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093字 评价:0
告茆氏族人书
各位族人,《新现代汉语字典》里关干“茆”字的解释是:“同茅也作姓氏”,但标注的读音却是MAO第二声,我认为这很不妥在我的家乡有上千人姓茆,我们那把我们的姓氏都读作MAO第三声,我所认识的所有人也都把我们的姓氏读作第三声。而且根据我了解到的情况,全国大部分有我茆氏族民分布的地方也都把我们的姓氏读作第三声。再者,全国也有很多姓氏的字当用作普通的字时读一个音当用作姓氏时读另外一个音。例如“单”当它用作普通的用法时读DAN,但当它用作姓氏时就读作SHAN,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多举。
在此之前我已经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向《新现代汉语字典》的编委会传达了我的意见,但至今没有回应。在这里我建议我们的族人共同讨论我们姓氏的读音问题,如大家都认为我们的姓氏在现在的《新现代汉语字典》上的读音确实有误,我们可以以我们整个家族的名义,用电邮、书信甚至直接派人去北京的方式向《新现代汉语字典》的编委会提出我们的意见请大家发表自已的看法。
请大家发表自已的看法。
茆氏子孙——茆学通;
EM:haktt@sina.com
QQ:103063611
TL:13814029984
据考证史料,始祖茆叔(后更名为茆伯)实属周公旦的第三子,在今山东省金乡建立国家,后背皱国所灭。茆伯伪服领后裔迁徙至北京西北绿野郡(现在的东卯县)居住生息。
据江宁《茆氏宗谱》记载:远祖茆极普、茆极昌、茆极智叔兄弟八人领后裔在南宋之处从绿野郡随驾南迁至金陵。&
据江宁、盐城、肥东、芜湖、沭阳等地的《茆氏宗谱》记载,远足因避兵乱,由江宁(金陵)迁徙至芜湖、肥东、苏州居住生息,后因赶散之因,从苏州四门迁徙到苏北各地居住生息总之,茆氏族民实属同宗,实有血浓于水的家族血缘关系 茆卯同宗问题:《茆氏同宗世谱》没有把卯姓氏族民包括在内,现在山东、定陶、巢县、单县,河南省的民权县等地都有卯姓氏族民居住。从北京国家图书馆珍藏的史料记载来看,茆卯确实同宗。因为此次修铺时间、经费、人工等问题,没有纳入,以后应续修一谱纳入为好。
各位族人,《新现代汉语字典》里关干“茆”字的解释是:“同茅也作姓氏”,但标注的读音却是MAO第二声,我认为这很不妥在我的家乡有上千人姓茆,我们那把我们的姓氏都读作MAO第三声,我所认识的所有人也都把我们的姓氏读作第三声。而且根据我了解到的情况,全国大部分有我茆氏族民分布的地方也都把我们的姓氏读作第三声。再者,全国也有很多姓氏的字当用作普通的字时读一个音当用作姓氏时读另外一个音。例如“单”当它用作普通的用法时读DAN,但当它用作姓氏时就读作SHAN,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多举。
在此之前我已经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向《新现代汉语字典》的编委会传达了我的意见,但至今没有回应。在这里我建议我们的族人共同讨论我们姓氏的读音问题,如大家都认为我们的姓氏在现在的《新现代汉语字典》上的读音确实有误,我们可以以我们整个家族的名义,用电邮、书信甚至直接派人去北京的方式向《新现代汉语字典》的编委会提出我们的意见请大家发表自已的看法。
请大家发表自已的看法。
茆氏子孙——茆学通;
EM:haktt@sina.com
QQ:103063611
TL:13814029984
据考证史料,始祖茆叔(后更名为茆伯)实属周公旦的第三子,在今山东省金乡建立国家,后背皱国所灭。茆伯伪服领后裔迁徙至北京西北绿野郡(现在的东卯县)居住生息。
据江宁《茆氏宗谱》记载:远祖茆极普、茆极昌、茆极智叔兄弟八人领后裔在南宋之处从绿野郡随驾南迁至金陵。&
据江宁、盐城、肥东、芜湖、沭阳等地的《茆氏宗谱》记载,远足因避兵乱,由江宁(金陵)迁徙至芜湖、肥东、苏州居住生息,后因赶散之因,从苏州四门迁徙到苏北各地居住生息总之,茆氏族民实属同宗,实有血浓于水的家族血缘关系 茆卯同宗问题:《茆氏同宗世谱》没有把卯姓氏族民包括在内,现在山东、定陶、巢县、单县,河南省的民权县等地都有卯姓氏族民居住。从北京国家图书馆珍藏的史料记载来看,茆卯确实同宗。因为此次修铺时间、经费、人工等问题,没有纳入,以后应续修一谱纳入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