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鑑姓导航
姓氏维客
Netor直通车
赞助商链接
相关纪念馆
  • 相关纪念馆
  • 鑑兴(鑑兴,1270)
最前  <<上页   下页 >> □最后
相关族谱
  • 相关族谱
  • 族谱(计1代,入谱1人)
3690个姓1氏
当前版本:网同宗祠 编订于2016/7/12 15:16:00
582字 评价:0
  鑑同鉴,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朝甘昭公王子带之后的封地,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
  鉴氏发源地在今河南洛阳东南一带,时为春秋战国时期制作铜盆、铜镜的作坊,其人被称作鉴匠。鉴,在古代就是盆的意思,盆中盛水,可以为镜,照出人影月光,称为“鉴”,后引申其意用作镜。专职制作盆、瓮、镜之器皿的匠人,其后裔引以为姓氏,称鉴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后鉴氏有人流迁到晋国杨邑(今山西洪洞)定居,衍成一族。
  今河北省大名县前桑圈村是鉴氏后人聚居的主要村落之一,传说第一个到该村的鉴氏始祖叫鉴清,是从鉴洼(今山东鱼台)迁入的。鉴洼,就是凹面镜,其地形如凹镜,因而称为“鉴洼”。
  据《鉴氏家谱》记载,鉴洼的鉴氏是在明朝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人口大迁移时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去,后又分迁到河北、台湾等地,至今已传十九代,人口大约有一千余人。
  第二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狱刑廷理,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
  春秋时期,楚国所设立的牢狱属廷理所辖,其“廷理”就是楚国的司法管理制度。在古代,因牢狱有金属栅栏,所以看押牢犯的官吏称“鉴吏”,亦称“监吏”、“鉴吏”或“鍳吏”,几字通假,多为当政君王的嫡系子孙或亲信担当。这些狱吏有以其职务称谓为姓氏者,称鉴氏,即鉴氏。
  后在战国初期,该种司法制度与官职也被姬姓郑国所用,亦称“鉴吏”,其后人也有引为姓氏者,如郑国大将鉴之,就是该族之裔。
鑑姓介绍信息修订
  • 鑑兴
    鑑兴

鑑jian
姓氏最新1讨论
维客与宗祠

姓氏操作面板

姓介绍修订史

谱概况修订史

万家姓的说明

姓氏联络
相关留言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关于NETOR | 招聘信息 | 联系邮箱 | 策略联盟
Copyright (C)2000-2025 netor.net.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Netor网同纪念 客服电话:400-088-0131 微信:15011475923 微博:关注Netor纪念
沪ICP备17033281号 上海圣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