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余姓导航
姓氏维客
Netor直通车
赞助商链接
相关纪念馆
最前  <<上页   下页 >> □最后
相关族谱
1/3页 1 2 3 向后>>
3689个姓1氏
当前版本:访客 编订于2005/3/29 18:14:00
0字 评价:0
  

一、 姓名起源 余姓起源有三: 



  

 



  

1、 据《风俗通》载,余姓为“由余之后,世居歙州,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吴兴”。春秋时,秦国有个臣医叫由余,他的祖先是晋人,避乱于西戎。由余本来在西戎为官,后奉命出使秦国,见秦穆公贤德大度,就留在秦国为臣。他为穆公谋划征伐西戎,使秦国成为西方霸主。他的后代子孙以其名字为姓,有的姓由,有的姓余,同出一宗。



  

 2、 出自赤狄族,为隗姓之后。据《国语》载,“潞、洛、泉、余、满五姓,皆赤狄隗姓。” 



  

3、自称系铁木复姓所改,为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后代,出自铁穆氏宰相之家。相传铁穆宰相乃是忠臣,太祖听信谗言,要捉拿铁穆宰相的九子一婿。九子一婿星夜出城,逃至贵州,见太祖亲领追兵前来,就躲在凤锦桥下。追兵到来时,有人见桥下水波动荡,提出可疑,太祖未加细查,随口说:“江中有水,水中有鱼,何必大惊小怪,快快继续向前追赶。”铁穆氏十兄弟逃脱后,原想改铁穆氏为金氏,最后决定改为余氏。“余”比金字少一横,又是“水中有鱼”的鱼字的谐音,堪称一字双关。但此类余姓根据多名历史学家考证,实出自于西夏党项羌人.始祖为元末安庆守将余阙及同族之人.世居庐州(今合肥),后世避红军之乱逃入四川,清代又迁云南\贵州.其宗谱所载内容多与史实不符,冒认自诬其祖为元太祖铁木真,统称为铁改余氏.



  

 



  

 二、 迁徙分布   历史上,余氏基本上是一个较典型的南方姓氏。余氏最早的发祥地应在今陕西凤翔至咸阳一带具体播迁情况因缺乏资料,故难以详考。大致上讲,余姓于汉时迁入安徽的歙县一带,并落籍此地繁衍发展。汉以后,我国南方北方的余姓基本上都在繁衍,但北方要弱得多。余姓有不少迁居浙江、江苏、江西等地。魏晋南北朝时,余姓已成为新安郡一带的望族。又由于北方战乱,余姓南迁不可避免,部分余姓族人迁入湖南、湖北。唐代以后,余姓才迅速壮大起来,并形成东南一带两处望族。余姓迁入福建、广东等地,始于唐末宋时。明清之际,余姓不仅已遍布江南各地,而且北方各地的余姓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三、 郡望堂号 【堂号】   “清严堂”:宋代余元一,是朱熹最喜欢的门人,最讲仁义理智信五伦,号“清严”。 “忠惠堂”:宋时余天锡是宰相史弥远的家庭教师。沂王无后,命天锡在王族里找一个比较有贤德的幼儿作儿子。天锡给他找来了贵庄,就是后来的宋理宗。理宗即位,封天锡为奉化郡公,死后谥“忠惠”。 



  

【郡望】   新安郡:晋太康元年(公元208年)改新都郡置郡,治所在始新(今淳安西)。相当今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等地。   



  

下邳郡: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改临淮郡置国,治所在下邳(今江苏雎宁西北),辖地北至江苏新沂、邳县,南至安徽嘉山,东至江苏涟水、淮安和靖江市。南宋时改为郡。   



  

吴兴郡: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相当于今浙江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县地。



  

 



  

 四、 家乘谱牒   



  

山东:泗水余氏会通世谱五卷外纪一卷   



  

江苏:镇江京江余氏宗谱四卷、镇江余氏宗谱四卷   



  

浙江:淳安遂安西涧沣南余氏族谱三卷、象山峰北余氏宗谱一卷、长兴麻圆余氏宗谱十二卷绍兴会稽余氏支谱十卷首一卷、常山余氏宗谱七卷   



  

安徽:余氏族谱(卷数不清)、徽州新安余氏世系像谱不分类、休宁余绍贤堂族谱三十卷潜山余氏宗谱三十卷首一卷   



  

福建:安溪余氏族谱不分类、长乐余氏世谱家传不分卷   



  

江西:抚州梨溪余氏宗谱(卷数不清)   



  

湖南:新洲余氏宗谱二十九卷首六卷  



  

广东:余乐族谱三十卷、曲江余氏族谱四卷   



  

四川:长寿余氏族谱一卷、荣县余氏族谱四卷 



  

 



  

五、 历史名人  



  

余栋臣:著名的反洋教英雄。1890年、1898年两次在四川举行反帝起义,焚教堂,打击反动教士,影响30余县,震动朝野。   



  

余象斗:福建建安人,著名的通俗小说编著者和刊行者,经他编著和刊行的小说有《四游记》、《列国志传》、《全汉志传》、《三国志传评林》、《东西晋演义》、《大宋中兴岳王传》等。   余靖:曲江(今属广东)人,官至工部尚书。他以敢直言著称,在宋仁宗天圣年间,与欧阳修、王素、蔡襄并称“四谏”。范仲淹被贬时,朝野百官不敢吭声,惟有他出来为范仲淹主持公道,结果一同被贬。后任右正言,多次上书建议严赏罚,节开支,反对多给西夏岁币。他又曾三次出使辽国,因用契丹语做诗被劾。不久又被起用,加集贤院学士,官至工部尚书,著有《五溪集》。后来,广州设有一座“八贤堂”,余靖即为“八贤”之一。 余子俊:四川青神人,明成化年间管至兵部尚书负责督修九边长城,多次击败蒙古鞑靼、瓦剌诸部,他是党项羌的后人。


  

 


  

余光文是湖南平江人,1902年出生于贫农家庭,化名吾必成。从小当长工。1925年参加平江农民自卫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历任湘鄂赣独立师传令班长、平江东1区苏维埃政府保卫队长、平修通游击队 副队长、红16军7师传令班长、湘鄂赣独立2师机枪连特派员、指导员、红6军团18师54团特派员、18师特派员、红6军团保卫局副局长、红6军保卫部部长。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锄奸部部长。1944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后勤部管理处处长。建国后,历任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18局局长,军事科学院院务部部长、副秘书长。余光文1962年晋升少将军衔。1985年去世。


  

 


  

余非同志是湖南省平江县人,1911年出生,又名余镜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战士、宣传员,红3军团2师政治部组织干事、青年科科长,2师11团团宣传队长、俱乐部主任,红四方面军前总政治部文娱科长,红4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参加了中央根据地一至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129师385旅770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359旅718团政治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1旅供给部政治委员,参加了守卫黄河和山西等地的游击战以及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7纵21旅副政治委员、19副政治委员、中原野战军司令部军政处长、第二野战军司令部军政处长等职,参加了淮海、渡江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区司令部航空处处长、西南军区空军政治委员、武汉军区空军政治委员等职。他发扬战争年代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积极探索和指导部队建设,为加强空军部队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是党的七大候补代表,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原武汉军区空军政治委员余非同志(大军区副职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01年4月25日在武汉逝世,享年90岁。


  

 


  

 余明少将


  

余明是安徽金寨人,1914年出生,原名余嗣明。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特务队队员、光山县便衣队指导员、鄂东北叁路游击师手枪队指导员、鄂东北独立团手枪队指导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叁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四支队9团连指导员、7团政治处主任、第二师4旅12团政委、6旅16团政委、第七师19旅55团政委、旅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7师19旅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7纵21师副政委、13纵39师政委、31军93师政委。参加了莱芜、济南、淮海、渡江、福州等战役。建国后,历任军政治部主任,空军军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叁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去世。


  

 


  

 
余潜少将


  

余潜是河南省滑县人,1917年出生,原名于焕堂,曾用名于焕。1930年考入开封私立中学。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学生运动,创办《晨钟》周刊,因画漫画讽刺当局受到警告,不久转到北平汇文中学读书。 1935年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头部被警棍打伤。193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汇文中学支部书记、北平市高中毕业就业委员会副委员长。 余潜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随李先念到敌后,历任豫鄂游击独立支队营教导员、5师3团政治处主任、四分区政治部主任。中原突围时,余潜是鄂东独立第2旅政治部主任。1946年 7月2日,4团叁次强突未成功,张体学主持会议决定以营为单位分散行动。余潜率 4团1营从宋埠以北突围。余潜率4团1营因沿途遭国民党军阻击,转入麻城歧亭宋埠公路以西,后绕道八里湾,转向陂安南与马启春率领的6团1营两个连会合,随即分开,与2营会合,在2营掩护下渡过举水。中共中央电示独立第2旅停止东进, 留在大别山坚持斗争,余潜因腿伤,到□北隐蔽治疗。余潜后来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12纵34旅政治部副主任,参加围歼敌整编11师和阻击敌整编10和118旅战斗, 战功卓着,立大功一次。后任江汉军区独立旅政治部主任。建国后,余潜担任21步兵学校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速成系主任、训练部副部长、政治部主任,1970年任四川省军区政委。 1961年晋为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3年离休,1991年去世。


  

 


  

余成斌少将


  

余成斌是河南固始人,1911年出生。13岁到正阳县当饭店学徒,因抗议虐待被开除,回固始县培荣堂当杂役。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被派入民团总局当兵,从事秘密工作,因暴露身份离开民团。1928年组织程家集、毛阜集农民暴动,暴动后随部加入固始县游击大队,并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游击大队分队长、中队长、大队长、党代表,固始县独立团副团长、手枪大队政委、川陕省保卫局秘书长、川陕苏区独立团团长、独立2师参谋长、西北保卫局特务队指导员、执 行科科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余成斌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八路军129师军法处干事、东进纵队政治部保卫科科长、冀南军区政 治部保卫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余成斌任晋冀鲁豫军区2纵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冀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晋冀鲁豫军区10纵政治部副主任、桐柏军区政治部副主任、58军政治部副主任。余成斌共9次负伤。建国后,历任河南军区许昌军分区司令员、河南军区干部管理部副部长、粤西军区司令员、广西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8年去世。


  

 


  

余光文少将


  

余光文是湖南平江人,1902年出生于贫农家庭,化名吾必成。从小当长工。1925年参加平江农民自卫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历任湘鄂赣独立师传令班长、平江东1区苏维埃政府保卫队长、平修通游击队 副队长、红16军7师传令班长、湘鄂赣独立2师机枪连特派员、指导员、红6军团18师54团特派员、18师特派员、红6军团保卫局副局长、红6军保卫部部长。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锄奸部部长。1944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后勤部管理处处长。建国后,历任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18局局长,军事科学院院务部部长、副秘书长。余光文1962年晋升少将军衔。1985年去世。


  

 
余光茂少将


  

余光茂,江西省崇义县人,1915年出生,原名余律。随兄参加红军,自学成才,任红3军团排长、指导员。抗日战争爆发,余光茂被分配到新四军工作。1940年2月7日,日军下乡杀人放火,掠夺财物,群众向新四军挺进纵队1团3营报告,营长和教导员余光茂闻讯大怒,举着驳壳枪带领队伍一个猛冲,消灭了30多个日军,并乘胜直追,打出了名气,当地老百姓称新四军为“四老爷”,“四将军”。


  

    1950年,余光茂是20军89师师长,入朝作战。在朝鲜升任20军副参谋长、第二参谋长。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1952年入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1954年毕业后升任20军副军长、军长。文革期间,余光茂是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余光茂和廖政国是多年的老战友,在新四军挺进纵队时,廖政国是1团参谋长,余 光茂是1团3营教导员;在新四军1师时,廖政国是1团团长,余光茂是2团团长;在 华东野战军1纵,廖政国是1师师长,余光茂是1师参谋长。入朝作战,他们又同在 20军,回国后,先后担任20军军长。司令员廖政国被绑批斗后,廖政国考虑到副司令员张宜爱、副政委李彬山已倒向张春桥,便找到余光茂交代:我万一不行了,或者出了什么事情,你千万要稳定住部队。一定要坚守岗位,加强警备,特别是作战、机要、通讯叁个部门,千万不能乱。这叁个部门的同志表现很好,发扬了人民军队打不跨、冲不跨的顽强精神,我们当领导的更要多帮助他们,多替他们承担一些压力。以后恐怕就要靠你了。余光茂认真地回答:“是,请放心!”


  

    后来廖政国调离上海警备区,余光茂也调任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1975年任安徽省军区司令员。 1975年,12军政委宋佩璋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文革结束后,宋佩璋表现欠佳,在当时被称为“捂派”。1977年6月,华国锋、叶剑英和政治 局其他领导人听取了宋佩璋、李任之、王文模、余光茂和官俊的汇报,中央决定将宋佩璋调离安徽。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叁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8年去世。


  

 
余克勤少将


  

河南固始人,1913年出生。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73师警卫班长、红31军交通队警卫排长、第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区队长、连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陕北公学支队长、抗大一分校营长,冀鲁豫军区独立支队参谋长,和司令员赵基梅、政委谭甫仁率部转战于磁县、林县一带。1940年任新3旅7团团长,在盘丘战斗中,采用“牵牛”战术,歼灭日军100余人。后转战鲁西南,屡战屡胜。1941年任教7旅副旅长,1944年率南下大队进入豫东,攻打民权县杨城据点,歼灭伪军300人。1945年任水东军分区 司令员,在太康以西歼灭伪军一千人。他指挥欧阳岗战斗,歼灭日军80人,伪军600人。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第5军分区司令员、第3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华北军区独立2旅旅长。参加了济南、淮海战役。建国后,任平原省军区湖西军分区司令员、68军副军长。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任第31步兵学校校长、第8步兵学校校长、洛阳步兵学校校长、济南军区步兵学校校长。主持编写 了《水网稻田地战斗》、《海岸防御》、《山地各类地形射击》。余克勤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8年去世。


  

 


  

 


  

余述生


  

曾用名余淑慎,1915年2月出生于河南新县泗店乡王楼村余家细洼一个农民家庭。7岁丧父,家境日趋贫寒,半耕半读上过3年私塾。12岁时,中国共产党在他的家乡开展了农民革命运动,余述生参加了童子团,并担任分队长、中队长,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8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一师三十二团三营九连战士,红十师二十八团二营通讯员。1931年冬,张国焘推行“左倾”政策,在部队中开展清洗地主、富农份子运动。这时,团部有人说余述生把富农成份隐瞒成中农成份,被清理回家。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和冤枉,余述生没有气馁,相信党组织一定能把事情搞清楚。不久,余述生拿着区、乡苏维埃政府证件,证明他确属中农成份,又返回部队,被编入红25军73师217团3营9连。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师团委委员、宣传队队长,红31军政治部组织干事。参加攻打大山寨、潢川豆腐店和皖西苏家埠战斗。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西征入川,途中经历湖北枣阳新集、陕西漫川关、旁徨镇等战斗。1933年2月,随副团长潘友清率领的一个连突入四川南江县的大河口、大平山一带袭击敌人时,后被国民党田颂尧部4个团的兵力包围,激战两昼夜,最后弹尽粮绝,在突围中,余述生克服各种困难,将身负重伤的副团长救出。他后来担任过懋功县官寨游击队指导员,西康雅安独立团政委,红31军教导营2连指导员、军政治部军事裁判所干事、军卫生部党总支书记。参加了粉碎四川军阀田颂尧、刘湘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政治处组织干事、组织股长、副主任、旅直属队党总支书记,第18集团军野战供给部政治处主任、副政治委员。参加了阳明堡火攻日军24架飞机的战斗、昔阳沾上镇战斗、黎城响堂铺战斗、白晋铁路破击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豫军区卫生部政治委员、后勤部副政治委员,第18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临汾、运城、晋中战斗和解放太原、陕西扶眉、成都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西军区政治部主任、川西人民行政公署委员、四川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1954年底,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将原来西北、西南、华东、中南、东北、华北6个大军区,改为沈阳、北京、济南、南京、广州、昆明、武汉、成都、兰 州、新疆、西藏、内蒙古12个大军区,1956年又增设福州军区。随后,中央军委陆续任命了各大军区领导班子。有一批少将率先进入了大军区领导班子,他们是: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李迎希、唐金龙、副政委张广才、叶明、第二参谋长闵学胜、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张希钦、副政委李铨、左齐、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鲁瑞林、副政委金如柏、成都军区副司令员李文清、何正文、副政委郭林祥、参谋长茹夫一、政治部主任余述生、福州军区刘永生、参谋长黎有章、政治部主任廖海光。余述生后升任成都军区副政委。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会代表,中共第十一次、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并在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93年8月9日在成都逝世,终年78岁。


  

 


  

1954年底,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将原来西北、西南、华东、中南、东北、华北6个大军区,改为沈阳、北京、济南、南京、广州、昆明、武汉、成都、兰 州、新疆、西藏、内蒙古12个大军区,1956年又增设福州军区。随后,中央军委陆续任命了各大军区领导班子。有一批少将率先进入了大军区领导班子,他们是: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李迎希、唐金龙、副政委张广才、叶明、第二参谋长闵学胜、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张希钦、副政委李铨、左齐、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鲁瑞林、副政委金如柏、成都军区副司令员李文清、何正文、副政委郭林祥、参谋长茹夫一、政治部主任余述生、福州军区刘永生、参谋长黎有章、政治部主任廖海光。余述生后升任成都军区副政委。


  

 


  

 
余品轩少将


  

安徽省六安县人,1906年出生。1931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4军10师28团战士、班长、排长、指导员、 营政委、11师32团政委、9军27师80团政治处主任、27师政治部主任。长征途中, 杀掉自己的坐骑为部队战士充饥。参加了西路军西征作战。抗日战争时期,任129师358旅769团骑兵营营长、33团副团长、冀南军区第2军分区政委、东进纵队2团 政委、新7旅20团副团长、冀南军区第6军分区参谋长、豫西军区第4军分区政治部 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1纵2旅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河南军区第6军分 区副政委。中原突围后,他带领2旅直属机关和一个连在湖北省兴山县一带活动, 被国民党军打散,仅余他和一名警卫员,隐蔽在宜兴县一位开明绅士家当帮工,锄地放羊。后沿路乞讨,回到部队。建国后,任河南军区南阳军分区副政委、司令员、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余品轩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离休,1981年去世。


  

 
余洪远少将


  

陕西西乡人,1907年出生。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10师政治部宣传员、中共巴州县委书记、川陕省委组织部部长、川陕省政府副主席、中共金川省委军事部部长、甘肃省财粮部部长。参加了长征。长征途中,他带领省政府、省委机关一部分和妇女独立团,赶去懋功一带,为迎接中央红军做物资准备,主要是筹措粮食。抗日战争时期,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中共陕西省汉南特委书记、陕西省政府干部科科长、警1旅政治部副主任。1940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独立2旅政委。反攻豫北时,独2旅原做为8旅的预备队,因敌66师已进至屯子山 ,8旅已无法插断敌军,纵队副司令员曾绍山打电话命令独2旅:“你们的正东方向,是敌第二快速纵队与66师的结合部,纵队决定你们火速向东插,坚决把敌人撕开,坚守至黄昏主力赶到时为止。”独2旅这支预备队扛上了硬杠子。独2旅强


  

行军赶到郑岗,敌第二快速纵队前卫与66师之间有叁、四公里的空隙。向守志和余洪远商量要在敌人腰间争个立足之地。76团2营抢占范庄,和66师接火,张显扬 带76团1、3营抢占了东、西郭村,独2旅这支地方部队,在敌人两面夹击下展开了 险恶的阻击战,一直战斗到我军主力赶到。为此,纵队司令员陈锡联给余洪远打


  

电话:“余洪远同志吗?辛苦了。你们抗得硬,打得好!”陈锡联还专门给独2旅奖励:在围歼第二快速纵队总攻时,给独2旅留了一个口子。余洪远后任中原野战军9纵26旅政委、15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淮海。渡江、广东,广西等战役。建国后后,历任西南军区炮兵副政委,沈阳军区炮兵政委,成都军区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去世。


  

 


  

余致泉


  

江西吉水人,1916年出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6军团18师53团 连长。参加了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营长。解放战争时期,任358旅718团副团长。东北野战军12纵36师108团团长。参加了辽 沈、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建国后,1951年任副师长兼参谋长。1955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历任步兵11师师长、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参谋长、后勤部部长。1964年晋为少将。获叁级八一勋章、叁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7年去世。


  

 


  

 


  

 


  

余嗣贵(少将621)


  

  余嗣贵是安徽省金寨县人,1913年出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4军教导队排长、30军88师264团连指导员、红四方面军卫生部附属医院教导员。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卫生处指导员、直属警卫营教导员、冀中军区警备旅2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新四军第5师15旅43团政委。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河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员,武汉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等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了晋冀豫边区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斗争、冀中五一反“扫荡”,“百团大战”、反日寇“五一大扫荡”。解放战争时期任豫西军区第2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中原突围,他转战南北,在建设地方革命武装、剿匪反霸、支援渡江作战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河南军区潢川军分区副政委、河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委,武汉军区后勤部副政委。他为我军的后勤建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原武汉军区后勤部顾问、副兵团职离休干部余嗣贵同志,因病于2000年10月17日在武汉逝世,享年87岁。 


  

 


  

川南特委书记兼游击纵队政治委员 余泽鸿 (1903-1935)  
    余泽鸿,原名余世恩,笔名因心,晓野。四川省长宁县梅硐场人。1903年2月15日生。1922年,在泸州川南师范学校读书时,经恽代英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后进成都外语专科学校。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社会系。期间,他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响导》等马列著作和进步刊物,思想觉悟提高很快,成为学生运动的代表。1925年春,余泽鸿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中共上海区委学生运动委员会主任。
    “五卅”运动中,他领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斗争。被选为上海工商学联合会委员。1926年北代战争时,因组织“万县惨案”后援会,被淞沪警备司令部逮捕。获释后,任中共上海区委候补委员兼学生运动委员会主任,是年秋,他遵照中共党的指示,出任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青年秘书,参与指导上海青年运动。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余泽鸿转移武汉,任中共湖北省委秘书长。1928年初调上海,任中央组织部秘书,并主编中央组织部刊物《组织通讯》,1929年任中共中央秘书处秘书长。1930年夏去天津任中共北方局宣传部长,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中共顺直省委宣传部长。1931年8月到达江西,在瑞金协助邓小平工作,旋即调任中共宁都中心县委书记、南(丰)广(昌)中心县委书记。1932年10月,转任建宁中心县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余泽鸿在建黎泰地区,深入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使黎川赤卫军发展到5000多人,并配合红军作战不断取得胜利。受到中华苏维埃军事委员会嘉奖。1933年,余泽鸿被选为中共闽浙赣省委委员及省革委委员。
    1934年,余泽鸿受到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打击,调到中央苏区工农红军学校当教员,后任彭湃县城防司令。长征开始时,任中央直属纵队干部团上干队政治科长。
    1935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进入云南扎西地区。为掩护主力红军长征,保护红军伤病员,中央决定成立川南特委,任命徐策为书记,余泽鸿为宣传部长。以中央保卫局一个连(200人)为骨干,会合王逸涛领导的当地游击队,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队,王逸涛(后叛变)任司令员,徐策任政委,余泽鸿任政治部主任。2月,徐策、余泽鸿等率领游击队,在叙永木厂梁子击溃川军一个团,在扎西击溃滇军两个营。3月,同川军激战于大石磐,有力配合了主力红军二渡赤水、重占遵义等作战行动。
     川南游击队的活动,使国民党十分震惊,1935年3月,开始调兵“围剿”。为粉碎敌人的进攻,特委决定由张宏光等领导的黔北游击队和川南游击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川滇边游击纵队。刘干臣任司令员,徐策任政委、张宏光任副政委,余泽鸿任政治部主任。7月中旬,游击队转移到扎西的长官司时,遭到滇。川军3个团的包围袭击。余泽鸿等身先士卒,带领部队英勇作战,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冲锋。但因众寡悬殊,干部战士伤亡惨重,危急时刻徐策、张宏光等牺牲。刘干臣,余泽鸿沉着坚定,率部突出重围。8月,余泽鸿任特委书记兼游击纵队政委。带领部队转战川南,先后攻占了筠连县,安宁桥、红桥等地。9月上旬,与刘复初等领导的川南游击队会合,部队扩展到近千人。川南特委也改称川滇黔边区特委,余泽鸿任书记。
     同年9月,蒋介石调集川、黔军数万人,对游击队实行三省“会剿”。余泽鸿等率领部队,穿山越岭,艰苦转战,仍不能摆脱敌人的追堵,部队伤亡很大。后特委紧急会议,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余泽鸿率领,向川南的长宁、江安等地转移;另一路由龙厚生率领挺进云南扎西、镇雄等地。12月中旬,由于叛徒告密,川军及李品山保安大队将余泽鸿部包围在江安的泥基潮。经过一天激战,游击队员只剩20多人。15日,余泽鸿率领他们突围未果,最后壮烈牺牲。


  

余孝礼
1916年生,新县浒湾乡李寺村人,少年时失去双亲,跟着祖父长大,祖辈靠租种地主土地为生。
 余孝礼的家乡离鄂豫边革命策源地只有二十几公里,早在1926年,党组织负责人吴焕先、曹学楷就在这一地区宣传革命,建立党的组织,掀起了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光山县的反动民团向农民协会发起进攻和反扑。农民赤卫队奋起还击。同年11月,吴焕先、曹学楷等党组织负责人领导了鄂豫边区农民举行黄麻暴动,攻克了黄安县城,建立了农民政权,并在鄂豫边区开始打土豪,分田地。这一事件,对只有一山之隔的余孝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常听从武汉、黄陂回来的乡亲们议论鄂豫边界的事。1928年4月,工农革命军回到鄂豫边区,在柴山保(今新县陈店乡)建立了根据地。余孝礼听说此事后,约村里十几位伙伴秘密投奔红军。被分配到弦南区赤卫队工作。1929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红军,在红一军三十一师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和营教导员,其间,他参加了白沙关“万人暴动”、鄂豫皖根据地的开辟和创建,以及反国民党的第一、二、三、四次“围剿”和重大战役、战斗。1932年9月,他第一、二、三、四次“围剿”和重大战役、战斗。1932年9月,他随红四方面军西征川陕,历任营长、团政治部主任、团长,参加了川陕根据地的开辟和反四川军阀的“三路围剿”、“六路围剿”和著名的万源保卫战。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5月随部参加长征,三过草地,两越雪山。
  抗日战争爆发后,余孝礼被编入八路军一一五师任营教导员。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其后,他到达苏北,参加开辟苏北根据地,任新四军二师团政治部主任。1943年,他到延安,进入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为执行党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余孝礼奉命到达东北,任哈东军分区政委。他参加了三下江南的战斗和辽沈战役,后任东北野战军装甲师政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任东北军区装甲兵政治部主任。在长达十数年的战争中,余孝礼多次负伤。因积劳成疾,于1957年在北京病世,年仅41岁。
                   余梦痕(1903-1931)
原名余光焰,新县千斤乡余店村人。幼时父亲病故,随母亲迁居江西德安县,靠舅父过活。
  1919年,在江西德安县沈毅小学上学的余梦痕,受“五四”青年爱国运动思潮的影响,孤僻少言的性格突然变得开朗起来,积极参加了德安中小学部队组织的集会和游行示威活动。1925年,上海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德安县党组织决定声援这一反帝爱国的伟大运动。号召学生投入反帝反封建斗争,并领导学生反对和揭露县参议员郭守贞贪污旱灾救济款的罪行。这时,梦痕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以平民夜校教师身份,大力宣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思想,发动店员、学徒、理发工人投入反对郭守贞的斗争。后因暴露了党员身份,就回到河南老家,在余店祠堂创办中山小学,以教书为职业开展革命宣传活动。
  梦痕信仰马列主义,不信神鬼,只相信科学,敢于大胆破除迷信,一年正月十六日早晨,许多乡邻到土地庙许愿。发现庙门上贴了一幅对联:“这一方几多笑话,我二老总不吭声”。这时余梦痕到土地庙来观看,大家见余老师来了,便围上去问:“余老师,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他一本正经地解释说:“上联是说我们这地方有很多不平的事,下联是说土地爷、土地奶看到不平的事也不吭声。你们评评,是不是这么个意思?”大家说:“是这个意思。”梦痕接着说:“这样不管事的神,我们烧香磕头求拜有何用呢?”原来这副对联是梦痕写的,梦痕在余氏祠堂中山小学的教书期间,经常教育学生要团结奋斗,劳动纪律化,生活平民化,把思想教育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次,他给学生讲“钱”字时说:“钱”字分左右结构,左面为“金”,右面是两个“戈”。“戈”就是刀枪,“金”是贵重的东西,谁见了谁就爱,搞不好就会为“金”动刀枪。外国人知道中国物产丰富,金银财富样样有,于是他们就发动战争,侵占中国。这样就出现了八国联军瓜分中国的局面。因此,“钱”有两面性:靠自己辛勤劳动换来的钱,比金子贵重,靠刀枪抢来的“钱”是不义之财最可耻。
  1928年,他投笔从戎,和杨乐羊一起,在家乡附近组织农民武装,后担任鄂豫边特区宣传部秘书。他积极宣传党的土地革命政策,动员青年农民参加红军队伍。1931年2月,在攻克新集的战斗中,余梦痕英勇牺牲。
 
湘鄂赣红军军政学校校长余贲民 (1888-1933)   
另名楚龙,1888年生于湖南省平江县城关乡。1922年由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余贲民赴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毕业后,根据党的指示,担任平江县团防局局长。8月中旬,北伐军叶挺独立团进抵平江,余贲民率团积极配合北伐作战,先克白石岭,后夜渡汨罗江,打下了平江城。
   1927年,余贲民任平民工农义勇队大队长和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副师长兼第3团团长,率部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后,他受毛泽东委派,负责部队的后勤工作,还兼任被服厂厂长,在当时非常困难的条件下,他发动群众,千方百计地解决部队的粮食和战士们急需的冬衣问题。1928年5月,被任命为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财政部长,不久调任红军后方医院院长。1930年7月,他奉命回到湘鄂边区开展武装斗争,任湘鄂赣红军军政学校校长,将300余名学员培养成为红军的优秀军政干部。
   1932年,余贲民调任湘鄂赣省委军事部长,负责领导地方武装的建设和作战。同年12月,省委获悉敌人出动1个师的兵力进攻省委驻地小源地区。为掩护省委机关和区乡干部2000余人向浏阳方向转移,余贲民指挥前卫连,打垮守在石鼓山上的一支地主武装,为部队转移扫清了道路。3个小时后,敌军1个营追上来,将我撤退机关拦腰截断,医院和兵工厂被阻在后边。余贲民急率1个连的战士,猛回头冲进敌阵,打开了一打通路,救出了医院和兵工厂的人员。这时,一颗子弹从树林里飞来,穿透了余贲民的肩胛,鲜血浸透了军衣,他咬着牙从地上爬起来,阻止了要背他撤退的战士,提着手枪再次冲向敌人。由于流血过多,没走几步就昏倒在地。1933年4月9日,余贲民因伤势恶化,在江西省万载县小源红军医院逝世。时年45岁。


  


 


  


  

 余光中
    当代华人界著名作家,诗人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LOW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主任。1985年至今,任高雄市“国立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共40余种。
  余光中的诗文创作及翻译作品,祖国大陆有15家出版社先后出版。余先生同时又是资深的编辑家,曾主编《蓝星》、文星》、《现代文学》等重要诗文刊物。并主编台湾1970-1989《中华现代文学大系》共15册(小说卷、散文卷、诗卷、戏剧卷、评论卷)。
  余光中在台湾与海外及祖国大陆文学界享有盛誉。他曾获得包括《吴三连文学奖》、《中国时报奖》、《金鼎奖》、《国家文艺奖》等台湾所有重要奖项。多次赴欧美参加国际笔会及其他文学会议并发表演讲。也多次来祖国大陆讲学。如1992年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之邀演讲《龚自珍与雪莱》;1997年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其诗歌散文选集共7册,他应邀前往长春、沈阳、哈尔滨、大连、北京五大城市为读者签名。吉林大学、东北大学颁赠客座教授名衔。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曾朗诵演出他的名诗《乡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北京图书目录》,收录《余光中诗选》于其中。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东方之子》等栏目专题向国内观众连续推荐报导余光中先生,影响很大。
  海内外对余光中作品的评论文章,大约在一千篇左右。专论余光中的书籍,有黄耀梁主编,分别由台湾纯文学出版社与九歌出版社出版的《火浴的凤凰》、《璀灿的五彩笔》;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余光中一百首》(流沙河选释)等5种。传记有台湾天下远见出版公司出版,傅孟君著《茱萸的孩子--余光中传》。其诗集《莲的联想》,1971年由德国学者译成德文出版。另有不少诗文被译成外文在海外出版。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目前仍在“与永恒拔河”。

余姓介绍信息修订

余yu
姓氏最新1讨论

维客与宗祠

姓氏操作面板

姓介绍修订史

1/2页 1 2 向后>>

谱概况修订史

万家姓的说明

姓氏联络
相关留言
  • 姓氏经典留言
  • □访客:姓氏评论(2015/11/12 2:17:12)
  • 我是余洋,是先字辈。我爸爸是光字,我爷爷是明字辈,就知道那么多。
  • □话名,余萍:姓氏评论(2015/5/8 16:04:10)
  • 各位你好,知道自己祖先是谁真高兴,小时听爸爸说过,但我们余姓太少了,我是宜宾余姓!
  • □号卢万兵:姓氏评论(2015/1/13 0:35:04)
  • 20军89师2团姜学明一等功战斗组,组长
  • □余朝平:我们是安顺紫云的余姓…(2014/5/9 12:22:30)
  • 我们是安顺紫云的余姓。我很想找到我们的 祖籍。可是不知道怎么找。只听老人口头传是铁改余。希望各位家门。告知一二。电话18785371919
  • □余朝平:我们是安顺紫云的余姓…(2014/5/9 12:22:25)
  • 我们是安顺紫云的余姓。我很想找到我们的 祖籍。可是不知道怎么找。只听老人口头传是铁改余。希望各位家门。告知一二。电话18785371919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关于NETOR | 招聘信息 | 联系邮箱 | 策略联盟
Copyright (C)2000-2024 netor.net.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Netor网同纪念 客服电话:400-088-0131 微信:15011475923 微博:关注Netor纪念
沪ICP备17033281号 上海圣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