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September月3012:19:0
- 留言
访客
- 裸姓留言
- [现0条]
- 2007年September月121:52:15
- 致刁维海
刁显昭
- 裸姓留言
- [现0条]
- 2007年September月121:36:8
- 致刁维海
刁显昭
- 裸姓留言
- [现0条]
- 2006年June月1412:51:31
- 致刁坊镇刁福清
刁维海
- 裸姓留言
- [现0条]
我的求学经历
口述:刁治平 整理:许平
我叫刁治平,出生于1927年10月11日,家住在泸县骑龙坳。我出生的时候父亲已经57岁了,母亲43岁,家里有3个哥哥,1个姐姐。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母亲说如果生个女儿就不要了,准备丢在尿桶里淹死。我生在傍晚,天色已暗,家里已点上灯盏。父亲一见我是个女孩,就赶紧将灯盏移动了位置,挡住了母亲的视线,说是个儿子。三天后,母亲准备跟我洗澡,打开一看是个女儿,马上就气哭了。父亲劝她说,这个孩子是来投生的,不是来投死的,养着你享福,我是享不到她的福了。就这样,我才活了下来。
我父亲是一个习武之人,现在老家还有一个石墩大约两三百斤,年轻的时候他可以提起来甩得箩儿转,举上举下。我懂事以后,只记得他走路要拄棍子,吃得很少,身体不好。我7岁的时候,父亲就因咳累病去世了。我还记得他白天晚上的咳嗽,早上晚上咳得特别利害,一咳嗽就吐痰,现在看来患的是严重的支气管炎。当时,没有钱来医病,得了病就只有等死。他没有过一天好日子,人生是很悲惨的。
父亲刚去世,债主就到家里要账来了。清明会的族长来协调,说等人安葬了,一定负责还账。我家原来有80担谷子的田地,为了还账卖了40担田地(金冲),大概是300多大洋。这些债都是为了盘三个哥哥读书欠下的,还了账还剩下6块大洋。在族长的主持下,我们分成了四家,三个哥哥各成一家,我和妈妈、六姐一家。留下的几块大洋给了母亲,说是我和六姐的嫁妆。
我不知道那个时候,家里经济不宽裕,父亲为什么要卖了地方来盘三个哥哥读书?听我三哥(刁治易,今年91岁,家住重庆)讲,我爷爷是当地有名的刁五老师,教私塾,原来家境也不错。由于有书香门第的影响,几个哥哥小时候,父亲就请起松林坝的唐老师在家里教书,有其他几个刁家的子弟七八个孩子在一起读书。父亲认为,人生要以书为主,他不想让自己的后代挖泥巴下苦力。我的三个哥哥都有学问,字写得很好,二哥三哥的水彩画还有一定的名气。我的大哥在泸县中学28班初中毕业,回来后在邱光辉家里教过私塾,在雷音寺小学、邱氏小学当过老师。二哥在泸县二年制师范毕业后,回保障小学教书好多年。三哥在泸县中学38班毕业后,在家里歇了一年,又去川南师范读书。毕业后,他在雷音寺小学当过校长。
我没有读过私塾,大约10岁上小学,一开始就读5册。当时雷音寺刚刚开办洋学堂,学生只交书钱本子钱,交的学费很少,好多农民的孩子都上学了。我的运气很好,恰巧碰上了国家教育制度的变革。学校分年级分班,男女生可以同校同班同桌上课。学校里从此有了女教师教书,很多家长就把女孩送到学校里来了。我的班上大概有一二十个学生,由于年龄差距大,老师进行的是复式教育,先教一册,再教二册……
我们学校当时可能有近百个学生,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体制吸引了我们,和过去的鸡婆学堂(私塾)是大不一样了。原来只读四书五经,现在要学数学、历史、地理、自然、公民课,还有音乐、体育、图画、手工等课程。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学校里有从泸州来了三个漂亮的女老师,她们穿得好看,有学问,思想自由。我那时就暗下决心,要做她们那样的人,要好好读书,今后有吃有穿,不焦不愁,离开农村,当个老师。
我小学毕业后,就去考泸县桐殷中学。当时,一起小学毕业的有七八个同学去考试,只有我一个女生,还在云龙住了一个晚上的旅馆。有人说母亲不管我,放我的牛牛,让我到处跑。母亲也管不倒我,我下定决心,要读书,谁也拦不住我。录取通知送来了,但我没有钱读书,要交三担多谷子的大洋,读不起。家里一年才收6担谷子,要给国家上粮5斗谷子,交了学费就没有全家的生活了。但我坚持要读书,于是又在雷音寺学校补习了一年,第二年泸县简易师范招生,我考上了。读书、吃饭都不交钱,但是要交书本费,家里还是没有钱。在这个时候我得到了大清明会的补助,一学期一担谷子,小清明会补助5斗谷子。有了这些资助,我读完了三年师范。毕业后,分我到泸县玉皇观小学教书。当时国家的规定,师范生毕业后必须为国家服务两年,才能参加升学考试。但我的大哥不准我去教书,因为1948年下半年兵痞流氓当道,时局不稳,他不放心一个小姑娘住在那个庙子里。于是,我在家里呆了半年。恰好碰到学校招收后期师范学生,我又去考上了。读了一年书,泸州就解放了。
记得在读简易师范第三学期的时候,学校要大家交点菜钱,因为国家补助很少,伙食太差了,影响了大家的身体。母亲把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卖了,蔬菜、海椒、还有麻。还差5000元,我只有找三哥借,三嫂说:“七妹,要还我的钱哦,这是我的伙食钱哈。”那些年我们上学全部是走路,每学期开学到学校的路程是100多里,每次都要穿烂两双草鞋,脚上打满了血泡。天不亮鸡叫头道,就吃饭出发,天黑了才能到达。中间一般在石洞吃饭,一个毛儿头(一碗干饭),没有菜。渴了就在田里、水井里捧水喝。假期回家后,我都要帮助母亲种菜卖。
1950年10月,我就在雷音寺小学开始了我36年的教书生涯,直到1986年退休。我先后在雷音寺小学、奇峰小学、双加小学、安宁小学、一心小学、劳动街小学任教,担任过语文、数学、自然、体育、美术、政治等课程的教学工作。退休后,我现在每个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如今衣食无忧,子女成才,生活幸福,应该说是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我之所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首先要感谢清明会,没有他们的资助我是无力完成学业的。
小时候,对清明会的印象是,每年清明节刁家的人轮流办会情景。节前,办会的人先在家里把菜准备好,然后各家各户自己带桌子、板凳,到老祖宗的坟山上,一般都是几十桌,一起吃饭。每年都办得特别好,先吃糖果、再吃卤菜,最后是九大碗,三道席口。大家都很高兴,吃不完的东西还可以包回家。刁家的子孙聚集在一起,听读祭文,敬拜祖先,不忘祖先的辛苦,感谢先辈给我们今天的好生活。
我记得好像是大哥、二哥提议,并和会长等人一起讨论,要资助刁家的子孙读书,不分男女,读初中的一学期资助一担谷子。第一个接受资助的是刁子相(泸县简易师范一班),和我一起得到资助的有刁仕洁、刁子文,我们都是泸县简易师范五班的学生。刁子相解放后在泸县一中教书。刁子文在赤水中学教书。刁仕洁参军进藏了。我们几个人都有了不一样的人生。刁子相和刁子文父母亲都死得早,靠阿婆生活,如果没有清明会的支持,他们根本不可能读书,离开农村。
口述:刁治平 整理:许平
我叫刁治平,出生于1927年10月11日,家住在泸县骑龙坳。我出生的时候父亲已经57岁了,母亲43岁,家里有3个哥哥,1个姐姐。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母亲说如果生个女儿就不要了,准备丢在尿桶里淹死。我生在傍晚,天色已暗,家里已点上灯盏。父亲一见我是个女孩,就赶紧将灯盏移动了位置,挡住了母亲的视线,说是个儿子。三天后,母亲准备跟我洗澡,打开一看是个女儿,马上就气哭了。父亲劝她说,这个孩子是来投生的,不是来投死的,养着你享福,我是享不到她的福了。就这样,我才活了下来。
我父亲是一个习武之人,现在老家还有一个石墩大约两三百斤,年轻的时候他可以提起来甩得箩儿转,举上举下。我懂事以后,只记得他走路要拄棍子,吃得很少,身体不好。我7岁的时候,父亲就因咳累病去世了。我还记得他白天晚上的咳嗽,早上晚上咳得特别利害,一咳嗽就吐痰,现在看来患的是严重的支气管炎。当时,没有钱来医病,得了病就只有等死。他没有过一天好日子,人生是很悲惨的。
父亲刚去世,债主就到家里要账来了。清明会的族长来协调,说等人安葬了,一定负责还账。我家原来有80担谷子的田地,为了还账卖了40担田地(金冲),大概是300多大洋。这些债都是为了盘三个哥哥读书欠下的,还了账还剩下6块大洋。在族长的主持下,我们分成了四家,三个哥哥各成一家,我和妈妈、六姐一家。留下的几块大洋给了母亲,说是我和六姐的嫁妆。
我不知道那个时候,家里经济不宽裕,父亲为什么要卖了地方来盘三个哥哥读书?听我三哥(刁治易,今年91岁,家住重庆)讲,我爷爷是当地有名的刁五老师,教私塾,原来家境也不错。由于有书香门第的影响,几个哥哥小时候,父亲就请起松林坝的唐老师在家里教书,有其他几个刁家的子弟七八个孩子在一起读书。父亲认为,人生要以书为主,他不想让自己的后代挖泥巴下苦力。我的三个哥哥都有学问,字写得很好,二哥三哥的水彩画还有一定的名气。我的大哥在泸县中学28班初中毕业,回来后在邱光辉家里教过私塾,在雷音寺小学、邱氏小学当过老师。二哥在泸县二年制师范毕业后,回保障小学教书好多年。三哥在泸县中学38班毕业后,在家里歇了一年,又去川南师范读书。毕业后,他在雷音寺小学当过校长。
我没有读过私塾,大约10岁上小学,一开始就读5册。当时雷音寺刚刚开办洋学堂,学生只交书钱本子钱,交的学费很少,好多农民的孩子都上学了。我的运气很好,恰巧碰上了国家教育制度的变革。学校分年级分班,男女生可以同校同班同桌上课。学校里从此有了女教师教书,很多家长就把女孩送到学校里来了。我的班上大概有一二十个学生,由于年龄差距大,老师进行的是复式教育,先教一册,再教二册……
我们学校当时可能有近百个学生,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体制吸引了我们,和过去的鸡婆学堂(私塾)是大不一样了。原来只读四书五经,现在要学数学、历史、地理、自然、公民课,还有音乐、体育、图画、手工等课程。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学校里有从泸州来了三个漂亮的女老师,她们穿得好看,有学问,思想自由。我那时就暗下决心,要做她们那样的人,要好好读书,今后有吃有穿,不焦不愁,离开农村,当个老师。
我小学毕业后,就去考泸县桐殷中学。当时,一起小学毕业的有七八个同学去考试,只有我一个女生,还在云龙住了一个晚上的旅馆。有人说母亲不管我,放我的牛牛,让我到处跑。母亲也管不倒我,我下定决心,要读书,谁也拦不住我。录取通知送来了,但我没有钱读书,要交三担多谷子的大洋,读不起。家里一年才收6担谷子,要给国家上粮5斗谷子,交了学费就没有全家的生活了。但我坚持要读书,于是又在雷音寺学校补习了一年,第二年泸县简易师范招生,我考上了。读书、吃饭都不交钱,但是要交书本费,家里还是没有钱。在这个时候我得到了大清明会的补助,一学期一担谷子,小清明会补助5斗谷子。有了这些资助,我读完了三年师范。毕业后,分我到泸县玉皇观小学教书。当时国家的规定,师范生毕业后必须为国家服务两年,才能参加升学考试。但我的大哥不准我去教书,因为1948年下半年兵痞流氓当道,时局不稳,他不放心一个小姑娘住在那个庙子里。于是,我在家里呆了半年。恰好碰到学校招收后期师范学生,我又去考上了。读了一年书,泸州就解放了。
记得在读简易师范第三学期的时候,学校要大家交点菜钱,因为国家补助很少,伙食太差了,影响了大家的身体。母亲把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卖了,蔬菜、海椒、还有麻。还差5000元,我只有找三哥借,三嫂说:“七妹,要还我的钱哦,这是我的伙食钱哈。”那些年我们上学全部是走路,每学期开学到学校的路程是100多里,每次都要穿烂两双草鞋,脚上打满了血泡。天不亮鸡叫头道,就吃饭出发,天黑了才能到达。中间一般在石洞吃饭,一个毛儿头(一碗干饭),没有菜。渴了就在田里、水井里捧水喝。假期回家后,我都要帮助母亲种菜卖。
1950年10月,我就在雷音寺小学开始了我36年的教书生涯,直到1986年退休。我先后在雷音寺小学、奇峰小学、双加小学、安宁小学、一心小学、劳动街小学任教,担任过语文、数学、自然、体育、美术、政治等课程的教学工作。退休后,我现在每个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如今衣食无忧,子女成才,生活幸福,应该说是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我之所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首先要感谢清明会,没有他们的资助我是无力完成学业的。
小时候,对清明会的印象是,每年清明节刁家的人轮流办会情景。节前,办会的人先在家里把菜准备好,然后各家各户自己带桌子、板凳,到老祖宗的坟山上,一般都是几十桌,一起吃饭。每年都办得特别好,先吃糖果、再吃卤菜,最后是九大碗,三道席口。大家都很高兴,吃不完的东西还可以包回家。刁家的子孙聚集在一起,听读祭文,敬拜祖先,不忘祖先的辛苦,感谢先辈给我们今天的好生活。
我记得好像是大哥、二哥提议,并和会长等人一起讨论,要资助刁家的子孙读书,不分男女,读初中的一学期资助一担谷子。第一个接受资助的是刁子相(泸县简易师范一班),和我一起得到资助的有刁仕洁、刁子文,我们都是泸县简易师范五班的学生。刁子相解放后在泸县一中教书。刁子文在赤水中学教书。刁仕洁参军进藏了。我们几个人都有了不一样的人生。刁子相和刁子文父母亲都死得早,靠阿婆生活,如果没有清明会的支持,他们根本不可能读书,离开农村。
祭祖
秋风细雨泣清晨,祖去星移欲断魂。
万象更新世纪春 诚跪恳叩先人首
姬刁本是同根生 千山万水不辞辛
陕(豫)鲁闽粤定蜀居 福佑子孙建英奇,
告慰先魂励后人 吾祖峻德传万古
刁氏家族丁兴旺 及于树猷更辉煌
祭祖青团仍未减,上苍保佑后来人。
大伯我的电话已改为13703040830
秋风细雨泣清晨,祖去星移欲断魂。
万象更新世纪春 诚跪恳叩先人首
姬刁本是同根生 千山万水不辞辛
陕(豫)鲁闽粤定蜀居 福佑子孙建英奇,
告慰先魂励后人 吾祖峻德传万古
刁氏家族丁兴旺 及于树猷更辉煌
祭祖青团仍未减,上苍保佑后来人。
大伯我的电话已改为13703040830
祭祖
秋风细雨泣清晨,祖去星移欲断魂。
万象更新世纪春 诚跪恳叩先人首
姬刁本是同根生 千山万水不辞辛
陕(豫)鲁闽粤定蜀居 福佑子孙建英奇,
告慰先魂励后人 吾祖峻德传万古
刁氏家族丁兴旺 及于树猷更辉煌
祭祖青团仍未减,上苍保佑后来人。
秋风细雨泣清晨,祖去星移欲断魂。
万象更新世纪春 诚跪恳叩先人首
姬刁本是同根生 千山万水不辞辛
陕(豫)鲁闽粤定蜀居 福佑子孙建英奇,
告慰先魂励后人 吾祖峻德传万古
刁氏家族丁兴旺 及于树猷更辉煌
祭祖青团仍未减,上苍保佑后来人。
发展刁氏家族经济文化。开发[刁坊牌]蛹虫草滋补保健酒。打造刁氏家族牌名牌产品。弘扬刁氏家族精神文化。普写刁氏家族人文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