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3824字 评价:0
纵姓起源于东周周平王长子姬精分封纵地,其后人以地为姓.纵地可能在山东,因为我们安徽萧县纵姓人都这么认为,堂号起先是"东莞堂"(此东莞为山东地名),前几年修订家谱更为"宗周堂".历史名人宋代研究易经的名家纵历(繁体),因此辈分取名为一对联:系衍精封,肇瑞榜华绵世德;家传周易,……"后面有知道的请补上。
纵氏源流
考周平王之子名精封於纵(在今河南省,今无纵地之名)、因地为姓、是为纵氏受姓之始、至汉有纵公、官至将军、乃迁东莞(在今山东省,今无东莞之名),至宋有纵康义、著周义会通三十三卷、举博学鸿词、官於萧因家焉(见姓氏通志)、我纵氏即以 大公公为来萧之始祖。
纵氏家族遗泽录
凤山辟径
凤凰山在萧城北面,西与泉山相接。两山交界处陡山口有圣泉焉。圣泉为萧县旅游胜地。此处有圣泉寺,寺依山势,广廊殿门,颇为壮观,有二子读书洞,郑公墓等景点,此处又为山南山被交通捷径,但山峦陡峭,往来不便,我八世祖峻崖公为方便行人,捐资巨万在陡山口凿石辟径。据传,峻崖公置制钱于工地,过往行人抬筐,即抓一把制钱作为报酬。路径终于开通,行人德之。立碑纪念。碑为三角形“文革“前仍在,可惜现已不存。
圣泉有泉水潺潺,清凉味甘。大旱之年仍涓涓细流,虽一勺之泽,常年不涸。我十五世祖之达公在圣泉亭石柱上撰书联语:“此中流量泽,万载垂青风,“表达了之达公对为官清正廉明的企求与希望。
凿城立门
萧县孔廊始建于明万历46年,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又是当时萧县的最高学府。称圣廊、文廊、学宫、俗称皇学。但逼近城墙,形势不敞,为改善皇学景观,我 祖锡衮公出资购买民宅,开辟云路,凿城立门,名曰清云门,改善了孔廊周围的环境,有豁然开朗之势。次年秋闱君彬、任君懋华一同折桂,进清云门而进祭祀孔子。邑人感之,锡衮公还捐资修茸孔廊,至今为人陈道。
汴水建桥
萧县古城在今城西北,即圣泉寺西北,城在汴水之南,过汴河全靠渡船,极为不便。我十一世祖之达公为方便交通,捐资建二十四孔桥长桥,行人感德。萧县八景之一的“汴河晓渡”即言此二十四孔桥也。1577年黄河决口,桥与县城均沉入地下。五十年代初,治理岱湖水患,开挖河道时,曾挖及桥栏杆,当时广为流传,令人赞叹不已。
兴建向东禅院
向东禅院是人们祭祀的廊宇,旧址在今萧城中学。向东禅院是我 祖邦汶公捐资所建,邦汶公还捐资建造秋季庵,1938年萧城沦陷,为日寇所焚。一直在今银行家属院内,邦汶公兄弟三人,邦汶公居长,其次邦佐、邦诚。这两处遗址1937年尚留有碑记,今已无存。纵氏家族修建廊庵、桥梁所在多有(如帽山廊、障山二郎廊、岱河老桥、岱湖东大堤、岱霞公捐资建纵井、陡山口桥等)难以一一指辨。
堂号
宗周堂(取其与周同宗之义)
东莞堂(取其由东莞迁萧之义)
传易堂(取其纵氏始祖,传播易经有功绩)
纵氏祠联
系衍精封肇瑞榜华绵世德 (现在已作宗排)司浔公撰
家传周易贻谋奕叶嗣书香。
孝友承先一堂吉庆, (后日亦可作宗排)二十世孙精义敬撰
诗礼启后千载荣昌。
统系西周封纵历秦汉魏晋 (此联与司浔公祠联有重字不可作宗排)
祖居东莞迁萧传宋元明清 二十世孙精鸿敬撰
门衍东莞地, 家传周易书。
纵氏家族世序表
班次 | 代次 | 班次 | 代次 | 班次 | 代次 | 班次 | 代次 | 班次 | 代次 | 班次 | 代次 | 班次 | 代次 |
十八 | 系 | 二十四 | 榜 | 三十 | 传 | 三十六 | 叶 | 四十一 | 友 | 四十七 | 庆 | 五十三 | 载 |
十九 | 衍 | 二十五 | 华 | 三十一 | 周 | 三十七 | 嗣 | 四十二 | 承 | 四十八 | 诗 | 五十四 | 荣 |
二十 | 精 | 二十六 | 绵 | 三十二 | 易 | 三十五 | 奕 | 四十三 | 先 | 四十九 | 礼 | 五十五 | 昌 |
二十一 | 封 | 二十七 | 世 | 三十三 | 贻 | 三十八 | 书 | 四十四 | 一 | 五十 | 启 | 五十六 | |
二十二 | 肇 | 二十八 | 德 | 三十四 | 谋 | 三十九 | 香 | 四十五 | 堂 | 五十一 | 后 | 五十七 | |
二十三 | 瑞 | 二十九 | 家 | 三十五 | 奕 | 四十 | 孝 | 四十六 | 吉 | 五十二 | 千 | 五十八 |
纵氏著述
【康义公 《周易会通正义》三十三卷 (宋史艺文志202页) 】
【铉 公 《滓溟齐花竹石四谱》 (郡志) 】
【慎蒙公 《苜蓿诗草》 】
【春帆公 《焦窗诗选》 (徐州诗征) 】
【怡瀚公 《三有轩诗集》 (徐州诗征) 】
【司灼公 《竹溪诗草》 】
【羽生公 《藏拙齐诗草》<新编白话西厢记> 】
【恩浓公 《漪园诗草》 (徐州诗征) 】
【白踪公 《白踪诗存》<关睢集> (上海经纬书局出版) 】
纵氏烈士英明录
纵衍朋 | 杜楼镇纵张庄 | 纵精海 | 马井镇 | 纵封伍 | 闫集镇刘店 | 纵肇军 | 官桥镇 | 纵瑞香 | 马井镇道口 |
纵衍卓 | 朔里镇纵楼 | 纵精汉 | 朔里 | 纵封全 | 马井镇 | 纵肇宣 | 官桥镇 | 纵东方 | 青龙集 |
纵精荣 | 杜楼镇业庄 | 纵精建 | 杨楼镇刘套 | 纵封连 | 三座楼 | 纵肇光 | 大屯镇 | ||
纵精义 | 官桥镇 | 纵封义 | 帽山纵林 | 纵封联 | 曹村 | 纵肇凤 | 官桥镇 | ||
纵精同 | 大屯镇 | 纵封元 | 官桥镇 | 纵封雨 | 永固西北纵庄 | 纵肇祥 | 曹村镇 | ||
纵凤精 | 王寨镇李楼 | 纵封合 | 官桥镇 | 纵封团 | 永固西北纵庄 | 纵肇明 | 曹村镇 | ||
纵精吉 | 马井镇 | 纵封堂 | 大屯镇南海 | 纵一民 | 纵瓦房 | 纵肇君 | 蔡里镇纵山头 |
龙潭文公墓碑记
纵氏世居古萧,族茔葬於邑西北朱珊村。成化庚子迁先大夫茔於里仁乡明山之阳,以避水患。茔基四亩五分,时值白金一十七两四钱。已而正德庚辰,名堂为水所剥,铉辄董公垒石,横宽三十五步,高下悉因地宜,周围缭以石垣,内植柏杨之类约千余株,行道者靡不叹羡良久而去,有因知子孙之繁盛者难以数计。我辈闻之,而环观其势,心虽少慰,犹恐岁久不无倾颓摧折之患,已故慎择僧人,为置高原百亩,供僧衣钵,东西兴北抵山,南届刘氏地,铉之尽心如此,尚无以报前人於万一,落成之后,用勒诸石,以垂不朽。卑吾子孙鉴而弗替,当以我之所以尽心於前人者而尽心於我矣,否则宁无愧乎!
大明嘉靖元年岁次壬午孟夏谷旦
男铉立石
重置龙潭茔祭田碑记
萧邑之西,去城五里许,有黑龙潭焉。带水襟山,颇称佳胜。逵 十一世分派 祖成章公译文,前明正统七年由科贡任济阳主薄,成化时自朱珊村葬於此。缘代远年没,林木无存,石垣屺坏,先大夫泥封公欲修未果,逵
纵氏移建家祠碑记
纵氏重建宗祠碑记
捐置岱山族茔祭田碑记
重修黑龙潭地藏庵碑记
舒太君墓碑
余高祖 维祺公娶于陈,生曾祖 恒敏公三曾伯祖 恒宽公 赘于舒,生长曾伯祖 恒明公 次曾伯祖 恒德公 四曾伯祖 恒信公 俱外出多年,久无信音,恐后失叙,因志之以俟来归者得以考证焉,
嘉庆五年元孙云程提
纵慎术纪事垂后辈
观纵氏家谱书后
中山先生云:“中华人民多重家族,而不注重国族。”其实华人注重家族者仅在少数,而大多数则一团散沙而已。散沙者何也?即热度降落之所致也。夫天下万物之存在,恒视乎热度之高低。热度高,则散沙亦能结晶;热度低,则金石亦能破碎。万物然,民族亦无不然。吾萧纵氏,南宋以上,东周以下,名人不多。概见千余年间,其族姓中必少热心纂述者。考之路史,始知有分封。稽之墓碑,始知有世系。非其族间诸前辈学识博瞻,性情笃挚,曷足以推索宗佑,繁衍门第,若是即令碣断碑残,不无“郭公”“夏五”而征信阙疑,必心安理得,毫无遗憾而后止,其热度真达於极点矣。所以上自宋末,下及情季,照耀史册、炳麟志乘者固多,而身列国雍乡校,名登贤书胶庠者亦指不胜屈。及至民国,更人才蔚起,后俊云腾,几位吾萧之冠。旷观山东山西城南城北,住居虽星罗棋布,而统系则璧合珠联,皆赖君家早修家乘,有以维系之也。民国廿四年,贵家乘又起意重修,举君家归愚先生赞襄其事。仆兴归愚里相近、年相若、业相同、归愚又知敝姓兴贵族重姻叠眷、嘱仆题跋其后,以作累代之渊源。仆捧览玉牒,披阅再四,知贵谱中规则详明条例完善,一有发起,即多赞成。回忆敝谱失修已五十载,绝无提议其事者。及时修纂犹觉考稽为难,若在因循,必有漏录失传之憾。对於君家能无汗颜!所谓一团散沙,敝姓实无可讳言者也。聊赘无词,以志景慕。
明国二十四年已月中浣谷旦
岁进士愚兄张怡轩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