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本:网同宗祠 编订于2016/8/1 15:19:00
共2132字 评价:0
共2132字 评价:0
单一渊源:源于突厥族,出自南北朝时期古突厥族西突厥哥舒部,属于以部族名称为氏。西突厥,原是突厥汗国的西面可汗,在公元六世纪初期由达头可汗统领。早在南北朝时期,突厥族就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到了公元六世纪初,突厥民族盛起于阿尔泰山南麓,建立了人数多达数十万的军队,后在北周武帝宇文邕保定二年(公元562年)开始迁徙南下,建立了汗国体制,称突厥汗国。突厥兴起时,土门可汗弟室点密西征,役属西域铁勒各部、葛逻禄、拔悉密等诸部。室点密先是联合波斯消灭了白匈奴,以后又与拜占廷王朝结盟,进攻波斯帝国。在北周时期,突厥汗国内部已经开始出现分裂迹象,当时的达头可汗对突厥的总首领沙略可汗的蛮横十分不满。
到了隋文帝杨坚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沙略可汗命突厥之一部的阿波可汗领军南侵,但随即被隋军击败。阿波可汗与达头可汗关系很好,因此沙略可汗藉口阿波可汗在侵隋的战争中先行溃退,出兵袭击了阿波可汗,阿波可汗被迫率部众投奔西部的达头可汗。于是,早已对沙略可汗不满的达头可汗联合了阿波可汗与沙略可汗对立,双方开始了穷兵黩武的相互攻击,于是整个突厥民族开始分裂为东、西两个突厥汗国。东突厥沙略可汗在隋朝北境一带活动,而西突厥达头可汗则在隋朝西北境一带活动,从此西突厥在西域称雄,以控制丝绸之路。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东、西突厥正式分裂,西突厥射匮可汗广开疆土,东起金山西到西海诸国都在他的统治之下,汗庭建在龟兹北面的三弥山,其弟统叶护可汗后来则把汗庭迁到石国北面的千泉(今乌兹别克共和国塔什干),派吐屯驻西域各国,收敛征赋。这个时期,是西突厥族最强盛的历史时期。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初年(公元627年),统叶护可汗被其伯父所杀,西突厥内部变乱迭起,贵族们纷相争立,西突厥部族中的“格苏部”乘机在此期间迅速壮大起来,并被唐朝历史文献正式记为“哥舒”,从此出现了“哥舒氏”这一族称以及姓氏。
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派大将军李靖出击突厥,其属下的前锋大将苏定方率军击败了东突厥族的颉利可汗,从此东突厥族在中国境内消亡。到了唐高宗李治永徽二年(公元651年),西突厥的阿史那·贺鲁自立为沙钵罗可汗,建牙帐在双河(今新疆博乐、温泉)和千泉,总领十姓部落,大体上控制了西域各国,并连连发动对大唐王朝的战争,不断袭扰唐朝庭州诸地。唐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唐高宗派葱山道大总管程知节开始征伐西突厥各部,前锋将军苏定方率军征讨西域,苏定方亲自率精兵五百名,越山驰进西突厥主要部落之鼠尼施部于鹰莎川(今新疆开都河),贼众大泼,苏定方率军斩杀千余名敌军,击败鼠尼施等部,山中到处是敌人丢下的车仗、牛马和粮食先。后因副大总管王文度阻挠,此役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程知节、王文度等人因此皆被唐高宗下狱。到了唐显庆二年(公元657年),苏定方晋升为伊丽道行军大总管西征,唐军先后击破破处木昆部,降嫩独禄万众。阿史那·贺鲁率兵车共十万人迎战,以为苏定方兵少,分散兵力以左右两翼同时进攻唐军。苏定方则利用敌人骄兵轻敌的弱点,令步兵在高地严阵防守,自己则率劲骑埋伏在外围。当阿史那·贺鲁军连续三次突击唐军步兵方阵都没能冲入而军容混乱、士气衰退之际,苏定方抓住时机出劲骑冲杀,突厥兵本已势衰,根本已经受不起唐朝生力军骑兵的冲击,结果唐军“屠三十里,斩首数万”,阿史那·贺鲁军大败。第二天,苏定方不以敌溃为胜,率军继续进击,突厥军不及喘息而纷纷投降,其首领阿史那·贺鲁领其子、婿等率数百骑向西逃窜。苏定方分兵两路紧逼夹击,死追阿史那·贺鲁直至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首都塔什干)西北的苏咄城,城主伊涅达干惧怕大唐军威,遂将阿史那·贺鲁父子诱捕,然后送往石国。石国王将阿史那·贺鲁父子交给唐军前锋大将萧嗣业和阿史那·元爽。至此,西突厥民族的主体灭亡,部众大部归降于大唐王朝,其中就有哥舒部。
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冬,已经归降的西突厥铁勒思结部首领俟斤·都曼,胁迫所部及疏勒、铁勒等三部族叛离唐朝廷,自立汗城于葱岭以西的马保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城)。唐高宗诏令左骁卫大将军、邢国公苏定方苏定方为安抚大使,率兵征讨。苏定方选精卒一万,劲骑三千,立即出发,昼夜兼程行三百里,迅速抵达俟斤·都曼之地,其中的“劲骑三千”主要就是哥舒氏族人组成的骑兵。苏定方擅长的这种长途快速奔袭的战术再次发挥奇效,俟斤·都曼根本就没想到唐军这样快就到达,大惊失措,全军乱成一团,大败溃逃。苏定方仍然采用跟踪追击战术,把俟斤·都曼的残余团团包围起来,俟斤·都曼只好投降。苏定方俘献于朝后,当时有司提出如法定斩,苏定方向唐高宗请求说:“我已经向俟斤·都都曼传喻了陛下您的旨意,自动投降可免死,现在不应再杀他了。”唐高宗因此说:“既然是这样,该为你全信,不杀他了。”从此,中国西部的葱岭以西一带地区悉定。在此后的有唐一朝,突厥哥舒部族人以其骁勇善战著名,一直为大唐王朝所重用,并被赐予李姓。在唐王朝起用的诸多少数民族将领中,亦多有哥舒氏族人,例如著名的唐朝将领、重臣哥舒·翰。
自唐朝以后,大部分哥舒氏族人之间融合到汉族之中,多以李氏、舒氏、任氏为汉化姓氏,另有一部分哥舒氏族人则融入到了回纥民族中,成为今天维吾尔族的先民之一。
到了隋文帝杨坚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沙略可汗命突厥之一部的阿波可汗领军南侵,但随即被隋军击败。阿波可汗与达头可汗关系很好,因此沙略可汗藉口阿波可汗在侵隋的战争中先行溃退,出兵袭击了阿波可汗,阿波可汗被迫率部众投奔西部的达头可汗。于是,早已对沙略可汗不满的达头可汗联合了阿波可汗与沙略可汗对立,双方开始了穷兵黩武的相互攻击,于是整个突厥民族开始分裂为东、西两个突厥汗国。东突厥沙略可汗在隋朝北境一带活动,而西突厥达头可汗则在隋朝西北境一带活动,从此西突厥在西域称雄,以控制丝绸之路。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东、西突厥正式分裂,西突厥射匮可汗广开疆土,东起金山西到西海诸国都在他的统治之下,汗庭建在龟兹北面的三弥山,其弟统叶护可汗后来则把汗庭迁到石国北面的千泉(今乌兹别克共和国塔什干),派吐屯驻西域各国,收敛征赋。这个时期,是西突厥族最强盛的历史时期。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初年(公元627年),统叶护可汗被其伯父所杀,西突厥内部变乱迭起,贵族们纷相争立,西突厥部族中的“格苏部”乘机在此期间迅速壮大起来,并被唐朝历史文献正式记为“哥舒”,从此出现了“哥舒氏”这一族称以及姓氏。
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派大将军李靖出击突厥,其属下的前锋大将苏定方率军击败了东突厥族的颉利可汗,从此东突厥族在中国境内消亡。到了唐高宗李治永徽二年(公元651年),西突厥的阿史那·贺鲁自立为沙钵罗可汗,建牙帐在双河(今新疆博乐、温泉)和千泉,总领十姓部落,大体上控制了西域各国,并连连发动对大唐王朝的战争,不断袭扰唐朝庭州诸地。唐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唐高宗派葱山道大总管程知节开始征伐西突厥各部,前锋将军苏定方率军征讨西域,苏定方亲自率精兵五百名,越山驰进西突厥主要部落之鼠尼施部于鹰莎川(今新疆开都河),贼众大泼,苏定方率军斩杀千余名敌军,击败鼠尼施等部,山中到处是敌人丢下的车仗、牛马和粮食先。后因副大总管王文度阻挠,此役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程知节、王文度等人因此皆被唐高宗下狱。到了唐显庆二年(公元657年),苏定方晋升为伊丽道行军大总管西征,唐军先后击破破处木昆部,降嫩独禄万众。阿史那·贺鲁率兵车共十万人迎战,以为苏定方兵少,分散兵力以左右两翼同时进攻唐军。苏定方则利用敌人骄兵轻敌的弱点,令步兵在高地严阵防守,自己则率劲骑埋伏在外围。当阿史那·贺鲁军连续三次突击唐军步兵方阵都没能冲入而军容混乱、士气衰退之际,苏定方抓住时机出劲骑冲杀,突厥兵本已势衰,根本已经受不起唐朝生力军骑兵的冲击,结果唐军“屠三十里,斩首数万”,阿史那·贺鲁军大败。第二天,苏定方不以敌溃为胜,率军继续进击,突厥军不及喘息而纷纷投降,其首领阿史那·贺鲁领其子、婿等率数百骑向西逃窜。苏定方分兵两路紧逼夹击,死追阿史那·贺鲁直至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首都塔什干)西北的苏咄城,城主伊涅达干惧怕大唐军威,遂将阿史那·贺鲁父子诱捕,然后送往石国。石国王将阿史那·贺鲁父子交给唐军前锋大将萧嗣业和阿史那·元爽。至此,西突厥民族的主体灭亡,部众大部归降于大唐王朝,其中就有哥舒部。
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冬,已经归降的西突厥铁勒思结部首领俟斤·都曼,胁迫所部及疏勒、铁勒等三部族叛离唐朝廷,自立汗城于葱岭以西的马保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城)。唐高宗诏令左骁卫大将军、邢国公苏定方苏定方为安抚大使,率兵征讨。苏定方选精卒一万,劲骑三千,立即出发,昼夜兼程行三百里,迅速抵达俟斤·都曼之地,其中的“劲骑三千”主要就是哥舒氏族人组成的骑兵。苏定方擅长的这种长途快速奔袭的战术再次发挥奇效,俟斤·都曼根本就没想到唐军这样快就到达,大惊失措,全军乱成一团,大败溃逃。苏定方仍然采用跟踪追击战术,把俟斤·都曼的残余团团包围起来,俟斤·都曼只好投降。苏定方俘献于朝后,当时有司提出如法定斩,苏定方向唐高宗请求说:“我已经向俟斤·都都曼传喻了陛下您的旨意,自动投降可免死,现在不应再杀他了。”唐高宗因此说:“既然是这样,该为你全信,不杀他了。”从此,中国西部的葱岭以西一带地区悉定。在此后的有唐一朝,突厥哥舒部族人以其骁勇善战著名,一直为大唐王朝所重用,并被赐予李姓。在唐王朝起用的诸多少数民族将领中,亦多有哥舒氏族人,例如著名的唐朝将领、重臣哥舒·翰。
自唐朝以后,大部分哥舒氏族人之间融合到汉族之中,多以李氏、舒氏、任氏为汉化姓氏,另有一部分哥舒氏族人则融入到了回纥民族中,成为今天维吾尔族的先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