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19字 评价:0
源于随姓。随姓起源有三支:一是女娲的乐师随的子孙以先人名字为姓;二是周朝王族封于随(今湖北随州),侯爵,后被楚国所灭,国人有以国为姓;三是晋大夫士会封邑在随(今山西介休),子孙有以封地为氏。至隋朝初年,此三支随姓人大多依例改为隋姓,并进一步发展成为当今隋姓的主体。但汉代已有一位隋昱的载于史籍,任五原太守,其姓氏来源显然另有所出。此外,明代将军王骥远征麓川,将部分土著人赐以汉姓为怕,后因姓氏读音不雅,改为字形相近的隋姓。当代,除汉族外,满、蒙等民族也有以隋为姓。
历史上形成清河等郡望。分布则以清河和山东最集中,约占全国隋姓人口三分之二以上。历史名人有:宋代高密令隋宝, 元有隋世昌,明代巢县丞隋赟、主薄隋翥等。
隋 姓
隋姓缘源于“随”。相传在女娲开天辟地时,就有一名为随的人,女娲时任乐师,他并是笙乐器的发明家。之后,其后代便以随为姓。并以此名为随的人为始祖。周代初,王族中有一支被封于随(今湖北随州市),建随国,侯爵,为周朝诸侯国之一,随国人即以国名为姓,姓随。周朝末年随国被楚国吞并,原随国人仍用原国名为姓。春秋时,原陶唐氏之后杜伯的玄孙士会在晋国任大夫之职,以随为食邑,史称随会,在今山西介休东,子孙留居于此,也姓随。上述三支随姓后人均认为随字存有“随便”、“跟从”、“漂荡”等之意,即去“辶”,变更随字用“隋”。古今随姓即为隋姓,凡仍用随为姓者,实为误写。南北朝时,北周杨坚即隋文帝袭父爵为隋国公,公元581年废静帝自立,统一全国建朝,国号用“隋”。随即隋姓更成望族。明代将军王骥远征麓川(今云南腾冲一带),后在当地任职,原土著居民想同汉人一样有姓氏,要求赐姓,他便以怕、刀、剁三姓相与。后来因此三姓氏读音不雅,一致改为隋姓,从而也成为隋姓中的族员。当代,除汉族外,满、蒙古等民族中均有隋姓。族谱现有定海群隋氏宗谱、定海群隋氏通谱、隋氏谱书、(东北)兴隆屯隋氏宗谱等。依载据史查考,隋姓遍及全国,居山东省较多,东北次之,其他省市区等地少之。居山东的隋姓相对集中在胶东、鲁南一代。
隋姓名人辈出。据史料记载及辞书典籍名录,除以上提到的外,春秋时,有楚人隋卞,即和氏璧发现者卞和;汉朝初年,有隋何,曾任谒者,为汉一统天下立下功劳,后为护军中尉,隋弟亦为汉代名将;东汉初年,有隋昱,官至五原太守;宋代,有隋宝任高密令;元代隋世昌为大将军;明代,隋赟任县丞、隋翥任主簿。当代,有隋邦捷职至原四野四十四军副军长,隋家干职至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有隋永举职至军委第二炮兵政委,衔为上将;中国武警部队政委隋明太,衔也为上将;有隋绳武曾为福建省军区政委、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国武警部队副政委,衔至中将;有隋家佑、隋相伦各为中国书画名家之一,隋相伦曾为军人亦是诗人,职至代理团队长。另外,国家男子足球队中也曾有隋姓队员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