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浑是我国古代西北民族之一。公元四世纪初,吐谷浑部从辽东慕容鲜卑分离出来,西迁至今内蒙阴山。西晋永嘉末(313年左右),又从阴山南下,经陇山,到今甘肃临夏西北。不久,又向南、向西发展,统治了今甘南、四川西北和青海等地的氐、羌等族。到吐谷浑孙叶延时(329—351年),始建立政权,以祖父吐谷浑之名作姓氏,亦为国号和部族名。其最盛时的疆域:东起今甘肃南部、四川西北,南抵今青海南部,西到今新疆若羌、且末,北隔祁连山与河西走廊相接。后期的政治中心在今青海湖西十五里,名伏俟城。
吐谷浑政权从叶延时起,到公元六六三年(唐龙朔三年)为吐蕃所灭为止,前后共存在三百多年。此后,吐谷浑人散居在今青海、甘肃的河西、新疆东部以及今宁夏、内蒙、陕西北部、山西、河北北部等地。直至北宋以后,吐谷浑人的活动才不见于中国史籍的记载。而留居在今青海、甘肃一带的吐谷浑人,以后又与藏、蒙等族融合,形成今天我国的少数民族――土族。在我国古代民族中,像吐谷浑那样建立政权时间之长,活动地区之广,与国内其他民族关系之密切,还不多见。
吐谷浑,最初是慕容鲜卑的一支,后与居于青海、甘肃南部等地的以羌族为主的各民族,长期共同生活,逐渐融合形成为吐谷浑族。
吐谷浑政权从叶延时起,到公元六六三年(唐龙朔三年)为吐蕃所灭为止,前后共存在三百多年。此后,吐谷浑人散居在今青海、甘肃的河西、新疆东部以及今宁夏、内蒙、陕西北部、山西、河北北部等地。直至北宋以后,吐谷浑人的活动才不见于中国史籍的记载。而留居在今青海、甘肃一带的吐谷浑人,以后又与藏、蒙等族融合,形成今天我国的少数民族――土族。在我国古代民族中,像吐谷浑那样建立政权时间之长,活动地区之广,与国内其他民族关系之密切,还不多见。
吐谷浑,最初是慕容鲜卑的一支,后与居于青海、甘肃南部等地的以羌族为主的各民族,长期共同生活,逐渐融合形成为吐谷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