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664字 评价:0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乐官伶人之后,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在典籍《诗·邶风·简兮序》中记载:“伶官,亦泠官,乐官也。伶氏世掌乐官而善焉,故后世多号乐官为伶官。”西周时期乃至春秋战国,在周王朝和诸侯国中,伶官皆是内大夫,属天官所辖,即由王政直接管理,在国典、祭祀、迎宾、国丧等诸多重大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伶官之后有去“亻”简字为姓氏者,称令氏,读音作líng(ㄌㄧㄥˊ)。
第二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子文之后,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据史籍《史记·卷一十》记载:“令姓,令尹子文之后也。为车骑将军,军飞狐。”令尹,为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姬姓诸侯国的太宰、相国,其职皆由有威望的王族嫡裔担当,辅佐君主掌管国家的所有行政事务,权力甚大,为楚国最高行政长官。令尹子文,是春秋时期的楚国名相,对楚国的强大和北上争霸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令尹子文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令氏、尹氏,读音作líng(ㄌㄧㄥˊ)。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令正之后,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据史籍《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子大叔为令正。”杜预注释:“主作辞令之正。”
令正,就是古代掌管王公官家文告辞令之官,鲁国首置其官,如同当今的秘书长。
其子孙后裔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令正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令氏,读音作líng(ㄌㄧㄥˊ)。
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时期魏国令尹之后,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商末周初,晋景公姬为了奖励魏颗的一次战功,把令狐之地(今山西临猗)赏给他做了封邑,魏颗的儿子魏颉很满意邑地,就以封邑为姓氏,称令狐氏,至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令狐氏族人中,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者,称令氏、狐氏,读音作lìng(ㄌㄧㄥˋ)。
第五个渊源:源于赢姓,出自战国时期秦国邑令之后,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战国时期,秦国将掌管万户以上人口的县级行政官员称为“令”,不足万户的县级行政长官称为“长”。在史籍《汉书·百官公卿表》中记载:“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不足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到唐朝时期,在县级官制上废黜“县长”之称,统称“县令”,这种典制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秦、汉时期为“令”者的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令氏,读音作lìng(ㄌㄧㄥˋ)。
第六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曹魏、晋朝时期令君之后,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诸朝代中,各地对百姓爱戴的县令也有尊为“令君”者。 “令君”的后裔子孙中,有沿用其尊称为姓氏者,称令氏,读音作lìng(ㄌㄧㄥˋ)。得姓始祖:令尹子文、魏颗。
二.历史名人:
令 勉:(生卒年待考),楚国人。著名西汉将领。
在西汉文帝刘恒时期,令勉任中大夫,为统兵将领。
在汉文帝后六年(公元前163年)冬月,匈奴大举侵边,令勉受命统兵出屯飞狐(今河北涞源北部恒山、燕山之间,北通蔚州),在大将军周亚夫指挥下击退了匈奴军臣单于六万大军的进攻。
令姓,今主要分布于甘肃武山县令家川(分上.中.下三个村) ,武山县红沟村。 甘肃甘谷县令甲村(甲.乙.丙)。
甘肃通渭县襄南乡令家川.上令家.令家山.令家叶山.通渭常河乡杏树湾的令姓人是令狐的简写。
甘肃会宁县侯川村令家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