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0字 评价:0
在网上,分别看了酆姓族谱和丰姓族谱,感慨万千。1955年国务院颁布第一批汉字简化方案,豐字简化为丰,酆字并无简化字。在盛行简化字年代,为图便捷,许多酆姓人家也把酆字简化为丰。几十年过去,尤其是经历“文化大革命”以后,一部分新一代酆姓的子孙,对酆姓如何变为丰姓,已无兴趣去考究,这一部分酆姓的子孙甚至错误认为自己的姓氏就是丰姓。今天在此留言,给丰姓的人家提个建议,向自己的长辈们作一个追溯,搞清楚自己是酆姓还是丰姓。据《姓纂》载:酆氏的姓源是:“周文王第十七子酆侯之后,以国为姓,左传酆舒有二隽才,京兆”,此乃“系出酆侯,望出京兆”的源由。酆姓的始祖是周文王的儿子酆侯;丰姓则为春秋时期郑穆公的后代,其得姓比周文王之后的酆姓迟几百年。但追溯历史,郑国也是由周文王的后裔所建,在3000年前两姓也算是亲戚。所以,酆、丰二姓实际上是一根两支,都为黄帝轩辕氏姬姓后裔。但作为姓氏是不能混用的,应还历史一个本来的原貌。酆氏子孙繁衍于京兆北一带,唐代京城建于长安,是当时酆姓人家最多的地方。据《辞海》注释,酆侯之地为鄠,位于长安西南,涝水东岸,夏时扈国,秦为鄠邑,汉置鄠县,即今陕西省户县。这便是全国酆姓人家最早的发源地。追溯中国的历史,在周朝以前没有这个“酆”字,至文王分封第十七子酆侯之后,“酆”字开始出现,只有两种意思:一是姓氏,二是地名。“酆”字3000年以来在笔画和结构上没有发生过变化,一看就是古老的姓氏。虽然酆姓人口比较少,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比较低调,但是作为酆姓的人家应引以为自豪,酆姓代表了这一支血脉的纯正,代表中国文化的继承,代表中华文明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