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s.netor.net/netorcgi/wjx/name.gif)
![](http://sms.netor.net/allcgi/dj/dj0.gif)
共0字 评价:0
一、幸氏源流
一世祖 偃公 周成王賜姓壬戌年西元前1079年,鎮守滄 州,(雁門在此地域內),渤海滄州青池人. 周文王第47子(有說是文王七世孫的,望再考證).武王之弟偃因鎮守朔北雁門有功,武王之子周成王於壬戍歲(西元前1079年)賜其叔偃爲"幸"姓,故偃是幸氏的鼻祖.其子襲父職並傳一十三代。
二、遷徙分佈
儀公(2世):周康王歲其職,天下之有幸氏自此始。在丙寅使襲父職。子 宣公。
宣公(3世):周使襲父職。子 穆公。
穆公(4世):避周穆王諱,更名遷,歲在癸未,襲封祖父之職。子 德忠公。
德忠公(5世):子 高公。
高公(6世):子 景公。
景公(7世):子 亮公。
亮公(8世):子 元公。
元公(9世):子 文義公。
文義公(10世):子臨政。
臨政公(11世):周宣王十五年戊子歲任楊州大夫。子 普和公。
普和公(12世):周平王甲寅年襲父職。子 紹明公。
紹明公(13世):子尚璣公。
尚璣公(14世):周襄王丙申年仕楚爲大夫,勤農課桑。至幕山,悅其山水,遂有遷基之志。至壬寅父卒葬其地,因卜居焉。高安之有幸氏自此始。子 宏文公。
宏文公(15世):子 大安公。
大安公(16世):子 靜公。
靜公(17世):周靜王乙卯歲仕吳爲太宰。子 銓公。
銓公(18世):子 唏公。
唏公(19世):周威烈王丙子歲仕越爲邑宰。子 鄂公。
鄂公(20世):子 翼公。
翼公(21世):子九公。
九公(22世):秦末入廬山修道得神仙術,後秦將出討閩冠寇,賴其讖厥巨鬼全師凱旋,升聞於朝,敕封廬山幸九府事詳郡志。妣蔣生正公。
正公(23世):子 順公。
順公(24世):子 於孝公。
於孝公(25世):漢文帝朝官至大中大夫,卒葬西山。妣趙生易公。
易公(26世):字 元貞,妣趙生惠公。
惠公(27世):字 九疇,妣毛生章公。
章公(28世):字 降平,任益州刺史,妣丁生功著。
功著公(29世):字 正道,妣胡生立公。
立公(30世):諱勳 妣錢生維新。
維新公(31世):諱盤,以文章名世,一時士子侍門牆者數百。從漢光武中興,召爲建昌守。妣陳生棠公。
棠公(32世):隨父任遂家建昌。子春公。
春公(33世):字 洪鈞,妣何生弼公。
弼公(34世):字 賢佐,官禦史,才力過人,遇事敢諫,時人號爲鐵面禦史。妣童生銘。
銘公(35世):字 成器,任禦史,奉敕葬南康府建昌橋亭石人坑。妣高生佑雲公。
佑雲公(36世):漢安帝朝任侍中員外郎。妣劉生益公。
益公(37世):字 禹錫,漢桓帝時爲徐州守,卒葬南湖山絕頂。妣周生濟時。
濟時公(38世):諱琳,舉孝廉,初補郡功曹,後召爲武經博士。妣塗生舒公。
舒公(39世):字 羽春,妣姚生壁公。
壁公(40世):字 玉祥,漢獻帝時因董卓之亂,挈家隱居豫章之西山。妣蔡生敬公。
敬公(41世):字 貴恭,妣黃生德公。
德公(42世):子 崇公。
崇公(43世):字 景高,三國時仕吳爲建康尉。妣彭生緯公。
緯公(44世):字正雅,妣朱生磯公。
磯公(45世):字 仁傑,妣張生靈公。
靈公(46世):字 克信。晉時人,居建昌,與人群居,侵辱而無慍色,邑裏號之爲癡;父母兄弟亦以爲癡也。使守稻,群牛食之,公見而不驅,待牛去,乃往理其殘亂者,父見而怒之。公曰:“萬物生天地之間各欲得食牛方食奈何驅之。” 其父愈怒曰:“即如汝言複理殘亂者何爲?” 公曰:“此稻又得終其性。牛犯之,吾可以不收乎!” 時樊長賓作官舡於建成山, 令人各作箸一雙, 公作而未輸, 或窮之而心痛。公曰:“得無窮我箸乎?” 窮者不應。頃愈痛。公曰:“不以情告我,真死矣。” 窮者乃出之。公飲之以水,痛若失。船當下,吏以二百人牽之。不能動。公自牽之,惟用百人而船去如流,襲仲儒女病積年,公療之,去皇氏數尺而坐,瞑目寂然,有頃顧猗曰:“扶夫人起。” 猗曰:“老人得病多年,何可倉卒起耶?” 公曰:“但試扶起。” 猗從之,果能自行,病遂愈。高悝家有鬼怪,言語訶叱,以物擲內室,不見人形,或器物自行,再三發火,乃延公。公惟椐軒小坐而去,其夕鬼怪即絕。公多所救愈,然不取報謝,行不騎乘。性至恭,見人即先拜。輒自稱名姓,不欲娶,爲宗祧計,晚年乃娶,生子一名遲。後遇萬仙真名洪者,見天性而善可謂上智,渡公仙去。妣施生遲公。
遲公(47世):字 成學,妣曾生鏡公。
鏡公(48世):字 明正,妣丁生沂公。
沂公(49世):字 本清,妣黃生柟公。
柟公(50世):字 榮茂,天資穎異,精于易道。齊太祖特起爲蜀郡刺史。妣蔡生炯公。
炯公(51世):字 複亨,妣陶生塾公。
塾公(52世):梁武帝大通二年,出守雁門滄州兼領節度使。妣魏生廣業公。
廣業公(53世):襲父職守滄州,因家青池。妣貪生懷學。
懷學公(54世):諱善。妣漆生羲公。
羲公(55世):字 漢暉,妣鄧生明公。
明公(56世):字 世威,隋文帝開皇十年任爲安陽令。妣魯生昂公。
昂公(57世):字 侔軒,妣吳生房公。
房公(58世):字 孔文,妣龔生奎公。
奎公(59世):唐高祖時簡任建康教授,造士有功,妣郭生基公。
基公(60世):字 紹南,妣簡生茂宏公。
茂宏公(61世):唐高祖總章二年,徙家西蜀,武後通天二年任南昌府丞,後遷高安幕上故址。曾孫南容公,登貞元進士,官至太常卿國子賢祭酒。故高安特尊茂宏公爲一世祖。公卒,葬清江界曲水橋頭牛皮形驛路旁,大江朝小溪,水逆流。妣趙生惟忠公。
惟忠公(62世):諱庸,妣丁生阜民公。
阜民公(63世):諱端,妣朱生南容公。
南容公(64世):諱顥,字 易微,諡文貞。公與柳子厚同年。子厚送之歸,序曰:“登大常之籍,膺邯鄣之名,北會元戎,直道自達,吾儕器其略,南聘天朝,相禮述職公卿多其儀。”又曰:“比詞聯韻,奇藻逸發,爛若編貝,燦若貫珠,雖枚生長卿,無以尚之。”仕至國子監祭酒,封渤海郡。公墓在洪城調露鄉之幕山。柳子厚爲之銘,寶曆丙午年,調露鄉里人建二賢廟,祀公以應資項,事詳一統志及郡志。本于唐元和十四年後遷葬靖安縣長磉溪,有墳田一百二十畝,使陳興八佃田看守。妣熊生至善公。
至善公(65世):諱經,妣張生軾公。
軾公(66世):諱輪 字 恣之。博學善文,有祖遺風,鹹通七年中三史科,中和二年爲太子校書郎。妣許生忠公。
忠公(67世):字 良弼,唐任爲著作郎。妣簡生子二:長軒公、次譚公。
軒公(68世):字 子滄,隨父奉公如汴,因家開封府祥符縣忠教鄉。妣張生節公。
節公(69世):妣毛生雲公。
雲公(70世):字 象東,妣鄒生晉公。
晉公(71世):字 仕齊,妣鄒生義公。
義公(72世):字 徒修,宋紹聖四年丁醜科何昌言榜進士,公官至侍禦。妣敖生佾公。
佾公(73世):諱安,妣何生擴公。
擴公(74世):字 宏夫,南容公十世孫,宋政和二年,中莫儔榜進士,康王南渡,輔佐有功。妣姓氏不祥,生三子:長之仁,徙居甯州溫泉湯;次之文是爲本支祖(江西贛州南康→廣東梅州興寧);三之武,承居洪城,是爲元龍公之祖。
之文公(75世):生二子:長思信公,生子名子俊家淮泗程村、次思義公。
思義公(76世):妣姓氏不詳,生子偉公。
子偉公(77世):任教授,妣不祥,生興龍公。
興龍公(78世):中宋慶元二年鄒應龍榜進士,官國子監門業,卒諡文端。妣不祥,生東山公。
東山公(79世):妣不詳,生子三:長槐林公;次桂林公,是爲本支祖;三桃林公。
桂林公(80世):南宋由高安經商至南安。妣劉生肇隆。
肇隆公(81世):妣不詳,生子三:長觀濤公、次觀沂公、三觀澍公。
觀濤公(82世):妣不詳,生子四:長玉鑣公、次玉銘公、三玉鐵公、四玉鏗公。
玉鑣公(83世):妣不詳,生子一,文炳公。
文炳公(84世):妣不詳,生子三:長調元公、次調示公、三調雲公。
調元公(85世):妣不詳,生二子:長登嶷公,是爲江西康邑一世祖;次登嵩公,分往福建。
登嶷公:(江西南康第一世,偃公第86世,“登”字輩)妣孔生二子:長秀艇、次秀航。
秀艇公:(第二世,偃公第87世,“秀”字輩)妣失考,子五:九恩、九湣,九思、九忠、九志。
秀航公:(第二世,偃公第87世,“秀”字輩)妣孟,子七:九廣、九康、九慶、九賡、九序、九庠、九座。
九忠公:(第三世,偃公第88世,“九”字輩)妣失考,子八:郎都、郎邰、郎彬、郎郜、郎郗、郎鄒、郎酆、郎隆。
郎酆公:(廣東梅州興寧第一世,也爲廣東開基祖,全國字輩排行爲“郎”字輩,偃公第89世)字 伯茂,度名七十三郎。由江西贛州市南康長伯圖石塘堡幸村裏徒居福建寧化石壁村。世傳明洪武二年其曾孫欽鳳兄弟四人共負骸,遷居廣東梅州興寧東廂嶂峰堡,起戶開籍人丁昌盛始安居焉。卒諡直樸。妣黃,度名黃伯三娘,生子克龍。
克龍公:(第二世,偃公第90世,全國字輩排行爲“克”字輩)諡端和,妣曾氏、妣林氏,生子建熠。
建熠公:(第三世,偃公第91世,全國字輩排行爲“建”字輩)字 文惠,號體仁,妣梁氏,生子四,欽鳳,欽遠,欽崇,欽明。
欽鳳公:(第四世,偃公第92世,全國字輩排行爲“欽”字輩)。
欽遠公:(第四世,偃公第92世,全國字輩排行爲“欽”字輩)。
欽崇公:(第四世,偃公第92世,全國字輩排行爲“欽”字輩)。
欽明公:(第四世,偃公第92世,全國字輩排行爲“欽”字輩)。
現幸氏裔孫繁衍于世界各地,有限資料計:有江西於都.南康唐西鄉數千人,湖南醴陵縣.邵陽市武崗縣.隆回縣千多人,四川達川市東嶽鄉.德陽市中江縣.雲陽縣.萬縣五橋區.鹽亭縣.長壽縣.富順縣回龍鄉數千人;馬來西亞,印尼,台湾,廣西桂林.岑溪縣.靈山縣.平南縣,廣東珠海.羅定.博羅.河源.番禺,貴州遵義.貴陽.畢節,雲南鎮雄等均有幸氏宗親。
三、郡望堂號及堂聯
幸氏望出雁門郡,因而郡號爲( 雁門堂).常用的大門聯是;
“松垣世德 渤海家聲” 或“ 雁門世澤 渤海家聲”
幸氏祖堂內常用堂聯(長聯,俗稱天子扇聯,即貼于祖龕左右楹柱的長聯)有下列兩副:
賜姓自周朝,衍渤海,衍滄州,本本源源,萬派千枝同一脈:
發迹由唐代,若名臣,若理學,彬彬秩秩,五常百行位三才.
又有:
由寧化而開基,本儒學而受恩榮,藝苑之芳聲宛在;
自豫章而胥宇,采芹藻而探桂杏,興朝之偉績聿新.
江西贛州南康幸屋排中心祖屋聯:
大門:
松垣世德 渤海家聲
天子扇聯:
棟宇卜官田門捍日月座鎮鼓旗山嶽鍾靈長毓秀
淵源承渤海迹著尚書名傳禦史簪纓繼起紹前徽
江西九江瑞昌高豐鄉祖屋門聯:
高安家聲遠 雁門世澤長
江西高安洪城祖屋門聯:
兄弟八進士 子孫三鄉賢
洪者大也大會三門子孫源流渤海
城其成乎成爲百代宗祖派逆滄州
桂峰(岩?)書院門聯:
富貴家聲舊 樓臺氣象新
四、歷史名人
漢有朱崖太守幸子豹
晉有幸靈
幸南容,則是唐德宗貞元年間的金榜進士,以文學而著聞,曾經高官至國子監祭酒。他的孫子幸軾,也很有名氣,以博學強記有祖風而見稱,于唐僖宗中和年間官拜太子校書郎,使得幸氏在江西的聲譽,越來越是響亮。
幸元龍,宋甯宗元年間的進士,表現得更爲不凡了,早年,他當通判郢州時,就以忤史彌遠而被劾致仕。到了宋理宗的紹定年間,京師災亂,他更激于一片愛國之心,自家上封事,論史彌遠的作威作福,並且表示“願戳其首籍其家以謝天下,然後斷臣首以謝彌遠,則災自弭矣!”赤膽忠心,感人至深。
幸思順,南宋大儒。
幸寅遜,南宋鎮國軍行軍司馬
而現代名人中有:
幸華鐵 江西南康人,黃埔一期畢業,中將.
幸元林 湖南醴陵人,曾任湖南邵陽軍分區司令員.新疆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兼北疆軍區司令員等職,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幸光霽 廣東興寧人,黃埔七期畢業,少將。
幸中幸 廣東興寧人,黃埔二期畢業。
幸文浩 廣東興寧人,黃埔二期畢業。
幸銳思 廣東興寧人,黃埔七期畢業.曾在魯南戰役(血戰台兒莊)立下戰功,晚年爲家鄉公益事業,慷慨解囊。
幸裕堅 廣東興寧人,著名僑領,酷愛桑梓之楷模,對家鄉公益事業無微不至,作出了巨大貢獻。
幸海龍 廣東興寧人,著名僑領,酷愛桑梓之楷模,爲家鄉公益事業慷慨解囊,作出了巨大貢獻。
五、合族字輩排行:
肇觀玉文調 登秀九郎克 建欽朝志才
壽子公習蒙 春天高應瑞 淑景鵬來程
賢良垂世澤 仁禮振家邦 積善培洪福
榮昌慶大廷 國運正開泰 明達佐隆平
注: 肇(全國字輩60字自此開始);登(江西贛州南康第一世);郎(廣東梅州興寧第一世);瑞(湖南字 輩自此始);鵬(貴州廣西字輩自此始)
各地字輩:
因分房遷徙年久失譜, 各地另有字輩,考訂如下僅供參考。
因分房遷徙年久失譜, 各地另有字輩,考訂如下僅供參考。
(1) 江西贛州南康,於都仍沿用全國字輩;
(2) 湖南醴陵字輩:祖澤明揚顯榮華萬代昌(祖字爲105世,與“瑞” 字同輩);
(3) 貴州遵義字輩:爾必克自樹立乃能繼汝先人仰承列祖遺澤恢緒丕振家聲(爾字爲108世,與“鵬”字同輩);
(4) 廣西靈山字輩:國家文明日升月恒宗源遠民輻禮義幹和坤順世澤長;
(5) 四川德陽中江縣字輩: 家方宗鳳廷永有德高明安邦定國志世代正乾坤;
(6) 四川達川東嶽鄉字輩: 定鼎立功人貴自強克己謙和臨元端莊修身體道煥然成章懋昭祖德長樂永康紹緒紀美雲集禎祥後光輝映名著鄉邦本支安固作求顯揚螽斯衍慶蘭桂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