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本:访客 编订于2005/12/18 22:05:00
共1279字 评价:0
共1279字 评价:0
慕容得自先祖莫护跋,慕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以慕容为姓.
慕容氏本黄帝后裔,公元前206年秦汉之际因匈奴所逼而退居鲜卑山(大兴安岭山脉,今内蒙古境内), 公元220—226由先祖莫护跋率部入居辽西, 公元238年从魏司马懿伐公孙渊有功,拜率义王,建国于辽西棘城(今辽宁兴义县), 经慕容木延, 慕容涉归渐向辽东发展,至公元285年先祖慕容廆继位, 感慕容氏久处荒远之地,与中原隔绝,政治经济文化落后,遂发奋图强,顺应潮流, 锐意改革进取,重农桑、兴儒学,向中原学习先进政治文化,实行了政治、经济、社会组织、文化教育、生活习俗、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全方位改革,完成了由渔猎、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社会的转变, 奠立了慕容氏崛起的基础.慕容先祖的汉化改革早于北魏孝文帝一百七十年,建立了突出的历史功绩,为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此后慕容氏英杰辈出,逐鹿中原, 先后建立起前燕、后燕、西燕、南燕 . 慕容皝于337年在龙城(辽宁朝阳)称王,建立前燕,公元352年慕容俊于蓟城(北京西南)称帝,后迁都于邺城(河北临漳北),前燕因内部分裂导致国力削弱以至亡国, 其后公元386年廆侄孙慕容永于山西长子称帝建立西燕,384年皝之五子慕容垂复国建立后燕定都中山(今河北定县)称帝,尽复前燕疆土并灭西燕,后燕亡于鲜卑拓跋部的北魏, 公元400年皝之少子慕容德于滑台(今河南省滑县)建立南燕,后迁于山东广固(今山东青州益都西北),亡于东晋刘裕.
二、郡望堂号 【堂号】 "辽东堂":慕容廆占领燕北、辽东一带,自称鲜卑大单于,归属于晋朝,晋朝太兴初年封他为"辽东公",慕容氏因以"辽东"为堂号。 【郡望】 敦煌郡:汉代时从酒泉郡中分出一部分置郡。相当于现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以西一带地区。 雁门郡:战国时赵武灵王置郡。秦、汉沿之。相当于现在山西省代县一带地区。 三、历史名人 前燕有大司马慕容恪(慕容皝之子),后燕有冠军将军慕容垂,燕国有修文学士慕容善,隋朝有大将军慕容三藏,宋代有检校太尉慕容延钊、刑部尚书慕容彦超。 慕容恪及其六世孙慕容绍宗自唐宋以降,配享武成王庙
四,分布,河南温县慕庄村及武陟南贾村共有一万余慕姓族人,家谱世系清晰,是元朝监察御史慕完之孙明初由卫郡(今河南省新乡)迁来的,两个村里保存有元朝大学士虞集及大学士许敬宗分别给慕完撰写的墓志铭,清楚表明这一支是隋初大将军慕容三藏之后,三藏乃慕容绍宗之子,前燕太原王慕容恪七世孙.
慕容氏本黄帝后裔,公元前206年秦汉之际因匈奴所逼而退居鲜卑山(大兴安岭山脉,今内蒙古境内), 公元220—226由先祖莫护跋率部入居辽西, 公元238年从魏司马懿伐公孙渊有功,拜率义王,建国于辽西棘城(今辽宁兴义县), 经慕容木延, 慕容涉归渐向辽东发展,至公元285年先祖慕容廆继位, 感慕容氏久处荒远之地,与中原隔绝,政治经济文化落后,遂发奋图强,顺应潮流, 锐意改革进取,重农桑、兴儒学,向中原学习先进政治文化,实行了政治、经济、社会组织、文化教育、生活习俗、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全方位改革,完成了由渔猎、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社会的转变, 奠立了慕容氏崛起的基础.慕容先祖的汉化改革早于北魏孝文帝一百七十年,建立了突出的历史功绩,为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此后慕容氏英杰辈出,逐鹿中原, 先后建立起前燕、后燕、西燕、南燕 . 慕容皝于337年在龙城(辽宁朝阳)称王,建立前燕,公元352年慕容俊于蓟城(北京西南)称帝,后迁都于邺城(河北临漳北),前燕因内部分裂导致国力削弱以至亡国, 其后公元386年廆侄孙慕容永于山西长子称帝建立西燕,384年皝之五子慕容垂复国建立后燕定都中山(今河北定县)称帝,尽复前燕疆土并灭西燕,后燕亡于鲜卑拓跋部的北魏, 公元400年皝之少子慕容德于滑台(今河南省滑县)建立南燕,后迁于山东广固(今山东青州益都西北),亡于东晋刘裕.
二、郡望堂号 【堂号】 "辽东堂":慕容廆占领燕北、辽东一带,自称鲜卑大单于,归属于晋朝,晋朝太兴初年封他为"辽东公",慕容氏因以"辽东"为堂号。 【郡望】 敦煌郡:汉代时从酒泉郡中分出一部分置郡。相当于现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以西一带地区。 雁门郡:战国时赵武灵王置郡。秦、汉沿之。相当于现在山西省代县一带地区。 三、历史名人 前燕有大司马慕容恪(慕容皝之子),后燕有冠军将军慕容垂,燕国有修文学士慕容善,隋朝有大将军慕容三藏,宋代有检校太尉慕容延钊、刑部尚书慕容彦超。 慕容恪及其六世孙慕容绍宗自唐宋以降,配享武成王庙
四,分布,河南温县慕庄村及武陟南贾村共有一万余慕姓族人,家谱世系清晰,是元朝监察御史慕完之孙明初由卫郡(今河南省新乡)迁来的,两个村里保存有元朝大学士虞集及大学士许敬宗分别给慕完撰写的墓志铭,清楚表明这一支是隋初大将军慕容三藏之后,三藏乃慕容绍宗之子,前燕太原王慕容恪七世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