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姓氏来源
利(Lì)姓源出有四:
1、春秋时期,楚国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的后代,以祖字为氏。上古商代时,有位王族叫理利贞,为了逃避商纣王的迫害,曾路经一棵李树下以李子充饥,后来就改姓为李利贞。李利贞的十一世孙李聃,被后人尊为道家创始人,就是老子。老子后代中,有的为纪念远祖中的王族李利贞,取利字为姓,切代相传。所以,李姓、理姓、利姓的远祖是同一人。利姓产生较晚,是老子李聃的后代中形成的。
2、出自芈姓,来源于封地,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楚国有公子受封于利邑(今四川省广元县境),其子孙就以封地名为姓,世代相传姓利。
3、出自姬姓,来源于封地,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晋国有大夫食采于利邑,其后人以利孙为氏,后改为单姓利氏。
4、出自北方鲜卑族有叱利氏所改。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叱利氏,入中原后遂渐与汉文化融合,后改为利氏。
得姓始祖:利贞。利氏的出处,跟人多族大的李氏及理氏,不但读音极为相似,而且追溯起来,三姓还同出一源,可以说是兄弟。原来李氏的出处,根据《元和姓纂》的考证是:“颛顼高阳氏之裔,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咎繇,为尧下官,子孙因姓理氏,裔孙理征,得罪于纠,其子利贞逃难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命,因变李氏。”本文所讨论的利氏,根据《路氏》的记载,则是“老子之后,有利氏,老子祖名利贞,后为氏”。老子,姓李名耳,是距今二三千年前一位影响我国学术思想既深且远的不朽哲学家,他的祖先叫利贞,而依照上述《路史》的记载,利贞的后裔之中也有人以李为姓。如此看来,利李二氏是系出同源。利氏家族于上古时期,一直都是以河南地区为繁衍中心,所以,河南应是利氏的发祥之地和老家所在地。望族居河南郡(今河南省洛阳县东北)。故利氏后人奉利贞为利姓的得姓始祖。
二、郡望堂号
汉置河南郡,现在河南省洛阳市《路史》载:老子之后有利氏。老子祖名利贞,后为氏。 《姓纂》记载:“楚公子食采于利,因以为氏”。望出河南。
三、迁徙分布
(缺)利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利氏有三个来源。春秋时道家创始人老子祖名利贞,其后代中有利氏;周朝时楚国公子的封地在利,因此被称为利氏;北魏时,叱利氏也改称为利氏。有说认为利氏与李氏同宗,因为李氏来源之一是避难时,遇李树解渴的理利贞,他还是春秋时道家创始人老子的祖先,其后代中就有以他的名字利为姓氏的。周朝时,楚国公子的封地在利,因此他的后代就以邑名为姓氏,称为利氏。北魏时,叱利氏的后代也有改称为利氏的。据《路史》载:老子之后有利氏。老子祖名利贞,后为氏。又《姓纂》记载:“楚公子食采于利,因以为氏”。望出河南。
四、历代名人
利元吉——字文伯。宋朝盯江人。是宋代名儒陆九渊的高才生,为官清正廉洁,爱 民如子,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政绩显著。晚年以教书为乐。九渊子持之欲拜为师,元吉谢不敢当。
利本坚——明朝英德人。由监生任赣县主簿,调四川安岳县令。为官公正,爱民节用。为众论所推许。
利仓——西汉时期承相,现今发现的马王堆湿尸就是他太太。
利几——汉代武将,先是项羽部将,后来为刘邦带兵。
王韬--原名利宾,字兰卿,号仲弢、天南遁叟、弢园老民等。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苏州吴县甪直人。道光八年十月初四(1828年11月10日),王韬出生于甪直镇书香门第,自幼毕读群经,博学多才,18岁便以第一名考中秀才,后应乡试不第,从此绝意仕途。1998年甪直镇人民政府为纪念王韬这位思想家,弘扬他的爱国思想和开放意识,筹建了王韬纪念馆,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共分王韬生平事迹陈列室、王韬故居、弢园三部分。
史科:大宋姓氏研究會
祖居堂號:漢置河南郡。現在河南省洛陽市。
得姓始祖:古代春秋時楚國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陽)的後代,以得姓始祖李利貞的名字為姓,相傳姓利。又楚公子受封于利(今四川廣元縣境),就以封地名為姓相傳姓利。
附錄附注
㈠據(路史)記載:老子之後有利氏老子祖名利貞,後為氏。
㈡據(姓纂)記載:“楚公子食彩于利因以為氏”,望出河南。
尋祖追源誠勉之言
在周楚盛世時,河南楚莊王之子,名曰楚公子,食彩利邑,因此賜利為姓,生下一世。名曰利九,經兩千多年歲月,歷史淵源,永垂後世。
在西漢時有楚將利幾,見到秦二世的殘酷統治,民族不聊生,怨聲載道的慘狀,懷著正義感救民感的心情,參加推翻暴政的行列,是當時一員得力猛將,給劉邦建立西漢直接或間接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史稱西楚名將。利乾,字行健,滿腹經綸,文韜武略,輔明君,展朝綱,施仁政,民心悅,百業興,家齊國治,重
禮儀,禮邦興,內外皆康,國太平。建樹多,寵封為中山賢相,德望流芳。
利申,字有甫,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有偉大貢獻,得漢皇寵愛,在湖南長沙劃地封侯(侖侯),名耀中華。真是文有振興中華之才,武有安邦治國之能,封侯拜相享天祿,九公開族展輝煌。
遙念先祖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所建樹的豐功偉績,感欣欣向榮、如身同受的景象。追考時像征先祖在囑託,在新的歷史時期,抓住機遇,與時俱進,繼往開來,發揚和光大先祖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輝煌業績,長江後浪推前浪,以慰先祖在天之靈。
楚公子利邑啟緒。九公繁衍開族,二至七世芳名和建樹,在我族譜文內均已失載,甚至第十二世利周字魯條以下,不知何因便沒有一代一代接續下來,迄今將將近三千年歲月,仍未追及前征。查閱無據,全族人民有愧對先祖之感,也是全族人民最大遺憾。因此我族前後有二位心明大義的賢達之仕:花縣利希神、紫金利煥南,在天地良心驅使下,懷著尊祖敬宗的心情,代表全族人民的心願,進行尋蹤究祖溯祖追源的偉大創舉,力求把祖追查清楚,以釋全族人民的心願。
二十世紀初,花縣利希神,本著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心情愉快地組織村中族中兄弟進行尋蹤究祖、溯祖追源,所是由
於當時交通和通訊十分不便,沒走幾步路,中途擱了下來。但卻大大地鼓舞了下代見多識廣的賢達之仕,對尋祖追源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一九八八年,紫金利煥南繼承和發揚了利希神尋祖追源的胸懷,下定決心組織村中人仕利國宜、利學廉等,肩負著全族人民的希望,在尋祖追源中跑遍中南各地,初行告捷,把本堅公先祖追查出來。本堅公是中南幾省利族的先祖。但僅僅是利族在中南一大枝族。鼓舞了當代,扣動了全族人民的心弦。育勉了下代要發揚和光大前輩賢達之仕,懷古念今尋祖追源,對全族人民無私奉獻的偉大胸懷。下代賢達之仕在尋祖追源中,要發揚全族人民智慧,出謀獻策,群策群力順藤摘瓜。踏著前輩賢達之仕足跡,一步一個腳印,一代接一代繼續追尋下去。以免令族人感到本堅公先祖是從那裏來的,無法再追考的迷惘。要解開這個謎團,需要全族人民高度重視。更需一代又一代的賢達之仕去實現。相信利族祖源來龍去脈在不久將來,被我族一代代的心明太義的賢達之仕追查清楚,把本堅公一代接上一代直接到利周字有魯條,不間斷地接到利九公。到那時,祖源清楚,枝派亦分明,這是全族人民的深切願望。也是歷代先祖在中華發展史上所建樹輝煌業績,再現光輝,普照于後代。
予雖不才聽到花縣利希神、看到紫金利煥南兩代賢達之仕這種尋祖追源的偉大胸懷,欣喜之餘,用簡陋粗俗的語言,寫下尋祖追源誠勉之言,抛磚引玉,策勵下代又下代心明大義的賢達之仕,樹立堅持不懈。把祖源追查清楚的雄心壯志,造福後代,重振先祖風采。
本堅公三十五世孫
觀和寫
芸野公二十六世孫
西元二00二年辛巳歲十二月初六
利族開源
在周楚盛世時,河南楚壯王之子,名日楚公子,食彩於利邑(地名),因此賜利為姓。生下一世名曰利九,發展成為漢族百家姓其中的一個姓氏。經二千多年歲月,歷史根源永垂後世。
楚公子利邑啟緒源流遠
利九公繁衍開族世澤長
一世祖
利九公 室 氏 子
二至七世祖
我族家譜失載,有待追查補載。
八世祖
利乾 字 行健 室 氏 子 永貞 公西漢時封中山賢相德望流芳
九世祖
永貞 字 葆元 室 氏 子 利真 利興
十世祖
利真 室 氏 公敕授得道真人,其裔大部遷安徽
利興 室 氏 子 利申 公裔遷湖廣
十一世祖
利申 字 有甫 室 氏 子 利周 公浩封倉候名重江都
十二世祖
利周 字 魯修
利氏家譜序
祖有諱宣者號芸野字欣耀,由東莞大瀝而來惠陽隱操自高不求聞達,其子諱安邦積學擢科拜官刺使,至孫諱應龍宋朝奉郎,引年歸老,因見博羅山水之秀,土地之饒,乃落藉鐵冶之勝,於是卜而居焉。逐占籍博羅,隨其所處而著姓焉。奉郎之子諱用元潮州府學教授,子諱象峰乃元巡檄官,長子諱子所字子可,長子仁智仁忠遊學東莞落藉龍眼崗,其後裔授縣尉巡檄,次子諱雲所字文可務韜光弗耀,雲所子諱濟川由庠序學員大學,交址九真州同知,是為宣公九世孫也,自安邦公至濟川,凡八世而顯榮于盛
者,衣冠蟬聯,可謂纓華胄喬梓世家,其川公賞修其家譜,既求國子監博士黃彥清監丞梁裏滸助教傅貴清三先生之序之詩,
揄揚讚美,既詳矣,然其始祖。
宣公至百十五公四世編次殘缺,濟川複掇拾是召穆有序,統派不紊,既燦然明白矣。明景泰辛未濟川之子諱確。來求餘言,以釋其族譜之意,餘與濟川居同裏學同師出處相先後學問相表裏,永樂餘鄉貢尾畋尾會試過期。寄監以待來科,故譜系而續之於越三年,濟川亦充貢來大學四年,餘 進士,第拜官給事九年餘與同官坐事累謫交址,是年濟川亦真有九真州之命,又獲相聚,得以盡交遊之誼,暇日賞命餘作序,以發明族譜之詳,餘時未暇序之未幾。濟川既有九原之隔矣。今確複申前誼,不容默。予推譜蝶之作古今甚重,世代君子之家不可以無譜,家之無譜,則昭穆不明,親疏無別,甚至以尊為卑,以貴棄賤視之如途人者有之矣。濟川知其然故,質其所見聞而不紀其不可知,深得前人作譜遺志,其尊祖敬宗之心,誠仁人孝子之心也。籲有作於前亦而善繼於後,必能永保其傳焉。為子孫者,當以濟川之心為心。而思其
木本水源之義,以興起尊祖敬宗之心。續而補之。則是族譜之作,豈可小補哉。
時
景泰三年歲次辛未孟春吉旦賜進士身之林郎山東監察禦史前工部
給事中八十翁致士羅浮東麓翁周岐後序。
一世祖本堅公
二世祖雋卿公
三世祖應瑞公 字 夢麟 室 氏 子 良材 顏材
四世祖良材 諱 室 氏 子 寅賓 弟 顏材 諱 梓交址東都城是其後人
五世祖寅賓公 字 楊明 號 天寶 室 氏 子 益夫 順夫
六世祖益夫公 諱 伯謙 號 雲樵 室 氏 子 廷鳳 弟 順夫 諱 伯巽
七世祖廷鳳公 諱 鳴時 號 芝岩 室 氏 子 宇南
八世祖 字 宇南 諱 載道 室 氏 字 世美
九世祖世美公 諱 襲 室 謝氏美公 生四子 長子 秀野住大瀝 次子 蘭野 住東莞城西門外油榨尾 三子 芸野 住博羅岑坑 四子 惠野 住南海大瀝後分枝花縣從化等
十世欣耀公 諱 宣 號 芸野 室 林氏 子 安邦 始遷博羅岑坑為一世祖
十一世祖安邦公 室 楊氏 子 觀光 觀國 耀科拜官 授朝議郎
十二世祖觀光公 室 張氏 子 百十五
十三世祖百十五處士 室 陳氏 子 應龍 住岑坑應宗住淡塘
十四世祖應龍公 室 鄭氏 長子 用 次子 念 三子 和 用念二公住岑坑和公住惠州城應宗室鄧氏子元亨公住淡塘
十五世祖用公 室 鄭氏 子 象峰 授登仕郎元潮洲府學教授
十六世祖象峰公 室 徐氏 子 子所 授登仕郎元巡檄官
十六世祖子所公 室 胡氏 子 仁智 仁忠 雲所公 字 文可 子 濟川
十七世祖仁忠公 室 孔氏 授縣尉巡檄由岑坑而至龍眼崗成化間
十七世祖濟川 室 氏 子 利確 公庠序大學生員交恥九真州同知府
芸野公後裔:利賓傳略。
芸野公二十六世孫 德謙 抄入族譜紀念前人,鼓舞後代。一九九0年五月二十六日抄。
利賓字用卿。歸善人(即今
惠州市)少穎 。詩書過目成誦,年十二即補邑庠。嘉靖壬午舉於鄉宰,湖廣新化縣,不避權貴有勢宦特椒房戚畹,強佔民田賓判還原主,上官批駁。堅決不移。擢刑科給事中,瀕行時士。民送者塞途複建生祠祀之,比還朝即疏四事。一曰正大紀,以昭法守,一曰戒諡諭,以彰成意,一曰
嚴察稽,以修興視。一曰戒僭惑以端士習。上嘉納之。嘉靖十六年典南院試。十八年改南京江西道監察禦史,時有臣宦,奪民女為妾賓得治以律。二十二年,遷福建按察司僉憲。平反民允。獄無冤民。二十六年擢貴州布政司右參議。凡私征濫派有病於民者者革徐殆盡。思南車同仁各府。蠻盤山洞。迭出劫掠賓率兵搗其剿,撲滅之訪知平越羊腸平關隘。為蠻苗出沒之所。親履其地。據要安營,委官防禦。蠻苗不敢犯。民賴以安。疏言撫蠻要略六則。一曰宣德揚威,一曰開菁辟路。一曰添兵置訊。一曰裁革土官。一曰禁採礦徒。一曰製造火器皆下九卿議可施行。二十九年。調湖廣參議,旋以老乞休。優遊林下。十餘年。卒年七十有四。著宦遊草治安要略。祀鄉賢祠。〖抄自惠州府志〗卷二十一人物,光緒辛已年重修吳定賢館長摘。利羽雲之侄漢誠轉抄。西元一九八九年八月十二日。
利賓居惠州西湖上二十餘年,湖中紀興:西湖水繞百官池。萬丈飛鴻任所之。嶼亭倒影遊魚避。
郊竹連陰倦鳥知瀑布乘風小艇。波先和月照芳湄。幾家煙火相鄰處。撫景年年泛紫芝。
舊序
慨自丙辰春利氏家譜為賊火焚,迄今六十三載,予雖有志於考訂然見所未真、不敢妄為修補,聞所未實不敢少為
揄揚孰意天潢世系竟得緒。
乾隆皇帝三年秋七月十九世孫邑文。”學名”士琰,字國寶,抄錄岑家譜授予編序。
到祖之功勞世系之長幼予啟其遺文乃知一世祖始于龍川利名宣公字欣耀號芸野。二三四世至五世祖名應宗公卜居淡塘圍一子諱元亨室車氏又為淡塘岑子頭之始祖世。不勝欣然。喜日前有開明之先人。後有可馮之來者,庶幾家譜其無失矣。詎知明末請初兩朝交會之際,祖妣考不存名氏,有恐無多也。奈何或有告予日,,齋戒沐浴焚香禱告。自然有獲,予聆其言,朝夕虔祝于列祖前日嗣孫天培欲修族譜而無由。祖靈有知來於暮夜以相以示,似覺半月之間近予祖者報應不爽,後又積誠不倦。搜求不懈未幾有客到舍見予編次艱辛。客指迷途予之家譜現在車村予聆其言,詢其來由,答曰昔年岑坑利有同抱譜教讀車家借看。未及送還,予亟俯首拜訂良言喚族侄貫一即去車村披星戴月取舊譜而覽,其外皮書康熙九年為重修。窺其內實寫景泰三年始作,譜中載濟川公九世
之勳猷。其子名確來為交恥州同知,請序于年父賜進士出身之林郎山東監察禦史前科給事中八十翁致士羅浮東麓翁周諱岐公作序,則後世之修譜者應尊其序。敢曰賢智先覺,但事有不濟,風有不古,分別予祖於譜外幸友同一筆留一線。故得見。元公子雲峰公為正統,明朝已未科鄉選舉,原任廣西太和縣知縣其子昌可昌甫昌榮三大房。青衿歲貢和國學生。長子字太初號古愚連捷進士成化丙戍科未仕而終。次鼎初公官升福建蒲田縣知縣,秉初公任授廣西桂林府,後代日秀公歲貢棟選訓導,似可詩書傳家顯盛當世。援筆直書,敬登譜內。聊為後之子孫奮志耳。其中或有不隱其螟蛉,不諱其妾氏與褒守義而貶失節者。非修譜之為功過昭舊職也。方知前徵之昭垂。無使疏間親小加大。賤妨貴,貴棄賤,師師濟濟於一堂昭昭穆穆于奕禮其尊祖敬宗之心誠有仁人孝子之義也。夫雖然莫為之前,雖美弗傳,其為之後,其後不違,吾為之草創就正于世叔樂得後之子羽,子產以相繩,繩於勿替雲爾。
時
乾隆三年歲次戊午菊月中浣日十八世孫字天培序。
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