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0字 评价:0
一、寻根溯祖
1、出自姬姓。西周初年,周武王封他的儿子叔虞于唐,号唐叔虞。唐叔虞的后代被封于温(今河南温县),其后代子孙遂以封地名命姓,称温姓。
2、出自郤姓。周初,苏忿生在周朝任司寇,被封在温。公元前650年,温国被北狄人攻灭,国君温子逃往卫国,称为温氏。后来晋国攻灭狄人,温就成为晋国大夫郤至的封邑。当时郤至在鄢陵之战中指挥晋军打败楚军,成为晋国执政大臣,郤氏一家三族权倾朝野,引起其他晋卿的嫉妒。晋厉公对郤氏专权不满,早就想找借口除掉国中的这些强宗大族。有一次,晋历公带着群臣打猎,郤至打着一头野猪,派人给历公送去,却被历公宠幸的寺人孟张夺去,郤至一怒之下射死孟张。晋历公对此大为恼火,说:"这家伙欺负到我头上来了!"决定除掉郤氏。这个消息被郤氏知道了,郤錡便主张先攻杀历公,郤至却认为宁可被杀也不能犯上作乱。结果历公纠合了一批与郤氏有怨仇的臣子灭掉了郤氏。郤至的子孙中有逃到国外的,以封邑命姓,称温姓。
3、出自己姓。是上古颛顼帝高阳氏的后裔。
二、郡望堂号
【堂号】
"三公堂":唐朝时,温大雅(温彦宏)为礼部尚书,封黎国公。其二弟大临(温彦博)为中书令,封虞国公。三弟大有(温彦将)为中书侍郎,封清河郡公。时称"一门三公"。
【郡望】
平原郡:西汉时置郡。相当于现在山东省北部平原县一带。
太原郡:战国时秦置郡,治所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
汲 郡:晋代时置。相当于现在河南省汲县一带。
清河郡:汉高帝时置。相当于现在河北省清河至山东省临清一带。
三、温姓的播迁分布
中华民族的温姓,主流共有三支,但旁支则多,是一个多源汇集的姓氏群体。正是这种多源的特点,不断为温姓的发展注入活力。古往今来,历经艰辛,经过了3700余年的温长岁月,如今的温氏已根深叶茂,人口众多,影响广泛,成为一具著名的姓氏群体。
中国国内的温氏有160余万,如今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约为100万人以上,特别是赣、浙、闽、粤、桂地区。广东成了温氏的主要聚集区,有温氏近50万人,占国内温氏的三分之一左右。海外有温氏140余万,分布在33个国家之中,主要聚集在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印西亚等国家。
四、历史名人 与当代名人
在温氏的发展中,根据《中国历史人名大辞典》记载,温氏历史名家达44人;在各地谱蝶中,我们还可以查阅出数十人。其中,历史上最优秀者有七位宰相:即汉代燕国温疥,晋代的温羡,唐代温彦博,明代温体仁,清代温达和温福,当代为温家宝总理。在军界有上将温宗仁,中将温玉成,中将温春光,中将温熙森.在文学界有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武侠宗师温瑞安,经济领域有著名经济学家温元凯、温铁军等。
五、名人介绍:
温疥:刘邦起义反秦过温县时,在楚汉相争时于汜水河畔,温疥立下大功。奋勇率军击杀了司马欣、曹咎等楚军,任燕相为大将军。后在燕地发现燕王造反阴谋,暗告汉王刘邦,又协刘邦平叛了燕王,因功又封栒顷侯,采邑于山西祁县。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他精通音律,才思敏捷。晚唐考律赋,八韵为一篇,据说他八叉手即告完成,故人又称"温八叉"。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开婉约词派之先河,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温子升:后魏中军大将军。他博览百家,文章清婉。平熙初,对策高第,补御史。有文集三十五卷。被誉为"江左文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