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279字 评价:6
真(Zhen) (1)古代东北百济族姓氏。(2)为("慎"氏所改,南宋时,为避孝宗赵睿("慎"的古字)名讳,慎氏改为真氏。郡望:上谷郡(今河北省西北部地区)。为清白吏有正直声 (李文郑) 上联说明代浦城人真节,字士和,正德年间以贡人太学,官开封府通判。为官清廉,当时人称"清白吏"。下联说南宋浦城人真德秀,字景元,学者称西山先生。庆元年间进士,理宗时历知泉州、福州,后官翰林学士、参知政事,立朝有正直声。著有《大学衍义》、《唐书考疑》、《西山文集》等。姓氏由来:吕氏春秋:真窥,夏禹之佐,当是真氏之始。汉时有真玄菟者,善算;有真佑者,曾任太尉长史;宋时有真德秀,字景元,后更景希,福建浦城人,理宗时历知泉州、福州,内召为翰林,后拜参知政事。又,百济八姓有真氏。
郡望堂号:天水郡, 上谷郡
姓氏家谱:西山真氏族谱。
历史名人:
1.真窥:夏禹之佐
2.真佑:汉太尉长史
3.真德秀:字景元,更字希元,号西山,福建浦城人。宋淳熙五年(1178年)生。4岁受书,弱冠中举,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授职南剑州判官。开禧元年(1205年)又试中博学宏词科,旋入闽帅肖逵幕府。不久,召为太学正。嘉定元年(1208年),迁博士。嘉定三年(1210年),迁秘书郎,嘉定四年(1211年)选著作郎兼礼部郎。嘉定五年(1212年),迁军器少监,升权直。嘉定六年(1213年),又迁起居舍人。寻兼太常少卿,充任贺金国登位使。行至盱眙,闻金国有内变而返。嘉定七年(1214年)二月,上疏宁宗,谓:此次出行沿途见沃壤无际,湖陂相连,民风强悍;惜田畴不辟,沟洫不治,险要不控,丁壮不练,一旦有警,徒以长江为恃,恐难保“堂奥之安”。因此建议:从今起应亟行经理,大修垦田之政,对边民勒以兵法,使成精兵,以固“金汤之势”。当时,宰相史弥远以爵禄縻天下士,积极培植党羽。真德秀慨然劝同僚:吾等须急引去,使“庙堂知世亦有不肯为从官之人”,遂力请去。由宁宗命为江东转运副使。临行,针对山东盗起,朝廷犹与金国通聘事,再向宁宗献言:“国耻不可忘,群盗不可轻,幸安之谋不可恃,导谀之言不可听,至公之论不可忽”。
嘉定八年(1215年)初,真德秀到江东赴漕运之任,适逢旱、蝗为灾,广德、太平灾情最重。便对留守宪司大讲荒政,亲到两地办赈,救活灾民无数。事竣后,百姓数千人送真德秀到郊外,指着道旁荒冢泣道:“此往岁饿死者,无公,我辈相随入此矣!”从此政声日隆。嘉定十年(1217年),以右文殿修撰知泉州。泉州是当时重要的商港,但番舶因“畏苛征,苦和买,至者绝少”。真德秀到任后,罢和买,禁重征,很快就使入港商船骤增至36艘。当时海寇猖獗,将逼城,乃亲授方略,擒获盗魁赵希郤等。赵希郤自称为宗室,真德秀道:“宗室为贼首,则非宗室矣”,杖而毙之。泉州多大户,常为闾里患,真德秀严加惩治,使之气焰有所收敛。任内还重视农业生产。嘉定十二年(1219年),调知隆兴府。抵任后,针对前任为政宽弛,稍济以严,尤留意于军政,拟分鄂州军屯武昌,通广盐于南安,以消弭汀、赣盐寇。但未及施行,即以母卒归。嘉定十五年(1222年),服丧期满,以宝谟阁待制、湖南安抚使知潭州。上任后,用廉、仁、公、勤四字励僚属,以周敦颐、朱熹等人的学术勉其士;罢榷酤,除斛面米,申免和籴,使民得以更生;又立惠民仓,广设社仓和慈幼仓,一时惠政多举。
嘉定十七年(1224年),理宗即位,真德秀奉召为中书舍人兼侍读,寻擢为礼部侍郎。宝庆元年(1225年),由于屡上鲠言,理宗皆能虚心接纳,引起宰相史弥远的忧惧,遂谋以去之。真德秀终于落职、罢祠返乡。真德秀返乡后,修《西山读书记》,绍定二年(1229年),汀州晏彪领导农民起义,攻占汀州、邵武军、南剑州所属各县,真德秀向仓曹二使者推荐陈韡平乱,认为陈韡有文武才。后果赖陈韡之力平定起义。绍定四年(1231年),真德秀恢复职与祠。绍定五年(1232年),以徽猷阁待制再知泉州。泉州士民欢欣鼓舞,迎之于洛阳桥。当时,在泉州的宋宗室已增至2000余人,原来朝廷岁助度牒又已废止,地方财政益困。便力请恢复朝廷岁助并增其额。是年,史弥远死,理宗亲政,真德秀以显谟阁待制知福州。任内力戒所属,勿滥刑横敛,勿黩货徇私。端平元年(1234年),金国亡,闻理宗有遣使朝谒蒙古人之意,又闻蒙古人许以河南之地归我,朝廷因而有经略中原之议,便上封事道:“自有载籍以来,与夷狄共事者未尝无祸”,希望理宗慎之。寻召为户部尚书。入见时,理宗道:“卿去国十年,每切思贤!”真德秀进呈《大学衍义》,复陈“祈天永命”之说,理宗皆嘉纳之。改翰林学士、知制诰,对时政多所论建。二年(1235年),知贡举,时已得疾,理宗仍拜为参知政事、同提举编修,令修《经武要略》。真德秀三次乞祠禄,理宗不得已进其为资政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旋卒,理宗闻耗,中辍视朝,赠银青光禄大夫,谥文忠。
真德秀一生立朝不满10年,奏疏不下数十万言,直声震朝廷。游宦所至,惠政毕举,中外交颂。既是南宋有名的政治家,也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步入政坛时,适逢朝廷严禁程朱理学,而真德秀却慨然以斯文自任,对朱熹学说讲习而服行之。后来党禁一开,“正学(朱子学)遂明于天下后世,多其力也”。真德秀对朱熹理学的贡献,一是把朱子的“理”的内涵,阐释为主要指道德性命,指出:“理者何?仁、义、礼、智、信是也”,“道德性命者,理之精也。”并强调人应在道德修养方面学用一致。二是发展了朱子的“道器”说,认为:“器者,有形之物也;道者,无形之理也。”主张格物致知,“即器求理”,称:“天下未尝有无理之器,无器之理,即器以求之,而理在其中,……若舍器而求理,未有不蹈于空虚之见,非吾儒之实学也。”三是运用朱子“理一分殊”的理论说明许多理学问题。如:“诚是理一,各得其所是分殊”;“道之体是理一,道之用是分殊”等等。真德秀生前著述甚丰,传世的主要有:《四书集编》、《武经要略》、《大学衍义》、《真西山文集》、《西山先生诗集》、《文章正宗》等。浦城县仙阳镇现存有清朝同治年间重建的真德秀故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墓在该县莲塘乡,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4.真节:字仕和,明任开封府通判,持廉守正,为清白吏。
5.真宪时:字法侯,号存古,福建松溪县人,祖籍浦城,南宋理学家真德秀十五世孙。九世祖迁入松溪县祖墩乡坑口村定居。明万历卅二年(1604)中进士,为万历、天启两朝名臣。先后任刑部湖广司主事、广东司员外郎、陕西司郎中, 后调任浙江省恤刑官,在审理案件中,深入研究量刑尺度,用刑慎重不滥,写出论述恤刑专著《爰书》,在京都被推崇为恤刑的法典。后被朝廷提升为江西布政司参议提督学政,并被时人誉为“真宗师父”。不久父丧,守孝在家,服丧期满,补任杭严道。在杭州时抑制地方豪强,整治游惰风,卓有成效。万历四十六年调离杭州,百姓在西湖吴山之麓建祠纪念他。后又调任江西粮道,革除粮政弊端,受到民众称道。任山东按司分巡霸州时,适边廷报警,附近州城震动,宪时一面训练士兵,加强防御,一面申请减免粮税以安定民心,使局势转危为安。万历四十七年,朝廷举行官吏考核,真宪时名列第三,皇帝在吏部赐宴嘉奖。天启四年(1624)晋升为河南按察使,皇帝召见,并赐廉宴。次年,真宪时弹劾祸国殃民宦官魏忠贤,魏诬陷宪时为杨涟同党,矫传圣旨将他罢官。崇祯二年(1629)朝廷又委任他为宁夏巡抚,但他已于崇祯元年8月去世。
真宪时在万历、天启两朝做官二十三年,政绩卓著。两朝皇帝先后颁七道圣旨表彰他“英明练达”的才干,和“砥节首公”的品德。他学识渊博,注重阐述心学哲理。公余还将《文忠公全集》加注附跋重新刊行。著作有《爱书》及《百将传》。
6.真山民:(约公元一二七四年前后在世)真名不详,或云本名桂芳,括苍人,祖籍浦城,宋代进士,避乱于浙江庆元县,以所至好题咏,或自呼山民,人因以称之。著有《真山民集》
7.真学:松溪县人,明朝时任江西瑞州府儒学训导,苏州府儒学教谕.
8.真瑞卿 :[清]字五辑,江苏无锡人。工花鸟。载于《历代画史汇传补编》
9.真述经:浦城人,《西山真氏族谱》纂修者.
10.真堯恭:(1893—1979),福建浦城县人,由西山祠租产补助,入县城明伦堂小学读书。高小毕业后,考进公费的福建陆军小学,3年后升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加入武昌起义行列。民国元年(1912)秋,就读于北京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次年,南下参加讨袁和护国护法运动,先后任征闽靖国军的排长和福建护法军少校参谋。民国13年,在永春加入中国国民党。
民国16年1月,任福建省政府汀邵财政处处长。民国18年3月,任建(瓯)浦(城)干线工程处主任。原定浦城城关以迄建瓯,尧恭欲应地方需要,加筑县城至仙阳一段,名为浦仙段,计15公里。民国22年3月,派真尧恭任浦城县长。民国26年3月,先后任福建省政府财政厅和建设厅专员。民国28年当选为省临时参议会议员。民国30年前后,他在福州经营建安公司。民国31年省粮食管理局局长周一鹗请真尧恭主持设在南平的公沽局总管理处,尧恭当时谢绝。同年5月,因其子树华进行革命活动,被国民党当局押送三元审办,他即赶赴三元营救。尧恭回途到达南平时,省府主席陈仪找他谈话,又要他负责省设在南平公沽局总管理处的工作。他为使树华早日出狱,应允代理3个月,自7月1日起将公沽局管理处改为业务处,专卖军政、教育人员所需的粮食,民粮准予自由买卖,各县公沽局停止业务。他代理主任期间,遇有浸湿大米,还亲自参加翻晾。期满,即辞去职务,这年冬树华具保出狱。
民国34年,台湾发生粮荒,时任台湾粮食局局长周亚青委托尧恭在浦城购买粮食济台,后台湾粮荒有所缓和,粮食没有运出。民国35年1月,尧恭当选为省参议会参议员。是年夏,浦城由于灾荒严重,将济台湾粮食275吨平价售济,盈利1650万元。真尧恭提议将其盈利中拨200万元作为大学生奖学金。
解放初,他获悉树华已于民国37年因城工部被错杀,仍努力学习,接受党的教育,参加社会主义教育研究班。1956年9月,追认树华为革命烈士。他以古稀之年,积极参加福州鼓东街道的扫盲工作,先后被评为鼓楼区和福州市的扫盲积极分子。1979年4月16日,在福州寓所去世。
11.真树华:(1923—1948),籍贯浦城,生于福州市。6岁就读福州三一小学时,看到外国学生凌辱中国学生,就敢于挺身而出,仗义执言。民国26年9月,在浦城县立初级中学就读三年级时,在闹市棋盘街办起壁报,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号。民国27年8月,树华以优异成绩考入福建省立福州中学(在沙县)。次年10月,按当时的规定,回到家乡搞一年“民教”。这年,他团结一批青年自编、自导、自演小话剧、小歌剧、小演唱,宣传抗日。同年冬,共产党员林涧青以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浦城办事处指导员身份在浦城进行革命活动,认定真树华是个思想进步、有所作为的青年,引导他研读《资本论》、《帝国主义论》等马列著作和一些进步书刊。民国29年春,林涧青倡办书报供应合作社,以此为阵地,组织读书会,树华积极投入,并动员介绍一批青年参加读书会,学习进步书刊、唱抗日救亡歌曲。
同年8月,树华到沙县继续上学。次年1月,发生“皖南事变”,他积极靠拢共产党员罗启前,密切配合,进行宣传活动,撰写文章,自写、自刻、自印、自己散发传单。一天,他与罗启前外出散发《驱逐陈仪救福建》的小册子,在归途中两人被捕,被押解到三元梅列集中营。树华入狱后,国民党当局软硬兼施,但一无所得。他父亲真尧恭以省参议员身份四出活动,当局又抓不住更多把柄,才得以交保释放。出狱后,仍被校方开除,只好转学顺昌洋口英华中学。在英华中学,潜心攻读马列著作,阅读进步书刊,调查社会现状,写出心得体会。民国32年9月,他考入设在永安的福建农学院,在共产党员简印泉领导下从事革命活动。民国3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当选为中共福建农学院支部宣传委员。次年2月,任中共农学院支部书记。中共福州第一市委成立后,他任市委委员。
民国36年6月,树华奉组织委派到浦城开辟工作。他到浦城的第二天,就与已在浦城的中共城工部党员王刚、李明取得联系,随即成立党小组,树华任小组长。9月,党小组扩大为党支部,树华任支部书记。为便利党的工作,树华在浦城农业职业学校任教员。他不但把自己收入用作党的活动经费,而且从家里拿出钱和物资,变卖新婚妻子的首饰用于革命,周济同志。12月初,中共闽浙边地委决定组织部分城市工作的同志到游击区学习。同年农历十二月初十日,树华等8人到达中共闽浙边地委,他任地委机关总支书记。民国37年4月,因党内“城工部事件”,树华被错杀。1956年,为城工部平反,追认真树华为革命烈士。
12.真强文(1938—2010),福建省松溪县人,曾任公安局政治协理员、公社党委书记,中共松溪县委委员、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政府党组副书记,松溪县旧城改造指挥部和松(溪)新(窑)公路拓宽指挥部总指挥,松溪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共党组书记等,曾当选松溪县八、九、十、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第一届南平市人大代表,第八届福建省人大代表等。廉洁勤政,一心为民,德高望重,名声远播。
迁徙分布:真德秀先祖原居合肥,后迁金陵,而南昌,而浙江龙泉,于南宋间迁居福建浦城,真德秀为浦城真氏始祖,其后裔主要分布于福建松溪县(约1500人),浦城县(约500人),建阳市、政和县、建瓯市及山东省蓬莱市、江苏省镇江市、浙江庆元县、建德市等。一支于元时迁居泉州情况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