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本:网同宗祠 编订于2016/5/19 11:29:00
共903字 评价:0
共903字 评价:0
一、来源有六
1、出自姬姓。公元前770年,犬戎入侵西周,周幽王被杀,周的京都也遭破坏。周幽王的儿子宜臼受申、许、鲁等部分诸侯拥戴,在申即位,后迁到雒邑,历史上称东周。宜臼就是周平王。因其手掌上有一"武"字形状纹路,被赐为武氏,为周朝大夫,后来他的子孙,因而以武为氏,史称武姓正宗。是为河南武氏。
2、据《世本》所载,"出夏臣武罗",其后子孙也称武氏。
3、出自子姓。(1)据《武班碑》所载,为商王武丁之后,汉代武班即是。(2)据《风俗通义》所载,春秋时宋戴公之子司空,死后谥号为"武",史称宋武公,其子孙以其谥号为氏,亦称武氏。
4、又据《风俗通义》所载,汉朝有武强王梁,封地在今河北省武强县,其后代因封地"武强"简为武氏。
5、出自以武字开头的复姓--武安氏和武疆氏。(1)为秦大将白起之后。战国时,白起因功封为武安君,其后子孙以封爵"武安"为氏,称武安氏。(2)为周顷王之孙姬满的后裔。因姬满的后裔曾被封于武疆,因而以地为氏,称武疆氏。
6、出自唐代的冒姓或被赐姓为武姓的。
二、迁徙分布
武姓最早的发祥地应在今河南省,其后再次第得到在此地得到不断繁衍,并迅速向邻近的山东及江苏等省迁徙。至汉时,山东武氏一直是一个兴旺、显赫的家族。出自此地的武姓,后大举地繁衍至今河南、安徽、山西等。魏晋南北朝时期,武姓大举南迁成为江苏一大望族。其中在北方有一支武氏迁入今山西。唐代出了一个武则天,使武姓达到极为昌盛的时期,遍及全国。
三、郡望堂号
【堂号】:"鬻薪堂",鬻薪是卖柴。宋朝武行德,相貌气味,家里很穷,以卖柴为生。晋祖镇守弁门,到郊外游玩,看到行德卖柴,对他的相貌很惊讶,又见他担的柴特别重,就把他留在帐下当了侯虞。后来作战时行德被契丹俘虏,他杀了契丹的官,占据了河阳,不久归顺了汉,当了河阳尹,入宋,官太子太傅。武姓又以"太原"为堂号。
【郡望】
1、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置郡。秦时相当于进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北魏复为郡,相当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2、沛郡:汉高帝改泗水郡置郡。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北、西淝河以东,河南夏邑、永城及江苏沛、丰等地。东汉时改为国。
1、出自姬姓。公元前770年,犬戎入侵西周,周幽王被杀,周的京都也遭破坏。周幽王的儿子宜臼受申、许、鲁等部分诸侯拥戴,在申即位,后迁到雒邑,历史上称东周。宜臼就是周平王。因其手掌上有一"武"字形状纹路,被赐为武氏,为周朝大夫,后来他的子孙,因而以武为氏,史称武姓正宗。是为河南武氏。
2、据《世本》所载,"出夏臣武罗",其后子孙也称武氏。
3、出自子姓。(1)据《武班碑》所载,为商王武丁之后,汉代武班即是。(2)据《风俗通义》所载,春秋时宋戴公之子司空,死后谥号为"武",史称宋武公,其子孙以其谥号为氏,亦称武氏。
4、又据《风俗通义》所载,汉朝有武强王梁,封地在今河北省武强县,其后代因封地"武强"简为武氏。
5、出自以武字开头的复姓--武安氏和武疆氏。(1)为秦大将白起之后。战国时,白起因功封为武安君,其后子孙以封爵"武安"为氏,称武安氏。(2)为周顷王之孙姬满的后裔。因姬满的后裔曾被封于武疆,因而以地为氏,称武疆氏。
6、出自唐代的冒姓或被赐姓为武姓的。
二、迁徙分布
武姓最早的发祥地应在今河南省,其后再次第得到在此地得到不断繁衍,并迅速向邻近的山东及江苏等省迁徙。至汉时,山东武氏一直是一个兴旺、显赫的家族。出自此地的武姓,后大举地繁衍至今河南、安徽、山西等。魏晋南北朝时期,武姓大举南迁成为江苏一大望族。其中在北方有一支武氏迁入今山西。唐代出了一个武则天,使武姓达到极为昌盛的时期,遍及全国。
三、郡望堂号
【堂号】:"鬻薪堂",鬻薪是卖柴。宋朝武行德,相貌气味,家里很穷,以卖柴为生。晋祖镇守弁门,到郊外游玩,看到行德卖柴,对他的相貌很惊讶,又见他担的柴特别重,就把他留在帐下当了侯虞。后来作战时行德被契丹俘虏,他杀了契丹的官,占据了河阳,不久归顺了汉,当了河阳尹,入宋,官太子太傅。武姓又以"太原"为堂号。
【郡望】
1、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置郡。秦时相当于进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北魏复为郡,相当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2、沛郡:汉高帝改泗水郡置郡。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北、西淝河以东,河南夏邑、永城及江苏沛、丰等地。东汉时改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