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骎姓导航
姓氏维客
Netor直通车
赞助商链接
相关纪念馆
相关族谱
3690个姓1氏
当前版本:访客 编订于2005/3/6 8:55:00
0字 评价:0
  欲说张氏名将,先要看看”张“这个姓氏。(以下信息大部摘自张氏家谱网) 在我国古代,张姓一直是一个大姓,其历史悠久,族大支繁,恐怕很少有姓氏能与它相比。但就其来源而言,主要有三:1、出自黄帝之后。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 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又据《元和姓纂》所载:“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 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作者按:看看我们姓张的发明了古代战争的必备兵器-----弓箭~!太了不起了!没有我们姓张的发明弓箭,这仗还怎么打呀!这一支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张姓,最初发源于尹城国的青阳,亦即清阳,其后望族也出于 这一带。是为河北张氏。 2、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在今山西西南部,建 都于今山西翼城西)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 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 迁移。其中,以迁居韩国的张氏影响较大,历代都有入朝为官的。韩国始都平阳(今山西 临汾西南),后南迁宜阳(今河南宜阳县韩城),又迁阳翟(今河南禹州),最后迁至郑 (今河南新郑)。赵国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后迁中牟(今河南鹤壁市西),最 后又迁邯郸(今属河北)。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大梁(今河南开封 市)。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间张氏。 作者按:这一支可够大的。3、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①据《读史方舆纪要》所载,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 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②据《三国志·魏志》所 载,魏国大将、晋阳侯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世居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县),后成为 大姓。 ③出自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据有关资料所载,汉末三国时,乌桓族中张姓是贵姓; 十六国时期由羯族建立的后赵政权中,就有许多羯族张姓,如张季即是;金有辽阳人张 浩,本姓高,为东明王之后;元未有蒙古族将领伯颜帖木儿,英勇善战,后归明朝后,明 太祖便赐姓张氏;女真族人咎卜,任女真千户,以武勇善战著称,明成祖也赐他姓张。另 外,女真族中的颜盏氏。赤盏氏等在此时也有改张氏的,等等。这些支族的改姓,使得张氏支派更加庞大,新的成员增加。 作者按:看吧,”张“这个姓在少数民族都这么流行。在我国历史上,“张、王、李、赵”通常因其影响之大,分布之广,数量之多,曾被称为我 国四大姓氏,而张姓列为其首,可见张姓曾是我国的第一大姓氏。 作者按:现在被李氏占了先,都是李唐皇帝尽用赐国姓这种卑劣手段的结果,哪有我们张氏含金量高啊!(以下为作者原创)由上可知,华夏五千年历史,从黄帝开始,就有了”张“这个姓氏;五千年过去,如今,”张“这个姓氏经久不衰,仍然屹立于中国大姓之林,其可谓也!历史上,张氏能人辈出。可以说三教九流的杰出人物中,行行的状元中,都有张氏的存在。科学家有张衡、医生有张仲景、书法家有张旭、外交家有张骞、天文学家有张遂、……军事家有……?说到这,我还真想不起来有哪位大名鼎鼎的军事家姓张的,如果张良算一个的话,我也只好用他了。这就有些汗颜了,我们张氏什么都行,难道军事家就这么缺吗?不过,我经过一番查阅之后,得到了一个让我感到欣慰的结果,那就是-----------张氏名将忠义多!要说姓张的名将,恐怕名气最大的就是燕人张飞了。张飞的忠义不用我说了,刘备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只有他和关羽一直跟着他出生入死,那份执着,就那份一如既往得劲就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是我们的榜样!话外音-----张飞(赵本山饰)道:“别向俺们学习,俺和刘备感情出现过危机。……”有人会说,张飞那算什么,没有什么能考验他忠义的事发生在他身上。那么下面列的,就是真正“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英雄。唐王朝中期,安史之乱横扫北方,就在叛军向南方挺进的进程中,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人物硬是把不可一世的叛军挡住了!他就是-----------张巡!这位传奇的人物在安史之乱时,以真源令起兵守雍丘(今河南杞县),抵抗安禄山军。至德二载(757年),移守睢阳,与太守许远共同作战,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以其爱国的赤诚、英雄的胆略与闪耀着光辉的智谋,坚守孤城近一年,大小战斗400余次,杀敌12万人,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惊人奇迹。最后城破,尹子奇、令狐潮入城,尽屠城中人口。又使人押张巡等来到面前,恨恨地问道:“听说你每战眦裂齿碎,这是为何?”张巡怒目相向,凛然答道:“我志吞遂贼,惟恨力不从心!”尹子奇大怒,以尖刀撬开张巡口,怒视其齿,仅剩三四颗了!尹子奇不由得打了个冷战。他无力地挥挥手,将张巡等人残酷地杀害了。惊心动魄的睢阳保卫战虽然失败了,但张巡以其爱国的赤诚、英雄的胆略与闪耀着光辉的智谋,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一个奇迹。他不愧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智勇双全的爱国英雄。英勇就义。听听!这可歌可泣的人物,在明知必败的情况下,坚贞不屈,以顽强的精神死守孤城,其忠耶?其义耶?唐代在安史之乱后一蹶不振,又经黄巢起义,军阀割据,最终覆灭。战乱相寻的五代延续了五十年,最后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北宋,收服南方,再度统一。然太宗之后,终宋之世,在对外战争中一直是在屈辱中。于是,12世纪初,女真崛起了……当北宋君臣为“收复幽云”狂喜之时,女真铁骑来了……郭药师降敌,东路金军长驱直下;西路却遇上了钉子,太原知府张孝纯与将领王禀竭力死守。金军两次南伐,太原就两次死守!然而,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孤城安得不破!太原城被这群忠义守到了他能承受的极限之后被攻破了。知府张孝纯被俘了。对,他是投降了。可降有轻于鸿毛的,也有重于泰山的。张孝纯力竭而降,没有什么丢人的!比起卖国求荣的郭药师还强的多!紧接着,北宋灭亡。金军主帅俘虏了北宋的两个皇帝,一群宗室,文武百官,无比得意的、趾高气扬的、忘乎所以的向北献捷去了。一路人马到了白沟河---------这是当年宋辽的界河呀!过了白沟,可就出了大宋了!可就出了国门了!可就成了他邦之虏了!就在这里,一位一直与金军抗战到底,死守东京的北宋大臣,发出了他最后的怒吼,手掐着自己的脖子,扼吭而死!他就是张叔夜。他不愿意离开祖国,不愿意做番邦的奴隶,不愿意死在塞外!他也是死守京师到最后的呀!但他无奈,他无助,他也可能骂自己无能!可他有一腔报国之心!而这就已经足够了……北宋亡了,还有南宋在继续……南宋有两位抗金名将,他们的名字是同音-------一个张浚、一个张俊。还有个岳家军名将张宪。或许在他们身上,找不到忠义二字的集中体现,那我们就在往下看……南宋前期是抗金的,后期金灭亡了,就变成抗元了。这里是张氏忠义将的集中营。元军攻四川,有个张珏拦住了他们的去路。张珏(?--1280),南宋名将。字君玉,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北)人。十八岁从军钓鱼山,守合州(今重庆合川),积功为都统制,称"四川嫭将"。开庆元年(1259年)与王坚击退蒙古宪宗(蒙哥)的重兵。后代坚为主将,积粮练兵,与蒙古军长期对抗。德祐元年(1275年)升四川制置副使、知重庆府。次年出兵援重庆,任四川制置使,收复泸、涪等州。其时临安(今浙江杭州)已陷,他仍坚持抵抗。最后粮尽力竭,自重庆乘小船突围,为元军所俘,自缢而死。元军围攻重镇襄阳,又有两位忠义之士捐躯赴国难--------一个“竹园张”、一个“矮张”他们就是张贵和张顺张贵(?--1272) 南宋将领。绰号"竹园张"。咸淳八年(1272年),元军围攻襄阳五年,他和张顺以敢死士三千人应募往援,为都统,突破封锁,进抵襄阳。又率兵突围,顺流而下,迎接郢州援军,至龙尾洲(在今湖北襄阳东南)为元军所阻,身被数十创,力尽被俘,不屈而死。张顺(?--1272) 南宋将领。农民出身。绰号"矮张"。咸淳八年(1272年),他和张贵以敢死士三千人应募援襄阳,率轻舟突破元军封锁,斩断铁索木桩数百处,转战百二十里,身中四枪六箭,落水而亡。这两个同样是顶天立地、誓死不屈的伟丈夫。可是我要说的下一个更为悲壮他就是与文天祥、陆秀夫齐名的张世杰。张世杰(?-1279),范阳(治今河北涿县)人,南宋抗元将领。行伍出身,因战功升都统制。德佑元年(1275年)元兵南下,他率部保卫临安(今浙江杭州),收复浙西诸城,又在焦山(在今江苏镇江)江中大战,但失利。元军进迫临安时,他和文天祥主张力战到底,为丞相陈宜中所阻。次年临安失守,他率军由海路至福建,与文天祥、陆秀夫等立端宗,坚决抵抗。兵败后,仍率水军在广东沿海坚持。景炎三年(1278年) 端宗死,又立赵为帝,任少傅、枢密副使,奉居山(在今广东新会南)。后与元将张弘范在海上决战,兵败突围,遇台风溺死。他与文天祥、陆秀夫被称为“宋亡三杰”。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是什么使他能够一直抗争到最后?是崇高的民族气节!与南宋极其类似的南明同样有这样的姓张的忠诚追随者--------张煌言和张名振张煌言(1620--1664) 南明大臣。字玄著,号苍水,浙扛鄞县人。祟祯举人。弘光元年(1645年)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奉鲁王监国,据守浙东山地和沿海一带。与张名振多厂次出师,力图恢复。官至兵部侍郎。永历十三年(1659年)与郑成功合兵,进入长江,围攻南京。他别率一军到芜湖,乘胜攻下四府、三州、二十四县。终因郑成功兵败,孤军无援而退。后鲁王政权覆灭,他又派人与荆襄十家农民军联系抗清。至清康熙三年(1664年),因见大势已去,遂解余部,隐居南田的悬(奥山)岛(今浙扛象山南),不久被俘,被害于杭州。所作诗文,慷慨激昴。有《张苍水集》。张名振(1601--1635) 南明将领。字侯服,江宁(治今江苏南京)人。崇祯末任台州石浦营参将。南都(今江苏南京)失陷,与张煌言等拥鲁王监国。加富平将军,封定西侯,永历八年(1654年)攻入长江,到金山(今旺苏镇江),不久退出。次年收复舟山,不久病死,遗言以所部归张煌言统率,继续抗清。看吧!到什么时候,我们张家就是不缺爱国志士!知道清末,还有个太平军将领张遂谋在坚持抗清。看到了吧,这些仁人志士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为张氏的家谱,不,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谱下了可歌可泣的不朽篇章!我们张家将门中也不光只是这些义士,还有很多有相当建树的将领,现将中国古代张姓的部分军事人物兹列如下:张良(西汉)张奂(东汉)、张角(东汉)、张燕(东汉)、张绣(东汉)张飞(三国)、张合(三国)、张辽(三国)张须陀(隋)张守圭(唐)、张议潮(唐)、张巡(唐)张永德(五代周)张叔夜(北宋)张俊(南宋)、张浚(南宋)、张宪(南宋)、张珏(南宋)、张贵(南宋)、张顺(南宋)、张世杰(南宋)张柔(蒙古)、张弘範(元)、张士诚(元末)张玉(明)、张献忠(明末)、张煌言(南明)、张名振(南明)、张广泗(清)、张文宣(清末)、张遂谋(清末太平军)、张之洞(清末)中时空网络隆重推出SnSitesV1.0.0!请登录www.3cts.com获取共享版!
骎姓介绍信息修订

骎qin
姓氏最新1讨论
维客与宗祠

姓氏操作面板

姓介绍修订史

谱概况修订史

万家姓的说明

姓氏联络
相关留言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关于NETOR | 招聘信息 | 联系邮箱 | 策略联盟
Copyright (C)2000-2025 netor.net.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Netor网同纪念 客服电话:400-088-0131 微信:15011475923 微博:关注Netor纪念
沪ICP备17033281号 上海圣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