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本:网同宗祠 编订于2016/5/4 15:31:00
共2347字 评价:0
共2347字 评价:0
一、姓氏源流
房(fáng)源出有二:
1、"房"姓诞生于距今约4300-4700年前,起源于姬姓,出自陶唐氏,是尧的后代,以国名为氏。尧的儿子开始被封于丹水,尧没有把帝位交给丹朱继承,而是禅让给了立有大功的舜。这是禅让制的肇初,也是“公天下”的开始。舜继位以后,改封丹朱于房(今河南省遂平县),为房邑侯。其子陵,袭封后以封地为姓,史称房陵,后代遂为房姓。其裔孙雅为清河太守(今河北省清河县东),房氏家族开始定居于此,并成为一个望族,后又因唐朝开国宰相房玄龄也曾任清河郡守,故此清河郡成为房姓人最重要的郡望。并有“天下房氏,无出清河”之说。
2、出自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屋引氏,入中原后改为房氏。
舜继位以后,房渚及丹朱所受封地点。其裔孙雅为清河太守(今邢台市清河县东),清河房氏为邢台市古代十大名门望族之一。
二、房姓迁徒情况
(1) 房邑(河南遂平)
尧的长子/房姓先祖丹朱始居. 其子陵在此开国开姓.
(2) 浙江富春山(浙江桐庐县西)
两汉之间新莽期间, 一房姓人(房植之父), 因不满新莽篡汉之政, 举家隐居于此, 垂钓为业, 自称”渔父”,与当时名士严子陵友善.
(3) 广平府清河郡(河北清河县)
汉桓帝时朝右公/河南尹房植回迁于此,其子侄辈房雅为清河太守,房姓于此成为望族.
(4) 江南九箫山
房植晚年谢仕后游于此, 并开基传业.
(5) 长沙
植子房炽康曾任长沙太守.
(6)吴山(吴郡)
房植第四代孙房尚志, 博通经史, 于三国魏时尝”执教授生徒于吴山.”
(7)陕西凤翔
房植五代孙房凌霄, 业儒学, 于晋初迁隐于陕西凤翔府伏波村.
(8)清河郡
房植11代孙房景伯,梁武帝时, 为清河郡太守. 回迁.
(9)山东青州府
房植13代孙房彦谦,于隋炀帝时隐于山东青州府,在临淄县开基, 殁于山东.
(10) 长安(陕西咸阳)
房植14代孙房玄龄起于临淄, 助唐开国后定居于长安, 逝后陪葬昭陵, 配享唐宗庙.
(11) 河南洛阳
房玄龄长子房遗直本袭父爵为梁国公, 高阳公主谋反事受牵连, 削官削爵后举家逃迁于此.同时房乾的后代也以此地为郡望,称"河南房氏".
(12)济南郡
房雅十九代孙谌,随慕容德南迁,因居济南郡。生四子:豫、坦、邃、熙,今称四祖房氏。
(13)桂州府清河郡
房植20代孙房启,始为句容总管, 在容九年后迁桂州府清河郡,食邑三千户.
(14)开封
房植21代孙房宁静仕唐德宗朝,为开封府尹, 其子房式仕唐宪宗朝,为河南府尹.
(15)湖北武昌府
房植25代孙房遵时,家资殷富, 唐禧宗时因黄巢之乱,率妻儿游于湖广武昌府,置田庄居住.
(16)燕贞定府(河北)
房植29代孙房遇隆,宋贞宗时由府尹进擢侍讲, 因与当权的丁谓意见不合,谢仕,徙于燕贞定府试剑石.
(17)燕京永平府
房植39代孙房蝇贞, 当元纲不振, 率家徙于燕京永平府.
(18)燕京(北京)
房植40代孙明思恩侯房宽, 以天年终于京(燕京), 葬于燕京永平府卢龙墓.
(19)潮州府(广东梅州)
房宽长子房远绍(字燕基,号万宝), 受父命持牒南迁, 先居福建宁化石壁村, 后赴广东潮州府大麻社(即今梅州大埔银江镇)开基.
(20)济南府
房宽次子房远统(字燕裕,号万珍),受父命持牒在山东济南府开基.
(21)湖广桂阳洲
房宽三子房远续(字燕传,号万珠),受父命持牒在湖广桂阳州开基.
(22)燕京永平府
房宽四子五子在永平府续牒.
(23)扬州郡
据史载,明初朝庭曾"驱吴地民以实淮扬二郡",扬州于此时开始有房姓人集中居住,并逐渐繁衍流布,仅兴化一地,截止1990年即达6836人。
(24)广东连南
连南八排瑶房姓于公元960年入粤,至1985年已传41代.连南小三江镇福田村房姓,1953年经省民委识别确认属八排瑶支系。相传他们原共有三兄弟,到广东后先居住连南白茫,后三兄弟各奔前程,长兄去怀集,二兄去瑶山,三弟又转湖南。长兄之子从怀集迁到本县小三江田心寨对面的沙坝寨。民国24年(1935年),因洪水冲垮住房,又搬到福田村居住,至今已发展到11代。小三江镇房姓生产和生活习惯亦已与当地壮族、汉族无异。
(25)山东郓城
郓城房集房氏家祠上的一幅对联,说明郓城房氏一族本出自山东,但明朝洪武年间又由安徽颖州(今安徽阜阳颖上)迁至郓城.山东郓城房氏共分五支,分布于郓城、菏泽、定陶、曹县、梁山以及河南、安徽等地。其中东北三省也有不少房氏源自郓城。其中的老长支主要分布于郓城,老二支分布于定陶北二十五里陈集、菏泽牡丹乡、曹县、定陶北戚妃寺等。
(26)四川自贡
据传为明朝张献忠剿四川时从广东迁到四川的一支,其后裔中曾有一位为自贡最大的盐商。
(27)蜀中绵阳、德阳、中江、大足等地
广东大埔银江明万宝公后裔中的一支,于清雍正、乾隆年间,在“湖广填四川”的风潮中大量迁徙入蜀,分居蜀中绵阳、德阳、中江、大足等地。仅中江就有后裔6、7千人。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金山镇狮子村、大锣村、杨家湾村、刘家沟村。
(28)马来西亚砂拉越
闽南客家的一支,出自清河堂,具体从何时何地迁出,尚待考证。
(29)山东微山县
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老鸹窝(也叫野雀子窝)迁至山东省微山县欢城镇的黄村、界牌口、高庄等处,并有族谱,昔年,在界牌口还建有宗祠,当地族谱15年一小修,30年一大修.
(30)江苏雎宁
明初自山西曲沃迁至江苏邳州望母山北房台子。
(31)甘肃靖远
明初自卢州府合肥县(今安徽合肥)正统二年(1437年)初为陕西汉中守备,复迁靖虏。
房(fáng)源出有二:
1、"房"姓诞生于距今约4300-4700年前,起源于姬姓,出自陶唐氏,是尧的后代,以国名为氏。尧的儿子开始被封于丹水,尧没有把帝位交给丹朱继承,而是禅让给了立有大功的舜。这是禅让制的肇初,也是“公天下”的开始。舜继位以后,改封丹朱于房(今河南省遂平县),为房邑侯。其子陵,袭封后以封地为姓,史称房陵,后代遂为房姓。其裔孙雅为清河太守(今河北省清河县东),房氏家族开始定居于此,并成为一个望族,后又因唐朝开国宰相房玄龄也曾任清河郡守,故此清河郡成为房姓人最重要的郡望。并有“天下房氏,无出清河”之说。
2、出自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屋引氏,入中原后改为房氏。
舜继位以后,房渚及丹朱所受封地点。其裔孙雅为清河太守(今邢台市清河县东),清河房氏为邢台市古代十大名门望族之一。
二、房姓迁徒情况
(1) 房邑(河南遂平)
尧的长子/房姓先祖丹朱始居. 其子陵在此开国开姓.
(2) 浙江富春山(浙江桐庐县西)
两汉之间新莽期间, 一房姓人(房植之父), 因不满新莽篡汉之政, 举家隐居于此, 垂钓为业, 自称”渔父”,与当时名士严子陵友善.
(3) 广平府清河郡(河北清河县)
汉桓帝时朝右公/河南尹房植回迁于此,其子侄辈房雅为清河太守,房姓于此成为望族.
(4) 江南九箫山
房植晚年谢仕后游于此, 并开基传业.
(5) 长沙
植子房炽康曾任长沙太守.
(6)吴山(吴郡)
房植第四代孙房尚志, 博通经史, 于三国魏时尝”执教授生徒于吴山.”
(7)陕西凤翔
房植五代孙房凌霄, 业儒学, 于晋初迁隐于陕西凤翔府伏波村.
(8)清河郡
房植11代孙房景伯,梁武帝时, 为清河郡太守. 回迁.
(9)山东青州府
房植13代孙房彦谦,于隋炀帝时隐于山东青州府,在临淄县开基, 殁于山东.
(10) 长安(陕西咸阳)
房植14代孙房玄龄起于临淄, 助唐开国后定居于长安, 逝后陪葬昭陵, 配享唐宗庙.
(11) 河南洛阳
房玄龄长子房遗直本袭父爵为梁国公, 高阳公主谋反事受牵连, 削官削爵后举家逃迁于此.同时房乾的后代也以此地为郡望,称"河南房氏".
(12)济南郡
房雅十九代孙谌,随慕容德南迁,因居济南郡。生四子:豫、坦、邃、熙,今称四祖房氏。
(13)桂州府清河郡
房植20代孙房启,始为句容总管, 在容九年后迁桂州府清河郡,食邑三千户.
(14)开封
房植21代孙房宁静仕唐德宗朝,为开封府尹, 其子房式仕唐宪宗朝,为河南府尹.
(15)湖北武昌府
房植25代孙房遵时,家资殷富, 唐禧宗时因黄巢之乱,率妻儿游于湖广武昌府,置田庄居住.
(16)燕贞定府(河北)
房植29代孙房遇隆,宋贞宗时由府尹进擢侍讲, 因与当权的丁谓意见不合,谢仕,徙于燕贞定府试剑石.
(17)燕京永平府
房植39代孙房蝇贞, 当元纲不振, 率家徙于燕京永平府.
(18)燕京(北京)
房植40代孙明思恩侯房宽, 以天年终于京(燕京), 葬于燕京永平府卢龙墓.
(19)潮州府(广东梅州)
房宽长子房远绍(字燕基,号万宝), 受父命持牒南迁, 先居福建宁化石壁村, 后赴广东潮州府大麻社(即今梅州大埔银江镇)开基.
(20)济南府
房宽次子房远统(字燕裕,号万珍),受父命持牒在山东济南府开基.
(21)湖广桂阳洲
房宽三子房远续(字燕传,号万珠),受父命持牒在湖广桂阳州开基.
(22)燕京永平府
房宽四子五子在永平府续牒.
(23)扬州郡
据史载,明初朝庭曾"驱吴地民以实淮扬二郡",扬州于此时开始有房姓人集中居住,并逐渐繁衍流布,仅兴化一地,截止1990年即达6836人。
(24)广东连南
连南八排瑶房姓于公元960年入粤,至1985年已传41代.连南小三江镇福田村房姓,1953年经省民委识别确认属八排瑶支系。相传他们原共有三兄弟,到广东后先居住连南白茫,后三兄弟各奔前程,长兄去怀集,二兄去瑶山,三弟又转湖南。长兄之子从怀集迁到本县小三江田心寨对面的沙坝寨。民国24年(1935年),因洪水冲垮住房,又搬到福田村居住,至今已发展到11代。小三江镇房姓生产和生活习惯亦已与当地壮族、汉族无异。
(25)山东郓城
郓城房集房氏家祠上的一幅对联,说明郓城房氏一族本出自山东,但明朝洪武年间又由安徽颖州(今安徽阜阳颖上)迁至郓城.山东郓城房氏共分五支,分布于郓城、菏泽、定陶、曹县、梁山以及河南、安徽等地。其中东北三省也有不少房氏源自郓城。其中的老长支主要分布于郓城,老二支分布于定陶北二十五里陈集、菏泽牡丹乡、曹县、定陶北戚妃寺等。
(26)四川自贡
据传为明朝张献忠剿四川时从广东迁到四川的一支,其后裔中曾有一位为自贡最大的盐商。
(27)蜀中绵阳、德阳、中江、大足等地
广东大埔银江明万宝公后裔中的一支,于清雍正、乾隆年间,在“湖广填四川”的风潮中大量迁徙入蜀,分居蜀中绵阳、德阳、中江、大足等地。仅中江就有后裔6、7千人。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金山镇狮子村、大锣村、杨家湾村、刘家沟村。
(28)马来西亚砂拉越
闽南客家的一支,出自清河堂,具体从何时何地迁出,尚待考证。
(29)山东微山县
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老鸹窝(也叫野雀子窝)迁至山东省微山县欢城镇的黄村、界牌口、高庄等处,并有族谱,昔年,在界牌口还建有宗祠,当地族谱15年一小修,30年一大修.
(30)江苏雎宁
明初自山西曲沃迁至江苏邳州望母山北房台子。
(31)甘肃靖远
明初自卢州府合肥县(今安徽合肥)正统二年(1437年)初为陕西汉中守备,复迁靖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