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本:访客 编订于2004/8/12 12:39:00
共0字 评价:0
共0字 评价:0
一、姓氏来源:关于欧阳这一姓氏的来源,欧阳修认为:欧阳复姓出自姒姓。欧阳姓为禹王的后代。禹之子启建立了夏朝,传至少康封支庶子于会稽,建立越国,战国时期越王无疆亡国于楚。无疆之子蹄受封于乌程的欧余山之阳,为侯亭,故称欧阳侯亭,其后代子孙遂为欧阳氏。
二、迁徙分布:主要分布在江西吉安、永丰、万载、湖北枝江、荆州、潜江、广东广州、河源、河南新郑、四川绵阳、安徽阜阳、滁州、湖南长沙、浏阳、隆回、贵州、广西滕县等地。湖北枝江欧阳氏族为欧阳修长子欧阳发后裔:修(江西永丰人,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宋史》有传)——发(《宋史》有传)——宪——兴世——庆——凤——文明——崇德——椿寿——礼——思之——士章——建翁——天池——思尹——敏——亢——瑛(于河南新郑守修公墓)——和——应春(明夷陵知州)——普诚(枝江始祖)——性恭——仁达——宽——国珍——科——宗元——柏——启龙——昆(吏部观政)——永泽——福——希义——元极——文深——治忠——开直——景财——运森——正传——家瀚——
三、郡望堂号:
【郡望】
渤海郡:据《郡望百家姓》记载,欧阳氏望出渤海郡。西汉时置郡,地点在今天的河北省沧县。
【堂号】
1、画荻堂:宋朝的欧阳修,三岁就死了父亲,家里很穷,上不起学堂,但是母亲非常希望他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于是决定自己教他,买不起纸张,母亲就以沙地作纸,以荻当笔,教他识字。经过刻苦的学习,欧阳修终于成为了著名的文学家和对朝廷有用的人。
2、六一堂:欧阳修号六一居士,即“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其后裔将家族的堂名称为“六一堂”。
3、渤海堂:欧阳氏望出渤海郡,故有此堂名。
四、家乘谱牒:宋欧阳修撰《欧阳氏族谱》;明欧阳春编《吉州欧阳氏通谱》;民国湖北枝江姚星吾编《欧阳宗谱》;湖北枝江欧阳运森(欧阳修38代孙)编《欧阳氏族谱》、广东欧阳可明编《欧阳氏族谱》等。这里列出越王勾践后裔欧阳氏的直系图谱,是湖北枝江欧阳运森(欧阳修38代孙)编的《欧阳氏族谱》,是三峡地区若干支系中的一支:1、勾践——2、鼠与——3、不寿——4、翁——5、翳——6、之侯——7、无疆——8、蹄(欧阳亭侯,受氏始祖)——9、恒——10朝——11完——12、东——13、谟——14、摇(《史记》称越东海王)——15、朱棣,即涿郡太守(夫人乃楚春申君之女)——16、鄅——17、行密——18、冯——19、惠瑕——20、茱颜——21、仲思——22、士达——23、蕖——24、翘——25、纲(与复同辈)——26、举——27、迹——28、纯——29、建(哲学家,《晋书》有传)——30、崇文——31、成——32、晋——33、启明(太子洗马)——34、乾(东官校书)——35、焕——36、景达(欧阳修沙溪谱列为长沙始祖)——37、僧宝(荔浦县令)——38、頠(《陈书》有传)——39、纥(《陈书》有传)——40、询(书法家,《唐书》有传)——41、通(武则天之宰相,《唐书》有传)——42、幼明——43、昶(苏州长史)——44、琮(唐吉州刺史,庐陵大族始祖)——45、晤(尚书秘阁修撰)——46、彻——47、弦——48、邈——49、规——50、绪(御史大夫)——51、万(唐安福令)——52、诚——53、雅——54、效(韶阳主簿)——55、托——56、郴(御史大夫)——57、偃(南京街判官)——58、观(崇国公)——59、修(江西永丰人,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宋史》有传)——60、发(《宋史》有传)——61、宪——62、兴世——63、庆——64、凤——65、文明——66、崇德——67、椿寿——68、礼——69、思之——70、士章——71、建翁——72、天池——73、思尹——74、敏——75、亢——76、瑛(于河南新郑守修公墓)——77、和——78、应春(明夷陵知州)——79、普诚(枝江始祖)——80、性恭——81、仁达——82、宽——83、国珍——84、科——85、宗元——86、柏——87、启龙——88、昆(吏部观政)——89、永泽——90、福——91、希义——92、元极——93、文深——94、治忠——95、开直——96、景财——97、运森——98、正传——99、家瀚——
五、历史名人:
1、欧阳生:名容,字和伯。西汉千乘人,曾从伏生学今文《尚书》,为博士,授倪宽。他的后代也多出学者,其曾孙曰高、高孙地余,地余孙曰歙,连续八代均为博士,世代以研究《尚书》为特长,因此《尚书》世有欧阳氏学。
2、欧阳歙(公元?——39年)字正思,乐安千乘(今山东高青东北)人。东汉光武帝宰相。为人廉恭礼让,以祖传“伏生尚书”任博士。王莽时任长社宰,后投更始刘玄任原武令。东汉建立后任河南尹,封波阳侯,后又迁升汝南太守。在汝南任官九年,教书育人,任用贤才,颇有政绩。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拜相,任大司徒。(摘自《中国历代宰相志》第35页)。
3、欧阳建(公元?——300年),西晋哲学家。字坚石,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曾任山阳令、尚书郎、冯翊太守等职。出身豪族,有才华,时人称“渤海赫赫,欧阳坚石”。主张名称可以区分事物,言辞可以表达思想。《言尽意论》收入唐代询翁所编《艺文类聚》卷十九。《晋书》有传。
4、欧阳询(公元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书法家。少孤,江总以故人子私养之。自少敏悟绝人,总数以书记。每读辄,目尽数行,遂博通经史。陈辟为东阁祭酒、五礼学士。陈亡入隋为太常博士。唐高祖征时,数以游。既即位,擢累给事中。素工书翰,飞白尤妙。初效羲之书,后险劲过之。因自名其体,尺牍所传,人以为宝。高丽常遣使求之。帝叹曰:“询之名遂满夷狄耶!”常见索靖所书碑,观之去数步复返。及疲遂布坐其下,三日乃得去。贞观初,历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大学士、银青光禄大夫,时太宗置弘文馆,精选文学士。询同虞世南、姚思廉、蔡允、萧德言等入直商榷政事,夜分乃罢,宠遇至渥,乃令。中书韩约、尚书高世廉等。访遍袁、吉、衡三州欧阳氏宗派,自晋渡江,同是一宗,撰成谱表,贞观三年敕付之。又奉诏书九成宫醴泉铭,字体清劲,至今为宝于世。并撰有《文艺类聚》百余卷及诸碑竭甚富。封渤海郡男,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赠越州都督。卒年八十五,敕葬长沙乡书堂山。夫人徐氏,生四子:长卿、肃、伦、通。《唐书》有传。
5、欧阳通(公元?——691年):字通师,一字通之。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询之子。唐武则天宰相。曾任中书舍人、殿中监、夏官尚书等职,封渤海子。武则天天寿二年(691年)拜相,任司礼卿兼判纳言事。初拜兰台郎,迁驾部郎中。仪凤中,迁中书舍人,怀州刺史,卫尉卿。居母丧,诏夺哀,每入朝徙跣及门,夜值籍蒿以寝,非公事不语,还家辄号恸,年饥未克,葬。居庐四年,不释服。冬月,家人以毡絮潜置席下,通觉,即撤去。累迁殿中监、兵部尚书、太常卿、刑部侍郎、金紫光禄大夫,封渤海子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武则天天寿二年(691年)拜相,任司礼卿兼判纳言事。辅政月余,会则天武后,欲废中宗立武承嗣,独立不语,洒泪进谏。忤旨被害。神龙初,奉敕清雪。复官爵,还家产,特立庙祀荫。一子官爵继嗣。通早孤,母徐教以书父书。惧其堕业,尝余钱使市父遗迹。通乃刻意临摹数年,书亚于询。父子齐名,号大小欧阳体。晚自矜重,以狸毫为笔,伏以兔毫,管皆犀象,非是未尝书。夫人胡氏,生二子:幼明、幼让。《唐书》有传。(摘自《中国历代宰相志》第199页)
6、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更号六一居士。江西永丰县沙溪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金石学家、目录学家、经学家,尤以文学成就最高,是继承唐代古文运动而有所创新的北宋文坛盟主。欧阳修四岁丧父,家境清贫,母以“荻画地教子”。29岁因论救范仲淹,贻书谴责司谏高若讷,景佑三年(1036)十月被贬为夷陵县令。他仕途40余年,历任知县、知州、馆阁校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等职。欧阳修是历史定格的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光禄大夫及最尊勋官上柱国。生前被皇上封为“开国公”,66岁去世后被皇太子师谥“文忠”。他政绩显赫,弟子风流,著述亦极丰。先后著书153卷,其中诗赋24卷,还有《新唐书》、《新五代史》和《六一诗话》等专著传世。《六一诗话》开历代“诗话”之先河。夫人薛氏,生四子:发、斐、辩、奕。《宋史》有传。
7、欧阳玄(公元1283——1357年)字原功,别号圭斋,元浏阳人,欧阳万公后裔。官翰林学士,国子祭酒(主管教育的长官),以文章著名。修《宋史》、《辽史》、《金史》,有《圭斋文集》十六卷。《元史》有传。
8、欧阳子倩:名立袁。湖南浏阳人,演员、戏剧家。清朝光绪三十三年入日本明治大学商科学习,光绪三十四年改入早稻田大学文科学习。辛亥革命后回国参加新剧同志会、春柳剧社,倡导新剧运动。解放后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研究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及中国舞蹈工作者协会主席。是中国戏剧运动倡导者和话剧的开拓者之一。1962年逝世。著有回忆录《自我演剧以来》、论文集《一得余抄》以及多个剧本。
9、欧阳锋:西域白驼山人氏,著名武学大师,在现代社会青年群体的知名度远远高于古今任何同姓人(运森注:欧阳询乃唐代书法泰斗,欧子帖今天仍然为学生常用字帖;欧阳修乃北宋文学泰斗,苏东坡自称是欧阳修的弟子,苏洵、苏辙也是欧阳修举荐,曾巩也是欧阳修直接教出来的学生。而欧阳锋系当代文学作品《射雕英雄传》中塑造的武功高手,无据可查。因考虑年轻人的兴趣爱好,故暂且存阅)。
修订者:欧阳运森
二、迁徙分布:主要分布在江西吉安、永丰、万载、湖北枝江、荆州、潜江、广东广州、河源、河南新郑、四川绵阳、安徽阜阳、滁州、湖南长沙、浏阳、隆回、贵州、广西滕县等地。湖北枝江欧阳氏族为欧阳修长子欧阳发后裔:修(江西永丰人,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宋史》有传)——发(《宋史》有传)——宪——兴世——庆——凤——文明——崇德——椿寿——礼——思之——士章——建翁——天池——思尹——敏——亢——瑛(于河南新郑守修公墓)——和——应春(明夷陵知州)——普诚(枝江始祖)——性恭——仁达——宽——国珍——科——宗元——柏——启龙——昆(吏部观政)——永泽——福——希义——元极——文深——治忠——开直——景财——运森——正传——家瀚——
三、郡望堂号:
【郡望】
渤海郡:据《郡望百家姓》记载,欧阳氏望出渤海郡。西汉时置郡,地点在今天的河北省沧县。
【堂号】
1、画荻堂:宋朝的欧阳修,三岁就死了父亲,家里很穷,上不起学堂,但是母亲非常希望他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于是决定自己教他,买不起纸张,母亲就以沙地作纸,以荻当笔,教他识字。经过刻苦的学习,欧阳修终于成为了著名的文学家和对朝廷有用的人。
2、六一堂:欧阳修号六一居士,即“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其后裔将家族的堂名称为“六一堂”。
3、渤海堂:欧阳氏望出渤海郡,故有此堂名。
四、家乘谱牒:宋欧阳修撰《欧阳氏族谱》;明欧阳春编《吉州欧阳氏通谱》;民国湖北枝江姚星吾编《欧阳宗谱》;湖北枝江欧阳运森(欧阳修38代孙)编《欧阳氏族谱》、广东欧阳可明编《欧阳氏族谱》等。这里列出越王勾践后裔欧阳氏的直系图谱,是湖北枝江欧阳运森(欧阳修38代孙)编的《欧阳氏族谱》,是三峡地区若干支系中的一支:1、勾践——2、鼠与——3、不寿——4、翁——5、翳——6、之侯——7、无疆——8、蹄(欧阳亭侯,受氏始祖)——9、恒——10朝——11完——12、东——13、谟——14、摇(《史记》称越东海王)——15、朱棣,即涿郡太守(夫人乃楚春申君之女)——16、鄅——17、行密——18、冯——19、惠瑕——20、茱颜——21、仲思——22、士达——23、蕖——24、翘——25、纲(与复同辈)——26、举——27、迹——28、纯——29、建(哲学家,《晋书》有传)——30、崇文——31、成——32、晋——33、启明(太子洗马)——34、乾(东官校书)——35、焕——36、景达(欧阳修沙溪谱列为长沙始祖)——37、僧宝(荔浦县令)——38、頠(《陈书》有传)——39、纥(《陈书》有传)——40、询(书法家,《唐书》有传)——41、通(武则天之宰相,《唐书》有传)——42、幼明——43、昶(苏州长史)——44、琮(唐吉州刺史,庐陵大族始祖)——45、晤(尚书秘阁修撰)——46、彻——47、弦——48、邈——49、规——50、绪(御史大夫)——51、万(唐安福令)——52、诚——53、雅——54、效(韶阳主簿)——55、托——56、郴(御史大夫)——57、偃(南京街判官)——58、观(崇国公)——59、修(江西永丰人,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宋史》有传)——60、发(《宋史》有传)——61、宪——62、兴世——63、庆——64、凤——65、文明——66、崇德——67、椿寿——68、礼——69、思之——70、士章——71、建翁——72、天池——73、思尹——74、敏——75、亢——76、瑛(于河南新郑守修公墓)——77、和——78、应春(明夷陵知州)——79、普诚(枝江始祖)——80、性恭——81、仁达——82、宽——83、国珍——84、科——85、宗元——86、柏——87、启龙——88、昆(吏部观政)——89、永泽——90、福——91、希义——92、元极——93、文深——94、治忠——95、开直——96、景财——97、运森——98、正传——99、家瀚——
五、历史名人:
1、欧阳生:名容,字和伯。西汉千乘人,曾从伏生学今文《尚书》,为博士,授倪宽。他的后代也多出学者,其曾孙曰高、高孙地余,地余孙曰歙,连续八代均为博士,世代以研究《尚书》为特长,因此《尚书》世有欧阳氏学。
2、欧阳歙(公元?——39年)字正思,乐安千乘(今山东高青东北)人。东汉光武帝宰相。为人廉恭礼让,以祖传“伏生尚书”任博士。王莽时任长社宰,后投更始刘玄任原武令。东汉建立后任河南尹,封波阳侯,后又迁升汝南太守。在汝南任官九年,教书育人,任用贤才,颇有政绩。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拜相,任大司徒。(摘自《中国历代宰相志》第35页)。
3、欧阳建(公元?——300年),西晋哲学家。字坚石,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曾任山阳令、尚书郎、冯翊太守等职。出身豪族,有才华,时人称“渤海赫赫,欧阳坚石”。主张名称可以区分事物,言辞可以表达思想。《言尽意论》收入唐代询翁所编《艺文类聚》卷十九。《晋书》有传。
4、欧阳询(公元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书法家。少孤,江总以故人子私养之。自少敏悟绝人,总数以书记。每读辄,目尽数行,遂博通经史。陈辟为东阁祭酒、五礼学士。陈亡入隋为太常博士。唐高祖征时,数以游。既即位,擢累给事中。素工书翰,飞白尤妙。初效羲之书,后险劲过之。因自名其体,尺牍所传,人以为宝。高丽常遣使求之。帝叹曰:“询之名遂满夷狄耶!”常见索靖所书碑,观之去数步复返。及疲遂布坐其下,三日乃得去。贞观初,历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大学士、银青光禄大夫,时太宗置弘文馆,精选文学士。询同虞世南、姚思廉、蔡允、萧德言等入直商榷政事,夜分乃罢,宠遇至渥,乃令。中书韩约、尚书高世廉等。访遍袁、吉、衡三州欧阳氏宗派,自晋渡江,同是一宗,撰成谱表,贞观三年敕付之。又奉诏书九成宫醴泉铭,字体清劲,至今为宝于世。并撰有《文艺类聚》百余卷及诸碑竭甚富。封渤海郡男,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赠越州都督。卒年八十五,敕葬长沙乡书堂山。夫人徐氏,生四子:长卿、肃、伦、通。《唐书》有传。
5、欧阳通(公元?——691年):字通师,一字通之。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询之子。唐武则天宰相。曾任中书舍人、殿中监、夏官尚书等职,封渤海子。武则天天寿二年(691年)拜相,任司礼卿兼判纳言事。初拜兰台郎,迁驾部郎中。仪凤中,迁中书舍人,怀州刺史,卫尉卿。居母丧,诏夺哀,每入朝徙跣及门,夜值籍蒿以寝,非公事不语,还家辄号恸,年饥未克,葬。居庐四年,不释服。冬月,家人以毡絮潜置席下,通觉,即撤去。累迁殿中监、兵部尚书、太常卿、刑部侍郎、金紫光禄大夫,封渤海子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武则天天寿二年(691年)拜相,任司礼卿兼判纳言事。辅政月余,会则天武后,欲废中宗立武承嗣,独立不语,洒泪进谏。忤旨被害。神龙初,奉敕清雪。复官爵,还家产,特立庙祀荫。一子官爵继嗣。通早孤,母徐教以书父书。惧其堕业,尝余钱使市父遗迹。通乃刻意临摹数年,书亚于询。父子齐名,号大小欧阳体。晚自矜重,以狸毫为笔,伏以兔毫,管皆犀象,非是未尝书。夫人胡氏,生二子:幼明、幼让。《唐书》有传。(摘自《中国历代宰相志》第199页)
6、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更号六一居士。江西永丰县沙溪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金石学家、目录学家、经学家,尤以文学成就最高,是继承唐代古文运动而有所创新的北宋文坛盟主。欧阳修四岁丧父,家境清贫,母以“荻画地教子”。29岁因论救范仲淹,贻书谴责司谏高若讷,景佑三年(1036)十月被贬为夷陵县令。他仕途40余年,历任知县、知州、馆阁校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等职。欧阳修是历史定格的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光禄大夫及最尊勋官上柱国。生前被皇上封为“开国公”,66岁去世后被皇太子师谥“文忠”。他政绩显赫,弟子风流,著述亦极丰。先后著书153卷,其中诗赋24卷,还有《新唐书》、《新五代史》和《六一诗话》等专著传世。《六一诗话》开历代“诗话”之先河。夫人薛氏,生四子:发、斐、辩、奕。《宋史》有传。
7、欧阳玄(公元1283——1357年)字原功,别号圭斋,元浏阳人,欧阳万公后裔。官翰林学士,国子祭酒(主管教育的长官),以文章著名。修《宋史》、《辽史》、《金史》,有《圭斋文集》十六卷。《元史》有传。
8、欧阳子倩:名立袁。湖南浏阳人,演员、戏剧家。清朝光绪三十三年入日本明治大学商科学习,光绪三十四年改入早稻田大学文科学习。辛亥革命后回国参加新剧同志会、春柳剧社,倡导新剧运动。解放后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研究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及中国舞蹈工作者协会主席。是中国戏剧运动倡导者和话剧的开拓者之一。1962年逝世。著有回忆录《自我演剧以来》、论文集《一得余抄》以及多个剧本。
9、欧阳锋:西域白驼山人氏,著名武学大师,在现代社会青年群体的知名度远远高于古今任何同姓人(运森注:欧阳询乃唐代书法泰斗,欧子帖今天仍然为学生常用字帖;欧阳修乃北宋文学泰斗,苏东坡自称是欧阳修的弟子,苏洵、苏辙也是欧阳修举荐,曾巩也是欧阳修直接教出来的学生。而欧阳锋系当代文学作品《射雕英雄传》中塑造的武功高手,无据可查。因考虑年轻人的兴趣爱好,故暂且存阅)。
修订者:欧阳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