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虿姓导航
姓氏维客
Netor直通车
赞助商链接
相关纪念馆
相关族谱
3690个姓1氏
当前版本:网同宗祠 编订于2016/7/20 15:16:00
2628字 评价:0
  虿[虿、蠇读音作tà(ㄔㄞˋ),亦可读作chì(ㄔˋ),不可读作chài(ㄔㄞˋ)]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
  源于官位,出自秦朝时期虿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在典籍《集韵》中记载:“虿,他达切,音挞。义同。”虿吏,秦朝时期宰相李斯所设置的官吏,为法制之行典者,即刑挞吏、掌挞吏、挞吏,就是用鞭、杖、棍、板、荆执行典刑,用以鞭挞、杖打、棍击犯人的行刑手。计有八棍法、九荆法、十板法、十三鞭法、十六杖法等,统称虿法,十分残忍。
  虿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虿氏,世代相传至今,其姓源繁复,不可一论,该支姓氏的正确读音作chì(ㄔˋ)。后有族人改为谐音的篪氏、赤氏、池氏、迟氏等。
  注意:
  虿吏非殷商所传之上古酷刑“虿盆之刑”,那是将许多毒蝎、毒蛇等置于深坑、池之内,将贪污、作弊之官员剥去衣服鞋子,赤身投入坑、池之中,任由蛇蝎啮咬而死的一种酷刑,在西周初期即已被废止。“虿盆之刑”的“虿”字,读音确是作chài(ㄔㄞˋ),却非虿氏的读音。
  第二个渊源
  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公孙虿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齐惠公姜元有一子称公子旗,字子高,在郑国为相。姜旗有两个儿子:长子公孙虿,次子公孙楚。公孙虿,本名姜虿,字子蟜,他出生在郑成公姬睔时期,因其为姜桓公的裔孙,因此郑成公赐其为公孙氏。周简王姬夷七年(郑简公姬嘉七年,公元前558年),公孙虿被郑简公晋封为大司马,郑简公九年(公元前556年)累封为国相。公孙虿在郑国与晋国联合伐秦国的战役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公孙虿生有二子:长子公孙皈,字子明;次子公孙吉(公元前574~前506年),字世叔。周简王十八年(公元前554年)农历4月丁未,公孙虿去世,郑国向晋国发出了讣告,晋国上卿范宣子姜此事告诉晋平公姬彪。农历6月,晋平公向周简王请求赏赐公孙虿,周简王即追赐大车尊服,随柩车出葬。这是周礼规定的:“大夫有功,则赏赐车服。”
  公孙虿的后裔子孙大多居于晋国,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虿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虿氏的正确读音作tà(ㄔㄞˋ)。
  
  迁徙分布
  虿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多源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四千位,在台湾省则没有,多以咸阳、京兆为郡望。
  
  郡望堂号
  郡望
  咸阳郡:咸阳是享誉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周郝王十年(丙辰,公元前305年),秦孝公嬴渠梁(公元前381~前338年)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在泾渭之交营建宫城,并迁都于此。因“地处九嵕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中经秦惠文王、悼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五代,到秦始皇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直至西汉初年,这里作为战国秦和秦王朝的都城长达一个半世纪之久。将咸阳解读为中国第一帝国都是当之无愧的。嗣后,历经西汉、新、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到隋、唐,咸阳因毗邻京城长安,而被当作京畿之地和茔藏之野。宋明以下,咸阳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作为沟通中原和西部边疆的交通孔道,其军事战略地位仍然相当显著。如今,在西安-咸阳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战略框架下,一个具有重要经济战略地位的大都会城市带正在崛起,咸阳作为西安的后花园,它的建设和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咸阳境内的政区建置,始于夏代。商王朝时期,发展到邰、豳、程、犬等方国。周朝,以丰、镐为中心,周围分布有戈、秦等国。周显王十五年(辛未,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在秦国全面建立了郡县政区体制。秦统一后,设内史管理都城咸阳,奄有整个关中地区。秦朝末期,被项羽分为雍、翟、塞三国,号“三秦”。市区以西属雍,以东属塞。西汉时期在关中设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郡,号“三辅”。市境属扶风、冯翊两郡,今长武一带属上郡。东汉时期迁右扶风郡治于槐里(今陕西兴平)。三国曹魏时期属扶风、新平(郡治漆县,今陕西彬县)和冯翊郡,西晋属雍州扶风(郡治池阳,今陕西泾阳)、始平(郡治槐里)、新平三郡及安定郡的一角。前秦在长陵设咸阳郡。北朝时分属雍州咸阳、安定、北地三郡。唐属京兆府、邠州。五代时期分属京兆府、耀州、乾州,邠州。宋朝时期分属京兆府、耀州、醴州、邠州。金国时期分属京兆府路的京兆府、乾州、耀州和庆原府的邠州。元朝时期属陕西行中书省奉远路及其所属的耀州、乾州,省直属的邠州。明、清时期属西安府、乾州,邠州。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后分属第十、二、七、九行政督查专区,北部属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咸阳分属三原、县、咸阳分区,1950年合并为咸阳分区,1953年癸巳撤销咸阳分区,1961年复置,1968年改为地区。1983年10月撤销地区,设立咸阳市,实行市管县体制。
  京 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上“京兆”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京兆”之称。
  堂号
  咸阳堂:以望立堂。
  京兆堂:以望立堂。
虿姓介绍信息修订
    2017年August月
    310:44:11
    tonesoft访客
      朦绳衣尘桧http://bbs.xisanqi.cn/thread-446558-1-1.html
      
    虿姓留言
    [现0条]
    经典值0
    [编辑][取消]
最前  <<上页   下页 >> □最后

虿chai
姓氏最新1讨论
维客与宗祠

姓氏操作面板

姓介绍修订史

谱概况修订史

万家姓的说明

姓氏联络
相关留言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关于NETOR | 招聘信息 | 联系邮箱 | 策略联盟
Copyright (C)2000-2024 netor.net.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Netor网同纪念 客服电话:400-088-0131 微信:15011475923 微博:关注Netor纪念
沪ICP备17033281号 上海圣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