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3204字 评价:0
一 包氏最新起源:
起源主要有四:①出自芈姓。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载,春秋时楚大夫申包胥(楚君蚡昌之裔)之后,以王父字为氏。②出自风姓。据《路史》载,相传古帝庖牺氏(即伏羲氏)之后有包姓。③他姓改姓而来。据《后汉书》载,丹阳(今安徽宣城)包氏,其先为泰山鲍氏(鲍叔牙),王莽时避难,去鱼为包。④出自他族。宋时番部俞龙琦率属来降,自言闻包侍制(即包拯)为朝廷忠臣,乞赐姓包;金时女真人有此姓;清满洲八旗姓乌雅氏后有改姓包者;清辽宁岫岩蒙古八旗之裔有包姓;居内蒙古东北部原蒙古孛儿只斤氏或博尔济吉特氏,汉姓为包;今瑶、彝、土家、东乡、回等民族均有包姓。
二 郡望:
1,丹阳郡 西汉改鄣郡置。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辖境相当今安徽长江以南,江苏大茅山,浙江天目山以西,浙江新安江江北地区。
2,上党郡 战国时韩国初置,秦灭韩后因之。治所在壶关(今山西长治北)。西汉时移治长子(今山西长子),辖镜相当于今山西境内沁水以东地区。
起源主要有四:①出自芈姓。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载,春秋时楚大夫申包胥(楚君蚡昌之裔)之后,以王父字为氏。②出自风姓。据《路史》载,相传古帝庖牺氏(即伏羲氏)之后有包姓。③他姓改姓而来。据《后汉书》载,丹阳(今安徽宣城)包氏,其先为泰山鲍氏(鲍叔牙),王莽时避难,去鱼为包。④出自他族。宋时番部俞龙琦率属来降,自言闻包侍制(即包拯)为朝廷忠臣,乞赐姓包;金时女真人有此姓;清满洲八旗姓乌雅氏后有改姓包者;清辽宁岫岩蒙古八旗之裔有包姓;居内蒙古东北部原蒙古孛儿只斤氏或博尔济吉特氏,汉姓为包;今瑶、彝、土家、东乡、回等民族均有包姓。
二 郡望:
1,丹阳郡 西汉改鄣郡置。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辖境相当今安徽长江以南,江苏大茅山,浙江天目山以西,浙江新安江江北地区。
2,上党郡 战国时韩国初置,秦灭韩后因之。治所在壶关(今山西长治北)。西汉时移治长子(今山西长子),辖镜相当于今山西境内沁水以东地区。
三 堂号:
刚毅堂、清河堂、孝肃堂 均来自包拯。宋时包拯,除龙图阁大学士,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立朝刚毅,贵戚宦官无不敛手,男女老少皆知其名。卒谥忠肃。
其它自立堂号:万卷堂、积善堂、授经堂、芝兰堂、增庆堂等
刚毅堂、清河堂、孝肃堂 均来自包拯。宋时包拯,除龙图阁大学士,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立朝刚毅,贵戚宦官无不敛手,男女老少皆知其名。卒谥忠肃。
其它自立堂号:万卷堂、积善堂、授经堂、芝兰堂、增庆堂等
四 字辈:
某支包氏字辈:诒德燕翼,永应习俗,作辅永远,洪泽延长,兴家有道,安国崇良,逢世楚生,敬少芳宗。
某支包氏阴行字辈:源本孝肃,翰祖南来,头颃甬东,科第绳武,亿万斯年。阳行字辈:济楚。佩玉冠朝家,从云佐圣世,海东沛德长,克承恢宗绪。
四川大邑包氏字辈:林永文国龙,洪月万朝玉,启先恒煜光,清正德流长。
贵州贵阳包氏字辈:国政育明良,家和发增强,忠孝福泽大,人义方正长。
江苏仪征包氏字辈:先继志尊祖,芝兰祥茂盛,松柏兆长春(长塘包授经堂与民包芝兰堂同宗)
江苏仪征民包字辈;天生德金永,芝兰祥茂盛,松柏兆长春(民包芝兰堂与长塘包授经堂同宗)
浙江台州包氏字辈:虎言随祖永成昌。
青海互助包氏字辈:安邦民国泰,中华延世昌。
广东韶关包氏字辈:砚清。贵宗望岐玉,万宏正大光,明发永其祥,承先世泽昌,贤才洵继美,德业自留芳。
某支包氏字辈:诒德燕翼,永应习俗,作辅永远,洪泽延长,兴家有道,安国崇良,逢世楚生,敬少芳宗。
某支包氏阴行字辈:源本孝肃,翰祖南来,头颃甬东,科第绳武,亿万斯年。阳行字辈:济楚。佩玉冠朝家,从云佐圣世,海东沛德长,克承恢宗绪。
四川大邑包氏字辈:林永文国龙,洪月万朝玉,启先恒煜光,清正德流长。
贵州贵阳包氏字辈:国政育明良,家和发增强,忠孝福泽大,人义方正长。
江苏仪征包氏字辈:先继志尊祖,芝兰祥茂盛,松柏兆长春(长塘包授经堂与民包芝兰堂同宗)
江苏仪征民包字辈;天生德金永,芝兰祥茂盛,松柏兆长春(民包芝兰堂与长塘包授经堂同宗)
浙江台州包氏字辈:虎言随祖永成昌。
青海互助包氏字辈:安邦民国泰,中华延世昌。
广东韶关包氏字辈:砚清。贵宗望岐玉,万宏正大光,明发永其祥,承先世泽昌,贤才洵继美,德业自留芳。
六 名人:
包咸(前6-后65),东汉经学家。会稽曲阿(今江苏丹阳)人,字子良。少为诸生,受业长安。习《鲁诗》、《论语》。王莽末,为赤眉军所执,旋得释,客居东海,立精舍讲学。光武帝时,举孝廉,除郎中,授太子(即明帝)《论语》。明帝时,累迁大鸿胪,颇见信宠。
包融,唐诗人。行二。原籍湖州(今浙江湖州),徙居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遂为延陵人。开元中,以张九龄荐,历仕怀州司户参军、集贤院学士、大理司直等职。卒后以子贵,赠秘书监。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合称“吴中四士”。善诗,有《丹阳集》。
包拯(999-1062),北宋臣。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仁宗时进士。曾任州、县官,后升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开封知府、御史中丞、枢密副使。他为官刚直不阿。他主张对外严修武备,精选将才,招募义勇,广储粮食,以抵御外侮;对内抑制宦戚特权,选用贤俊,广开言路,整饬吏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强调立法必须既要对国家有利,又要对百姓无害;反对随意变更法令,主张务德慎利,明正赏罚。他严格执法,铁面无私,敢于摧折权贵,为民伸冤。包拯在后世被广为称颂,民间誉为包青天,并编有许多颂扬其事迹的文艺作品。
包世臣(1775-1855),清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字慎伯,号倦翁。安徽泾县人。曾任江西新喻知县。工诗文,随邓石如学习书法,初习唐宋诸家,后转师北朝碑刻,晚年又师法王羲之、王献之,笔法以侧锋取势,提倡碑学,影响极大。《艺舟双楫》为其著作《安吴四种》之一。
其他包姓名人有隋学者包恺;唐诗人包何、包佶;宋大臣包恢,经学家包定,画家包贵;明大臣包见捷、包节;清大臣包涛,学者包彬,书法家包衍,画家包栋等。近当代包姓名人有爱国民主人士包尔汉,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香港实业家包玉刚,作家包川,画家包辰初,电影摄影师包杰等。
编后记:欢迎包氏族人能再提供更全的家谱内容!希望有朝一日包姓族人能统一字辈!
我的邮箱 baozunjing20060901@126.com QQ:693370551
包咸(前6-后65),东汉经学家。会稽曲阿(今江苏丹阳)人,字子良。少为诸生,受业长安。习《鲁诗》、《论语》。王莽末,为赤眉军所执,旋得释,客居东海,立精舍讲学。光武帝时,举孝廉,除郎中,授太子(即明帝)《论语》。明帝时,累迁大鸿胪,颇见信宠。
包融,唐诗人。行二。原籍湖州(今浙江湖州),徙居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遂为延陵人。开元中,以张九龄荐,历仕怀州司户参军、集贤院学士、大理司直等职。卒后以子贵,赠秘书监。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合称“吴中四士”。善诗,有《丹阳集》。
包拯(999-1062),北宋臣。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仁宗时进士。曾任州、县官,后升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开封知府、御史中丞、枢密副使。他为官刚直不阿。他主张对外严修武备,精选将才,招募义勇,广储粮食,以抵御外侮;对内抑制宦戚特权,选用贤俊,广开言路,整饬吏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强调立法必须既要对国家有利,又要对百姓无害;反对随意变更法令,主张务德慎利,明正赏罚。他严格执法,铁面无私,敢于摧折权贵,为民伸冤。包拯在后世被广为称颂,民间誉为包青天,并编有许多颂扬其事迹的文艺作品。
包世臣(1775-1855),清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字慎伯,号倦翁。安徽泾县人。曾任江西新喻知县。工诗文,随邓石如学习书法,初习唐宋诸家,后转师北朝碑刻,晚年又师法王羲之、王献之,笔法以侧锋取势,提倡碑学,影响极大。《艺舟双楫》为其著作《安吴四种》之一。
其他包姓名人有隋学者包恺;唐诗人包何、包佶;宋大臣包恢,经学家包定,画家包贵;明大臣包见捷、包节;清大臣包涛,学者包彬,书法家包衍,画家包栋等。近当代包姓名人有爱国民主人士包尔汉,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香港实业家包玉刚,作家包川,画家包辰初,电影摄影师包杰等。
编后记:欢迎包氏族人能再提供更全的家谱内容!希望有朝一日包姓族人能统一字辈!
我的邮箱 baozunjing20060901@126.com QQ:693370551
我就是申包胥的后人,我们依然居住在我们的故土,南阳,申包胥墓地就在我们村子的西北边,当年墓很大,在文革时期被平,欢迎各位同宗回乡祭祖,当年申包胥逃走之后,回了老家南阳---我们那里方圆几十里都知道的有祖辈的传说还有族谱,文化革命被同村外来户陈氏烧掉,有兴趣探讨并揭开申包胥千古之谜的,有兴趣找回祖先历史的,跟我联系:申建榜,手机:13669534999
中华包氏网: http://10000xing.cn/x185/
中华包氏论坛: http://10000xing.cn/x185/bbs/index.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