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姓来自春秋莒国,赢姓。少昊后,战国初楚所灭。莒国是先秦时期山东地区仅次于齐鲁的一个重要国家,但是历史上没有留下自己的专门史料,其零星的史料散见于《国语》、《春秋三传》和先秦诸子及其他典籍中。
莒属东夷族。莒在甲骨文中已有记载,而且莒地属商王的田猎区。莒和商王朝在上古同属少昊族,其商代活动区在山东西南部的济宁和今河南的东部濮阳一带。据《春秋》隐公二年《正义》载,“谱云:莒嬴姓,少昊之后。周武王封兹舆期于莒。初都计,后徙莒。”郭沫若则认为莒是伯益后裔。所著《中国史稿》中说:“伯益是早期融入华夏的又一支夷人分支,传说中伯益的后裔,有徐氏、郯氏、莒氏”等14个氏族。
费县出土的大批带有“举揸(莒)”铭文的青铜器可知,大概在商代的中晚期已经向东移居至曲阜以东地带。这里是莒之先祖伯益的封地。由费县出土大批商代莒铜器,推论费县可能是商代莒国的中心活动区。
《春秋·隐公二年》莒子在向国娶了妻子,向姜在莒国不安心而回到向国。夏季,莒子领兵进入向国,带着向姜回国。
《春秋·庄公八年》齐襄公之乱,鲍叔牙曾经侍奉公子小白避乱到莒,而管夷吾、召忽事奉公子纠逃避到鲁国。可见莒国势力很大。
《春秋·襄公六年》。莒国人灭亡了鄫国。
莒国在春秋时期相当活跃。
现代天津静海莒姓比较多。
莒属东夷族。莒在甲骨文中已有记载,而且莒地属商王的田猎区。莒和商王朝在上古同属少昊族,其商代活动区在山东西南部的济宁和今河南的东部濮阳一带。据《春秋》隐公二年《正义》载,“谱云:莒嬴姓,少昊之后。周武王封兹舆期于莒。初都计,后徙莒。”郭沫若则认为莒是伯益后裔。所著《中国史稿》中说:“伯益是早期融入华夏的又一支夷人分支,传说中伯益的后裔,有徐氏、郯氏、莒氏”等14个氏族。
费县出土的大批带有“举揸(莒)”铭文的青铜器可知,大概在商代的中晚期已经向东移居至曲阜以东地带。这里是莒之先祖伯益的封地。由费县出土大批商代莒铜器,推论费县可能是商代莒国的中心活动区。
《春秋·隐公二年》莒子在向国娶了妻子,向姜在莒国不安心而回到向国。夏季,莒子领兵进入向国,带着向姜回国。
《春秋·庄公八年》齐襄公之乱,鲍叔牙曾经侍奉公子小白避乱到莒,而管夷吾、召忽事奉公子纠逃避到鲁国。可见莒国势力很大。
《春秋·襄公六年》。莒国人灭亡了鄫国。
莒国在春秋时期相当活跃。
现代天津静海莒姓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