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0字 评价:0
一、姓氏来源 来源有二:春秋时,一是周卿士樊仲皮的后代,以父名为姓,相传姓皮;二是郑大夫子皮的后人,亦以父名为姓,相传姓皮。 二、郡望堂号 汉置天水郡,现在甘肃省通渭县。 据《姓谱》记载:“出郑大夫子皮。”望出下邳。 三、历代名人 1、皮日休——字袭美,唐朝时襄阳人。曾隐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醉士、酒民。咸通八年(867年)进士任太常博士。性情高做,善于诗文。撰《鹿门隐书》60篇,多讥闭时政。与陆龟蒙友好唱和,时称皮陆。乾符中黄巢起义军人长安,授日休翰林学士,后以讥刺被杀。著有《皮子文薮》、《松陵唱和诗集》等书。 2、皮豹子——后魏渔阳人。少有武略,太武帝时历官征西将军封淮阳公。累破宋师,积功升内都大官。豹子沈勇笃实,一时推为名将。卒溢襄。 3、 皮锡瑞——字鹿门,一字麓云。举人出身。他景仰西汉《尚书》今文学大师伏生,署所居名。’师伏堂”,学者因称师伏先生。后在学堂、书院研讲学术。所言皆贯穿汉、宋,融合中西,宣扬保种保教,纵论变法图强,听者无不动容。其讲义及答问,均刊《湘报》中。晚年长期任教,并任长沙定王台图书馆纂修。所著《五经通论》、肿列心得,示学人以途径;《经学历史》则是经学入门书。他主讲经当实事求是,不当党同妒真,对各家持论公允,为晚清经学大家之一。著有《师伏堂丛书》、《师伏堂笔记》、《师伏堂日记》等。
我皮氏一脉在明朝洪武二年从江西省吉安府来澧一支,始祖为皮华五,现子孙繁衍三万余人,堂号“天水郡” ,自称鹿门家风,排行:华师秀永仲复春,超钦文光仕之宗,梦儒门造世业远,修明丕振家泽宏。 在清朝又续修族谱顺延排行二十余代,不过现在未发展到此辈。
澧县一支现在湖南湖北广为繁衍,从光绪17年修谱以后,未统计人口发展情况,据说解放前
准备续谱,因国难当头,难以为继,只好作罢。幸我族内有热心本族事务者,才保存完好族谱一部,得以让我族始知上辈 来龙去脉,不忘根本。现有我族内众人一体研究,准备续修族谱,此乃我族天大喜事,但是,困难重重,一则,年代久远,现辈不知上辈名姓,难以为继。二则年轻者不知修谱意义,对此淡然,乃至冷嘲热讽,令族内修谱者寒心。三则,人员居住分散,清丁登记往来频繁,劳心劳力,实属不易。四则资金紧张,难以筹备聚,有可能功亏一蒉。
我想皮氏子孙,人口众多,其中不乏杰出人物,异姓修谱成风,众志成城,团结一志,难道我皮姓无凝聚力?愿皮姓子孙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光大鹿门,振兴天水堂。有知皮姓子孙居住地者,可提供资料。有族谱者可捐献文献。有金钱者可提供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