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厨姓导航
姓氏维客
Netor直通车
赞助商链接
相关纪念馆
相关族谱
3690个姓1氏
当前版本:网同宗祠 编订于2016/7/22 16:58:00
2661字 评价:0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
  源于官位,出自周王朝时期膳夫,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西周时期,周武王始设“善夫”,专职掌管出纳王命与王室膳食。在典籍《周礼·天官》中记载:“膳夫掌王之饮食膳馐,以养王之后、世子。”在善夫(司务长、餐饮经理)以下,设有上士二人,称膳人(主厨,掌勺大师傅);中士四人,称厨士(厨师);下士八人,称庖丁或庖厨(红、白配案、配菜);府役二人,称膳役(采购);史四人,称膳史(传送菜肴),兼作王室用膳记录。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政权仿周制,置膳部中大夫一人,官秩正五品,职如善夫,隶属天官府。膳部以下设有下大夫,称主厨;上士,称厨人;下士,称膳夫。
  第二个渊源
  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御膳长安厨,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长安厨,是汉朝时期职掌宫廷御膳的官员,专司帝王、后宫的膳食。长安厨的属下,有主持炊事的小吏厨宰,即主厨,俗称掌勺大师傅;还有具体作炊的厨士,以及专司杂役和辅助的厨役等。这在史籍《汉书·王嘉传》中有记载:“王嘉贤母病,上令长安厨给祠食。”“祠食”,就是按宫廷御用太医要求制作得十分精美的调理性膳食。
  在长安厨、厨宰、厨吏、厨役等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或职业为姓氏者,称厨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
  源于官位,出自元朝时期御膳厨膳司,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元朝时期,朝廷设置有专门的官署,称厨膳司,亦称储膳司,在元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于詹事院之下所设,专职掌管皇太子炊膳之事,官秩为正三品,属下设有厨膳卿、厨膳少卿、厨膳主事、厨膳照磨等属员。储膳司的主管衙门詹事院,后改为储政院,并改其长官詹事平章为储政院使。
  在厨膳司的厨膳卿、厨膳少卿、厨膳主事、厨膳照磨等官吏与属员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官职称谓或职业为汉化姓氏者,即称厨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
  源于植物,出自古代斯条国特有植物摩厨,属于以指物为氏。在典籍《集韵》中记载有:“斯条国有厨木,汁肥,可用之煑饼。”在史籍《异物志》、《太平御览》以及典籍《本草纲目》、《齐民要术》中,皆记载有:“摩厨,木名也,生于斯调州。厥汁肥润,其泽如膏。馨香酶郁,可以煎熬。彼州之民引为嘉肴。”在史籍《异物志》中记载:“摩厨,生西域,二月开花,四月、五月结实如瓜许。”这在典籍《本草拾遗》中有更详细地记载:“摩厨子,味甘香。生西域及海南,子为瓜,可为茹。西域人压为油,以煮饼果,如中国之用巨胜。”实际上,中国古代所记述的“斯调州”、“斯条国”泛指西域,而“摩厨”是阿拉伯语“Motchoms”的译音,就是如今生长在非洲南部、地中海、大西洋和印度洋诸岛、澳洲北部地区俗称的“猴面包树”,为一种木樨科乔木植物。摩厨木原来在中国海南地区也曾有少量生长。
  中国古代所称的“摩厨木”,学名叫“波巴布树”,拉丁文为Artocarpus altilis,又名猢狲木,俗称猴面包树、酸瓠树,属于大型落叶乔木。摩厨木的果实大如美式橄榄球,果实为长椭圆形,灰白色,长三十~三十五厘米,纵切面约十五~十七厘米,果肉多汁,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和胶质,吃起来略带酸味。果实既可生吃,又可制作清凉饮料和调味品。在果肉里包裹有很多种子,其种子含油量高达15%,榨出的油为淡黄色,是上等食用油,用来煎炸食物十分芳香,其功效如同原西域地区特有、后广泛移植在中国的“巨胜”,其种子还可与杂粮混合食用,例如,将摩厨木种子与老库陈米混合蒸煮,能使陈米口感如新,一如巨胜。在雨季,摩厨木在枝条上长出三~七片小叶组成的掌状复叶。叶片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质,是可食用蔬菜。嫩叶可做汤,味道极佳;叶片晒干捣碎后,可以做调味料。摩厨木的果实、叶片和树皮均可入药,可用来医治疟疾,疗效不弱于金鸡纳霜。树皮里还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以制作绳子和乐器的弦,也可作为造纸原料,很早以前人们还用它来制作粗布。摩厨木树干粗壮,直径可达十五~十七米,最粗的胸径有四十七米,木质为海绵状,能自己储藏数吨水,可掏空作为人类居室,且置于其中的食物不易腐败。因此摩厨木也是有名的长寿树,即使在热带草原干旱的恶劣环境中,其寿命仍可达五千年左右,因此又被称为“圣树”,受到当地人们的保护。
  在唐朝中期,有西域人来华留居,即以摩厨木为自己的汉化姓氏,称摩厨氏,后分别融入汉族、黎族,姓氏省文简改为单姓摩氏、厨氏、楚氏等,皆世代相传至今。
  
  二、迁徙分布
  厨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湾省则没有。今厨氏人口甚少,但郡望却多,多以京兆、咸阳、燕山、洛阳、临安、南平为郡望。
  今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天津市的和平区,北京市的房山区、通州区,湖北省的宜昌市枝江市,陕西省的宝鸡市,山东省的烟台市牟平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新加坡等地,均有厨氏族人分布。
  
  三、郡望堂号
  郡望
  京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上“京兆”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京兆”并非仅指陕西长安地区,凡历朝历代都城所在的由中央政府直辖的周边地区,皆可称为“京兆”。
  咸阳郡:咸阳是享誉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
  燕山郡:在宋朝时期称燕山府路。燕山府路包括有一府:燕山府;九州:涿、檀、平、易、营、顺、蓟、景、经;总领二十县。
  南京:南京是一个古老而文明的城市。1994年2月,经中央、国务院同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明确南京的行政级别为副省级。
  洛阳郡:以今河南洛阳城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历史上被称为“河南”,与“河东”、“河内”相对应,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政治活动中心。
  临安郡:亦称临安府。在中国历史历史上临安府有两处:①古县名,隶属秦朝余杭县地境。晋武帝时改为临安,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杭州市一带地区。南宋朝建炎三年己酉(辛亥,公元1129年)升浙江杭州为临安府。②元朝时期将原治于通海(今云南通海)的南路,改名为元世祖谕言所用的“临安”二字作路名,管辖通海以南至边徼的大片政区,路治同样在通海;直到明朝初期,该临安郡才徙治于建水(今云南建水)。
  南平郡:即今湖南省常德市。秦昭襄王三十年(公元前277年)蜀守张若“取楚巫黔及江南地,以为黔中郡”。郡治在今沅陵县治西十公里。
  堂号
  京兆堂:以望立堂。
  咸阳堂:以望立堂。
  燕山堂:以望立堂,亦称北平堂、北京堂、大都堂。
  南京堂:以望立堂,亦称越城堂、金陵邑、建邺堂、建康堂。
  洛阳堂:以望立堂,亦称雒邑堂、成周堂。
  临安堂:以望立堂,亦称临安堂、杭州堂、钱溏堂。注:钱溏堂不可写作“钱塘堂”。
  南平堂:以望立堂,亦称常德堂。
厨姓介绍信息修订
    2010年March月
    69:45:32
    姓氏评论大北极狐
      清参阅:http://sinosurname.spaces.live.com/
    厨姓留言
    [现0条]
    经典值0
    [编辑][取消]
最前  <<上页   下页 >> □最后

厨chu
姓氏最新1讨论
维客与宗祠

姓氏操作面板

姓介绍修订史

谱概况修订史

万家姓的说明

姓氏联络
相关留言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关于NETOR | 招聘信息 | 联系邮箱 | 策略联盟
Copyright (C)2000-2025 netor.net.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Netor网同纪念 客服电话:400-088-0131 微信:15011475923 微博:关注Netor纪念
沪ICP备17033281号 上海圣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