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本:访客 编订于2004/5/19 15:23:00
共0字 评价:0
共0字 评价:0
一、姓氏来源
古代春秋时,远古大禹的后裔杞国公子敬叔,到齐国出仕,受封为鲍邑(在今山东济南市历城区,过去是历城县)的首领,其子孙便以封邑为姓,世代相传姓鲍。
二、郡望堂号
秦置上党郡,现在山西省长子县。《姓苑》记载:“系出姒姓。夏禹后。春秋时杞公子有仕齐者,食采于鲍,因以命氏”。望出上党、泰山、东海、河南。
三、历代名人
鲍叔牙——即鲍叔,春秋时齐人,敬叔之子。与管仲交,知管仲贤。鲍叔牙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射小白中钩,及小白立,为桓公,鲍叔牙遂进管仲,相桓公九合诸侯,而成霸业管仲尝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故后世言人之相知,必称管鲍。
鲍宣:西汉哀帝朝谏议大夫,一代名儒,曾任司隶校尉,刚正不阿,多次上书建言,关心民间疾苦,忠贞不逾,后为王莽所害。其妻桓少君修行妇道,乡帮称之,事入列女传。
鲍靓:西晋武帝时南海太守,学道有成,是葛洪的老师、岳父。其女儿鲍姑善用艾灸济世治病救人。
鲍敬言:魏晋时期唯物主义思想家,反对封建等级秩序,认为人在社会上天然平等。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曾任前军参军,有集传于世。唐杜甫有诗赞曰: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鲍溶:唐朝诗人,元和年间进士,与孟郊、李正封友善,有集五卷,现唐诗收编其三卷。
鲍防:唐天宝年间进士,官太原尹,能文能武,后封东海郡公。有诗作流传于世。
鲍彪:宋朝纵横家,注《战国策》。
鲍由:宋朝文学家,有文集50卷。
鲍同仁:元朝时歙人,状元及第。
鲍象贤:明朝时歙人,曾先后在七省十二任为官,有“仕不择地,官不择位”的名言,曾领兵镇守南北边陲,卒赠工部尚书,立坊旌表。
鲍承先:明末清初人,曾任参将,清初大臣,官至宰相,现北京鲍家街即其府第。山西应县鲍氏即其后裔。
鲍志道:清乾隆年间歙人,曾任御使,两淮盐务总商,为人诚信,讲义气,多次捐资修桥铺路,倡建宗祠。
鲍廷博一一字以文。清朝安徽歙县人。家中藏书极富。乾隆时茧访遗书,廷博进家藏书600余种。又校刊《知不足斋丛书》30集,每集8册,收书200余种,在清代丛书中,以精善见称。著有《花永轩泳物诗存》。嘉庆十九年(1814年)逝世。终年86岁。
古代春秋时,远古大禹的后裔杞国公子敬叔,到齐国出仕,受封为鲍邑(在今山东济南市历城区,过去是历城县)的首领,其子孙便以封邑为姓,世代相传姓鲍。
二、郡望堂号
秦置上党郡,现在山西省长子县。《姓苑》记载:“系出姒姓。夏禹后。春秋时杞公子有仕齐者,食采于鲍,因以命氏”。望出上党、泰山、东海、河南。
三、历代名人
鲍叔牙——即鲍叔,春秋时齐人,敬叔之子。与管仲交,知管仲贤。鲍叔牙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射小白中钩,及小白立,为桓公,鲍叔牙遂进管仲,相桓公九合诸侯,而成霸业管仲尝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故后世言人之相知,必称管鲍。
鲍宣:西汉哀帝朝谏议大夫,一代名儒,曾任司隶校尉,刚正不阿,多次上书建言,关心民间疾苦,忠贞不逾,后为王莽所害。其妻桓少君修行妇道,乡帮称之,事入列女传。
鲍靓:西晋武帝时南海太守,学道有成,是葛洪的老师、岳父。其女儿鲍姑善用艾灸济世治病救人。
鲍敬言:魏晋时期唯物主义思想家,反对封建等级秩序,认为人在社会上天然平等。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曾任前军参军,有集传于世。唐杜甫有诗赞曰: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鲍溶:唐朝诗人,元和年间进士,与孟郊、李正封友善,有集五卷,现唐诗收编其三卷。
鲍防:唐天宝年间进士,官太原尹,能文能武,后封东海郡公。有诗作流传于世。
鲍彪:宋朝纵横家,注《战国策》。
鲍由:宋朝文学家,有文集50卷。
鲍同仁:元朝时歙人,状元及第。
鲍象贤:明朝时歙人,曾先后在七省十二任为官,有“仕不择地,官不择位”的名言,曾领兵镇守南北边陲,卒赠工部尚书,立坊旌表。
鲍承先:明末清初人,曾任参将,清初大臣,官至宰相,现北京鲍家街即其府第。山西应县鲍氏即其后裔。
鲍志道:清乾隆年间歙人,曾任御使,两淮盐务总商,为人诚信,讲义气,多次捐资修桥铺路,倡建宗祠。
鲍廷博一一字以文。清朝安徽歙县人。家中藏书极富。乾隆时茧访遗书,廷博进家藏书600余种。又校刊《知不足斋丛书》30集,每集8册,收书200余种,在清代丛书中,以精善见称。著有《花永轩泳物诗存》。嘉庆十九年(1814年)逝世。终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