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叱吕姓导航
姓氏维客
Netor直通车
赞助商链接
相关纪念馆
相关族谱
叱吕 3690个姓1氏
当前版本:网同宗祠 编订于2016/7/20 16:01:00
2219字 评价:0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
  源于柔然族,出自魏、晋时期鲜卑族拓跋部叱吕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叱吕氏,是史籍《魏书·官氏志》、《通志·氏族略》中记载的魏、晋至五胡十六国时期鲜卑族拓跋部叱吕氏部族的姓氏,史籍中最早称其为“叱闾氏”,著名的族人有蠕蠕别部大帅叱闾·勤、叱闾·引、叱闾·神等,后又简笔为“叱丘氏”者。叱吕氏部落,早先是蠕蠕别部的一支,即东胡之苗裔郁久闾氏的后裔,属于柔然民族的分支。叱吕氏部落在魏、晋时期归附于鲜卑拓拔部,逐渐融入鲜卑民族。北魏政权建立后,至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于太和十七~二十年间(公元493~496年)迁都汴梁(今河南洛阳)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在其过程中将复姓叱吕氏改为汉姓吕氏,其后族人大多融入汉族,世代称吕氏至今,成为吕氏大家族的一员。
  该支吕氏族人的正确姓氏读音作lǘ(ㄌㄩˊ),今皆读作lǚ(ㄌㄩˇ)。
  第二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南北朝时期北魏将领杨绍,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杨绍,字子安,弘农郡华阴人(今陕西华县),祖父叫杨兴,北魏王朝的新平郡守。父亲叫杨国,中散大夫。史书记载,杨绍其人孔武有力,少年时期起就慷慨有志略,屡从征伐,力战有功。北魏普泰初年(公元531年),杨绍受封平乡县男爵。北魏王朝分裂之后,杨绍归于西魏政权,在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元年(公元535年),进爵冠军县公。西魏大统四年(公元538年),晋升为鄜城郡守(今陜西黄陵故邑)。杨绍其人性格恕直,兼有威惠,辖下百姓安之。后累迁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鄜州刺史,西魏恭帝拓跋·廓还特意赐其鲜卑姓为叱吕引氏,称叱吕引·绍。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在(公元557年)废西魏恭帝,建立了北周政权,叱吕引·绍以辅佐之功进爵为傥城郡公(今陕西洋县),位列大将军。逝世后赠成、文等八州刺史,赐谥“信”。其子叱吕引·雄(杨雄)嗣爵。
  在叱吕引·绍(杨绍)的后裔子孙中,一直到隋朝初期皆称叱吕引氏,后省称叱吕氏。到了大唐王朝建立后,该支叱吕引氏、叱吕氏族人又纷纷改回为杨氏。
  得姓始祖叱闾·勤、叱闾·神、叱吕引·绍(杨绍)。
  
  迁徙分布
  叱吕氏(叱闾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主要出现在汉末魏、晋、南北朝至隋朝时期,到了唐朝以后,叱吕氏(叱闾氏)族人已经基本上改为吕氏,成为吕氏大家族的成员之一,多以洛阳、鄜城(鄜州)为郡望。
  
  郡望堂号
  郡望
  漠北:在历史上是匈奴,突厥,蒙古人的活动中心。从秦朝末年(公元前206年)起至清朝统称“漠北“。汉朝时期所称的漠北,主要指蒙古高原一带,因其大部分位于长城以外的戈壁沙漠的北面,故称漠北,比照现在的政区,主要分布在蒙古国(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贝加尔湖流域及叶尼塞河上游一带,海拔平均在1500米左右,南以戈壁为界,东大致到克鲁伦河,西以杭爱山,阿尔泰山一线。在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88年),出于主动打击匈奴的需要,汉人才第一次深入到阴山以北的大沙漠中。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的政权多建庭于漠北,这样与南面的农居民族政权隔了一个大漠,有利于扬长避短。但像匈奴和突厥自身分裂後,南匈奴和东突厥都曾在一段时间内建庭于漠南,对汉族政权保持忠诚,然而其内心还是念念不忘重返漠北。
  凉州:为汉武帝刘彻所置的十三刺史部之一。东汉时期改置为州,治所在陇县(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其时辖地在今宁夏、甘肃及青海、陕西、内蒙古各一部。三国时期曹魏国移治到姑臧(今甘肃武威),仅辖河西地区。凉州曾一度属于吐蕃(今新疆)。五代时期的西夏为设西凉府。元朝时期亦为西凉州。明朝时期置为凉州卫。清朝雍正时期改置凉州府,仅辖武威及其周围数县。民国时期废府为县。
  洛 阳:亦称洛阳郡。战国时期秦国的秦襄王置洛阳县,该县以在洛水之阳而名,属于三川郡。西汉时期为河南郡治。东汉时期建为都城。三国的曹魏及后来的西晋、北魏、五代后唐皆建都于此,南北朝时期东魏置郡,故城辖地在今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东汉水北岸。隋、唐两朝,洛阳故城辖地达今韩国汉城市以西九公里处,大周王朝的武则天曾以洛阳为都城达十四年。由于新莽、唐朝、五代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国也都以洛阳为陪都,故而多称洛阳为“六朝古都”。
  鄜城郡:亦称北华、鄜州、洛交郡,西魏恭帝三年(丙子,公元556年)以北华州改名,治所在杏城(今陜西黄陵故邑)。隋朝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移治洛交县(今陜西富县),改为鄜城郡。唐朝武德元年(戊寅,公元618年)复为鄜州,唐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置为洛交郡,唐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复为鄜州。宋朝时期仍之。元朝时期省洛交县入鄜州。清朝时期直隶陜西省,辖雒州、中部、宜君三县。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州为富县。在古城鄜州西北十公里处有一个茶坊镇大申号村,是唐朝诗圣杜甫于唐天宝十五年~至德元年(丙申,公元756年)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小故居之地,时称“羌村”,位于309国道之北。在居住期间,诗圣曾写下《羌村三首》、《月夜》、《北征》等十余首千古佳作,流传后世。明万历进士王邦俊为纪念这段历史,题书“少陵旧游”四个大字,锲刻于羌村路边一巨石上。明朝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当地人民间为记念诗圣而修建了著名的天宁寺。后来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在询访诗人足迹时,曾写下了“落落诗魂千古在,我来何处访羌村”的诗句。
  堂号
  洛阳堂:以望立堂,亦称汴梁堂、大梁堂。
  鄜城郡:以望立堂,亦称鄜州堂。
叱吕姓介绍信息修订
    2017年September月
    321:7:52
    tonesoft访客
      逢驶舸寥专http://www.zsdlw.com/space/show-news-28389-39587.html
      
      http://www.zsdlw.com/space/show-news-28389-48509.html
    叱吕姓留言
    [现0条]
    经典值0
    [编辑][取消]
最前  <<上页   下页 >> □最后

叱吕chi
姓氏最新1讨论
维客与宗祠

姓氏操作面板

姓介绍修订史

谱概况修订史

万家姓的说明

姓氏联络
相关留言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关于NETOR | 招聘信息 | 联系邮箱 | 策略联盟
Copyright (C)2000-2024 netor.net.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Netor网同纪念 客服电话:400-088-0131 微信:15011475923 微博:关注Netor纪念
沪ICP备17033281号 上海圣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