跟“恐怖”扯上关联。
余世存
作家
学人文章 标 题 作 者
我们的慎之已经返乡 余世存
当代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精英的态度 余世存
未完成的思想文本 余世存
先行者的天空和大地——我看北岛 余世存
一不留神作讼棍记 余世存
我在反义的社会里 余世存
四月七日作诈骗犯记 余世存
我看见了现代化 余世存
我的求乞声明 余世存
王康作《俄罗斯的启示》记 余世存
我的老朋友德隆打工记 余世存
我们的知识状况 余世存
他们的世界和我们的世界 余世存
我们对于饥饿的态度 余世存
检讨或说明:我们的真理和方法——应《方法》之邀为《方法》将遭查禁致编辑部书 余世存
再谢你们 余世存
我们的媒体是一个羞耻:对新闻工作的一点意见 余世存
关于九十年代的汉语思想——应“文化中国网站学术委员会”之请而作 余世存
致S:我们的知识结构 余世存
在迷失和回归之间——我眼中的舒芜 余世存
学界的堂吉诃德 余世存
谢你们的告白 余世存
向文学告别 余世存
向思想和读者的告别——王康作《俄罗斯的启示》记及其注解余世存
我在汉语的血流里 余世存
我们世纪的风景:通过革命获得解放——何家栋先生75岁生日祝辞 余世存
我们的知识状况(《知识分子立场》一书中删节部分) 余世存
明心见性,万邦协和——为《心地》创刊新闻发布会而作 余世存
华夏之盛,谁不动情——《战略与管理》执行主编如是说 余世存
海外清谈 余世存
八九一代人及其他 余世存
为王小东辩护 余世存
重建生活自序 余世存
文明•资本•社会 余世存
王小波的哀荣 余世存 共收录学人文章35篇
相关文章 标 题 作 者 收录日期
《战略与管理》主编余世存
余英时
学人文章 标 题 作 者 收录日期
大陆当前思潮的发展——为陈奎德所著《煮酒论思潮》写的序(摘要) 余英时
轴心突破和礼乐传统 余英时
重建价值系统,使中国人能恢复辨别善恶是非的能力 余英时
我所认识的钱钟书先生 余英时
让一部分人在精神上先富起来! 余英时
暴风雨过去以后 余英时
近代儒家与民主——《文化中国》会议发言 余英时
警惕文革一套借民族主义还魂 余英时
我为什么写陈寅恪? 余英时
序《胡适与近代中国》 余英时
戊戌政变今读 余英时 共收录学人文章11篇
相关文章 标 题 作 者 收录日期
论近代以来中国的国家意识与中外关系意识——兼评余英时《飞弹下的选举--民主与民族主义之间》 姜义华
余英时:为儒学的21世纪前景忧心 雨民
是谁“冤枉了”余英时?——答傅杰《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方舟子
民族主义与共产党之渊源——专访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余英时教授 安琪
胡适和余英时在汉奸文人周作人问题上的不同态度 陈鸣
共收录相关文章5篇
余杰
著名青年作家,“抽屉文学”代表者
学人文章 标 题 作 者 收录日期
闸门在你的肩上 余杰
言说的自由——《仅有焦点访谈是不够的》自序 余杰
伶隐汪笑侬 余杰
致钱理群老师的一封信 余杰
中国太监 余杰
致中国作家协会的公开信 余杰
余秋雨,你为何不忏悔? 余杰
我们有罪我们忏悔——兼答余秋雨先生《答余杰先生》 余杰
昆德拉与哈维尔——我们选择什么,我们承提什么? 余杰
坚守自由的尊严——徐友渔侧记 余杰
从唯美到极权主义——读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余杰
愚人治理愚人国——点评《荣庆日记》 余杰
红顶商人胡雪岩 余杰
叛徒们之鲁迅 余杰
胡适:既开风气又为师 余杰 共收录学人文章15篇
余明阳博士•教授简介
1964年出生,浙江省余姚市人,中共党员。华中科技大学品牌传播研究所所长、教授,国际信息科学院(IIA) 院士,中国策划研究院院长,中国市场学会品牌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公关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深圳市政协委员 深圳市CIS应用学会主席,《东方世纪》杂志总编辑,浙江大学哲学学士、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管理学博士后。
出版专著、合著、译著18中,主编教材22中,主编数2套共42种,发表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专业期刊论文160多篇,获国际国内学术奖22项,系政府"跨世纪人才学术带头人"。
主讲品牌、广告、公关类课程6门,在国内外几所城市讲过学,在国内外几十项委员学术研讨会上做主题报告,曾被评为"市优秀教师"、"市优秀共产党员"。教学效果评定每次荣获第一名。
主技几十家大型企业发展战略与品牌战略、CIS策划,业情曾被300多个媒体报道过。担任过上市公司总裁和每家独立董事。1997年被评为"中国十大策划人",2000年获"中国企业策划杰出贡献奖",2001年和2002年连续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策划家"。《余明阳教授当选联合国国际信息科学院院士》荣获"2001年中国公关界十大要闻"(《公关世界》2002年3月号扉页)。
主要研究方向:发展战略与品牌战略 广告与公共关系 企业领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