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本:网同宗祠 编订于2016/7/15 14:19:00
共546字 评价:0
共546字 评价:0
枚(Méi)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周代有衔枚氏官职,其后以官名为氏。周代时,设有掌管各种禁令的官:有雍氏(掌沟渎之禁)、萍氏(掌水禁)、司寤氏(掌宵禁)、司烜氏(掌火禁)、野庐氏(掌路禁)、脩闾氏(掌国中路禁)、衔枚氏(禁喧哗)等共七职。由于禁令近于刑法,故属之司寇。据《周礼·秋官·衔枚氏》载“谓衔枚氏掌司嚣,释曰:以衔枚不得语,是止嚣之官。”衔枚氏之后,以祖上官名为荣,遂以官名中的枚字为姓,称为枚氏。
枚姓望居淮南郡(汉曾置淮南国,治六安,今安徽省六安北,后迁寿春,今寿县。魏亦曾置淮南国,后为淮南郡,辖境均在今安徽淮河以南地区。隋亦以寿州为淮南郡,唐为寿州寿春郡。唐有淮南道,治扬州,自今湖北应山、安陆、应城以东,淮以南、江以北,均在境内。中叶以后,置淮南节度使,亦治扬州。宋有淮南路,治扬州。后分为东西二路。西界在今湖北黄陂、河南光山一带。东西二路分界约在今安徽省凤阳、和县一带)。
郡望:淮南郡
①汉曾置淮南国,治六安(今安徽省六安北),后迁寿春(今寿县)。魏亦曾置淮南国,后为淮南郡,辖境均在今安徽省淮河以南地区。隋亦以寿州为淮南郡(唐为寿州寿春郡)。
②唐有淮南道,治扬州,自今湖北省应山、安陆、应城以东,淮以南、江以北,均在境内。中叶以后,置淮南节度使,亦治扬州。
枚姓望居淮南郡(汉曾置淮南国,治六安,今安徽省六安北,后迁寿春,今寿县。魏亦曾置淮南国,后为淮南郡,辖境均在今安徽淮河以南地区。隋亦以寿州为淮南郡,唐为寿州寿春郡。唐有淮南道,治扬州,自今湖北应山、安陆、应城以东,淮以南、江以北,均在境内。中叶以后,置淮南节度使,亦治扬州。宋有淮南路,治扬州。后分为东西二路。西界在今湖北黄陂、河南光山一带。东西二路分界约在今安徽省凤阳、和县一带)。
郡望:淮南郡
①汉曾置淮南国,治六安(今安徽省六安北),后迁寿春(今寿县)。魏亦曾置淮南国,后为淮南郡,辖境均在今安徽省淮河以南地区。隋亦以寿州为淮南郡(唐为寿州寿春郡)。
②唐有淮南道,治扬州,自今湖北省应山、安陆、应城以东,淮以南、江以北,均在境内。中叶以后,置淮南节度使,亦治扬州。
- 2012年January月1021:10:4
- 姓氏评论枚姓后人
- 枚姓留言
- [现0条]
《梅氏宗谱 源流世系图卷 之二》
得姓始祖 泰公
梅泰,本枚泰,乃汉枚乘之后。世为杭州之望族。地名铁板桥。唐太和七年登进士第。官至广东按察使。德被群黎,功满朝野。至大中元年丁卯春,适公治之后,有梅三株,结实大如鸡子。公以为奇事,献之于朝。时遇宣宗寿诞,见之大悦,以为公政治所兆,乃手诏褒美,易枚为梅。赐名光熙,兼都督使。子孙遂以梅为姓焉。公后终于官。归葬杭州之盘龙峰。
得姓始祖 泰公
梅泰,本枚泰,乃汉枚乘之后。世为杭州之望族。地名铁板桥。唐太和七年登进士第。官至广东按察使。德被群黎,功满朝野。至大中元年丁卯春,适公治之后,有梅三株,结实大如鸡子。公以为奇事,献之于朝。时遇宣宗寿诞,见之大悦,以为公政治所兆,乃手诏褒美,易枚为梅。赐名光熙,兼都督使。子孙遂以梅为姓焉。公后终于官。归葬杭州之盘龙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