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0字 评价:0
.
姞姓名人族谱
.
....“姞姓”是“上古十二姓”之一,中华姞姓的文明史已有五千多年了。现将先秦姞姓名人族谱记述如下:
.
黄帝的姞姓儿子
传说为黄帝之子二十五宗中的一个。今人考证后认为,黄帝的姞姓儿子当系古代“五帝”之初“黄帝部族联盟”中“姞姓部族”的首领,黄帝赐其“姞姓”,他得姓后建立起古老的“姞姓氏族”。随着“姞姓氏族”的子孙蕃衍,其后裔分支为“吉、雍、燕、鄂、密须(密、须)、阚、严、光、羊、杨、孔、尹、蔡、鲁、允、断、敦、偪、郅、虽”等姓氏。(据《国语》、《诗经》、《左传》、《史记》、《汉书》、《潜夫论》、《风俗通》、《玉篇》、《广韵》、《青山彭氏敦睦谱》) |
雍 父
姞姓雍氏,古雍国(今陕西凤翔——扶风雍水边)人。传说为黄帝之臣,是他最早发明了臼或舂,增进了五谷的食用价值。今人认为,“姞姓雍氏族”是中国古代陕西雍水流域的一个农耕部族。(据《世本》、《玉篇》) |
伯 倏
姞姓燕氏。传说为黄帝裔孙,封于南燕,赐姓曰“姞”。今人认为,伯倏是古南燕国(今河南延津东北——汲县西)的开国君主,他得姓后建立了“姞姓”南燕国,其后裔形成“姞姓燕氏”。(据《左传》、《说文》、《新唐书》、《辞海》) |
后稷元妃(女)
姞姓,古南燕国人。传说在“五帝”尧舜时她嫁给了周族的始祖后稷(即“姬弃”),成为后稷的长妃;她养育了周族的先人,从而使周族兴旺起来。(据《左传》、《说文》、《潜夫论》、《通志》、《辞海》) |
|
鄂崇禹
姞姓鄂氏。商代末年时鄂国(今河南沁阳,周初迁徙湖北鄂城)国君。时称“南伯侯”,商纣王时位列商王朝的“三公”,因反对商纣王的暴虐而被杀害。(据《左传》、《史记》、《封神演义》) |
伯吉父
姞姓雍氏,西周时雍国的国君。铸有青铜器“伯吉父鼎”,1974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县北桥村。(据“伯吉父鼎”铭文) |
善夫吉父
姞姓雍氏,西周雍国人,伯吉父的亲属,曾为周王掌管御厨。铸有青铜器“善夫吉父鬲”,1974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县北桥村。(据“善夫吉父鬲”铭文) |
密须康公
姞姓密须氏,西周时密须国(今甘肃灵台以西一带泾水上游)的国君。周共王四年(约前918)攻密时被杀,密须国人葬其尸于洞山之阳半山腰。现姞姓密须康公的古冢还在灵台,冢高10米,系“姞姓”族人留在神州大地上最古老的祖先墓葬。(据《世本》、《史记》、《通志》、《灵台县志》) |
杨 姞(女)
姞姓,西周杨国(今山西洪洞坊堆—永凝堡一带)人,她于公元前800年左右嫁给晋穆侯为妻,成为晋侯夫人。铸有青铜器“杨姞壶”,1993年出土于山西曲沃—翼城交界处的天马—曲村。(据“杨姞壶”铭文、李学勤《中华姓氏谱》、王光尧《从新出土之杨姞壶看杨国》) |
蹶 父
姞姓燕氏,南燕国人。西周宣王时(前827—前782)任周王朝卿士,他身材高大,十分勇武,曾为周宣王出使各国,向各诸侯传达周王朝的政令。(据《诗经》) |
韩 姞(女)
姞姓,南燕国人,蹶父的女儿。西周宣王四年(前824)时嫁给韩侯为妻。(据《诗经》) |
宋雍氏
姞姓雍氏,春秋时宋国(今河南商丘南)的大夫。(据《左传·桓公十一年》、《史记·郑世家集解》) |
雍 姞(女)
姞姓,宋雍氏之女。春秋时嫁给郑庄公(春秋时的郑国在今河南新郑),生子为“郑厉公”。郑厉公于“前700—前697年”和“前679—前673年”先后两次登基执政。(据《左传·桓公十一年》、《史记·郑世家集解》) |
燕仲父
姞姓燕氏,春秋时南燕国的大臣。郑庄公二十年(前724)见传。(据《汉书》) |
燕 姞(女)
姞姓,南燕国人,春秋时嫁给郑文公。传说燕姞因“梦兰之喜”而生子,故给其子取名曰“兰”。郑伯兰(即郑穆公)于“前627—前606年”登基执政。(据《左传·宣公三年》、《潜夫论》、《辞海》) |
.
....东台吉家林考证,时200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