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本:网同宗祠 编订于2016/5/24 11:52:00
共981字 评价:1
共981字 评价:1
一、寻根溯祖
得姓始祖:阚止。根据《尚友录》的记载,阚姓为春秋时期齐国卿士阚止的后代,望族出于会稽。《姓氏考略》记载,阚是春秋时代鲁国的一个地名,故地就在今天山东省汶上县西南的南旺湖附近。这个地方,正是我阚氏家族的发源地,祖先“以地为氏”而姓了阚。
关于姓氏由来有三种说法:
一种是出自姜姓,以封地名为氏。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大夫名止,被封于阚邑,世称阚止;
一种是出自姞姓,上古时有阚国(今山东省嘉祥县北),是黄帝姞姓子孙的封国,其后代以国名为姓,称为阚氏;
一种是出自蚩尤,在中国古代文献、神话传说中为部落首领、领袖人物者,仅有两个被称为“君”:一是盘古,二是蚩尤。
《尚书 吕刑》注:“九黎之君,号曰蚩尤”;唐陆德明《尚书释文》引马融曰:“蚩尤,少昊之末,九黎君名”;《战中策.秦策一》高诱注:“蚩尤,九黎民之君子也”;《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孔安国语:“九黎君,号蚩尤是也”。
二、迁徙分布
阚姓因仕宦等原因,部分人从今山东汶上迁徙,逐渐融入全国各地。其中一支沿京杭运河南迁至眙盱、扬州、江浙,又有一小支,从眙盱沿淮河上溯向西,散居于淮河两岸;另一支于元朝大德年间外迁蒙阴下东门村,到明朝洪武年间又分迁到蒙阴寨子(今钢城区)、莱芜丈八丘、泰安西庄、泰安汶口东崔村(今宁阳)、沂源草埠官庄(今鲁村官庄)、益都(今青州)、沂水界湖(今沂南)、沂水埠口、新泰放城阚家庄、泗水贺庄及东北、口外(张家口)、山西临汾乡宁县古山庄、山西屯留县苏村、河南洛宁王范庄等地;一支于明朝末年,随军驻扎北京南口镇,因屡立战功,朝廷降旨家族坟地可种45棵万年松,现后人多居于昌平区南口镇北虎峪村,约有200人;一支于民国左右北上,来到北京,现散居于北京通州区,又以通州区胡各庄乡黎辛庄居多,约有150人左右,之后有部分外分之唐山乐亭、滦县、迁西等地居多,约3000人。此外山东境内阚姓还分布在荷泽、济宁、枣庄、德州、聊城、济南、章丘、博山、淄川、周村、辛店、临沂、日照、平阴、青岛、烟台、高密、莱州等地。民国末年,河南阚姓一支随国军迁至宝岛台湾省桃源县散居,安徽阚姓一支也随国军迁至宝岛台湾省嘉义市散居。
三、郡望堂号
汉置天水郡,现在甘肃省通渭县。《姓氏考略》记载:音瞰。齐邑,鲁昭公在乾侯取阚是也。齐大夫食采者氏焉,望出天水、会稽,此外山东有齐鲁堂、东蒙阚氏、安徽有孝谨堂
得姓始祖:阚止。根据《尚友录》的记载,阚姓为春秋时期齐国卿士阚止的后代,望族出于会稽。《姓氏考略》记载,阚是春秋时代鲁国的一个地名,故地就在今天山东省汶上县西南的南旺湖附近。这个地方,正是我阚氏家族的发源地,祖先“以地为氏”而姓了阚。
关于姓氏由来有三种说法:
一种是出自姜姓,以封地名为氏。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大夫名止,被封于阚邑,世称阚止;
一种是出自姞姓,上古时有阚国(今山东省嘉祥县北),是黄帝姞姓子孙的封国,其后代以国名为姓,称为阚氏;
一种是出自蚩尤,在中国古代文献、神话传说中为部落首领、领袖人物者,仅有两个被称为“君”:一是盘古,二是蚩尤。
《尚书 吕刑》注:“九黎之君,号曰蚩尤”;唐陆德明《尚书释文》引马融曰:“蚩尤,少昊之末,九黎君名”;《战中策.秦策一》高诱注:“蚩尤,九黎民之君子也”;《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孔安国语:“九黎君,号蚩尤是也”。
二、迁徙分布
阚姓因仕宦等原因,部分人从今山东汶上迁徙,逐渐融入全国各地。其中一支沿京杭运河南迁至眙盱、扬州、江浙,又有一小支,从眙盱沿淮河上溯向西,散居于淮河两岸;另一支于元朝大德年间外迁蒙阴下东门村,到明朝洪武年间又分迁到蒙阴寨子(今钢城区)、莱芜丈八丘、泰安西庄、泰安汶口东崔村(今宁阳)、沂源草埠官庄(今鲁村官庄)、益都(今青州)、沂水界湖(今沂南)、沂水埠口、新泰放城阚家庄、泗水贺庄及东北、口外(张家口)、山西临汾乡宁县古山庄、山西屯留县苏村、河南洛宁王范庄等地;一支于明朝末年,随军驻扎北京南口镇,因屡立战功,朝廷降旨家族坟地可种45棵万年松,现后人多居于昌平区南口镇北虎峪村,约有200人;一支于民国左右北上,来到北京,现散居于北京通州区,又以通州区胡各庄乡黎辛庄居多,约有150人左右,之后有部分外分之唐山乐亭、滦县、迁西等地居多,约3000人。此外山东境内阚姓还分布在荷泽、济宁、枣庄、德州、聊城、济南、章丘、博山、淄川、周村、辛店、临沂、日照、平阴、青岛、烟台、高密、莱州等地。民国末年,河南阚姓一支随国军迁至宝岛台湾省桃源县散居,安徽阚姓一支也随国军迁至宝岛台湾省嘉义市散居。
三、郡望堂号
汉置天水郡,现在甘肃省通渭县。《姓氏考略》记载:音瞰。齐邑,鲁昭公在乾侯取阚是也。齐大夫食采者氏焉,望出天水、会稽,此外山东有齐鲁堂、东蒙阚氏、安徽有孝谨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