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本:网同宗祠 编订于2016/7/21 13:24:00
共924字 评价:0
共924字 评价:0
一、姓氏渊源
陈没[陈没、敶歾,读音作chén mò(ㄔㄣˊ ㄇㄛˋ),不可读作chén méi(ㄔㄣˊㄇㄟˊ)]
据传,石达开的另几位王娘吴氏,潘氏,胡氏,为了消除他的后顾之忧,不在战败后被俘受辱,也抱着两位幼子携手投河,实际上并为死去,而是当时被石达开遣散的部下四千人,呵护裹卷着躲入巴山峻岭。考据石达开一族,是在唐朝初期,有石氏族人自河南固始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并落籍,唐天成四年(公元929年),石琚自安徽寿县徙居福建同安,其后散居闽粤各地。当时被石达开遣散的部下约有四千余人,呵护裹卷着石达开的另两幼子(实名待考),躲入巴山峻岭。石达开一族出自闽地石氏一脉。在唐朝初期,有石氏族人于唐高宗李治总章二年(公元669年)自河南固始随唐朝右鹰扬卫率府怀化大将军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立州并落籍。后唐明宗李嗣源天成四年(公元929年),又有石琚(号正庵,唐朝右丞相,公元892~941年)在退职后,自安徽寿县徙居同安(今福建厦门同安),其后裔子孙繁衍旺盛,散居于闽、粤各地,石琚就是石达开一族的始祖。
因此,躲入巴山一带(今重庆)的石达开的另两幼子(实名待考),取开闽先驱陈政、陈元光父子的名头,再取先父石达开殁在成都之谐音“没”,合为复姓“陈没”,成为陈没氏一族,世代相传至今。
二、郡望堂号
郡望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
堂号
河南堂:以望立堂。
徂徕堂:石玠,徂徕人(今山东泰安徂徕镇),官至宋朝国子直讲(国子监的教授)。他写文章批评时政,毫无顾忌,升太子中允,作《庆历圣德诗》,人称“徂徕先生”。
平原堂:以望立堂。
武威堂:以望立堂。
陈没[陈没、敶歾,读音作chén mò(ㄔㄣˊ ㄇㄛˋ),不可读作chén méi(ㄔㄣˊㄇㄟˊ)]
据传,石达开的另几位王娘吴氏,潘氏,胡氏,为了消除他的后顾之忧,不在战败后被俘受辱,也抱着两位幼子携手投河,实际上并为死去,而是当时被石达开遣散的部下四千人,呵护裹卷着躲入巴山峻岭。考据石达开一族,是在唐朝初期,有石氏族人自河南固始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并落籍,唐天成四年(公元929年),石琚自安徽寿县徙居福建同安,其后散居闽粤各地。当时被石达开遣散的部下约有四千余人,呵护裹卷着石达开的另两幼子(实名待考),躲入巴山峻岭。石达开一族出自闽地石氏一脉。在唐朝初期,有石氏族人于唐高宗李治总章二年(公元669年)自河南固始随唐朝右鹰扬卫率府怀化大将军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立州并落籍。后唐明宗李嗣源天成四年(公元929年),又有石琚(号正庵,唐朝右丞相,公元892~941年)在退职后,自安徽寿县徙居同安(今福建厦门同安),其后裔子孙繁衍旺盛,散居于闽、粤各地,石琚就是石达开一族的始祖。
因此,躲入巴山一带(今重庆)的石达开的另两幼子(实名待考),取开闽先驱陈政、陈元光父子的名头,再取先父石达开殁在成都之谐音“没”,合为复姓“陈没”,成为陈没氏一族,世代相传至今。
二、郡望堂号
郡望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
堂号
河南堂:以望立堂。
徂徕堂:石玠,徂徕人(今山东泰安徂徕镇),官至宋朝国子直讲(国子监的教授)。他写文章批评时政,毫无顾忌,升太子中允,作《庆历圣德诗》,人称“徂徕先生”。
平原堂:以望立堂。
武威堂:以望立堂。