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
一为原章姓,汉族,后由于立功赐三撇,为彰姓;
二为满族八旗的姓氏之一,祖籍长白山二道沟。属佛满洲正白旗。彰武泰 的父亲 ‘布尔哈’在乾隆初年随御前侍卫,正三品骁骑校,后来彰武泰继任。
乾隆33年彰武泰升任岫岩守尉。后来又升任锦州右卫副都统,正二品。彰武泰的两个儿子“福兴阿”“福伦阿”及其家眷一直住在岫岩。后来在道光年间,福伦阿的第5个孙子“善宝”奉命从岫岩调到北京密云驻守,到了清末因战乱,善宝的后代又从河北迁回东北,落户在吉林宽城子、卡伦、后湾一带。如今,辽宁岫岩县的满族彰氏家族子孙已传到第19代,主要居住在 苏子沟镇、兴隆镇等地,主支家谱排字:武福宗继鸿,魁景云乐天。吉林长春市附近也有该家族子孙,重要居住在卡伦镇、永吉县、九台县等地。1966年以后,有的彰氏子孙把‘彰’字改成‘张’。所以今天彰武泰的后人有 彰、张 两个汉字姓。
满族:正白旗,彰武泰。彰武泰在乾隆初年随其父布尔哈任乾隆皇帝御前侍卫,正三品骁骑校。后被派遣到岫岩任城守尉。因护驾有功,受到乾隆 皇帝嘉奖,提拔为锦州右卫副都统,正二品。
分布
一、河北省香河县后家湾村(原吉林省四平,因打仗回到河北),汉族,目前应有400人左右。廊坊市彰姓人大多同此源。
二、长春一带彰姓其中有一部份是当年闯关东过去的。
三、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彰化村(或叫曙光村)。
四、广东省汾水,在揭阳县城北24公里,揭阳、丰顺两县交界处。属玉湖镇。
五、辽宁岫岩苏子沟镇、兴隆镇。
一为原章姓,汉族,后由于立功赐三撇,为彰姓;
二为满族八旗的姓氏之一,祖籍长白山二道沟。属佛满洲正白旗。彰武泰 的父亲 ‘布尔哈’在乾隆初年随御前侍卫,正三品骁骑校,后来彰武泰继任。
乾隆33年彰武泰升任岫岩守尉。后来又升任锦州右卫副都统,正二品。彰武泰的两个儿子“福兴阿”“福伦阿”及其家眷一直住在岫岩。后来在道光年间,福伦阿的第5个孙子“善宝”奉命从岫岩调到北京密云驻守,到了清末因战乱,善宝的后代又从河北迁回东北,落户在吉林宽城子、卡伦、后湾一带。如今,辽宁岫岩县的满族彰氏家族子孙已传到第19代,主要居住在 苏子沟镇、兴隆镇等地,主支家谱排字:武福宗继鸿,魁景云乐天。吉林长春市附近也有该家族子孙,重要居住在卡伦镇、永吉县、九台县等地。1966年以后,有的彰氏子孙把‘彰’字改成‘张’。所以今天彰武泰的后人有 彰、张 两个汉字姓。
满族:正白旗,彰武泰。彰武泰在乾隆初年随其父布尔哈任乾隆皇帝御前侍卫,正三品骁骑校。后被派遣到岫岩任城守尉。因护驾有功,受到乾隆 皇帝嘉奖,提拔为锦州右卫副都统,正二品。
分布
一、河北省香河县后家湾村(原吉林省四平,因打仗回到河北),汉族,目前应有400人左右。廊坊市彰姓人大多同此源。
二、长春一带彰姓其中有一部份是当年闯关东过去的。
三、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彰化村(或叫曙光村)。
四、广东省汾水,在揭阳县城北24公里,揭阳、丰顺两县交界处。属玉湖镇。
五、辽宁岫岩苏子沟镇、兴隆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