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本:网同宗祠 编订于2016/5/31 16:07:00
共1603字 评价:0
共1603字 评价:0
一、姓氏来源
昂姓渊源有五个,一是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帝王国君之称号,属于以君王称号为氏;二是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大夫昂叔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三是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君主宋穆公之子公子昂,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四是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族昂沁部族,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为氏;五是源于彝族,出自元、明之际鲁魁山野夷酋长勒昂之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二、迁徒分布
昂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湾省也名列第七百六十七位,多以荥阳、池州为郡望。
今河北省的石家庄市获鹿县,上海市,云南省的石林市彝族自治县、弥勒县,安徽省的合肥市肥东县、巢湖市、安庆市、芜湖市、滁州市全椒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江苏省的镇江市,山东省枣庄市,四川省的宜宾市,广东省的顺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均有昂氏族人分布。
三、郡望堂号
1、郡望
荥阳郡:古代河南郑州以北的武陟、荥阳一带称邲,在春秋战国时期为郑国属地。秦朝时期始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原阳市。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部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正始三年(壬戌,公元242年)分河南郡置郡,改治所至河南省荥阳县,其时辖地今河南省黄河南部、荥阳县至朱仙镇一带,包括今开封市、郑州市在内的八县。北魏时期移治到今荥阳市。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改为成皋郡。隋、唐两朝均为郑州荥阳郡。
池州:唐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置池州,治所在石城(原秋浦县治,今贵池区殷汇镇),隶秋浦、南陵两县。唐贞观元年(丁亥,公元627年)撤池州,所辖县还隶宣州。唐永泰元年(乙巳,公元765年),在池口河(今称秋浦河)和清溪河两条河流的入江口之间的贵口复建池州,并将县治原在石城(今贵池殷汇镇石城村)的秋浦县迁来附郭,池州隶属于宣州观察使,治贵口(今市城区),隶秋浦、青阳、石埭、至德四县。唐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改池州为池阳郡。五代十国时期,杨吴顺义二年(壬午,公元922年)改至德为建德、杨吴顺义六年(丙戌,公元926年)改秋浦为贵池,旧志载杨吴曾升青阳为胜远军。南唐升元二年(戊戌,公元938年)升池州为唐化军,治贵口(今市城区),隶贵池、建德、石埭三县;青阳县在南唐时复县,但属升州。元朝事情为池州路,明、清两朝为池州府。1949年设池州专区,属皖南行署区,专署驻贵池县,辖大通市及贵池、至德、东流、青阳、石埭、太平、铜陵等7县。1950年撤销大通市;原芜当专区所属繁昌县划入池州专区,辖八县。1952年撤销池州专区:将贵池、铜陵、青阳、至德、东流五县划归安庆专区;太平、石埭两县划归徽州专区;繁昌县划归芜湖专区。1959年东流、至德二县合并成立东至县;1965年7月由原石埭县(1959年与太平县合并)的部分县域并入贵池县西南划出的二区、八乡置石台县。1965年复设池州专区,专署驻贵池县。原属安庆专区的贵池(驻池州镇)、青阳(驻蓉城镇)、东至(驻尧度街)、铜陵四县划入池州专区。由太平、贵池两县析置石台县(驻七里镇),辖五县。1970年池州专区改称池州地区,地区驻贵池县。辖贵池(驻池州镇)、铜陵、青阳(驻蓉城镇)、石台(驻七里镇)、东至(驻尧度街)等五县。1974年将铜陵县划归铜陵市领导;原属徽州专区的太平县划入池州地区,辖五县。1980年1月29日,国务院撤销池州地区,所属的贵池、东至两县划归安庆地区;青阳县划归宣城地区(1983年青阳县划归芜湖市);石台、太平两县划归徽州地区。1988年8月1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池州地区,辖芜湖市的青阳县,原安庆地区的东至县、石台县、贵池市,行署驻贵池市。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撤销池州地区和县级贵池市,设立地级池州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贵池区。
2、堂号
荥阳堂:以望立堂,亦称邲邑堂。
池州堂:以望立堂,亦称秋浦堂。
昂姓渊源有五个,一是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帝王国君之称号,属于以君王称号为氏;二是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大夫昂叔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三是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君主宋穆公之子公子昂,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四是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族昂沁部族,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为氏;五是源于彝族,出自元、明之际鲁魁山野夷酋长勒昂之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二、迁徒分布
昂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湾省也名列第七百六十七位,多以荥阳、池州为郡望。
今河北省的石家庄市获鹿县,上海市,云南省的石林市彝族自治县、弥勒县,安徽省的合肥市肥东县、巢湖市、安庆市、芜湖市、滁州市全椒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江苏省的镇江市,山东省枣庄市,四川省的宜宾市,广东省的顺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均有昂氏族人分布。
三、郡望堂号
1、郡望
荥阳郡:古代河南郑州以北的武陟、荥阳一带称邲,在春秋战国时期为郑国属地。秦朝时期始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原阳市。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部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正始三年(壬戌,公元242年)分河南郡置郡,改治所至河南省荥阳县,其时辖地今河南省黄河南部、荥阳县至朱仙镇一带,包括今开封市、郑州市在内的八县。北魏时期移治到今荥阳市。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改为成皋郡。隋、唐两朝均为郑州荥阳郡。
池州:唐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置池州,治所在石城(原秋浦县治,今贵池区殷汇镇),隶秋浦、南陵两县。唐贞观元年(丁亥,公元627年)撤池州,所辖县还隶宣州。唐永泰元年(乙巳,公元765年),在池口河(今称秋浦河)和清溪河两条河流的入江口之间的贵口复建池州,并将县治原在石城(今贵池殷汇镇石城村)的秋浦县迁来附郭,池州隶属于宣州观察使,治贵口(今市城区),隶秋浦、青阳、石埭、至德四县。唐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改池州为池阳郡。五代十国时期,杨吴顺义二年(壬午,公元922年)改至德为建德、杨吴顺义六年(丙戌,公元926年)改秋浦为贵池,旧志载杨吴曾升青阳为胜远军。南唐升元二年(戊戌,公元938年)升池州为唐化军,治贵口(今市城区),隶贵池、建德、石埭三县;青阳县在南唐时复县,但属升州。元朝事情为池州路,明、清两朝为池州府。1949年设池州专区,属皖南行署区,专署驻贵池县,辖大通市及贵池、至德、东流、青阳、石埭、太平、铜陵等7县。1950年撤销大通市;原芜当专区所属繁昌县划入池州专区,辖八县。1952年撤销池州专区:将贵池、铜陵、青阳、至德、东流五县划归安庆专区;太平、石埭两县划归徽州专区;繁昌县划归芜湖专区。1959年东流、至德二县合并成立东至县;1965年7月由原石埭县(1959年与太平县合并)的部分县域并入贵池县西南划出的二区、八乡置石台县。1965年复设池州专区,专署驻贵池县。原属安庆专区的贵池(驻池州镇)、青阳(驻蓉城镇)、东至(驻尧度街)、铜陵四县划入池州专区。由太平、贵池两县析置石台县(驻七里镇),辖五县。1970年池州专区改称池州地区,地区驻贵池县。辖贵池(驻池州镇)、铜陵、青阳(驻蓉城镇)、石台(驻七里镇)、东至(驻尧度街)等五县。1974年将铜陵县划归铜陵市领导;原属徽州专区的太平县划入池州地区,辖五县。1980年1月29日,国务院撤销池州地区,所属的贵池、东至两县划归安庆地区;青阳县划归宣城地区(1983年青阳县划归芜湖市);石台、太平两县划归徽州地区。1988年8月1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池州地区,辖芜湖市的青阳县,原安庆地区的东至县、石台县、贵池市,行署驻贵池市。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撤销池州地区和县级贵池市,设立地级池州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贵池区。
2、堂号
荥阳堂:以望立堂,亦称邲邑堂。
池州堂:以望立堂,亦称秋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