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本:网同宗祠 编订于2016/7/4 17:36:00
共514字 评价:0
共514字 评价:0
一、姓氏源流
疏(Shū 疎)源出有:
源流一
据《晋书·束皙传》载,古代战国时,齐国有一个部族姓疎(古“疏”字的异体字)。汉代时候有个叫疎广的人,宣帝时任太子太傅,东海兰陵(今山东省枣庄东南)人。
源流二
“猗氏”一名的由来可追溯到夏代的古猗国。据《路史》云:“夏有猗国。”《河图括地象》云:“猗姓之国,猗夏朋淫不义,少康灭之。今河东有猗氏城。”《蒲州府志》亦云:“猗氏县郇瑕氏之墟也,春秋令狐地。秦世以有古猗氏国,因称猗氏。”其后代有的改为疏姓,称为疏氏。
源流三
原为复姓栖疏氏。
二、迁徙分布
束姓是西汉高士汉疏(疎)广是后裔。王莽末年,疎广的曾孙疎孟达,对王莽篡政不满,莽“立新”后,孟达避难逃至东海沙鹿山,遂去疋改姓束,自此出现了束姓,故今天的疏氏为稀姓。
三、郡望
南阳郡
①春秋战国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战国为魏南阳,一部分属韩(按公元前263年,秦白起攻韩取南阳,韩本部与上党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
②秦以宛为治所,置南阳郡。隋唐邓州南阳郡改良穰县(今邓州市)为治所。元明清南阳府治南阳,即汉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疏(Shū 疎)源出有:
源流一
据《晋书·束皙传》载,古代战国时,齐国有一个部族姓疎(古“疏”字的异体字)。汉代时候有个叫疎广的人,宣帝时任太子太傅,东海兰陵(今山东省枣庄东南)人。
源流二
“猗氏”一名的由来可追溯到夏代的古猗国。据《路史》云:“夏有猗国。”《河图括地象》云:“猗姓之国,猗夏朋淫不义,少康灭之。今河东有猗氏城。”《蒲州府志》亦云:“猗氏县郇瑕氏之墟也,春秋令狐地。秦世以有古猗氏国,因称猗氏。”其后代有的改为疏姓,称为疏氏。
源流三
原为复姓栖疏氏。
二、迁徙分布
束姓是西汉高士汉疏(疎)广是后裔。王莽末年,疎广的曾孙疎孟达,对王莽篡政不满,莽“立新”后,孟达避难逃至东海沙鹿山,遂去疋改姓束,自此出现了束姓,故今天的疏氏为稀姓。
三、郡望
南阳郡
①春秋战国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战国为魏南阳,一部分属韩(按公元前263年,秦白起攻韩取南阳,韩本部与上党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
②秦以宛为治所,置南阳郡。隋唐邓州南阳郡改良穰县(今邓州市)为治所。元明清南阳府治南阳,即汉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