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豆姓导航
姓氏维客
Netor直通车
赞助商链接
相关纪念馆
最前  <<上页   下页 >> □最后
相关族谱
3690个姓1氏
当前版本:网同宗祠 编订于2016/7/4 17:27:00
5776字 评价:0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初期周穆王的御马师造父之师傅泰豆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上古时期的造父是个名人,他是伯益的第九世孙,著名的西周王廷善御者,后世赵氏鼻祖。在史籍《史记·赵世家》中记载造父时说:“幸于周穆王。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乐之忘归。徐偃王反,穆王日驰干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而为赵氏”。这么一个有大功于西周王朝的人,其“善御”之技却是跟泰豆氏学来的。
  据史籍《列子》记载:造父的师傅名叫泰豆,是有名的驾御马车的人物。造父便跟着他学习驾御马车的技术。开始时,造父行礼很谦恭,但在泰豆那里三年,泰豆却没有教给他任何技术。造父毫不气馁,仍然更加恭敬小心第服侍师傅。泰豆看到这个徒弟如此懂得礼节,便跟造父说:“古诗有言:擅长制造良弓的人,必须先做簸箕;擅长冶炼的人,必须先做皮革。三年了,你可以跟我学技术了。先注意观看我快走的姿势。什么时候你快走的姿势象我一样了,才可以掌握住六根缰绳,驾御好有六匹马的马车。”造父恭敬地答道:“我一切照办。”于是,泰豆立起木桩作为道路,木桩上只能放一只脚掌;按照一定的步伐数目放置好木桩后,踩着木桩行走。他快步往返于木桩之上,却不会摔交和失足。造父便开始学习走木桩,三天,就完全学会了技巧。泰豆惊叹道:“你真是太聪明了!学得这么快!一般的驾御马车的人,也不过就你现在这样的水平了。前面你的这些快步行走,用的是你的脚,体会其中的技巧在你心里。推而广之到驾御马车方面,就是在协调缰绳和辔衔的时候,是快是慢让马的嘴唇感觉和你一致,让马的行动法度掌控在你的心中,从而把握住所有的节奏。在你心里得心应手,外面操控得让马也心领神会,这样就能进退走得像用绳墨画的一样笔直转弯像圆规划的一样圆,要去的地方再远也会有气力。真正学会了驾御的技术,结果在衔,衔响应的是来自辔的信号;辔上得到的结果,响应的是来自手的信号;手上得到的结果,响应的是来自心。这样就不是用眼睛去看,不是用鞭子去赶,心境闲暇身体端正,六匹马的缰绳不乱,二十四个马蹄跑得不会出差错;转弯、前进、后退,没有不是中规中矩的。到这样的时候车轮之外就可以不要多余的车道,马蹄之外可以不要多余的地面;就不会觉得山川谷地有什么险,平原湿地,看它们都是一样的了。我的技术全在这了,你要牢牢记住这些!”造父恨快领会了泰豆所说的话,认真体会,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一代御马良师。作为造父的师傅,后来泰豆及其后裔子孙们也受到了周穆王姬满(公元前1022~前975年在位,待考)的赏赐。
  在泰豆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泰豆氏,后省文简改分衍为单姓泰氏、豆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豆氏的正确姓氏读音作dòu(ㄉㄡˋ)。
  第二个渊源
  源于芈姓,出自祝融氏后代熊氏王族俞豊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明朝学者罗泌在《路史》中记载:“楚有豆氏。”芈姓熊氏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公族后裔,国祖为鬻熊。鬻熊是被周文王尊为老师的贤人之一,九十岁而知“道”。当时,自周自文王以下,所有的人都向鬻熊请教,后人还把他的言论收集整理成二十二篇的《鬻子》,奉为至理名言。到周成王执政后,他将鬻熊的玄孙熊绛封于丹阳(今湖北秭归),熊绛建立了楚国,熊氏逐为国姓。另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俞豊氏,芈姓,楚公子食采于南阳豊亭,因氏焉。其后裔有取姓氏为俞氏者,后其中有人改为喻氏;也有取姓氏为豊氏者。豊氏的后裔子孙传至汉朝时期,有个著名的大臣叫豊如意,其后代子孙遂以其字为姓氏,称豊氏。先秦时期的秦王赢政二十四年(楚王熊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楚国被秦国所灭。荆楚地区的“豊”字即古“豆”字,是借用中原文化的字,但非指华夏族的“礼”字,因此有族人简笔为豆氏。
  芈姓豆氏的古荆楚读音作tìu(ㄊㄧㄡˋ),即中原读音dòu(ㄉㄡˋ),如今仍可在汉语九大方言中的莆仙方言、粤方言、闽南方言中听到遗流两千余年的古读音。
  第三个渊源
  源于古大理国,出自唐朝时期云南东爨宁部酋长豆圭,属于以先族名字为氏。五代时期,后晋高祖石敬塘天福二年(公元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络三十七部首领,率众十万进兵大理,讨灭原南诏权臣杨干贞的“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设八府、四郡、三十七部,将府、郡部封给有功大臣及当地部族首领。宁州始为步雄部,后属东爨酋部,为其分支中的宁部,即后世的宁州禄土司世系。大理国后期(南宋末年),东爨首阿几以浪广割与宁部酋长豆圭。豆圭可算华宁县豆氏家族有史籍记载的远祖,过去豆氏家庙大殿正中所供奉的最大一块牌位就是祭祀豆圭的。
  在豆圭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先祖名字为姓氏,即为豆氏。该支豆氏曾在明朝时期改为禄氏,清朝时期又恢复为豆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豆氏的正确姓氏读音作dòu(ㄉㄡˋ)。
  第四个渊源
  源于官位,出自东晋十六国时期官吏布小豆,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五胡十六国时期,北魏王朝有负责农耕的官员,官称叫“布小豆”。这在史籍《魏书·官氏志》中有记载:“布小豆,改为豆氏。”
  布小豆氏,为北魏王朝负责长掌管农业生产的重要官员之一,与谷氏、粟氏等出于同源,属于以官职称谓汉化为氏。该支豆氏的正确姓氏读音作dòu(ㄉㄡˋ)。
  第五个渊源
  源于高车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高车族鲜于部纥豆陵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南北朝时期,高车族(丁零族)鲜于部中有纥豆陵氏部落,后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在太和十七~二十年(公元493~496)大力推行的汉化改革政策实施过程中,汉化为单姓窦氏、或豆氏。北魏孝文帝逝世后,北魏王朝迅速分裂,齐王元廓在北魏废帝元钦三年(公元554年)农历1月即皇帝位,去西魏“大统”年号,称元年,是为为西魏恭皇帝。就是这位西魏恭皇帝,他立主恢复鲜卑族的一切以往,首先就是恢复原姓拓跋氏。
  然而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政策已经深刻影响了整个北方地区各个少数民族,因此在不久的隋、唐王朝时期,高车族纥豆陵氏部落仍然使用汉字单姓为窦氏、或豆氏,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其实,该世系中的豆氏、窦氏,实际上是同宗同源。该支豆氏的正确姓氏读音作dòu(ㄉㄡˋ)。
  第六个渊源
  源于鲜卑族,出自东晋十六国时期鲜卑拓拔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⑴.鲜卑族慕容部的豆卢氏,后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在太和十七~二十年(公元493~496)大力推行的汉化改革政策实施过程中,改汉字单姓为豆氏。
  ⑵.鲜卑族拓拔部的纥豆陵氏,后在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过程中,改汉字单姓为窦氏、豆氏。其中有一部分窦氏族人后因户籍管理工作的不负责任,也成为了豆氏。不过,该支豆氏、窦氏实际上是同宗同源,互易无妨。
  ⑶.鲜卑族吐谷浑部的赤小豆氏,后在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过程中,改汉字单姓为豆氏。如在史籍《北史》中记载的豆代田,鲜卑胡,代北人,拓拔·焘执政时期拜为勇武将军,后封长广公。后来长广公豆代田卒于统万镇大将,谥曰“恭”。其子叫豆周求。
  ⑷.鲜卑族豆莫娄部的豆莫娄氏,后在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过程中皆改为汉字单姓,单由于豆莫娄氏部落的分支较多,因此分别改汉字单姓芦氏、莫氏、豆氏、娄氏等。
  该支豆氏的正确姓氏读音皆作dòu(ㄉㄡˋ)。
  第七个渊源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巴哩氏,亦称巴拉氏、伯力氏,满语为Bari Hala,汉义“弹弓”、“豆”,世居哲鲁(今黑龙江下游)、库叶(今俄罗斯库叶岛)、科尔沁(今内蒙古东部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后有蒙古族、赫哲族、费雅喀奇勒尔族等引为姓氏,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伯氏、博氏、豆氏等。
  ⑵.满族博和哩氏,亦称博和尔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蒲古里氏族,以姓为氏,满语为Bohori Hala,汉义“豌豆”,世居爱湖(今黑龙江瑷珲)、白都鲁(今黑龙江巴彦)、黑龙江沿岸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蒲氏、豆氏、窦氏等。
  
  二、迁徙分布
  豆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湾省却名列第四百九十一位,多与窦氏同郡望,即以扶风、河南、清河、观州为郡望。
  甘肃省榆中县豆家营“豆氏复窦氏:
  甘肃省榆中县豆家营村等地有两千余名姓“豆”的人,三十来年前,由于为了书写方便等原因,“窦”被误写成了“豆”,后来人们逐渐全部简化使用为“豆”。姓氏的改变给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诸多不便,最近他们向榆中县有关部门提出申请,请求恢复原来的姓氏“窦”。目前,榆中县有关部门已经接受了窦氏家族人的申请,准备恢复他们本来的姓氏。今年七十多岁的窦泽咸说,他们兄弟五个人,大哥早年参加工作在外,因为大哥文化水平较高了解家族历史,就一直以窦为姓,而家中的老父亲和其他兄弟一直用豆姓,造成一个家庭里两个姓氏,让一些人产生误解。对窦氏家族的情况比较了解的窦庆民老人说,现在外面工作的窦姓后人全部都用“窦”,而世代居住在村里的窦姓后人,却把姓氏改成了“豆”。有一次,村中一位窦姓老人的儿子在北京工作,过节时给老人寄钱以尽孝道。因为儿子在外一直用窦姓,给家中寄钱时收款人的姓也填写的是窦,可是这边老人的身份证上却是“豆”,邮局的工作人员发现姓氏不相同,结果就是不给取钱。最后,还是由村委会给邮局开出证明后,才取出钱来。据窦泽咸老人介绍,榆中窦氏在本地已经六百多年了。他们查阅有关档案资料得知,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窦家营村还用的是“窦”,自1972年以后,逐渐开始使用“豆”字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当时村民的文化低、识字少,为了书写方便就把“窦”简写为“豆”;再者,有人误认为“豆”是“窦”的简化字。后来,农村的一些工作人员疏忽,将错就错造成窦姓的书写混乱。现在榆中县涉及窦姓的地名、门牌和身份证等均改变成了“豆”字。但他们向县民政局询问,了解到行政区划的地名等都使用的是“窦”字。据他们了解,榆中县现有豆家营、豆家岘等窦姓人集中的几个地方,人数大约有两千人左右,人们基本都误写为“豆”姓。向政府相关部门咨询后,得知窦姓人恢复原来姓氏符合国家规定,于是他们就向相关管理部门申请,变“豆”姓为“窦”姓。窦家营村党支部书记窦永存说,县公安局户政科已经接受了窦氏后人的请求,目前已经开始着手恢复窦姓人原来的姓氏。
  今河北省的深州市,陕西省的咸阳市永寿县、彬县,江苏省的淮阳市,山西省的晋城市沁水县,云南省的玉溪市华宁县,甘肃省的兰州市榆中县、天水市张家川县,台湾省等地,均有豆氏族人分布。
  
  三、郡望堂号
  郡望
  扶风郡:周朝时期即置郡,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咸阳一带地区。汉朝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设置了右扶风,与京兆、左冯翊合为三辅,治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凤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政权改其名为扶风郡,治所在隗里(今陕西兴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麟游县、干县以西,秦岭以北、山东省平原县以南一带的广大地区。五代时期的后汉政权将其辖地限定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一带地区。西晋时期则移治到池阳(今陕西泾阳)。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王朝再移治到好畴(今陕西乾县)。隋、唐两朝,则以今陕西岐州一带为扶风郡。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下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一带。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河南郡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一直延续至今。
  清河郡:西周至春秋中期以前先为卫国之邑,后为齐国所占,成为齐国邑地,位于山东菏泽汲堂河一带,因水草清茂,古代齐国人称其为清河。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改置清河郡,后屡改为国,汉元帝永光年间(公元前43~前39年)后期为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山东临清),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县至山东省博兴县、临清县一带地区。元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枣强县、南宫县各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县、夏津县、武城县及高唐县、平原县各一部分地。到了明朝时期,清河县改归京师广平府(今河北大名)管辖。此后直至清朝时期,清河县隶属于直隶省广平府。民国初期,清河县初属直隶省冀南道,民国三年(癸丑,公元1913年)改为大名道,民国十七年(戊辰,公元1928年)直隶于河北省,民国二十五年(丙子,公元1936年)初划属河北省十四督察区。抗日战争爆发后的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公元1938年)9月,中国共产党创立了冀南区抗日根据地,清河县为其辖地。民国三十年(辛巳,公元1941年)8月晋冀鲁豫边区成立,辖冀南区,清河县为冀南区十三专区。抗日战争胜利后,于民国三十四年(乙酉,公元1945年)11月清河县改属冀南区二专区。民国三十七年(戊子,公元1948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晋冀鲁豫边区即行撤销,清河县随冀南区二专区归属华北行政区。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清河县划归河北省衡水专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清河县人民政府由城关迁驻葛仙庄。于1952年11月7日撤销了衡水专区,清河县改隶邢台专区。1958年4月28日撤销邢台专区,清河县归属邯郸专区;同年12月20日,撤销清河县并入南宫县。1960年5月3日又撤销邯郸专区,清河县境随南宫县归邯郸市辖。1961年5月23日,复设邢台专区,南宫县还属。同年7月9日,恢复清河县建制,仍隶邢台专区。1970年邢台专区改为邢台地区,继辖清河县。1993年7月,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合并,改由邢台市管辖。
  观津县:古称观州。汉朝时期置蓚县,属渤海郡。隋朝时期隶属观州,后来观州废黜,蓚县便归属德州。唐朝贞观元年改置观津县,唐永泰年间后期后属于冀州,属于清河郡。今地在河北声观津县南五公里一带地区。
  堂号
  扶风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清河堂:以望立堂。
  观州堂:以望立堂。
豆姓介绍信息修订
  • 我亲爱的姑父,你还好吗?
    豆中顺
  • 基础试用馆
    豆俊清
  • 豆丁纪念馆
    豆丁
  • 豆昊泽纪念馆
    豆昊泽
    2019年November月
    818:51:13
    来自何处访客
      http://open.toutiao.com/a6740165280535675403/?utm_campaign=open&utm_medium=webview&utm_source=mi_mcc_api_2019&item_id=6740165280535675403&req_id=201911081841060100140500212E148947&dt=xiaomi&crypt=4628&label=open_news_xiaomi&gy=1cb3076b68b3487fa618de3af1935ba5619134a4e520a8488a1307fc34ac57d07f8892cfa2629dab168c3f79ff2e12913494c2adba7f9c70f9e0ee552e16568ce471f38e30c838bd23a1b19a5938eb37d4ee9174870c38737b00139ef33b5d23b3b155fcbc44c5d35d42d418eb22e61a
    豆姓留言
    [现0条]
    经典值0
    [编辑][取消]
    2019年September月
    2217:37:1
    甘肃宁县良平段村豆氏豆世林
      看族谱说是山西大槐树那个地方迁移过来的,他们用的是窦,不知道为什么改的,建了宗祠才知道,是源自西周一位皇子窦龙!
    豆姓留言
    [现0条]
    经典值0
    [编辑][取消]
    2017年February月
    423:30:27
    姓氏评论访客
      本人也姓豆,广东湛江人
    豆姓留言
    [现0条]
    经典值0
    [编辑][取消]
    2013年July月
    1512:48:5
    盛京内务府厢黄旗佐领下豆氏居住地:辽阳正红旗界吊鞋窝子、掉鞋窝子郎文杰(辽宁省,高坎镇)
      单位名称:盛京内务府厢黄旗佐领下
      
      居住地址:辽阳正红旗界吊鞋窝子、掉鞋窝子,(现在辽中县朱家房镇永丰村或附近槐子、窝莲花泡、套子里、前插啦、后插拉等等)
      居住人员:按时间先后排序
      肖氏、
      崔氏、
      窦氏、
      豆氏、
      韩氏、
      朱氏、
      赵氏、
      吴氏、
      
      
      故事传说:
      在蒲河下游有:破底子、插拉、掉鞋窝子、长林子和朱家房等地名的村屯,据说这些地名还是皇上封的呢!
       清太祖努尔哈赤,乳名小罕,因聪明伶俐,十六岁时便在明朝辽阳总兵李成梁手下当个打杂的(勤务兵)每天不离总兵左右。
       一天晚间,小罕儿打水给李总兵洗脚,李总兵笑着说:“小心点,别碰我脚上的痦子。”小罕说:“你脚上的痦子有啥说道?”总兵说:“我当总兵全靠脚上的痦子”。小罕儿说:“我脚上有七个痦子能当啥官呢?”
       李总兵一听,暗自吃惊,让小罕儿脱下鞋一看,果真七颗痦子象北斗七星似的匀称地排列在脚心上。李总兵心中犯核计,“脚踩三星做总兵,脚踩七星坐朝庭”,早听传言我们这块要出真主,莫非是他?
       回到后房对夫人一说,俩人核计干脆把小罕儿绳解进京,讨封赏,除后患,又叮嘱夫人千万不要走漏风声。
       女拥佛陀妈妈在隔壁做活,听到要拿小罕儿进京请赏,一夜未眠,天还没亮她就偷偷来到马棚,把小罕儿叫醒,把听到的话告诉了小罕,小罕大吃一惊,手足失措。佛陀妈妈忙说:“你还愣什么,赶快逃命。”然后拉过李总兵的大青马,备上鞋子,催他骑上赶快逃命,然后他骑上大青马飞奔而去。
       佛陀妈妈看着小罕儿逃了活命,自知罪责难逃,李总兵追究起来,非但皮肉受苦,且难以活命,心一横,牙一咬,便解下腰带,在马棚中自缢而死。
       李总兵自以为得计,当发现走掉了小罕儿,不见了大青马,佛陀妈妈又自缢而死,知道事已败露,大发雷霆,立刻撒下人马急追下来。
       小罕儿策马出了辽阳城奔西而去,来到了辽中地域,这时已是人乏马亡,天又下起了大雨,他又艰难地走进一个村子时,脚象针扎似的,他脱下鞋一看,鞋底子磨破了,小罕想,他们说我能当皇上,我就封这地方为“破底子”吧。这样就趿拉着鞋又走到一个堡子,休息时心想:这地方就叫趿拉?这地方土质粘,天又下雨,道路泥泞直掉鞋,走到一个小堡子时心想:这地方就叫“掉鞋窝子”吧,这时只有拎着鞋疲惫不堪地走到一个堡子,心想这地方就得叫“长拎子”吧。歇一会又坚持走进另一个堡子,实在是走不动了,便敲开一户人家门,请求住一宿,主人说:“你花两个钱,我就租你一宿”,小罕儿只好付了钱,象滩泥似的躺在炕上,心想:这就叫“租间房”吧。
       第二天小罕儿继续逃命,无意中留下了这几个地名。后来小罕儿真的当上了皇上,向大臣们说起了这段艰险经历,地方官吏为了纪念老罕王这段往事和崇拜皇帝,就把这几个地名叫开了。至今“破底子”、“掉鞋窝子”地名没有改变,只是“趿拉、长拎子、租间房”演化成今天的插拉、长林子、朱家房等村屯地名了。
       乔凤义/搜集整理
      
      
      离辽中县城南60多里地,一连串有几个小村子,村和村差不多紧挨着,相距都在三四里远吧.从南头往北数,头一个村子叫"破底子,插拉村,掉鞋卧子,长林子,和朱家房子",别看这五个村名不起眼,也没有万里长城地名气,可据说这些村子名还都是皇上"封"的,杂回事腻,还真有点意思.
        老罕王屁股还没坐龙墩那阵儿,因为他脚心长啦7个大红痣,比皇上还多了4个,压过了皇上那还得了,为这个,惹出啦一场大祸,好玄没把命丢啦.
        传说明崇祯当了皇帝之后,总觉得金銮殿直晃悠,那颗心总在嗓子眼那放着,怕啥就来啥,他也不打听说辽阳城李总兵手下人,一个小小罕的脚心长啦7颗红痣,那是7个星星啊,将来非当皇上不可.崇祯想:他要当皇上,我不完啦吗?不行,我得想个法治他.于是召来了心腹文武大臣商议办法.大臣一听,都说"万岁,这小子准是个当皇上的主啊,他要当皇上,你脑袋可就搬家啦!"崇祯一听吓得一屁股坐在身旁跪着的一个大臣的脑袋上."可如何上好?"其中一个大臣急忙扶起皇上,并咬着皇上的耳朵嘀咕啦一阵子,崇祯才象吃啦"定心丸".
        再说那小罕,本是李总兵手下一个打杂的,还很年轻,为人和机灵.李总兵和夫人都很喜欢他,可他哪知脚心的7个大红痣好玄没送他的命.一天,夫人拉过小罕说:"罕呀,你赶快逃命,总兵大人接到皇上密旨,要杀你!"小罕傻眼啦"我连皇上都没建国,他杀我干啥呀?""孩子你问啥,我看你怪好的,杀了怪可惜的,你就快逃命吧"小罕还是问"平白杀我这个小卒有啥用?"夫人说:"你脚上长了7个红痣,将来得当皇上,你就快跑吧!"夫人说完,一把就将小罕推出门.小罕骑上快马头也不回地一口气跑出辽阳城.
        李总兵发现小罕逃跑啦,心想不好,我要抓不住小罕,鬼头刀得按脖子了.马上发下大队人马,四下追赶小罕.小罕看来了追兵,把马也扔了,换上平民百姓衣服,简直本正西逃命去了.
        李总兵追杀小罕是杂个追法,咱就不讲了,单说小罕一人逃命.一天他约摸走出辽阳城至少也有一百多里路吧,他连饥带渴,饿得前贴后腔,两条腿也不知有多沉,走着走着,来到一个小村子,"呀"的一声站住了,杂回事呢.他觉得脚后跟也不叫啥扎了一下.他脱鞋一看,鞋底子磨破了,也不知什么玩意扎了脚后跟,小罕哏哏笑了起来,他笑啥,小罕想不说我能当皇上吗?好毛窝就先把这个小村子"封"个名,叫"破底子"吧.小罕又转弯向正北方向走去.人要来倒霉劲,喝凉水都塞牙!天老爷偏偏也跟小罕子做对,哗的下起了一阵大雨,小罕子深一脚浅一脚的走着,黑粘土还直拽着他那双破了底的鞋.
         越往前走越不好走,小罕说"这地方亲不亲不知道,土到挺亲的,陷的我都拔不出来脚"小罕的鞋一门掉,他说话啦,这个村就叫"掉鞋窝子",鞋跟本穿不上了,扔又不舍得扔,只好光着脚走,一只手拎一只鞋,前面又到了一个小堡子,小罕说"我再封个村名,此地就叫长拎子"可不,拎了四五里地也够长的了,小罕坐下喘口气,又继续往前逃,走着走着,天黑了下来,杂办呢,找个宿吧,他问谁家也不招,还没有店,最后遇到一家,一个老头说:"你花2个钱,我租你住一宿住."小罕也只好花钱租房子住,他象摊烂泥往炕上一躺说"这个村就叫租间房吧".
        小罕第2天又走了,走哪去,就不知道了,只是他留下的破底子,掉鞋窝子,长拎子,租间房子五个村名,至今也没改,只是都叫成了,插拉村,长林子,朱家房子了.
    豆姓留言
    [现0条]
    经典值0
    [编辑][取消]
    2013年January月
    518:19:34
    姓氏评论访客
      本人也姓豆~安徽省淮北市豆庄村一个村都姓豆~我爱豆~!豆允星·QQ932399098
    豆姓留言
    [现1条]
    经典值4
    [编辑][取消]
最前  <<上页   下页 >> □最后

豆dou
姓氏最新1讨论
  • □5160826:讨论(2015/12/1 8:31:09)

维客与宗祠

姓氏操作面板

姓介绍修订史

谱概况修订史

万家姓的说明

姓氏联络
相关留言
  • 姓氏经典留言
  • □访客:姓氏评论(2013/1/5 18:19:35)
  • 本人也姓豆~安徽省淮北市豆庄村一个村都姓豆~我爱豆~!豆允星·QQ932399098
  • □豆勇 《四川。眉山》:豆氏天下有(2010/8/16 23:21:43)
  • 无论你是哪的
      
      我们永远姓豆
      
      我们要爱我们的豆
  • □豆成芳:姓氏评论(2008/6/16 11:52:02)
  • 我们有一村人都姓豆,还是这个豆,有联系的请加,QQ17913326
  • □访客:留言(2007/12/22 11:34:37)
  • 是不是应该把豆,该成这个窦了
  • □访客:留言(2007/8/11 0:37:12)
  • 河北豆王庄寻豆姓QQ54441921<豆子的豆呀>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关于NETOR | 招聘信息 | 联系邮箱 | 策略联盟
Copyright (C)2000-2024 netor.net.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Netor网同纪念 客服电话:400-088-0131 微信:15011475923 微博:关注Netor纪念
沪ICP备17033281号 上海圣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