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本:网同宗祠 编订于2016/8/5 17:28:00
共96字 评价:0
共96字 评价:0
古有裸国,其后以国为氏。
汉有裸咏,唐有裸愈。裸愈氏是很古老的一个姓,后来演化成俞姓,并分出刘姓,张姓,李姓,马姓,金姓,戴姓,陈姓,闵姓,侯姓,郑姓,邓姓,赵姓,虞姓,王姓,巫姓,美丽姓等。
汉有裸咏,唐有裸愈。裸愈氏是很古老的一个姓,后来演化成俞姓,并分出刘姓,张姓,李姓,马姓,金姓,戴姓,陈姓,闵姓,侯姓,郑姓,邓姓,赵姓,虞姓,王姓,巫姓,美丽姓等。
- 2007年September月3012:19:0
- 留言访客
- 裸姓留言
- [现0条]
我的求学经历
口述:刁治平 整理:许平
我叫刁治平,出生于1927年10月11日,家住在泸县骑龙坳。我出生的时候父亲已经57岁了,母亲43岁,家里有3个哥哥,1个姐姐。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母亲说如果生个女儿就不要了,准备丢在尿桶里淹死。我生在傍晚,天色已暗,家里已点上灯盏。父亲一见我是个女孩,就赶紧将灯盏移动了位置,挡住了母亲的视线,说是个儿子。三天后,母亲准备跟我洗澡,打开一看是个女儿,马上就气哭了。父亲劝她说,这个孩子是来投生的,不是来投死的,养着你享福,我是享不到她的福了。就这样,我才活了下来。
我父亲是一个习武之人,现在老家还有一个石墩大约两三百斤,年轻的时候他可以提起来甩得箩儿转,举上举下。我懂事以后,只记得他走路要拄棍子,吃得很少,身体不好。我7岁的时候,父亲就因咳累病去世了。我还记得他白天晚上的咳嗽,早上晚上咳得特别利害,一咳嗽就吐痰,现在看来患的是严重的支气管炎。当时,没有钱来医病,得了病就只有等死。他没有过一天好日子,人生是很悲惨的。
父亲刚去世,债主就到家里要账来了。清明会的族长来协调,说等人安葬了,一定负责还账。我家原来有80担谷子的田地,为了还账卖了40担田地(金冲),大概是300多大洋。这些债都是为了盘三个哥哥读书欠下的,还了账还剩下6块大洋。在族长的主持下,我们分成了四家,三个哥哥各成一家,我和妈妈、六姐一家。留下的几块大洋给了母亲,说是我和六姐的嫁妆。
我不知道那个时候,家里经济不宽裕,父亲为什么要卖了地方来盘三个哥哥读书?听我三哥(刁治易,今年91岁,家住重庆)讲,我爷爷是当地有名的刁五老师,教私塾,原来家境也不错。由于有书香门第的影响,几个哥哥小时候,父亲就请起松林坝的唐老师在家里教书,有其他几个刁家的子弟七八个孩子在一起读书。父亲认为,人生要以书为主,他不想让自己的后代挖泥巴下苦力。我的三个哥哥都有学问,字写得很好,二哥三哥的水彩画还有一定的名气。我的大哥在泸县中学28班初中毕业,回来后在邱光辉家里教过私塾,在雷音寺小学、邱氏小学当过老师。二哥在泸县二年制师范毕业后,回保障小学教书好多年。三哥在泸县中学38班毕业后,在家里歇了一年,又去川南师范读书。毕业后,他在雷音寺小学当过校长。
我没有读过私塾,大约10岁上小学,一开始就读5册。当时雷音寺刚刚开办洋学堂,学生只交书钱本子钱,交的学费很少,好多农民的孩子都上学了。我的运气很好,恰巧碰上了国家教育制度的变革。学校分年级分班,男女生可以同校同班同桌上课。学校里从此有了女教师教书,很多家长就把女孩送到学校里来了。我的班上大概有一二十个学生,由于年龄差距大,老师进行的是复式教育,先教一册,再教二册……
我们学校当时可能有近百个学生,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体制吸引了我们,和过去的鸡婆学堂(私塾)是大不一样了。原来只读四书五经,现在要学数学、历史、地理、自然、公民课,还有音乐、体育、图画、手工等课程。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学校里有从泸州来了三个漂亮的女老师,她们穿得好看,有学问,思想自由。我那时就暗下决心,要做她们那样的人,要好好读书,今后有吃有穿,不焦不愁,离开农村,当个老师。
我小学毕业后,就去考泸县桐殷中学。当时,一起小学毕业的有七八个同学去考试,只有我一个女生,还在云龙住了一个晚上的旅馆。有人说母亲不管我,放我的牛牛,让我到处跑。母亲也管不倒我,我下定决心,要读书,谁也拦不住我。录取通知送来了,但我没有钱读书,要交三担多谷子的大洋,读不起。家里一年才收6担谷子,要给国家上粮5斗谷子,交了学费就没有全家的生活了。但我坚持要读书,于是又在雷音寺学校补习了一年,第二年泸县简易师范招生,我考上了。读书、吃饭都不交钱,但是要交书本费,家里还是没有钱。在这个时候我得到了大清明会的补助,一学期一担谷子,小清明会补助5斗谷子。有了这些资助,我读完了三年师范。毕业后,分我到泸县玉皇观小学教书。当时国家的规定,师范生毕业后必须为国家服务两年,才能参加升学考试。但我的大哥不准我去教书,因为1948年下半年兵痞流氓当道,时局不稳,他不放心一个小姑娘住在那个庙子里。于是,我在家里呆了半年。恰好碰到学校招收后期师范学生,我又去考上了。读了一年书,泸州就解放了。
记得在读简易师范第三学期的时候,学校要大家交点菜钱,因为国家补助很少,伙食太差了,影响了大家的身体。母亲把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卖了,蔬菜、海椒、还有麻。还差5000元,我只有找三哥借,三嫂说:“七妹,要还我的钱哦,这是我的伙食钱哈。”那些年我们上学全部是走路,每学期开学到学校的路程是100多里,每次都要穿烂两双草鞋,脚上打满了血泡。天不亮鸡叫头道,就吃饭出发,天黑了才能到达。中间一般在石洞吃饭,一个毛儿头(一碗干饭),没有菜。渴了就在田里、水井里捧水喝。假期回家后,我都要帮助母亲种菜卖。
1950年10月,我就在雷音寺小学开始了我36年的教书生涯,直到1986年退休。我先后在雷音寺小学、奇峰小学、双加小学、安宁小学、一心小学、劳动街小学任教,担任过语文、数学、自然、体育、美术、政治等课程的教学工作。退休后,我现在每个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如今衣食无忧,子女成才,生活幸福,应该说是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我之所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首先要感谢清明会,没有他们的资助我是无力完成学业的。
小时候,对清明会的印象是,每年清明节刁家的人轮流办会情景。节前,办会的人先在家里把菜准备好,然后各家各户自己带桌子、板凳,到老祖宗的坟山上,一般都是几十桌,一起吃饭。每年都办得特别好,先吃糖果、再吃卤菜,最后是九大碗,三道席口。大家都很高兴,吃不完的东西还可以包回家。刁家的子孙聚集在一起,听读祭文,敬拜祖先,不忘祖先的辛苦,感谢先辈给我们今天的好生活。
我记得好像是大哥、二哥提议,并和会长等人一起讨论,要资助刁家的子孙读书,不分男女,读初中的一学期资助一担谷子。第一个接受资助的是刁子相(泸县简易师范一班),和我一起得到资助的有刁仕洁、刁子文,我们都是泸县简易师范五班的学生。刁子相解放后在泸县一中教书。刁子文在赤水中学教书。刁仕洁参军进藏了。我们几个人都有了不一样的人生。刁子相和刁子文父母亲都死得早,靠阿婆生活,如果没有清明会的支持,他们根本不可能读书,离开农村。
口述:刁治平 整理:许平
我叫刁治平,出生于1927年10月11日,家住在泸县骑龙坳。我出生的时候父亲已经57岁了,母亲43岁,家里有3个哥哥,1个姐姐。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母亲说如果生个女儿就不要了,准备丢在尿桶里淹死。我生在傍晚,天色已暗,家里已点上灯盏。父亲一见我是个女孩,就赶紧将灯盏移动了位置,挡住了母亲的视线,说是个儿子。三天后,母亲准备跟我洗澡,打开一看是个女儿,马上就气哭了。父亲劝她说,这个孩子是来投生的,不是来投死的,养着你享福,我是享不到她的福了。就这样,我才活了下来。
我父亲是一个习武之人,现在老家还有一个石墩大约两三百斤,年轻的时候他可以提起来甩得箩儿转,举上举下。我懂事以后,只记得他走路要拄棍子,吃得很少,身体不好。我7岁的时候,父亲就因咳累病去世了。我还记得他白天晚上的咳嗽,早上晚上咳得特别利害,一咳嗽就吐痰,现在看来患的是严重的支气管炎。当时,没有钱来医病,得了病就只有等死。他没有过一天好日子,人生是很悲惨的。
父亲刚去世,债主就到家里要账来了。清明会的族长来协调,说等人安葬了,一定负责还账。我家原来有80担谷子的田地,为了还账卖了40担田地(金冲),大概是300多大洋。这些债都是为了盘三个哥哥读书欠下的,还了账还剩下6块大洋。在族长的主持下,我们分成了四家,三个哥哥各成一家,我和妈妈、六姐一家。留下的几块大洋给了母亲,说是我和六姐的嫁妆。
我不知道那个时候,家里经济不宽裕,父亲为什么要卖了地方来盘三个哥哥读书?听我三哥(刁治易,今年91岁,家住重庆)讲,我爷爷是当地有名的刁五老师,教私塾,原来家境也不错。由于有书香门第的影响,几个哥哥小时候,父亲就请起松林坝的唐老师在家里教书,有其他几个刁家的子弟七八个孩子在一起读书。父亲认为,人生要以书为主,他不想让自己的后代挖泥巴下苦力。我的三个哥哥都有学问,字写得很好,二哥三哥的水彩画还有一定的名气。我的大哥在泸县中学28班初中毕业,回来后在邱光辉家里教过私塾,在雷音寺小学、邱氏小学当过老师。二哥在泸县二年制师范毕业后,回保障小学教书好多年。三哥在泸县中学38班毕业后,在家里歇了一年,又去川南师范读书。毕业后,他在雷音寺小学当过校长。
我没有读过私塾,大约10岁上小学,一开始就读5册。当时雷音寺刚刚开办洋学堂,学生只交书钱本子钱,交的学费很少,好多农民的孩子都上学了。我的运气很好,恰巧碰上了国家教育制度的变革。学校分年级分班,男女生可以同校同班同桌上课。学校里从此有了女教师教书,很多家长就把女孩送到学校里来了。我的班上大概有一二十个学生,由于年龄差距大,老师进行的是复式教育,先教一册,再教二册……
我们学校当时可能有近百个学生,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体制吸引了我们,和过去的鸡婆学堂(私塾)是大不一样了。原来只读四书五经,现在要学数学、历史、地理、自然、公民课,还有音乐、体育、图画、手工等课程。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学校里有从泸州来了三个漂亮的女老师,她们穿得好看,有学问,思想自由。我那时就暗下决心,要做她们那样的人,要好好读书,今后有吃有穿,不焦不愁,离开农村,当个老师。
我小学毕业后,就去考泸县桐殷中学。当时,一起小学毕业的有七八个同学去考试,只有我一个女生,还在云龙住了一个晚上的旅馆。有人说母亲不管我,放我的牛牛,让我到处跑。母亲也管不倒我,我下定决心,要读书,谁也拦不住我。录取通知送来了,但我没有钱读书,要交三担多谷子的大洋,读不起。家里一年才收6担谷子,要给国家上粮5斗谷子,交了学费就没有全家的生活了。但我坚持要读书,于是又在雷音寺学校补习了一年,第二年泸县简易师范招生,我考上了。读书、吃饭都不交钱,但是要交书本费,家里还是没有钱。在这个时候我得到了大清明会的补助,一学期一担谷子,小清明会补助5斗谷子。有了这些资助,我读完了三年师范。毕业后,分我到泸县玉皇观小学教书。当时国家的规定,师范生毕业后必须为国家服务两年,才能参加升学考试。但我的大哥不准我去教书,因为1948年下半年兵痞流氓当道,时局不稳,他不放心一个小姑娘住在那个庙子里。于是,我在家里呆了半年。恰好碰到学校招收后期师范学生,我又去考上了。读了一年书,泸州就解放了。
记得在读简易师范第三学期的时候,学校要大家交点菜钱,因为国家补助很少,伙食太差了,影响了大家的身体。母亲把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卖了,蔬菜、海椒、还有麻。还差5000元,我只有找三哥借,三嫂说:“七妹,要还我的钱哦,这是我的伙食钱哈。”那些年我们上学全部是走路,每学期开学到学校的路程是100多里,每次都要穿烂两双草鞋,脚上打满了血泡。天不亮鸡叫头道,就吃饭出发,天黑了才能到达。中间一般在石洞吃饭,一个毛儿头(一碗干饭),没有菜。渴了就在田里、水井里捧水喝。假期回家后,我都要帮助母亲种菜卖。
1950年10月,我就在雷音寺小学开始了我36年的教书生涯,直到1986年退休。我先后在雷音寺小学、奇峰小学、双加小学、安宁小学、一心小学、劳动街小学任教,担任过语文、数学、自然、体育、美术、政治等课程的教学工作。退休后,我现在每个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如今衣食无忧,子女成才,生活幸福,应该说是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我之所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首先要感谢清明会,没有他们的资助我是无力完成学业的。
小时候,对清明会的印象是,每年清明节刁家的人轮流办会情景。节前,办会的人先在家里把菜准备好,然后各家各户自己带桌子、板凳,到老祖宗的坟山上,一般都是几十桌,一起吃饭。每年都办得特别好,先吃糖果、再吃卤菜,最后是九大碗,三道席口。大家都很高兴,吃不完的东西还可以包回家。刁家的子孙聚集在一起,听读祭文,敬拜祖先,不忘祖先的辛苦,感谢先辈给我们今天的好生活。
我记得好像是大哥、二哥提议,并和会长等人一起讨论,要资助刁家的子孙读书,不分男女,读初中的一学期资助一担谷子。第一个接受资助的是刁子相(泸县简易师范一班),和我一起得到资助的有刁仕洁、刁子文,我们都是泸县简易师范五班的学生。刁子相解放后在泸县一中教书。刁子文在赤水中学教书。刁仕洁参军进藏了。我们几个人都有了不一样的人生。刁子相和刁子文父母亲都死得早,靠阿婆生活,如果没有清明会的支持,他们根本不可能读书,离开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