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本:网同宗祠 编订于2016/5/23 11:13:00
共1755字 评价:1
共1755字 评价:1
姓氏起源
1、郝字
郝字古体为“赤邑”(见《康熙字典》),即左边为赤,赤义有红色、空、光之分;右边为邑,邑为国都、国家、聚集地(县城、城池、乡堡、村落)、封地;“赤邑”可解释为“赤地千里的国都”或“赤色的国家”或“赤地三年的城堡”等。以“赤色标志的城堡”解释为最有力,相传古代华夏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皆以颜色为帜,其中炎帝部落为赤色,即红色;黄帝部落为黄色。炎、黄部落皆起源于今陕西一带,并成为当时华夏各部落中最强大的两个部落。在各个部落的不断混战与兼并过程中,炎帝部落的一部分向南越过秦岭,进入南方;另外大部分越过黄河进入现在山西境内,今太原一带,仍以赤色为帜,搭屋建城,经过多年繁衍生息,至大禹以后到夏开始有文字记录时,这一地区便被记载为“赤邑”,也就是后来的太原郝乡(大概相当于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另外还有一部分炎帝部落留在陕西,后来也以其居住地“赤邑”为姓。所以郝氏有山西郝氏和陕西郝氏的说法。在殷商子期被帝乙封于“赤邑”之前“赤邑”就已存在,“郝(赤邑)”字应出现在公元前年,作为专用字一直到今天。据《广韵》载“郝”读音呵各切,《集韵》《韵会》《正韵》读黑各切,从音壑(he),所以郝本读作hē,晋、陕、鲁、豫、四川及南方至今仍读作he(音调不详),在北京天津周围则读成hǎo,河北南部读作háo,山东部分地区有读作húo,全国解放后普通话改革,统一读作hǎo。
2、郝姓
一般认为:郝姓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帝乙。相传契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相传其母因吞玄鸟蛋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商族后来不断壮大,到契的14代孙汤时,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据《通志·氏族略》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殷商在第29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太原),其后子孙有以地为氏,称郝氏。至于郝氏何时得姓,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灭亡之后,应该在公元前11世纪。子期的后裔(子或孙)便有的以地为氏称郝氏,有的以国为氏称商氏。何、赫、赤、霍姓有的出自郝姓。
3、始祖
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帝乙。相传契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相传其母因吞玄鸟蛋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商族后来不断壮大,到契的14代孙汤时,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殷商在第29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汤第17代孙)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太原),其后子孙有以地为氏,称郝氏。至于郝氏第一人(始祖)是谁,无从查考,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灭亡(公元前1100年前后)之后。子期的后裔按当时的习惯或耻于用子辛(纣)的子姓,有的以地为氏称郝氏,有的以国为氏称商氏。
4、直系初祖
据《史记》记载可推知郝氏的初祖为轩辕氏黄帝,但疑点太多,而经现代研究可推定郝氏初祖为契(xie4)。
子期”父为“帝乙”,“帝乙”先祖为“天乙(汤)”相隔16代,虽经父子、兄弟交替传承王位,但子期的直系祖先清晰可辨,每代都有据可考:28世子期,27世帝乙,26世帝太丁,25世帝武乙,24世帝庚丁,23世帝祖甲,22世帝小乙,21世帝祖丁,20世帝祖乙,19世帝河亶甲,18世帝太戊,17世帝太庚,16世帝太甲,15世太丁(未立而卒),14世天乙(帝汤名履)。
与夏朝并列发展的是先商时期的殷契的世系,
“契”,在“尧”时即入朝为官。“舜”时“禹”为司空,“皋陶”为大理,“契”为司徒(相当于后来的“圣人”)。“契”封于商,其后世孙“相土”被封于商,“冥”官为司空,也受商人祭祀。所以历史对汤的世系的记载也比较详细,“契”到“汤”历14世曾未间断,“汤”的直系祖先为“契”是确定的,所以郝姓的祖先可追溯到“契”。14世汤,13世主癸,12世主壬,11世报丙 ,10世报乙,9世报丁,8世微(上甲),7世振(王亥),6世冥,5世曹圉(粮圉yǜ),4世昌若?,3世相土,2世昭明,1世契。据此可知郝姓之直系祖先为“契”,而不能简单的认为初祖是帝乙或子期。至于初祖是否为黄帝或启昆,有侍进一步研究。
1、郝字
郝字古体为“赤邑”(见《康熙字典》),即左边为赤,赤义有红色、空、光之分;右边为邑,邑为国都、国家、聚集地(县城、城池、乡堡、村落)、封地;“赤邑”可解释为“赤地千里的国都”或“赤色的国家”或“赤地三年的城堡”等。以“赤色标志的城堡”解释为最有力,相传古代华夏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皆以颜色为帜,其中炎帝部落为赤色,即红色;黄帝部落为黄色。炎、黄部落皆起源于今陕西一带,并成为当时华夏各部落中最强大的两个部落。在各个部落的不断混战与兼并过程中,炎帝部落的一部分向南越过秦岭,进入南方;另外大部分越过黄河进入现在山西境内,今太原一带,仍以赤色为帜,搭屋建城,经过多年繁衍生息,至大禹以后到夏开始有文字记录时,这一地区便被记载为“赤邑”,也就是后来的太原郝乡(大概相当于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另外还有一部分炎帝部落留在陕西,后来也以其居住地“赤邑”为姓。所以郝氏有山西郝氏和陕西郝氏的说法。在殷商子期被帝乙封于“赤邑”之前“赤邑”就已存在,“郝(赤邑)”字应出现在公元前年,作为专用字一直到今天。据《广韵》载“郝”读音呵各切,《集韵》《韵会》《正韵》读黑各切,从音壑(he),所以郝本读作hē,晋、陕、鲁、豫、四川及南方至今仍读作he(音调不详),在北京天津周围则读成hǎo,河北南部读作háo,山东部分地区有读作húo,全国解放后普通话改革,统一读作hǎo。
2、郝姓
一般认为:郝姓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帝乙。相传契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相传其母因吞玄鸟蛋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商族后来不断壮大,到契的14代孙汤时,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据《通志·氏族略》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殷商在第29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太原),其后子孙有以地为氏,称郝氏。至于郝氏何时得姓,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灭亡之后,应该在公元前11世纪。子期的后裔(子或孙)便有的以地为氏称郝氏,有的以国为氏称商氏。何、赫、赤、霍姓有的出自郝姓。
3、始祖
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帝乙。相传契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相传其母因吞玄鸟蛋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商族后来不断壮大,到契的14代孙汤时,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殷商在第29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汤第17代孙)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太原),其后子孙有以地为氏,称郝氏。至于郝氏第一人(始祖)是谁,无从查考,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灭亡(公元前1100年前后)之后。子期的后裔按当时的习惯或耻于用子辛(纣)的子姓,有的以地为氏称郝氏,有的以国为氏称商氏。
4、直系初祖
据《史记》记载可推知郝氏的初祖为轩辕氏黄帝,但疑点太多,而经现代研究可推定郝氏初祖为契(xie4)。
子期”父为“帝乙”,“帝乙”先祖为“天乙(汤)”相隔16代,虽经父子、兄弟交替传承王位,但子期的直系祖先清晰可辨,每代都有据可考:28世子期,27世帝乙,26世帝太丁,25世帝武乙,24世帝庚丁,23世帝祖甲,22世帝小乙,21世帝祖丁,20世帝祖乙,19世帝河亶甲,18世帝太戊,17世帝太庚,16世帝太甲,15世太丁(未立而卒),14世天乙(帝汤名履)。
与夏朝并列发展的是先商时期的殷契的世系,
“契”,在“尧”时即入朝为官。“舜”时“禹”为司空,“皋陶”为大理,“契”为司徒(相当于后来的“圣人”)。“契”封于商,其后世孙“相土”被封于商,“冥”官为司空,也受商人祭祀。所以历史对汤的世系的记载也比较详细,“契”到“汤”历14世曾未间断,“汤”的直系祖先为“契”是确定的,所以郝姓的祖先可追溯到“契”。14世汤,13世主癸,12世主壬,11世报丙 ,10世报乙,9世报丁,8世微(上甲),7世振(王亥),6世冥,5世曹圉(粮圉yǜ),4世昌若?,3世相土,2世昭明,1世契。据此可知郝姓之直系祖先为“契”,而不能简单的认为初祖是帝乙或子期。至于初祖是否为黄帝或启昆,有侍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