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本:网同宗祠 编订于2016/7/15 11:33:00
共2488字 评价:0
共2488字 评价:0
一、寻根溯祖
闾丘(lǘ qiū)姓源出有:
渊源一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邾国闾丘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在史籍《尚友录》中记载:“邾国闾丘氏食邑于闾丘”,说明闾丘是“以邑为氏”的。实际上,春秋后期,在邾国(今山东济宁邹城)境内的闾丘邑,原为齐国之地,周简王姬夷十四年(晋悼公姬周元年,齐灵公姜环十年,公元前572年)爆发的晋攻齐之战中,其地为邾国乘乱所占。
周灵王十九年(鲁襄公姬午十九年,邾悼公曹华三年,公元前553年),邾国君主邾悼公居然出兵去偷袭强邻鲁国,但很快即被鲁国的报复还击打得惨败。后来居于闾丘邑的一位邾国大夫则叛逃到了鲁国,并将其所辖的邾国漆邑、闾丘邑奉献于鲁襄公,之后成为鲁国大夫。至于是哪一位邾国大夫,在史籍书《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51年)中有明确记载:“春闰正月,邾庶其以漆、闾丘来奔。”杜预注:“庶其,邾大夫,以邾邑漆、闾丘奔鲁,故言窃邑畔君以要利也。”从地理位置分析,近代学者杨伯骏在《春秋左传注》中指出,古漆邑在今山东省邹县的东北部,而闾丘邑又在漆邑东北十里,因此其大致在今东曹村至西朱村一带。在成为鲁国的漆城后,闾丘之地则被并入漆邑,在《左传》中后来仅记载“城漆,有闾丘亭”。
居住在闾丘之地的住民中,多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闾丘氏,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闾氏、丘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不过,闾丘住民中或为莒国人、或为邾国人、或为齐国人、或为鲁国人,姓源繁复,不可一论。
渊源二
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婴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春秋时期,齐国有个闾丘邑(今山东济宁邹城东曹村至西朱村一带),原为莒国西部边境之地,周定王姬瑜十一年(齐顷公姜无野三年,公元前596年),齐顷公发动了一系列针对莒国的战争,其地为齐国所夺。婴,公元前?~前542年待考,著名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据说他文武全才,食邑在闾丘,因此称闾丘婴。
周灵王二十四年(齐庄公姜购六年,公元前548年)农历5月,齐庄公被大夫崔杼所杀,5月19日,崔杼立齐庄公同父异母弟姜杵臼为君,是为齐景公。崔杼城为齐景公的辅相,执掌朝政,以大夫庆封为左相。当时齐国太史记载“崔杼弑其君”,崔杼大怒,杀太史。太史之弟接着这样写,也被杀。另一弟仍然这样写,又被杀。又有一弟继续这样写,崔杼没办法了,就只好由他去了。弑君事件发生之后,齐国大夫闾丘婴用车子的帷幕将妻子包捆起来,装上车,和另一名大夫申鲜虞乘车逃走。申鲜虞把闾丘婴之妻推下车,然后说:“国君昏昧不能纠正,危险不能救援,死了不能跟着死,只知道藏匿自己所爱的人,那还有谁会接纳我们?”他们走到弇中(今山东临淄)狭道,准备住下来。闾丘婴说:“崔氏、庆氏恐怕在追我们。”申鲜虞说:“狭路上一对一,谁能让我们害怕?”于是他们就住下来,头枕着马鞍睡觉。醒来后,先喂饱马然后吃饭,再套上马走路。走出弇中,申鲜虞对闾丘婴说:“现在要快赶马,崔氏、庆氏人多,难以抵挡。”二人遂逃奔到鲁国。当年夏季,晋平公姬彪召集鲁、宋、卫、郑、曹、莒、邾、滕、杞、邾等国诸侯在夷仪(今山东聊城)开会,然后一同率兵伐齐国,以作为对齐庄公曾经伐晋国的报复。齐国人无法抵抗这么多的诸侯联军,就用齐庄公被杀之事向晋国解释,并派大夫隰鉏请求媾和,左相庆封也来到诸侯军中。齐国奉送的奴隶都男男女女分开列、捆绑,并把齐国宗庙祭器和乐器送给晋平公,从晋国的六卿、五吏、三十个师的将领、各部门主管、属管和留守的人都赠送给大笔财礼,晋平公这才答应了齐国的请求,并派叔向通告诸侯。
周灵王二十七年(齐景公姜杵臼三年,公元前545年),左相庆封通知逃亡者返国,闾丘婴也回到了齐国,受到庆封的重用,后曾率齐军围攻据卢邑反叛的高竖。后来,公孙虿执掌齐国国政,他怀疑闾丘婴为原左相庆封一族之党,恐其于己不利,因此在周景王姬贵三年(齐景公六年,鲁襄公姬午三十一年,公元前542年)故意派闾丘婴领兵去伐鲁国。鲁襄公当然十分愤怒,派使臣到齐国责问其故,公孙虿就借机加罪于闾丘婴,然后将其杀掉。随后,其族人皆被迫出奔莒国,之后分散四方。
在闾丘婴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闾丘氏,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闾氏、丘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在战国时期,齐宣王田辟疆执政时期属下有著名的大夫闾丘卬、闾丘光,皆闾丘婴的后裔子孙。闾丘氏族人大多尊奉闾丘婴为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闾丘氏复姓是非常古老的汉族姓氏,但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三十八位门阀。
闾丘氏族人早期活动于山东地区,汉、唐之际在今河南省北部形成望族,以顿丘郡为郡望。唐、宋时期,陕西、河南均有闾丘氏族人的活动踪迹。如今北京、上海、日本等地有少量闾丘氏族人分布。
邾国的地理位置在现今的山东省邹城市、滕州市等鲁南一带,以邹城市为主。首都“邾”位于现今的山东省曲阜东南方的南陬村。按史书记载,曹安(颛顼的后代)为陆终第五子。周武王时,封其后裔曹挟于邾,且为附庸,建立邾国。所以,邾国为曹姓国,其爵位为子爵。西周时期,因为邾国长期受到鲁国压迫,后来一度投靠晋国以求庇护。至鲁穆公在位时,邾国改称邹国,降为附庸。春秋时期,春秋时期,邾国逐渐强大,称“邾娄”。后来,邾国为楚宣王所灭。最后邾国约在战国中期灭亡。(按《世本》的说法邾国为齐所灭,但按地理位置而言邾国较有可能亡于楚。但及至目前为止还没有可靠史料显示邾国亡于何国、何时。而最后关于邾国的记载见于《孟子·滕文公》。)
三、郡望堂号
郡望
顿丘郡:汉朝初期置顿丘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清丰西南一带地区。顿丘郡始建于西晋泰始二年(丙戌,公元266年),治所在顿丘(今河南清丰),下领四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清丰、濮阳、内黄、南乐、范县等地。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曾废黜。唐朝至五代十国时期,曾以顿丘为澶州治所。
邾国:一称邹国、邾国郡,商、周时期古国名,其时领地在今山东邹县一带。春秋时期楚国灭邾国,迁其国君至今湖北黄冈一带,遂称其地为邾邑。秦朝时期在该地设邾县,东晋朝末期被废黜不再。
堂号
邾郡堂:以国立堂。
顿丘堂:以望立堂。
闾丘(lǘ qiū)姓源出有:
渊源一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邾国闾丘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在史籍《尚友录》中记载:“邾国闾丘氏食邑于闾丘”,说明闾丘是“以邑为氏”的。实际上,春秋后期,在邾国(今山东济宁邹城)境内的闾丘邑,原为齐国之地,周简王姬夷十四年(晋悼公姬周元年,齐灵公姜环十年,公元前572年)爆发的晋攻齐之战中,其地为邾国乘乱所占。
周灵王十九年(鲁襄公姬午十九年,邾悼公曹华三年,公元前553年),邾国君主邾悼公居然出兵去偷袭强邻鲁国,但很快即被鲁国的报复还击打得惨败。后来居于闾丘邑的一位邾国大夫则叛逃到了鲁国,并将其所辖的邾国漆邑、闾丘邑奉献于鲁襄公,之后成为鲁国大夫。至于是哪一位邾国大夫,在史籍书《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51年)中有明确记载:“春闰正月,邾庶其以漆、闾丘来奔。”杜预注:“庶其,邾大夫,以邾邑漆、闾丘奔鲁,故言窃邑畔君以要利也。”从地理位置分析,近代学者杨伯骏在《春秋左传注》中指出,古漆邑在今山东省邹县的东北部,而闾丘邑又在漆邑东北十里,因此其大致在今东曹村至西朱村一带。在成为鲁国的漆城后,闾丘之地则被并入漆邑,在《左传》中后来仅记载“城漆,有闾丘亭”。
居住在闾丘之地的住民中,多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闾丘氏,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闾氏、丘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不过,闾丘住民中或为莒国人、或为邾国人、或为齐国人、或为鲁国人,姓源繁复,不可一论。
渊源二
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婴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春秋时期,齐国有个闾丘邑(今山东济宁邹城东曹村至西朱村一带),原为莒国西部边境之地,周定王姬瑜十一年(齐顷公姜无野三年,公元前596年),齐顷公发动了一系列针对莒国的战争,其地为齐国所夺。婴,公元前?~前542年待考,著名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据说他文武全才,食邑在闾丘,因此称闾丘婴。
周灵王二十四年(齐庄公姜购六年,公元前548年)农历5月,齐庄公被大夫崔杼所杀,5月19日,崔杼立齐庄公同父异母弟姜杵臼为君,是为齐景公。崔杼城为齐景公的辅相,执掌朝政,以大夫庆封为左相。当时齐国太史记载“崔杼弑其君”,崔杼大怒,杀太史。太史之弟接着这样写,也被杀。另一弟仍然这样写,又被杀。又有一弟继续这样写,崔杼没办法了,就只好由他去了。弑君事件发生之后,齐国大夫闾丘婴用车子的帷幕将妻子包捆起来,装上车,和另一名大夫申鲜虞乘车逃走。申鲜虞把闾丘婴之妻推下车,然后说:“国君昏昧不能纠正,危险不能救援,死了不能跟着死,只知道藏匿自己所爱的人,那还有谁会接纳我们?”他们走到弇中(今山东临淄)狭道,准备住下来。闾丘婴说:“崔氏、庆氏恐怕在追我们。”申鲜虞说:“狭路上一对一,谁能让我们害怕?”于是他们就住下来,头枕着马鞍睡觉。醒来后,先喂饱马然后吃饭,再套上马走路。走出弇中,申鲜虞对闾丘婴说:“现在要快赶马,崔氏、庆氏人多,难以抵挡。”二人遂逃奔到鲁国。当年夏季,晋平公姬彪召集鲁、宋、卫、郑、曹、莒、邾、滕、杞、邾等国诸侯在夷仪(今山东聊城)开会,然后一同率兵伐齐国,以作为对齐庄公曾经伐晋国的报复。齐国人无法抵抗这么多的诸侯联军,就用齐庄公被杀之事向晋国解释,并派大夫隰鉏请求媾和,左相庆封也来到诸侯军中。齐国奉送的奴隶都男男女女分开列、捆绑,并把齐国宗庙祭器和乐器送给晋平公,从晋国的六卿、五吏、三十个师的将领、各部门主管、属管和留守的人都赠送给大笔财礼,晋平公这才答应了齐国的请求,并派叔向通告诸侯。
周灵王二十七年(齐景公姜杵臼三年,公元前545年),左相庆封通知逃亡者返国,闾丘婴也回到了齐国,受到庆封的重用,后曾率齐军围攻据卢邑反叛的高竖。后来,公孙虿执掌齐国国政,他怀疑闾丘婴为原左相庆封一族之党,恐其于己不利,因此在周景王姬贵三年(齐景公六年,鲁襄公姬午三十一年,公元前542年)故意派闾丘婴领兵去伐鲁国。鲁襄公当然十分愤怒,派使臣到齐国责问其故,公孙虿就借机加罪于闾丘婴,然后将其杀掉。随后,其族人皆被迫出奔莒国,之后分散四方。
在闾丘婴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闾丘氏,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闾氏、丘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在战国时期,齐宣王田辟疆执政时期属下有著名的大夫闾丘卬、闾丘光,皆闾丘婴的后裔子孙。闾丘氏族人大多尊奉闾丘婴为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闾丘氏复姓是非常古老的汉族姓氏,但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三十八位门阀。
闾丘氏族人早期活动于山东地区,汉、唐之际在今河南省北部形成望族,以顿丘郡为郡望。唐、宋时期,陕西、河南均有闾丘氏族人的活动踪迹。如今北京、上海、日本等地有少量闾丘氏族人分布。
邾国的地理位置在现今的山东省邹城市、滕州市等鲁南一带,以邹城市为主。首都“邾”位于现今的山东省曲阜东南方的南陬村。按史书记载,曹安(颛顼的后代)为陆终第五子。周武王时,封其后裔曹挟于邾,且为附庸,建立邾国。所以,邾国为曹姓国,其爵位为子爵。西周时期,因为邾国长期受到鲁国压迫,后来一度投靠晋国以求庇护。至鲁穆公在位时,邾国改称邹国,降为附庸。春秋时期,春秋时期,邾国逐渐强大,称“邾娄”。后来,邾国为楚宣王所灭。最后邾国约在战国中期灭亡。(按《世本》的说法邾国为齐所灭,但按地理位置而言邾国较有可能亡于楚。但及至目前为止还没有可靠史料显示邾国亡于何国、何时。而最后关于邾国的记载见于《孟子·滕文公》。)
三、郡望堂号
郡望
顿丘郡:汉朝初期置顿丘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清丰西南一带地区。顿丘郡始建于西晋泰始二年(丙戌,公元266年),治所在顿丘(今河南清丰),下领四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清丰、濮阳、内黄、南乐、范县等地。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曾废黜。唐朝至五代十国时期,曾以顿丘为澶州治所。
邾国:一称邹国、邾国郡,商、周时期古国名,其时领地在今山东邹县一带。春秋时期楚国灭邾国,迁其国君至今湖北黄冈一带,遂称其地为邾邑。秦朝时期在该地设邾县,东晋朝末期被废黜不再。
堂号
邾郡堂:以国立堂。
顿丘堂:以望立堂。
- 2012年April月1011:44:14
- 姓氏评论杨晓铁
- 闾丘姓留言
- [现0条]
诚邀罕见姓氏的朋友和名片收藏爱好者加入百家姓QQ群108850603,有空浏览网页www.yangxiaotie.com敬请支持和关注为盼!联系电话:13807139832武汉杨晓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