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奕姓导航
姓氏维客
Netor直通车
赞助商链接
相关纪念馆
最前  <<上页   下页 >> □最后
相关族谱
3690个姓1氏
当前版本:网同宗祠 编订于2016/7/8 11:11:00
1065字 评价:0
  奕姓是一个小姓,同时又是一个渊源繁多,历经迁徙的姓氏。在全国范围内都有所分布,渊起上虞的这一支派最为繁茂,大部分奕氏族人在光字辈时,由于南汇倒江等原因往外迁移,迁往宁波、嘉兴、上海的居多,可以说江浙沪的奕家人是真正的一家人。
  
  姓氏渊源
  1、出自熊姓。周灵王的太子熊晋,因直言进谏,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奕族,世人称其为“奕家”,延用成姓。还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奕族之故,自称为奕姓。后世沿袭未改,渐成小姓。还有周平王太孙赤出奔晋国,其子孙为纪念其身份改姓奕。另战国末年西周桓公揭之后人,为纪念被秦灭后的原居住地王城,分别改姓奕。
  2、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出古君王后裔,世为奕姓。
  3、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兄长,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故,改姓奕氏。
  4、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王八,被秦所灭,其子孙被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奕为姓。
  5、出自春秋时魏献子之后。韩、赵、魏三家分晋,各自为王。后业魏亡于秦,其王族避难于各地。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孙为魏国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无忌,避难于泰山,至西汉入朝,被封为兰陵君。其后自谓出自王公显贵之家,易姓奕氏。
  6、他姓改之。据族谱记载,明朝嘉靖年间,第一世祖兄弟两人因避祸而移姓改名,至于由哪一个姓氏改之,有几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改自黄姓,据说世祖曾是朝中官员,直言进谏受到迫害官位不保,于是在改姓的时候就把“黄”字上面的官帽子拿掉了,就成了“奕”。第二种:改自王姓,根据比对发现,无论从两个姓氏的渊源还是堂号来看,都有着极大的相同之处:王姓的主要5个出处与奕姓相同;其次,奕姓的三槐堂、槐阴堂都是王氏的堂号,家族中也有着前六世祖为王氏且为江西人的说法。
  7、皇帝赐姓。始祖姓亦,一次替皇帝办事,得到赏识,皇帝大喜,说“给你个大官做做!既然是大官,把姓也改成奕好了”子孙遂以奕为姓。
  8、出自爱新觉罗氏。清朝咸丰帝名奕詝,光绪帝父叫奕譞,还有恭亲王奕訢、奕山、奕劻几个宗室大臣。这虽然不是满族的姓,清亡后可能有作为姓者。
  
  姓氏堂号
  奕姓堂号有"三槐"、"槐阴"、”世德“、”致和“,其中"三槐堂"比较有名,上虞一支主要为世德堂,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其中一支改为致和堂。
  
  人口分布
  全国范围内主要在浙江、山东、陕西、湖北、广东等省市。
  
奕姓介绍信息修订
  • 奕秀金纪念馆
    奕秀金

奕yi
姓氏最新1讨论

维客与宗祠

姓氏操作面板

姓介绍修订史

谱概况修订史

万家姓的说明

姓氏联络
相关留言
  • 姓氏经典留言
  • □奕军军:姓氏评论(2010/4/23 19:57:40)
  • 我姓"奕",记得在宁波读大学的时间老一个老师用开玩笑的口吻问:"你姓奕,是不是少数民族的?"的确"奕"这个姓氏非常特别,值得寻访
  • □yod:姓氏评论(2010/4/10 9:18:34)
  • 慈溪姓奕分支世德堂奕十三世开始记载是否有同脉请联系邮箱xlcxms@126.com
  • □访客:奕氏家族QQ群(2009/12/9 14:56:29)
  • 奕氏家族QQ群,群号95250258
  • □奕花:建了个奕姓的QQ群(2009/11/27 20:37:10)
  • 群号95250258,奕姓的都来加啊!
  • □奕永明:姓氏评论(2009/10/6 22:24:11)
  • 我一直想寻根一下奕姓的起源,我也姓奕,家在上虞沥海三汇,希望知情人告之,我的QQ173989541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关于NETOR | 招聘信息 | 联系邮箱 | 策略联盟
Copyright (C)2000-2025 netor.net.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Netor网同纪念 客服电话:400-088-0131 微信:15011475923 微博:关注Netor纪念
沪ICP备17033281号 上海圣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