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本:网同宗祠 编订于2016/5/31 16:00:00
共2062字 评价:0
共2062字 评价:0
一、姓氏源流
湛(zhàn)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早期大禹氏族后代,属于以国名为氏。上古夏朝时,有个斟灌氏国,是大禹的氏族中的一支建立的诸侯国,其地在今山东省寿光县东北四十里斟灌店。太康失国后,东夷族人寒浞又代羿称王。派遣浇率兵攻灭斟灌氏国。原斟灌氏族人为避害,便约定把原国姓斟灌二字合并,各取一半,合成一个湛字,即去斗去雚为姓,遂成湛氏。子孙沿袭,传延至今,已有四千余年。
这在典籍《百家姓》中有注释:“湛,系出姒姓,夏同姓诸侯斟灌氏,其后子孙去斗去雚,合二字为湛氏。”
源流二
源于尹祁氏,出自上古尧帝的第三子大节之后裔,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文献《荆州谌氏祖谱》记载:“谌氏为尧之后,封大节于洛阳,始有谌氏。”大节,是远古尧帝的第三子,其后裔子孙在西周末期亦称大节。大节在周平王姬宜臼执政期间(公元前 770~前720年)为洛阳令,率军兴晋伐戎,恢复周王朝有功,在周平王迁都成周后,被赐与成周之东的谌地即礁阳(今河南洛阳),为礁阳令,遂以封邑为姓氏,称谌氏,始有谌氏一族,世代相传至今已达八十七世,人丁甚是兴旺。谌氏一族在东汉顺帝刘保执政时期(公元126~144年),有一位赫赫有名的谌重,字文叠,江西坞土塘人,后迁豫章(今江西南昌),谌重被“高第除郡博士”,官至京辅都尉、右内史卫尉、大司农诏加奉车都尉,后出任荆州刺史,敕封汉昌侯。谌重是全国各地谌氏族人的重要先祖之一。到唐朝时期,太常博士林宝于唐宪宗李纯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奉诏组织编撰了著名的《元和姓纂》,在该书中,林宝将“谌”误为“湛”字,以谌重为“湛”姓,记载为“湛重南昌人,汉末大司农。”
据本书考证,在隋、唐时期,谌氏族人聚集的古新淦之地(今江西樟树)的确有一个称作“湛溪镇”的地方,大概就是因地名而误笔之故。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大夫裨谌,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在著名清朝学者张澍所著的《姓氏寻源》里记载:“湛氏,宜出郑国时期的复姓裨谌氏……五里族盛,析居本邑凡十余处外,徙近而邻邑,远而湘黔,皆根本五里。”裨谌,是春秋时期郑简公执政期间的郑国大夫,博学多谋,大力协助国相公孙侨(子产)处理国政。史书记载:“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有事乃载裨谌与之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断之,使公孙挥为之辞令,成乃受子太叔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也。”在裨谌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谌氏。
但同第二个渊源类似的,古代的姓氏学家已经把“谌”误为“湛”。因此,而望出豫章的谌氏族人,早在唐、宋、明、清以来就带着“湛”之姓氏,源源不断地迁徙祖国大江南北各地了。
源流四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居住在湛地住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湛,水名,源出古应国犨县鱼齿山(今河南宝丰),东向流经叶县至襄城县境之后,汇入于北汝河。湛邑,在春秋初期属于郑国,继而被楚国所占,后又属于晋国。到了战国初期,湛邑又属于韩国。秦国灭韩国之后,在湛邑设置了父城县,汉朝时期因之。隋、唐时期,湛邑先后被称为汝南县、滍阳县、武兴县、龙兴县等。
春秋、战国时期居于湛邑的住人,多有以地名为姓氏者,称为湛氏,其中姬姓、芈姓、赢姓的皆有,其后代沿袭湛氏至今,姓源繁复,不可一论。
二、迁徙分布
湛氏总体来讲属于汉族姓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与台湾省均未进入前三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一百零三位门阀。
湛氏族人在唐末五代以后大批南迁,在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发展成望族,世称豫章望。史籍《路史》中记载:河阳轵只有湛水,傍有湛城。
今重庆市的黔江区、涪陵区,山东省的登州市、文登县、济南市、邹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玉林市、桂林市、灌阳县、北海市,贵州省的福泉县,云南省的富源县,广东省的高州市、河源市、乐昌市、增城市,湖北省的汉川市、孝昌县、黄梅县,安徽省的寿县,河南省的平顶山市宝丰县、信阳市,湖南省的岳阳市汨罗县、平江县、长沙市,北京市,上海市,辽宁省的沈阳市、辽阳市,江西省的赣县,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的唐山市,陕西省的旬阳县、三原县,福建省的莆田市,美国的西雅图市,日本国的神戸县等地,均有湛氏族人分布。
三、郡望堂号
1、郡望
豫章郡:亦称南昌府、南昌郡。原为春秋时期的洪州之地,战国时期秦国置为九江郡。楚、汉之际置豫章郡,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朝陈时包有今江西锦江流域、南昌、清江、九江、历陵、彭泽、柴桑等十八县和两个候国,即今江西省北部地区。隋朝时期为洪州治所。唐朝以后又改为豫章郡洪州,后期曾改为钟陵县,再后又改为南昌。五代时期的南唐及明、清诸朝为南昌府治,明朝初期曾为洪都府治,其时辖地均为今江西省南昌市。
浔阳郡:亦称河阳郡,西晋朝永兴元年(甲子,公元304年)置浔阳郡,治所在浔阳(今江西九江)。唐朝时期改九江郡为江洲,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为河阳郡,至唐朝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又复为江洲。
2、堂号
豫章堂:以望立堂。
河阳堂:以望立堂,亦称浔阳堂。
湛(zhàn)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早期大禹氏族后代,属于以国名为氏。上古夏朝时,有个斟灌氏国,是大禹的氏族中的一支建立的诸侯国,其地在今山东省寿光县东北四十里斟灌店。太康失国后,东夷族人寒浞又代羿称王。派遣浇率兵攻灭斟灌氏国。原斟灌氏族人为避害,便约定把原国姓斟灌二字合并,各取一半,合成一个湛字,即去斗去雚为姓,遂成湛氏。子孙沿袭,传延至今,已有四千余年。
这在典籍《百家姓》中有注释:“湛,系出姒姓,夏同姓诸侯斟灌氏,其后子孙去斗去雚,合二字为湛氏。”
源流二
源于尹祁氏,出自上古尧帝的第三子大节之后裔,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文献《荆州谌氏祖谱》记载:“谌氏为尧之后,封大节于洛阳,始有谌氏。”大节,是远古尧帝的第三子,其后裔子孙在西周末期亦称大节。大节在周平王姬宜臼执政期间(公元前 770~前720年)为洛阳令,率军兴晋伐戎,恢复周王朝有功,在周平王迁都成周后,被赐与成周之东的谌地即礁阳(今河南洛阳),为礁阳令,遂以封邑为姓氏,称谌氏,始有谌氏一族,世代相传至今已达八十七世,人丁甚是兴旺。谌氏一族在东汉顺帝刘保执政时期(公元126~144年),有一位赫赫有名的谌重,字文叠,江西坞土塘人,后迁豫章(今江西南昌),谌重被“高第除郡博士”,官至京辅都尉、右内史卫尉、大司农诏加奉车都尉,后出任荆州刺史,敕封汉昌侯。谌重是全国各地谌氏族人的重要先祖之一。到唐朝时期,太常博士林宝于唐宪宗李纯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奉诏组织编撰了著名的《元和姓纂》,在该书中,林宝将“谌”误为“湛”字,以谌重为“湛”姓,记载为“湛重南昌人,汉末大司农。”
据本书考证,在隋、唐时期,谌氏族人聚集的古新淦之地(今江西樟树)的确有一个称作“湛溪镇”的地方,大概就是因地名而误笔之故。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大夫裨谌,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在著名清朝学者张澍所著的《姓氏寻源》里记载:“湛氏,宜出郑国时期的复姓裨谌氏……五里族盛,析居本邑凡十余处外,徙近而邻邑,远而湘黔,皆根本五里。”裨谌,是春秋时期郑简公执政期间的郑国大夫,博学多谋,大力协助国相公孙侨(子产)处理国政。史书记载:“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有事乃载裨谌与之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断之,使公孙挥为之辞令,成乃受子太叔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也。”在裨谌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谌氏。
但同第二个渊源类似的,古代的姓氏学家已经把“谌”误为“湛”。因此,而望出豫章的谌氏族人,早在唐、宋、明、清以来就带着“湛”之姓氏,源源不断地迁徙祖国大江南北各地了。
源流四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居住在湛地住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湛,水名,源出古应国犨县鱼齿山(今河南宝丰),东向流经叶县至襄城县境之后,汇入于北汝河。湛邑,在春秋初期属于郑国,继而被楚国所占,后又属于晋国。到了战国初期,湛邑又属于韩国。秦国灭韩国之后,在湛邑设置了父城县,汉朝时期因之。隋、唐时期,湛邑先后被称为汝南县、滍阳县、武兴县、龙兴县等。
春秋、战国时期居于湛邑的住人,多有以地名为姓氏者,称为湛氏,其中姬姓、芈姓、赢姓的皆有,其后代沿袭湛氏至今,姓源繁复,不可一论。
二、迁徙分布
湛氏总体来讲属于汉族姓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与台湾省均未进入前三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一百零三位门阀。
湛氏族人在唐末五代以后大批南迁,在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发展成望族,世称豫章望。史籍《路史》中记载:河阳轵只有湛水,傍有湛城。
今重庆市的黔江区、涪陵区,山东省的登州市、文登县、济南市、邹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玉林市、桂林市、灌阳县、北海市,贵州省的福泉县,云南省的富源县,广东省的高州市、河源市、乐昌市、增城市,湖北省的汉川市、孝昌县、黄梅县,安徽省的寿县,河南省的平顶山市宝丰县、信阳市,湖南省的岳阳市汨罗县、平江县、长沙市,北京市,上海市,辽宁省的沈阳市、辽阳市,江西省的赣县,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的唐山市,陕西省的旬阳县、三原县,福建省的莆田市,美国的西雅图市,日本国的神戸县等地,均有湛氏族人分布。
三、郡望堂号
1、郡望
豫章郡:亦称南昌府、南昌郡。原为春秋时期的洪州之地,战国时期秦国置为九江郡。楚、汉之际置豫章郡,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朝陈时包有今江西锦江流域、南昌、清江、九江、历陵、彭泽、柴桑等十八县和两个候国,即今江西省北部地区。隋朝时期为洪州治所。唐朝以后又改为豫章郡洪州,后期曾改为钟陵县,再后又改为南昌。五代时期的南唐及明、清诸朝为南昌府治,明朝初期曾为洪都府治,其时辖地均为今江西省南昌市。
浔阳郡:亦称河阳郡,西晋朝永兴元年(甲子,公元304年)置浔阳郡,治所在浔阳(今江西九江)。唐朝时期改九江郡为江洲,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为河阳郡,至唐朝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又复为江洲。
2、堂号
豫章堂:以望立堂。
河阳堂:以望立堂,亦称浔阳堂。
- 2017年August月124:27:29
- tonesoft访客
- 湛姓留言
- [现0条]
觌踝仁渺蝌郸郝辕通潇续踔腐锶仄桄http://www.bandog.cn/thread-138217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