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溜姓导航
姓氏维客
Netor直通车
赞助商链接
相关纪念馆
相关族谱
3690个姓1氏
当前版本:网同宗祠 编订于2016/8/5 11:25:00
2729字 评价:0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
  源于地名,出自道教始祖老子故里安徽亳州安溜,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安溜镇,在惠济河和涡河两大河流的交汇处,位于亳州谯城区的西北界、与河南省鹿邑县仅一垄之隔。安溜镇北首临惠济河,有一个古老的渡口,岸边有一座古老的庙宇,名“问里宫”。问里宫有门额石匾一块,现仍保存完好。据问里宫碑刻载:孔子当年曾问礼至此,询问老子居处何在,故曰“问里”。“里”即古代民户居处。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称老子为楚苦县赖乡曲仁里人,说得很具体。苦县,有学者称即今鹿邑县,曲仁里即曲涡之间的礼义之乡,仁里犹如今之“文明小区”,今属鹿邑,所以说老子是鹿邑太清宫人。但同时在道家古籍中有这样的记载:老子的母亲未出阁时,一次在河下洗衣,见水中有一红色李子从上游漂来,她捞起吃了,从此身怀有孕。女儿家未婚而孕,难以见人,就离乡出走。她沿涡河往东,走了几天,在离家一百多里的涡河北岸落下脚来。谁知她的身孕不是“十月怀胎”,而是怀了九九八十一年,在一克李子树下从肋下生出一子。孩子生下即皓首能言,因称“老子”。又因吃了李子而孕,又生于李树下,母亲就赐其姓李。在典籍《周礼》中记载:“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孔子问里,实际上就是询问老子的具体居处。可见,老子当年的居处就在安溜镇上。
  实际上,从涡河向东步行数日,即可到惠济河和涡河两大河流的交汇处,亦即安溜镇一带,其地古属焦国,即今天的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在古代,“溜”在水文现象上指汇合之水很快、很顺畅地流走,不会旋淤冲击而造成水患。惠济河和涡河两大河流在安溜地区交汇的情形就是这种状况,其地住民以其自然现象为姓氏,称安溜氏,后分别省文简改为单姓溜氏、安氏,以传安康顺利,世代相传至今。
  第二个渊源
  源于地名,出自浙江钱塘江恩波桥溜江滩,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自古以来,钱塘大潮就一直蔚为壮观,其钱塘江的潮流界在恩波桥以上逐渐消隐,自古即被称之为“溜江滩”。
  “溜江滩”地区的原著渔民,大多在其地潮头设拦网捕鱼,在春秋末期即被称之为“网溜者”、“罟民”,这在史籍《水经注·河水篇》中有记载,后有人以其地名为姓氏者,称溜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
  源于地名,出自汉朝时期中溜县,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后汉书·郡国志》中记载,秦朝时期的桂林郡在汉朝时期改为郁林郡,辖地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其境内有一“中溜县”,故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武宣县,其时就有住民以地邑名称为姓氏者,称中溜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溜氏,多为壮族同胞,随着汉文化向岭南地区的不断融容,后亦有以其谐音改为留氏、刘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
  源于地名,出自福建闽南地区溜澳,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福建省泉州地区的晋江金井镇,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溜江村,古称溜澳、溜湾,是福建省晋江市的著名侨乡。溜澳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围头湾的东北隅,与台湾隔海相望,东临东海,西接福全,南连洋下,北通石圳,是一个海阔天空,环境优美的地方。据《晋江县志》附载:“溜澳,宋为弦歌里,明属十五都,位于福全所城南门处,临近海湾,现名溜江。”《闽书抄》载:“溜鄂公从效庙在郡东南留澳。”可见,在五代时期溜澳即已定名。南宋时期为弦歌里,明、清两朝属十五都,民国时期属爱群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溜澳曾为爱群乡政府驻地。几经体制改革,现为溜江村。五代时期,战乱纷起,中原地区民众避乱有从陆路大批南下入闽,有从海路从溜澳、溜湾入闽,其时将闽越地区原著民(古越族、畲族)称溜澳人、溜湾人。随着汉民的大量入迁,其原著民有融入汉族者,遂以其称为汉姓,称溜氏,后逐渐迁播至东南沿海各地。
  今天的溜江村(溜澳、溜湾)为外港要口,距金门岛仅5.6海里(10.3712公里),是重要的侨乡,乡镇居民仅五万八千余人,而侨居海外的侨胞却多达十二万三千余人。溜江村拥有万吨级围头贸易码头,开通国内国际集装箱货运,特别是东南亚和对台贸易货运。
  第五个渊源
  源于社俗,出自湖南桃源地区古禁忌之俗,属于以宗教信仰为氏。在湖南桃源地区,古来就有许多独特的民间禁忌,一直沿传至今。在桃源县域内,无论城镇乡村,民间禁忌颇多。由于在桃源地区人们对这类事物的同音字、谐音子也要避讳,因此大家都将姓龙的人改称姓“溜”,姓佘的人也被改称姓“溜”;就连常见的蛇也被称为“溜公”。
  由此,许多龙氏、隆氏、虺氏、厍氏、折氏、畲氏、常氏人等皆被改称溜氏,年代久远,反而将本姓忘弃了,遂干脆以溜氏相传至今,后有改同音字留、刘、?为姓氏者。不过,近些年来,许多溜氏、留氏、刘氏、?氏族人纷纷认祖归宗,复回自己的本姓,溜氏一族人口锐减。
  
  迁徙分布
  溜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又是著名的“岭南大姓”、“侨姓”,海外侨民中溜氏人口比中国大陆为多,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千位,在台湾省则没有,多以谯郡、郁林为郡望。
  
  郡望堂号
  郡望
  郁林郡:秦朝末期,南海郡尉任嚣病故,由龙川县令赵佗代理南海郡尉。赵佗趁中原农民起义之机,在岭南割据,未并桂林,象郡,建立半独立性质的南越国,自称南越王。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之后,采用羁縻手段,仍封赵佗为南越王。后来南越国宰相吕嘉叛乱,反对旧附汉朝,坚持地方割据,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刘彻派伏波将军路博德率军南下,于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定南越国,调整郡县设置,改秦朝时期的桂林郡为郁林郡。郁林郡(治今广西贵县)统辖布山、安广、河林、广都、中留、桂林、谭中、临尘、定周、领方、增食、雍鸡等县。辖地包括今南宁地区大部分,柳州地区大部分,玉林地区北部,河池地区东部和南部,百色地区大部分,即今南宁市、柳州市、扶绥县、崇左县、宁明县、天等县、龙州县、柳江县、柳城县、鹿寨县、忻城县、来宾县、象州县、武宣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合山市、玉林县、平南县、贵县、桂平县、上思县、河池县、宜山县、凤山县、都安瑶族自治县、罗城县、百色县、田阳县、平果县、田东县、德保县、那坡县、靖西县、凌云县、乐业县等广大地区。汉灵帝建宁三年(公元170年),郁林郡太守谷永招抚乌浒人十余万内属,皆受冠带,开置七县。三国时期孙吴国初置广州郡时,其地颇广,大体为汉朝时期的郁林郡之南部,今田东,贵县一带均包括在内。
  谯国郡:亦称谯国、谯郡。东汉朝建安年间(公元196~220年),将沛郡分出一部分设置了谯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亳州),仍隶属豫州刺史部所辖之沛郡,其时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之间的一带地区。三国时期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的灵璧县、蒙城县、太和县、鹿邑县、永城县间一带地区。
  堂号
  郁林堂:以望立堂,亦称南越堂、广州堂。
  谯国堂:以望立堂,亦称谯郡堂。
溜姓介绍信息修订
    2017年August月
    310:46:38
    tonesoft访客
      穹逾刖辉http://bbs.xisanqi.cn/thread-446607-1-1.html
      
    溜姓留言
    [现0条]
    经典值0
    [编辑][取消]
    2010年May月
    189:35:4
    姓氏评论访客
      溜姓氏大多易封地为氏,安溜氏和仲溜氏均数其中大多起源于安徽亳州十河镇等地,在江西也有姓溜的。
    溜姓留言
    [现0条]
    经典值0
    [编辑][取消]
最前  <<上页   下页 >> □最后

溜liu
姓氏最新1讨论
维客与宗祠

姓氏操作面板

姓介绍修订史

谱概况修订史

万家姓的说明

姓氏联络
相关留言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关于NETOR | 招聘信息 | 联系邮箱 | 策略联盟
Copyright (C)2000-2024 netor.net.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Netor网同纪念 客服电话:400-088-0131 微信:15011475923 微博:关注Netor纪念
沪ICP备17033281号 上海圣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