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倪氏家族三房灏五公派大忠公支倪毓佩本支世系
第 一 世 始祖 宽公
字仲文
黎来之后
配朱氏生一子
世居山东青州府即古齐郡又名千乘
公逝于汉武帝太初二年即公元前103年。
葬于原籍即今山东东营市广饶县
公元前一百十五年汉武帝颁给宽公的圣旨
奉
天承运
皇帝诏曰尊贤礼士系朝廷之巨典,量能受仕为出治之良模。尔倪宽学问宏深,才猷远大,通达国体,洞澈民情;嘉言足以训俗,懿行足以维风。端方正直,温厚和平,舆往攸归
朕心所属堪荷栋隆之重,特擢汝为御史大夫三公之位。宜殚厥职,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庶几无郧越贻羞,以对扬天子之休命。
曷往钦哉
勅到奉行
诰命
大汉元鼎二年八月三日 下
之宝
第 二 世 庄公
汉昭帝时为太子舍人
配王氏生二子
第 三 世 祥公
官至尚书令
配朱氏生一子
第 四 世 子真公
官任著作郎
配李氏生二子
第 五 世 崇公
官任尚书仆射
配周氏生一子
第 六 世 宏公
字巨君
官任太尉
配王氏生三子
第 七 世 五伦公
字以御
举孝廉淮阴迁司空
配陈氏生三子
第 八 世 (王巳)公
官任著作郎
配姜氏生二子
第 九 世 祁公
官任右提辖
配朱氏生一子
第 十 世 悫公
官任大理寺卿
配钱氏生二子
第 十一 世 益恩公
配周氏生二子
第 十二 世 褒公
官至廷尉大夫
配曹氏生一子
第 十三 世 均公
配胡氏生一子
第 十四 世 景修公
官任文林郎
配王氏生二子
第 十五 世 莅公
为明经儒士
配孟氏生一子
第 十六 世 顺公
官任散骑常侍
配顾氏生一子
第 十七 世 恭公
配罗氏生一子
第 十八 世 益公
配韩氏生二子
第 十九 世 世祖若水公
字子泉,号渊泉
唐代名臣,进士出身
官至中书舍人、尚书右丞
居山西藁城(今属河北省)
卒于开元七年己未
狄仁杰知其忠贞以女妻之
配狄氏生二子
公元七百十六年唐明皇颁给若水公的圣旨
奉
天承运
皇帝诏曰致君泽民,实惟佐辅;安邦定国,断赖元憅。尔倪若水端方静正以清显,有大臣风讦谟定命治道本乎,学术远猷,辰告独断,异乎群谋。
朕心所属舆认攸归畴咨询弼亮握以枢机,可任右丞平章事。卿宜鞠躬尽瘁,以对扬休命。
勅到奉行毋忽
诰命
大唐开元四年三月二日 下
之宝
第 二十 世 金章公
字焕之,号仰泉
任都总管与郭子仪合兵讨贼克复两京迁扬州刺史兼采访使
配李氏生二子
第二十一世 函玉公
字华宝
职袭父荫
配杜氏生一子
第二十二世 高乔公
字克选
英雄天挺受祖爵荫
配郭氏生三子
第二十三世 逢德公
字建隆
配宋氏生一子
避藩镇之乱迁居吴兴
第二十四世 功公
配许氏生一子
始居宝婺浦江檀口
第二十五世 酆公
配张氏生一子
第二十六世 兴祖盈公(浦江倪氏始祖)
字持之
后晋天福七年即公元九百四十二年舍地建保安院宋治平间改净慧寺
寺距浦江县城南八里
公曾官回图,务杂职。故明宋濂先生所撰寺记称回图君
配陈氏生二子
居浦江石陵
第二十七世 仁招公
配周氏生一子
第二十八世 讳解元,号安分先生
享六公即浦江倪氏宗谱里的倪相公
配潘氏生二子
居浦江金沙
第 二十九 世 十五府君
分管富春田业即住富春杳口西塘
配李氏生三子
约生于北宋初年
第三十世 达祖五府君
迁居富春紫阆,遂为紫阆倪氏始祖
配徐氏生一子
第三十一世 十八府君 ( 选)
配孙氏生七子
一居浦江金沙,一居浦江石陵,一居浦江安和,一居富春杳口, 一居湖州德清, 一居福建建宁,惟永世居富春紫阆。
第三十二世 永公
配徐氏生二子
世居富春紫阆
葬长青岭之源,其后子孙繁昌,人名其山口为倪猛坞
第三十三世 炳公
乡贡进士仕宋评事
配朱氏、杨氏生四子
葬杨家坞
第三十四世 国安公
配陈氏、徐氏、俞氏、生二子
居富春紫阆中宅
葬张家后山
第三十五世 经公
配裘氏生四子
第三十六世 亨公 (行卸十二)
宋儒学生员
配应氏生二子
居诸暨煤垯
葬露山
第三十七世 舜选公
配陈氏生三子
第三十八世 季谦公
配宋氏生二子
第 三十九世 梦高公
配孟氏生二子
葬松门
第四十世 宁公
字爱竹
大宋大学士
配孟氏生三子
第四十一世 明公
大宋乡贡进士
配孙氏生二子
第四十二世 瑚公
配郭氏生三子
葬松门
第四十三世 鸟生公(行奎一)
配於氏生一子
第四十四世 柱公
元明乡贡儒士
配方氏生三子
第四十五世 中公(行十二)
字道庸
配吴氏生四子
居富春紫阆
弟倪时,字道统,迁居嘉兴濮家堰
第四十六世 叔任公 (行三十六)
配卜氏生一子
第四十七世 景祖开基公(富春倪氏始祖行千十一)
公清高不仕,避城市而匿迹山林,遂隐小源。
其后子孙繁盛,人名其地为倪家溪,故宗庙建于斯焉
配袁氏生二子
合葬泰山脚坐北朝南
第四十八世 士采公(行公八,辈分用字:士)
配刘氏生九子
兄携眷还居富春紫阆
合葬泰山脚坐北朝南
第四十九世 允忠公(行颢五,辈分用字:允)
配蒋氏生二子
合葬燕子山
第 五十 世 宏殷公(行正廿三,辈分用字:宏)
配陈氏生三子
合葬燕子山
第五十一世 轩公(行富十六,辈分用字:单名)
配宋氏、继配骆氏,生三子
合葬塔山
第五十二世 廷美公(行良三十二,辈分用字:廷)
字南泉
配陈氏生二子
合葬泰山庵边
第五十三世 大忠公(行庆四十七,辈分用字:大)
字心泉
配俞氏生三子三女
公葬塔山田上坎
氏葬庙山
第五十四世 学皋公 (行敬六十九,辈分用字:学、尚)
字胜初
配董氏生二子二女
合葬庙山
第五十五世 肇斌公(行胜八十二,辈分用字:肇、日)
字殿华
配陈氏生二子二女、继配刘氏
公氏合葬庙山
刘氏葬塔山
第五十六世 元豹公(行肃百十,辈分用字:元)
字文彩
配夏氏生三子 二女
合葬邵家坞
第五十七世 正宇公(行定百五十二,辈分用字:正、成)
字孚庭
配祝氏生六子二女
公生于清世宗雍正七年己酉五月十二日午时
公卒于清高宗乾隆五十九年甲寅十一月廿四日戍时
氏生于清世宗雍正七年己酉十月初七日时
氏卒于清仁宗嘉庆三年戊午六月初四日未时
公氏俱葬后山
第五十八世 宏德公(行康百七十九,辈分用字:宏)
配丁氏生七子 二女
公生于清高宗乾隆廿八年癸未二月初五日卯时
公卒于清仁宗嘉庆十一年丙寅正月初十日午时 葬后山
氏生于清高宗乾隆三十二年丁亥八月十八日子时
氏卒于清宣宗道光十五年乙未正月十二日丑时 葬后山地
第五十九世 圣贵公 (行宁二百五十三,辈分用字:圣、景)
字本良,号天绪
配外殷家钨方起昭公之女生四子一女
继配萧山河下桥刘开荣公之女
公生于清仁宗嘉庆九年甲子十月初八日子时
公卒于清穆宗同治元年壬戍闰八月廿一日戍时 葬后山
氏生于清仁宗嘉庆十三年戊辰二月初八日卯时
氏卒于清宣宗道光廿四年甲辰七月初六日未时 葬后山
刘氏生于清仁宗嘉庆九年甲子十月十八日寅时
刘氏卒于清穆宗同治三年甲子九月初三日巳时 与公合葬后山
第 六十 世 先高祖父明扬公(行清三百零六,辈分用字:明)
字戏瑞,号锦章
配菖蒲李云公之女生五子一女
公生于清宣宗道光十六年丙申二月廿三日巳时
公卒于清德宗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十二月初二日申时 葬松树山
氏生于清宣宗道光十八年戊戍十月廿二日子时
氏卒于清末帝宣统二年庚戍正月廿三日辰时 葬后山
第六十一世 先曾祖父建聚公(行真三百四十,辈分用字:建、书、贞、振)
字小乾,号聚炎
配丁家坎丁桂殿公之女生二子三女
公生于清穆宗同治十二年癸酉十二月十七日戍时
公卒于民国三十二年岁次癸卯八月廿四未时 葬后山
氏生于清德宗光绪七年辛巳九月十九日申时
氏卒于一九五九年岁次已亥十一月十五日 葬后山
第六十二世 先祖父国佑公(行延四百三十八,辈分用字:维、国)
字启贵,号濎显
配菖蒲丁松年公之女生三子
公生于民国三年岁次甲寅闰五月十一日午时
公卒于一九八七年一月十五日申时 葬茂山
氏生于民国元年壬子十一月廿七日酉时
氏卒于一九七八年岁次戊午正月十九丑时 葬松树山
百年家史-祖父延四百三十八倪公国佑府君传
先祖父行延四百三十八讳国佑又名维鲲,字启贵,号定显,为中华倪氏第六十二世即富春倪氏第十六世孙,属富春倪氏家族三房灏五公派大忠公支。生于民国三年岁次甲寅闰五月十一日午时,卒于一九八七年一月十五日申时,享年七十三岁。
追述当年曾祖父真三百四十建聚公(字小乾,号聚炎)年少时,除了父母外,还有四个哥哥、一个妹妹,嫂嫂与侄儿齐全,加之房族显赫,家底殷实,人称“四海名扬”。当时有人去县衙告状,称“一家欺负一族”,在富阳县堂,我们答以“只有一族欺负一家,焉有一家欺负一族之理”,县官当堂判他人为诬告。
谁知自清光绪十六年后,家中迭遭不幸,哥哥、侄儿竟全部英年早逝,嫂嫂相继改嫁,家事之伤痛不堪回首。光绪二十年,时高祖父清三百零六明扬公(字戏瑞,号锦章)请诸暨郭守礼风水师,查地理,找原因,称月台前山百岗岩上,有“老虎眼”对我家,遂请石匠,攀岩凿“眼”,但,那一个地方原系一处渗水的岩层,有水时,青苔一片;没水时,青苔干化成白斑。“虎眼”时有时无,难以从根本上消除。光绪二十九年七夕节、中秋节,伯祖父延二百六十二维长公、三曾祖父真三百零七建纲公先后亡故,高祖父悲痛之余,叹息道“天不佑人!”,因为当时已有四个儿子、一个媳妇、二个孙子先他而去,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一次有一次的发生,高祖父膝前已仅留一子,这种事,怎不叫人不肝肠寸断。时年,高祖父在其父宁二百五十三圣贵公(字本良,号天绪)墓前祭祖祈求平安,并在北宋古寺灵岩寺诵经超度,还去杭州西湖边的昭庆律寺礼佛,以求消灾保平安(凿“老虎眼”的事,在过去了一百多年后,月台村还有人提起,可见当年影响之大)。
光绪三十一年岁次乙巳十二月初二申时,高祖父以古稀之年,带着深深的伤痛,黯然离世,生前嘱咐与最喜欢的三子并穴,葬在松树山上。
宣统二年岁次庚戍正月廿三辰时,高祖母李太孺人谢世,享年七十三岁,葬在后山上。
到民国初年,曾祖父已年逾不惑,长子幼殇,膝下只有二个女儿,幸在民国三年,祖父出生。祖父在整个倪家中排行延字第四百三十八,堂兄弟中排行第三十三。曾祖父因恐生养不顺,便将祖父寄于蔡家坞九字辈,按蔡家排行“九”字以下是“启”字,故蔡家亲伯取名启贵。然,不幸接踵而来,祖父腿患毒瘤,生命危在旦夕,曾祖父卖掉了山场,并在太祖墓前祭祀,祈求平安,又四处求医,最后在江北一个老太太的治疗下,生命虽保住了,但腿却留下了残疾。
祖父小时侯在倪家祠堂接受私塾教育,写得一手好字,又能言善辩,深得族人的赞扬。
民国十五年,堂祖父延三百十四维翰公(学名梅清,号晴江)主持大修宗祠、第十五次重修宗谱(族人称此次修谱为梅清监局,因增修了入继表等表格,得罪了好多族人,加之其去世早,其父晚年前五子十孙均已亡故,无奈之下,其父六十多岁再续弦生子,是为第六子维钟,故引来了后世的好多议论)。有一天,他从祠堂做谱归来时告诉祖父:谱名维鲲,但此名祖父没有使用过,只是,因堂兄弟皆用维字,祖父说:维字辈的名字是维鲲(整个家族中还是国字居多)。我所见到的祖父一辈的堂兄弟也只有延三百九十八维桢公、延五百二十维钟公(即国忠公,维翰公六弟,两人相差四十余岁)。
民国十六年,祖父德配本里菖蒲村丁松年公次女,民国二十年长子亘三百六十四出世,因家世多灾,故备礼去柏树庙,将长子寄于观音菩萨,取名观清,后取辈分名如清;民国二十三年次子亘三百八十一出世,又备礼去关帝庙,取名关义,后取辈分名如彬;民国二十六年三子亘四百一十出世,取名如香,可惜于民国二十九年冬在其母怀中离世,祖父又在太祖墓前,请倪如炳道士“告土”祈求平安,并在倪家祠堂设祭,敬告天地祖宗,以求庇护。
民国二十三年春,有人诬告曾祖父打死他们小孩,曾祖父设计离开现场,在唐坞楼阿荣公的帮助下,延请律师打官司,官司胜,并判对方祝三有期徒刑三十年。
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杭州沦陷,二十四日,日寇侵占富阳县城,城里及外畈百姓纷纷逃往礼源山里避难,曾祖父及祖母冒着生命危险,救助蒋家门口一个被日寇打穿喉咙的小男孩,小孩的父母千恩万谢。
民国二十九年十月十五日,日寇在飞机的掩护下,取道礼源,前往萧山,新四军在塔山进行了顽强阻击。当时,祖父在衢州龙游做纸,曾祖父、曾祖母带三个孙子前往白姜坞避难,日寇的流弹还击穿了曾祖母的布裙,但。祖母却坚守门庭,在家做草鞋(祖母一生不畏强暴,因祖父在解放后横遭迫害,祖母曾带领家人前往县政府门口喊冤申诉,但那时国无国法,此事不了了之)。下午,祖母煮了一锅番薯,取道前山岗,到白姜坞送吃,前山岗上,碰到一个肩挑子弹的新四军战士。问祖母如何脱身,祖母说:翻过山,可逃往各地。日寇在礼源烧杀抢劫。过了几天,凤仪台村倪如美写信给龙游的人,称:上下三村,一概烧尽“龙游礼源人哭成一片,又过了几天,曾祖父前往龙游看望祖父,才将真相告知:汪村、倪家溪有几间,上陈、巴家的房子基本烧尽。好多人才放下心来,家中房子被烧的也纷纷回家料理家事。抗战时期,日寇来礼源二次,这是第一次。
民国三十二年岁次癸卯八月廿四未时,曾祖父平静西去,享年七十一岁。墓在后山上,解放后,许多祖墓或毁或平,此墓迁移,与其母李太孺人及其兄合迁一穴。
民国三十三年,倪氏家族由如淇先生主持第十六次续修家谱大事,浦江谱匠诸戏文先生生疔毒,祖父采来草药,制成药粉为其拨毒,使之很快愈合,诸先生亲自登门致谢。祖父懂草药,曾多次为人治疔毒,药到病除。
民国三十八年即一九四九年国民党结束在大陆的统治,仓皇逃往台湾;共产党夺取政权,执掌江山,中国社会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彻底的一次革命。其横扫一切、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多少有钱人、有知识的人被革了命,成为时代的牺牲品。时年祖父三十八岁。
解放后,富阳多南下干部,祖父担任村财粮委员,一直尽心尽职。
一九五二年,伯父准备结婚,哪知在既是堂弟又是好友的如法病故后,也于同年四月十三日病逝,年仅二十二岁,曾祖母、祖父、祖母依门默送小辈出丧,悲痛欲绝。
一九五三年,祖父为父亲完婚,母亲为本里余家庙前余国文公长女。
一九五五年春节,祖父叫堂弟写了一副对联“启门天赐福,贵年日生财”,把自己的名字镶了进去,时人传颂,以为写的好,后来也作为批斗祖父的所谓“罪证”之一。
一九五六年,时代以阶级斗争为纲,无故镇压成风,尤其是地主、富农首当其冲,堂祖父国忠公孤儿寡母,饱受欺凌,祖父看在眼里,气在心里,据礼力争,哪知那时黑白颠倒,祖父惹祸上身,无故招来批斗。
一九五九年,大哥出生,祖父非常高兴,亲自请前清秀才,主持修辑民国三年、民国三十三年倪氏家谱的如淇先生为大哥取名毓炬。不幸在第二年,大哥患病,为逃过此劫,母亲抱大哥过“棺材关”,但还是毫无用处,大哥夭折在襁褓之中。
一九五九年岁次已亥十一, 月十五日,曾祖母丁太孺人因吃药洒过量逝世,享年七十九岁。墓葬在后山上。祖父在“六七”时亲捧灵位焚化。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漫漫十年动乱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之一;文革浩劫夺取了无数无辜者的自由和生命,也使中国的文化遭到空前的破坏。此年丙午季冬,我出生,因先兄毓炬幼殇,祖父为我起名隆懂。到一九六九年,礼泉完小场口跳梁小丑徐洪玉竟异想天开,四处散布流言,称祖父为孙子、孙女起名隐含严重的反革命思想:美红——美国红起来;美兰——美国拦住;美平——美国太太平平;隆懂——毛过隆冬。为此,祖父被“红卫兵”、“造反派”无端批斗,残酷迫害达数年之久,我的名字也被迫改为忠平,寓意“中国太太平平”。其实,二姐名字为祖母随口所起,姓徐的如此捏造,真不愧是文革中跳将出来的许许多多民族败类之一,时至今日,还有人对徐当年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疾,也必将载入家乘,受人永世唾弃。
一九七七年冬,祖母丁太孺人去陈村大姐家时,摔了一跤而不幸染病,年底即卧床不起,当年,我去受降大庄参加表哥李金灿的婚礼,因大雪,在表哥家多住了好些天,回家时,祖母说:要给你满月了,其实,那时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是祖母天天担心,才出此言。祖母待我慈爱无比,至今我仍深切缅怀她老人家的慈祥和蔼。第二年年初即岁次戊午正月十九丑时,祖母因患水肿病故,享年六十七岁。祖父在松树山为祖母择穴安葬。
一九八二年,文革遗毒基本肃清,改革开放渐成气候,人民有了相应的自由,祖父按家族排行为我取名毓佩。同年,祖父亲授了祭祖及酬神诸要领。清明上坟时,告诉我,这里埋的是哪一个祖先,那里埋的是哪一个祖先,还告诉我,先前四房(正宇公以下分四房,我家为小房,分界文书在文革时被烧毁)轮流值祭,我家四年值一次,殷祭及廷美祭(祭产位于方家墩即俗称的尖刀四亩,该产业购置于明朝,解放后充公)以下的历史初步有了认识。殷祭下属大宾公派及大功公派(家谱上殷祭单独立房,其所藏家谱为二零零三年续谱范本,族长为殷祭大宾公派的维泉公);廷美祭即丹竹口本派。
一九八三年旧历年底,祖父前往受降大庄参加表哥李法松的婚礼,回家时在客车上钱物及象牙图章被盗,祖父心疼了好长时间。
一九八四年夏,我陪同祖父前往杭州灵隐寺烧香礼佛,还游玩了西湖、参观了浙江博物馆举办的马王堆出土文物展览。此年秋冬,在祖父的督导下,我看了全套《富春倪氏宗谱》,对倪氏家族的历史有了全面的了解。
一九八六年冬,祖父亲自书写“定福宫“三字,是为绝笔,时已染病,延至年末即岁次丙寅十二月十六日下午三时许祖父离世。丧礼上,请倪如恒之妻徐氏领头念佛,倪如川之妻陆氏哭灵,倪毓恩道士作法事。按祖父生前选定墓址,葬在茂山。祖父”六七“时,堂祖父国忠公(迁居宁夏)亲临致祭,并书写墓碑。
一九九一年,我思祖辈虽敬宗法祖,然难得平安,于是,皈依基督,信靠主耶稣。
二零零三年初,我受命与人续修倪氏家谱,期间,看了诸暨紫阆倪氏所藏《富春倪氏宗谱》,十月份还去了萧山新坝,看了倪家牌楼,到家谱记载的古桃源(现临浦后倪、横塘倪、麻车倪、倪二一带,萧山倪氏已繁衍到第七十五代)查了《萧山倪氏宗谱》,看了倪氏宗祠。经过十一个月的努力,家谱顺利完稿,并举行了隆重的圆谱典礼,这为今后倪氏家谱的重修创造了良好的开端,为倪氏家谱的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家道多难,有多少次白发人送黑发人,辛酸往事,不忍叙述。
人生一世,富贵本如浮云;佛道伊基,信仰仅是精神寄托。聊以数言,寄万端情思于简末,表一片丹心于斯兹。
祖父一生,生于民初动荡岁月;长于军阀混战时期;中青年时又值日寇侵华、三年内战、政权鼎革;后遇“三反五反”、“破四旧”、三年自然灾害、十年浩劫,可谓历经磨难,然,祖父的聪明、机智、正直仍为乡人所称道。
第六十三世 先考如彬公(行亘三百八十一,辈分用字:如)
字关义
配余氏生二子
公生于民国二十三年二月十六日戍时
公卒于公元二零零五年四月六日申时 葬桐林山麓
第六十四世 毓佩(行醇,辈分用字:毓或简化为育、玉,倪家路误用“秉”)
第六十五世 秉斌 秉昭(行培,辈分用字:秉,倪家路改用“志”)
后世辈分用字为:鸿、凤、宪(倪家路已用到“宪”字辈)、家、德、宝、荣、庆、锦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