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本:网同宗祠 编订于2016/5/16 15:21:00
共2420字 评价:0
共2420字 评价:0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属下伶官伶伦,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炎黄时期,黄帝身边有位伶官叫泠伦。相传,伶伦是中国古代音律的发明者。黄帝命令伶伦来制定音律,他便从大夏的西边一直走道昆仑山北,才在山后发现了一种适宜于做律管的竹子,他采伐了一些笔直而且厚薄均匀的竹子,先做成一根根三寸九分长的管,将它吹出的声音定为黄钟律。然后按比例制作了十二根长短不同的管,带到昆仑山下,然后根据凤凰的叫声来进行矫正。
据说,雄凤能叫出六种声音,雌凰能叫出另外六种声音。凤凰的这十二种声音正好与他制作的十二根管子吹出的声音相同。伶伦将十二乐律的奇数各音叫作“律”,偶数各音叫作“吕”,合起来就叫做“律吕”。十二律乐律正好是一个八度的音程。然后,伶伦又制作了十二口编钟,使它们同宫、商、角、征、羽相配合。
这些工作完成之后,黄帝便于仲春二月乙卯的那一天,当太阳出现在奎方位的时候,由伶伦指挥,演出一场盛大的乐舞。乐舞的名字叫《咸池》。乐舞获得极大的成功,开创了人间的音乐历史。黄帝非常高兴,赐伶伦以名为姓,称为伦氏。伶伦的后裔子孙,便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伦氏。
以后,世代掌管宫廷音乐的官员,皆被称为“伶人”。伶,成为歌舞艺术演员的别称。
第二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金国时期女真族古姓,属于以氏族称谓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乌古伦氏,又作乌色里氏,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源于金国时期女真族乌古伦氏部落,在明朝时期改称乌库理氏,满语为Ukuri Hala,汉义为“细鳞鲮鱼”。 乌古伦氏部落世居黑龙江流域,后多冠汉字单姓有商氏、刘氏、乌氏、伦氏、李氏、讷氏、桑氏等。
据史籍《黑龙江志稿》记载:
①满族格伦觉罗氏,满语为Gerungioro Hala,出自觉罗氏世家。据史籍《清朝通志》的记载载:“宗室、觉罗之外,有民觉罗氏。其族属之众者,冠以地名,如伊尔根、舒舒、西林、通颜之类;散处者,上加民字以不同于国姓也。”在史籍《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也说:“觉罗为满洲著姓。内有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西林觉罗、通颜觉罗、阿颜觉罗、呼伦觉罗、阿哈觉罗、察喇觉罗、嘉穆瑚觉罗、格伦觉罗等氏。其氏族繁衍,各散处于穆溪(今地待考)、叶赫(今吉林四平)、雅尔湖(今地待考)、乌喇(今吉林永吉)、瓦尔喀(今吉林珲春河流域)、松阿里乌拉(松花江)、阿库里(今乌苏里江上游支流俄罗斯阿库里河流域)、佛阿喇(今辽宁新宾永陵镇)、哈达(今辽宁开原、西丰)、汪秦(今地待考)等地方。另外,锡伯族也有觉罗氏,备考。”格伦觉罗氏的后裔子孙,在清朝末期有冠汉字单姓赵氏、伦氏、呼氏、金氏者。
②满族呼伦觉罗氏,满语为Hulungiolo Hala,出自觉罗氏世家。同上,呼伦觉罗氏的后裔子孙,在清朝末期有冠汉字单姓赵氏、伦氏、呼氏、金氏者。
第三个渊源:源于达斡尔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族呼伦贝尔氏族,属于以氏族称谓汉化为氏。
据史籍《黑龙江志稿》记载:达斡尔族呼伦贝尔氏,以地名为氏,世居黑龙江流域。后满族亦引以为氏,满语为Hulunber Hala。呼伦贝尔氏后冠汉姓有呼氏、伦氏、贝氏、崔氏等。
第四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族努特伦氏族,属于以氏族称谓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努特伦氏,世居蒙古喀喇沁草原。后满族亦引以为氏,满语为Nutelun Hala。努特伦氏后冠汉姓有伦氏、曹氏等。
二、迁徙分布
今在广东省的南海市、高要市、江门市,香港特区,黑龙江省的吉林市、辽宁省的沈阳市、山东省的莒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河南省的汤阴县伦黄村等地区,均有伦氏族人分布。
三、郡望
南海县:南海历史悠久。早在六千年前,就孕育出新石器时代的“西樵山文化”。千百年来,南海人民在这里辛勤劳作、开基拓业,创造出灿烂的文明,农业、手工业、商业曾盛极一时。进入近现代,更是名人辈出,涌现了康有为、陈启沅、詹天佑、邹伯奇、黄飞鸿等一大批熠熠生辉的杰出人物。隋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设置南海县,县署设广州。唐属广州都督府。北宋太祖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属广南东路,五年属广州。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属广东道广州路。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属广州府。清属广东省广州府。1911年辛亥革命后属粤海道。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县署迁佛山镇。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废道后直属省。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属中区绥靖公署,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属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抗日战争期间,县治曾迁九江西岸。1950年3月成立县人民政府。1951年1月经政务院批准,佛山撤镇设市,南海县与之分治,县人民政府仍驻佛山市城区。1950年1月~1952年11月属珠江专员公署;1952年11月~1956年2月属粤中行政公署;1956年3月~1958年11月属佛山专员公署;1958年11月~1959年1月属广州专员公署;1959年1月~1967年3月属佛山专员公署;1967年3月~1968年3月属佛山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军管;1968年3月~1979年3月为佛山专区(1970年10月起改为佛山地区)革命委员会管辖;1979年3月~1983年6月属佛山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6月,广东省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佛山地、市合并,南海县隶属于佛山市。1988年7月,经国务院同意,县人民政府驻地迁至桂城镇。1992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南海县,设立南海市,省直辖,佛山市代管。2002年12月8日国务院同意广东省调整佛山市行政区划,同意撤销县级南海市,设立佛山市南海区。以原县级南海市的行政区域(不含南庄镇)为南海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南海大道。
四、家乘谱牒
广东佛山、南海伦氏族谱重修本,著者待考,2003年计算机激光制版胶印本。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佛山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室。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属下伶官伶伦,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炎黄时期,黄帝身边有位伶官叫泠伦。相传,伶伦是中国古代音律的发明者。黄帝命令伶伦来制定音律,他便从大夏的西边一直走道昆仑山北,才在山后发现了一种适宜于做律管的竹子,他采伐了一些笔直而且厚薄均匀的竹子,先做成一根根三寸九分长的管,将它吹出的声音定为黄钟律。然后按比例制作了十二根长短不同的管,带到昆仑山下,然后根据凤凰的叫声来进行矫正。
据说,雄凤能叫出六种声音,雌凰能叫出另外六种声音。凤凰的这十二种声音正好与他制作的十二根管子吹出的声音相同。伶伦将十二乐律的奇数各音叫作“律”,偶数各音叫作“吕”,合起来就叫做“律吕”。十二律乐律正好是一个八度的音程。然后,伶伦又制作了十二口编钟,使它们同宫、商、角、征、羽相配合。
这些工作完成之后,黄帝便于仲春二月乙卯的那一天,当太阳出现在奎方位的时候,由伶伦指挥,演出一场盛大的乐舞。乐舞的名字叫《咸池》。乐舞获得极大的成功,开创了人间的音乐历史。黄帝非常高兴,赐伶伦以名为姓,称为伦氏。伶伦的后裔子孙,便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伦氏。
以后,世代掌管宫廷音乐的官员,皆被称为“伶人”。伶,成为歌舞艺术演员的别称。
第二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金国时期女真族古姓,属于以氏族称谓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乌古伦氏,又作乌色里氏,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源于金国时期女真族乌古伦氏部落,在明朝时期改称乌库理氏,满语为Ukuri Hala,汉义为“细鳞鲮鱼”。 乌古伦氏部落世居黑龙江流域,后多冠汉字单姓有商氏、刘氏、乌氏、伦氏、李氏、讷氏、桑氏等。
据史籍《黑龙江志稿》记载:
①满族格伦觉罗氏,满语为Gerungioro Hala,出自觉罗氏世家。据史籍《清朝通志》的记载载:“宗室、觉罗之外,有民觉罗氏。其族属之众者,冠以地名,如伊尔根、舒舒、西林、通颜之类;散处者,上加民字以不同于国姓也。”在史籍《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也说:“觉罗为满洲著姓。内有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西林觉罗、通颜觉罗、阿颜觉罗、呼伦觉罗、阿哈觉罗、察喇觉罗、嘉穆瑚觉罗、格伦觉罗等氏。其氏族繁衍,各散处于穆溪(今地待考)、叶赫(今吉林四平)、雅尔湖(今地待考)、乌喇(今吉林永吉)、瓦尔喀(今吉林珲春河流域)、松阿里乌拉(松花江)、阿库里(今乌苏里江上游支流俄罗斯阿库里河流域)、佛阿喇(今辽宁新宾永陵镇)、哈达(今辽宁开原、西丰)、汪秦(今地待考)等地方。另外,锡伯族也有觉罗氏,备考。”格伦觉罗氏的后裔子孙,在清朝末期有冠汉字单姓赵氏、伦氏、呼氏、金氏者。
②满族呼伦觉罗氏,满语为Hulungiolo Hala,出自觉罗氏世家。同上,呼伦觉罗氏的后裔子孙,在清朝末期有冠汉字单姓赵氏、伦氏、呼氏、金氏者。
第三个渊源:源于达斡尔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族呼伦贝尔氏族,属于以氏族称谓汉化为氏。
据史籍《黑龙江志稿》记载:达斡尔族呼伦贝尔氏,以地名为氏,世居黑龙江流域。后满族亦引以为氏,满语为Hulunber Hala。呼伦贝尔氏后冠汉姓有呼氏、伦氏、贝氏、崔氏等。
第四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族努特伦氏族,属于以氏族称谓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努特伦氏,世居蒙古喀喇沁草原。后满族亦引以为氏,满语为Nutelun Hala。努特伦氏后冠汉姓有伦氏、曹氏等。
二、迁徙分布
今在广东省的南海市、高要市、江门市,香港特区,黑龙江省的吉林市、辽宁省的沈阳市、山东省的莒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河南省的汤阴县伦黄村等地区,均有伦氏族人分布。
三、郡望
南海县:南海历史悠久。早在六千年前,就孕育出新石器时代的“西樵山文化”。千百年来,南海人民在这里辛勤劳作、开基拓业,创造出灿烂的文明,农业、手工业、商业曾盛极一时。进入近现代,更是名人辈出,涌现了康有为、陈启沅、詹天佑、邹伯奇、黄飞鸿等一大批熠熠生辉的杰出人物。隋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设置南海县,县署设广州。唐属广州都督府。北宋太祖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属广南东路,五年属广州。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属广东道广州路。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属广州府。清属广东省广州府。1911年辛亥革命后属粤海道。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县署迁佛山镇。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废道后直属省。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属中区绥靖公署,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属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抗日战争期间,县治曾迁九江西岸。1950年3月成立县人民政府。1951年1月经政务院批准,佛山撤镇设市,南海县与之分治,县人民政府仍驻佛山市城区。1950年1月~1952年11月属珠江专员公署;1952年11月~1956年2月属粤中行政公署;1956年3月~1958年11月属佛山专员公署;1958年11月~1959年1月属广州专员公署;1959年1月~1967年3月属佛山专员公署;1967年3月~1968年3月属佛山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军管;1968年3月~1979年3月为佛山专区(1970年10月起改为佛山地区)革命委员会管辖;1979年3月~1983年6月属佛山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6月,广东省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佛山地、市合并,南海县隶属于佛山市。1988年7月,经国务院同意,县人民政府驻地迁至桂城镇。1992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南海县,设立南海市,省直辖,佛山市代管。2002年12月8日国务院同意广东省调整佛山市行政区划,同意撤销县级南海市,设立佛山市南海区。以原县级南海市的行政区域(不含南庄镇)为南海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南海大道。
四、家乘谱牒
广东佛山、南海伦氏族谱重修本,著者待考,2003年计算机激光制版胶印本。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佛山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